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 | 真相總是被隱藏在假的玩笑中,而謊言也常被隱含在真情裡

黃帝 樑冬 莊子 甄士隱 方明 韋小寶 自在睡覺 2019-04-04
“ 黃帝將見大(tài)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塗。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遊於六合之內,予適有瞀病,有長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車而遊於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復遊於六合之外。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黃帝曰:“夫為天下者,則誠非吾子之事。雖然,請問為天下。”小童辭。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樑冬 | 真相總是被隱藏在假的玩笑中,而謊言也常被隱含在真情裡

01


治理天下的祕訣就是除去害群之馬

本篇故事換了一位主人公——黃帝。黃帝要去“具茨之山”拜見“大(tài)隗”。

“大隗”可能是人名,大道之意。就像《紅樓夢》裡的“甄士隱”“賈雨村”,一個甄家,一個賈家,其實討論的都是真假問題。“大隗”這個名字也已經點出了所講故事的的實質。

當時有若干人跟黃帝一起駕車去拜見高人,同行的有方明、昌寓、張若、滑稽等七個人(這些名字一看就不是真人,莊子就是用這些名字代表人的各個方面,可能是邏輯、聰明、敏感、善巧之類的)。到了郊外的時候,這幾個聰明睿智的人都迷失了方向,也沒有人可以問路。

怎麼辦呢?又沒有導航。這時候恰好碰見一個放馬的小孩,黃帝就問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裡嗎?”小孩子說:“知道啊”。

黃帝又問:“那你知道大隗的住處嗎?”小孩子說:“知道啊”。黃帝很詫異,這個小朋友太聰明瞭吧,什麼都知道:“那麼請問治理天下的事你懂嗎?”

這邏輯也太跳躍了,一個“遙指杏花村”的小孩,黃帝就問他怎麼治理天下。顯然這是一個像實驗話劇一樣的場景。但是莊子就是要用這個故事來講出小孩子後面要說的話。

小孩子說:“治理天下這種大事也不過如此,問題是為什麼要管這種事呢?我小的時候,已經悠遊於人世間,偏巧得了一個眼睛花、看不清的病,於是就有一位長者跟我說:’你坐上太陽的車,到郊外去遊玩吧。’現在我的病已經好了一點兒,我的精神境界也已經悠遊在塵世以外了。治理天下不過如此,我為什麼要多管閒事呢?”

這段話的原文是:“予又且復遊於六合之外。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予少而自遊於六合之內,予適有瞀病,有長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車而遊於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復遊於六合之外。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黃帝覺得這個小孩兒簡直就是神童,能夠遊行於天地之外,什麼都知道,還把治理天下當作一件不重要的小事兒,於是越發覺得好奇:“小神童,請問治理天下這件事情,儘管不是你的事,但是我還是想向你請教一下,到底怎麼來治理天下呢?”

這個故事充滿了荒誕魔幻現實主義色彩。中華文明、炎黃子孫的源頭黃帝,去向一個小孩子請教治理天下的道理。

莊子(或者他的門人)用這種超現實主義的故事情節,告訴你這就是件假得不能再假的事情。但是我就是要用這個假得不能再假的情景,來告訴你一個真得不能再真的事實——真相總是被隱藏在假的玩笑當中,而謊言也常常被隱含在真情裡面。

韋小寶就知道,要把一個謊撒到足夠高級,一定要在前面說很多真話。

所以“真亦假時假亦真”,借假亦可修真,就是在講這件事兒。我就是故意要講一個一看就不靠譜的故事,然後讓你扒開這個故事的外衣去了解真相。

小孩子就是不回答黃帝——“不予回答”,但是黃帝再三問:“小哥小哥告訴我唄,告訴我唄,告訴我唄。”這個時候小孩子才說:“其實治理天下和放馬沒有什麼不同。無非就是除去那些害群之馬罷了。

“深刻呀,高級呀。”黃帝再三拜謝,叩頭觸地,稱這個小孩子為“天師”才離開。我讀到這裡的時候,也不由擊掌。

樑冬 | 真相總是被隱藏在假的玩笑中,而謊言也常被隱含在真情裡


02


管理的核心是做減法

什麼叫“知道”?“知”左邊是一個“箭”,右邊是一個“口”。能夠一矢中的,一口說明白的,那才叫“知”。一件事兒你不能用一句話講明白,那就是不知道。

管理“知道”的核心,並不是做加法,而是要做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減法——去掉害群之馬,讓優秀的人自然湧現;去掉不必要的業務,讓好的業務野蠻生長;去掉不必要的關係,讓真正的本體脫穎而出。視治理天下如放馬一般,去掉害群之馬。(咱哪有機會治理天下呀,也沒想過。一個連自己家都治不好的人,還想治理天下?)

