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薖園:請市民走進私家園林

黃河 慈善 建築 古琴 中國江蘇網 2017-05-07
雲薖園:請市民走進私家園林雲薖園:請市民走進私家園林雲薖園:請市民走進私家園林

中國江蘇網5月5日訊 大成巷小吃一條街上,一牆隔開了塵世的喧囂。地處鬧市的這座園子是近代無錫實業家、江南名士楊味雲的舊宅雲薖園,無錫人愛叫它“小白樓”。園門口的側牆上掛著介紹牌,園子是市文保單位。從今年初至今,雲薖園已陸續舉辦了多場公益活動,每次活動一座難求,用好園子是楊家的心願,可如何用好?還在嘗試中。

主人心願:用好園子不是簡單事

“以前一直不知道怎麼用起來,考慮到安全問題,一直是半開放狀態。”前來開門的人叫林建,福建知名油畫家,以畫黃河著稱。雲薖園的後人,也就是楊味雲的孫子楊世緘是收藏林建油畫的藏家。2003年,雲薖園迴歸楊家後,修舊如舊,恢復歷史原貌。2010年至2015年,楊世緘先後四次邀請林建到無錫雲薖園辦展,展出的主題都是黃河,古稀之年的楊世緘也會親自到場,每次展覽不過五天,但無錫這座城市尤其是移步即景的雲薖園給林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3年,楊世緘邀請林建到雲薖園開畫室,說他總畫大西北,不妨也來畫畫江南。2015年,在上海生活了十多年的林建定居無錫,住在離雲薖園不遠的一個小區。楊世緘把爺爺楊味雲的臥室杏雨樓,一間20多平方米的房間給林建當畫室。林建深知楊世緘的思鄉情懷,在創作上能夠得到楊先生的扶持,為其提供如此良好的創作條件,林建既感恩又珍惜,他覺得自己有義務協助看護好園子。林建寫下入園須知,提醒參觀者愛護園內的草木、建築與陳設。一年多來,林建畫太湖,畫街巷,畫的最多的還是雲薖園。

林建到了雲薖園後才知道,這座佔地八畝,有亭臺樓閣,有池塘砌石的老園子,日常維護花費不少,而隨著城市改造,周邊被填高,老宅下陷,很易受潮,一兩年就要修復一次。楊世緘人在臺灣,有公職在身,沒太多時間顧及宅子,但他始終牽掛家鄉,對老宅的維護盡心盡力。之前,楊世緘曾代表無錫楊氏把雲薖園舊藏書畫及工藝品151件套,以及其私藏的102件江浙名城老照片無償捐贈給了無錫博物院。私藏與民共享,私園為民常開是楊世緘回饋故里的一種方式。“楊先生接手園子後,一直很想用好它,他委託王先生主管這裡的一切執行事務。”林建口中的王先生是楊世緘在臺灣的一個晚輩,現在在無錫經營事業。

還在嘗試:希望德才兼備者來分享

楊世緘不想讓老宅空著,但他說過,如果沒有碰到對的人、對的事,寧願關起門來養蚊子。為了用好雲薖園,王先生曾有過一系列的公益活動規劃,雲薖園也舉辦過茶道、花道、藝術展等公益活動,規格很高,但由於勢單力薄,活動並未常態化。這期間,很多人找來想在園子辦活動,王先生跟林建充分尊重楊世緘的意願,出於維護古建築與良好氛圍的考慮,大家都希望雲薖園內的活動一定要高質量、純公益,杜絕一切商業性的活動。

林建定居無錫近兩年,結交了無錫一些文化界的朋友,常有朋友到雲薖園找他們喝茶,聊天。朋友之間聊得最多的也是雲薖園的利用問題,慢慢嘗試下來大家覺得,以傳統文化、文藝分享為主的公益講座是目前最好的形式。今年起,雲薖園的活動多起來了,雲薖園的“安樂窩”,這個能容納百餘人的主廳成了一座難求之地。4月4日,無錫籍音樂人山奇來此分享了他的鄉愁音樂;4月8日,碧山吟社顧問胡南邦開講“如何作古詩”。

這週日14點(5月7日),園林專家金石聲將做客雲薖園帶來“惠山祠堂及文化精神”,5月14日14點,古琴藝術市級非遺傳承人吳炯也將在雲薖園送上古琴講座與雅集,下半年還有兩場高水平的畫展。“每場活動限額40人,實際人數總會超過,我們一概請進來。”王先生跟林建歡迎大家走進雲薖園,赴一場風雅聚會,而他們會用鮮花布置好場地,為大家供應好茶水、茶點,保證活動品質,不收一分錢。如今,雲薖園通過微信平臺發佈活動信息,“楊先生沒說過一句話,但他會自己上公號去看。”林建他們希望越來越多的德才兼備者能來雲薖園做講座,令更多人受益,而這也是楊世緘的心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