萬山區全面建設實施一批重大生態工程 走出離岸海島生態發展新路

環境保護 三農 水汙染 經濟 珠海發佈 2017-06-09

珠江口以南,4500平方公里的南海碧波上,錯落分佈著萬山群島的105個大小島嶼,共同組成了全國第一個地方性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全區下轄桂山鎮、擔杆鎮、萬山鎮3個建制鎮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約5000人。

萬山群島北起距香港大嶼山僅3海里的牛頭島,南至佳蓬列島末梢的平洲,西到與澳門隔海相望的小蒲臺島,東止於距珠海市區最遠的擔杆島擔杆頭。萬山區域內海洋海島資源優越,優良港灣眾多,自然風光獨特,漁業資源豐富,是廣東享有勝譽的風景旅遊區。

踏上海島,無論是外伶仃、東澳島,還是桂山、大萬山島,立刻讓人感受到遠離塵囂只見碧海藍天的美妙感受,在這裡漫步海濱,海風拂面,聽濤聲陣陣,賞山脈逶迤,整個身心不禁融於世外桃源般的靜謐安詳中。海島優越的自然環境來自上天的慷慨饋贈,也提醒著這裡的人們應心懷敬畏、倍加珍惜。

近年來,萬山區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產業發展方面,大力構建以海洋旅遊業為核心的綠色產業結構,嚴格限制工業企業項目;在能源建設方面,大力發展風能、波浪能、太陽能等為主的清潔綠色能源體系;在生態工程方面,積極開展垃圾、汙水處理系統建設,全區各主要有居民居住的海島,實現了汙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設施全覆蓋;在低碳建設方面,著力推進海島慢行交通系統和綠道網建設,全面推廣海島綠色節能建築;在漁業資源保護方面,大力發展深海捕撈和規模化養殖,加大人工漁礁建設,逐步推進和擴大近海禁捕區建設;在景觀環境提升方面,深入開展美化綠化工程,全面打造一島一品、色彩繽紛的海島景觀風貌。在生態創建方面,全區三個建制鎮全部獲評國家級生態示範鎮;區內學校全部獲評為省級綠色學校;全區七條行政村全部獲評為市級生態示範村。通過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培育海洋生態文明,區域生態建設得到長足發展,各項生態文明考核指標持續走在全市前列。

生態優勢是萬山區的核心競爭力,生態保護是萬山特色海洋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博弈中,萬山區將“生態立區”貫穿發展始終,堅守“生態底線”,努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相融並進、相得益彰的綠色發展之路。

萬山群島良好的生態環境雖然源於大自然的造化,但更得益於後天人們對它的守護。隨著萬山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海島旅遊不斷提質上檔,海島原有的生態環境受到了一定的衝擊,這對新形勢下海島的生態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

為了加強海島生態承載力,確保海島發展沿著“綠色軌道”持續推進,近年來萬山區將海島汙水、垃圾處理等工程作為促進生態宜居、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加快實施建設一批生態工程,著力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實現海島環境品質和生態水平的全面提升。

海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

國內首個小型離岸海島垃圾處理工程

小型離岸海島生活垃圾處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尤其對於面積較小、遠離大陸的海島,空間容量有限,環境承載能力弱,一旦遭到汙染將難以恢復。2014年8月,隨著覆蓋桂山島、外伶仃島、東澳島、大萬山島的海島生活垃圾離島無害化系統建成投產,這一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通過該系統,海島生活垃圾全部經壓縮打包船運方式,運回珠海市區進行無害化處理,極大提升改善了海島的生活、旅遊環境,實現了海島生活垃圾從“在島簡易堆填”到“外運無害化處理”的重大跨越。據統計,2016年萬山區共完成海島垃圾清運3555噸,所有垃圾均實施了無害化處理,有效保障了海島環境衛生。

此外,為降低垃圾打包外運處理成本,提高處理效率,萬山區積極探索垃圾在島處理的新工藝、新技術,結合離岸海島實際,引進小型生活垃圾閃蒸礦化設備,有效解決擔杆島等垃圾量少、交通可達性差的邊遠海島垃圾難題。

在實現海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基礎上,各島相繼啟動舊垃圾堆場封場項目,於2015年以東澳島為試點,完成東澳島垃圾堆場封場生態整治工程並取得良好的生態效果。萬山區實施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和垃圾堆場封場整治工程項目是國內首個小型離島環境工程項目,在保護海島生態環境的同時,也開闢了小型離島生態工程建設先河。

三鎮海島汙水處理全覆蓋

廣東省首個離岸海島汙水處理項目

2011年,廣東省首個離岸海島汙水處理項目——桂山島汙水處理工程建成投產,標誌著珠海海島告別汙水“零處理”,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添上濃重一筆。在桂山島的示範帶動下,東澳島、外伶仃島也相繼完成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實現了“一鎮一廠”建設目標。