所以讀到這段的時候我在想,如何能夠除掉我們家的“害群之馬”呢?誰是我們家的“害群之馬”?想來想去,也就只有我自己了(當然這僅僅是個玩笑)。但是管理好一個家庭,首先要去除破壞整個系統和諧性的因素。

一匹馬為什麼叫“害群之馬”?為什麼不是“淫蕩之馬”、“暴烈之馬”?這是因為在一群馬裡面,只要有一匹不講規矩的馬,就會讓整個馬群不能和諧共生,不能讓所有馬跟著老大走,非要竄上竄下、不講規矩。作為頭馬,只能做一件事情——將丫踢出,這就叫踢掉害群之馬。

以前,我在騎馬的時候,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一群馬在往前走的時候,一般的馬是不敢跑到頭馬前面的。有一次,雖然我很想要我騎的這匹馬跑到最前面,但它看見頭馬站在那兒不走後,它也不走了,因為它就是不敢跨過頭馬的馬頭。

馴馬的人也告訴我說:“馬是有規矩的,不講規矩的馬很危險。”

所以管理的本質,就是踢除那些不和諧的人、事、物,或者阻止事情朝著整體化的生命共同體方向演進的東西。一切不利於團結的事情不要做,一切不利於團結的人,堅決剷除,這是害群之馬給我的啟示。

真是高級呀,當然這肯定不是一個小孩子講出來的,它肯定是莊子或者是莊子的學生講的,但是他居然如此精闢地把所有管理學的本質講了出來。

樑冬 | 真相總是被隱藏在假的玩笑中,而謊言也常被隱含在真情裡


03


什麼是我們個人的“害群之馬”?

我們如何管理自己?(不要說管理家庭、管理公司),什麼是我們個人的“害群之馬”?

我們本來要成為一個平靜地或者專注地、愉快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

我們其實也知道自己可以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所有的機緣、身體條件等等,都在朝著這個方向演進。但是我們有時候會升起一些奇怪的慾望,從而使我們偏離人生的軌道。

比如做一名公務員,奉公守法,拾級而上。到了一定階段,老同志退下來,新同志接過棒往上跑,這其實挺好。但是有些人就耐不住寂寞,受不了清貧,覺得我有這個權力,不用救過期作廢。於是,這些人生出了公務員不該有的野心。

他們也許會因此得一些小利,並且不會被人發現,但是它會滋生更多的慾望,也就是說一匹害群之馬一旦沒有被斬除,其他的馬也會成為害群之馬。

當不應該有的、不在正道上的慾望沒有被剷除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慾望更加膨脹,直到無法控制。

兒童教育也是一樣,對小孩子,如果你完全放任其性,以為這是一種天性教育,但是你不管,他就會被其他的熊孩子帶偏。

你把他扔到學校,學回來的全是“李白乘舟去拉屎,拍拍屁股沒帶紙,伸出金剛大拇指……”其實,老師本來教的是《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挺高級的吧。)

你不教他,不給他這種正確的引導,他學回來的全是“伸出金剛大拇指……”,這就叫作野。一次兩次你還哈哈大笑,時間長了,誰還會去背古詩呢?

他只是學了一些口頭禪、兒歌這些消解經典的東西,然後逐步沉淪成為一個市井小民。所以管理的本質就是去除害群之馬(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如何讓我們的心猿意馬得以收舍,此為修行的真道理也。

樑冬 | 真相總是被隱藏在假的玩笑中,而謊言也常被隱含在真情裡


你有小孩嗎?

平時,

(打算)如何教育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