據瞭解,萬山區在海島汙水處理工程建設方面已累計投資超過4500萬元,建成汙水收集管網約20公里,各汙水處理廠平均日處理能力約500噸,出水水質均達標排放,全年近海岸水質監測達到海水水質標準一類。

由於海島地形複雜,山體岩石較多,截汙納管難度較大,無法對整島汙水進行統一收集處理。為實現建設成本、處理效果、運營管理等最優配置和取得最大綜合效益,萬山區結合海島山體和鎮村佈局特點,提出“分散式”汙水處理模式,即採用“化整為片”的方式,分片區建設小型汙水處理設施,對各島各片區汙水處理站點、處理工藝、管網鋪設等進行量身設計。同時積極探索符合海島特殊環境的小型模塊化汙水處理工藝設備,解決了汙水收集量受旅遊淡旺季影響反差過大、場地土地需求面積大、建設運營成本過高和汙水水質超標等區域性問題。

對於人口少、未開發的偏遠海島,萬山區因地制宜,採取人工溼地法進行生活汙水處理。如擔杆島擔杆村佔地60平方米的人工溼地已建成投產,汙水經化糞池水解酸化後,通過溼地植物、基質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並經過多層過濾、降解汙染、淨化水質,使以前直排入海的汙水變成了清水。

增殖保育效果顯著

人工魚礁構築海洋牧場

“漁船雲集、魚蝦滿倉”曾是作為全國第二大漁場萬山漁場的真實寫照,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漁業的過度捕撈和珠江流域城市化帶來的近海汙染, 造成漁業資源急劇下降,曾經聞名全國的萬山漁汛逐漸消失,萬山的漁業產業面臨轉型升級。

為了修復海洋生態環境,扭轉漁業資源衰退局面,自2002年起,萬山區開始在萬山海域陸續投放人工魚礁,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8520萬元,逐步建成東澳、外伶仃、竹洲-橫洲、廟灣、小萬山、大蜘洲等海域的6座礁區,礁體空方約26萬立方米,礁區佔海面積超過1300公頃。

據瞭解,人工魚礁一般在100米水深以內的沿海岸水域鋪設,它是一種用於誘集、棲息和保護魚類的人工設施,可以改善沿海水域的生態環境,為魚、蝦類聚集、棲息、生長和繁殖創造條件。另外,也可作為障礙物,制約違法捕撈,有效限制某些漁具在禁漁區作業,從而促進水產資源的增殖。

監測表明,萬山海域持續多年的人工魚礁工程迄今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增殖和保育效果,礁體表面、孔隙間等已附著生長了大量的藻類、貝類和微生物等海洋生物,礁區“聚魚”效果明顯,海洋生物種類增多,礁區正逐步形成新的海洋生態系統。此外,配合人工魚礁建設,相關部門還通過海洋經濟物種增殖放流、伏季休漁管理等一系列舉措,不斷促進區域漁業資源恢復和生態環境改善。

通過多年的堅守、探索、嘗試,萬山區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離岸海島生態建設新路,同時也為全市農村和邊遠海島地區生態建設提供了示範和借鑑,多次得到省、市上級部門的高度肯定。今年中央電視臺在珠海採訪生態建設成果期間,專程赴海島進行採訪拍攝,該節目在全國新聞聯播播出。廣東省生態專家也多次前往萬山海島,調研萬山區生態建設的先進經驗好的做法,並建議在全省推廣。

豔麗植物花卉描繪“美麗海島”

高品質打造海島綠化景觀風貌

漫步海島,除了可以感受藍天、碧海、青山、白沙構成的幽雅明麗的濱海風光,人們還不難發現在海島的街頭巷尾、邊坡山腳,有一抹抹、一叢叢明亮奔放的簕杜鵑、鮮豔的黃嬋、秀美的野牡丹、耀眼的夾竹桃,這些植物花卉給寧靜的海島帶來勃勃生機。

近年來,萬山區實施了以“美麗海島”為主題的綠化美化工程,組織編制海島宜生開花植物目錄,規模化種植各種花卉、喬灌,建成總長約50公里的連續貫通、風格別緻、景觀俊美的海島型綠道網系統,數座“色彩繽紛、一島一品”的海島花園小鎮已初見端倪。

萬山區全面建設實施一批重大生態工程 走出離岸海島生態發展新路

萬山區全面建設實施一批重大生態工程 走出離岸海島生態發展新路

萬山區全面建設實施一批重大生態工程 走出離岸海島生態發展新路

萬山區全面建設實施一批重大生態工程 走出離岸海島生態發展新路

萬山區全面建設實施一批重大生態工程 走出離岸海島生態發展新路

萬山區全面建設實施一批重大生態工程 走出離岸海島生態發展新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