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心靈:感悟黨性光輝

紅旗渠 焦裕祿 時政 中國經濟時報 2017-05-25

新聞特寫

本報記者 李海楠

所聽、所看、所感,會讓你的淚水不由得在眼圈打轉,努力忍住卻無濟於事,在輕輕拭去眼角的淚水後,感動依舊——這樣的場景無數次出現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機關黨委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專題培訓的5天裡。

5月15日至19日,為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夯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國家行政學院的機關黨委委員、機關紀委委員和基層黨組織書記共計38人,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機關黨委書記張軍擴和國家行政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機關黨委書記陳立帶領下,赴河南蘭考和林州參加專題培訓,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和紅旗渠精神。

與以往多以會議、講座的形式對黨員幹部進行培訓不同,此次河南之行,更多的是讓學員們真實觸摸有血有肉的動人歷史。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華麗辭藻,一心為民的焦裕祿同志在百姓心裡留下了偉岸的印記,而這一形象與其承載著的精神食糧甚至在50多年後的今天仍歷久彌新。

讓學員們心生感動的,是講解老師滿是動容、聲情並茂地訴說焦裕祿同志的生平事蹟;是黃河故道東壩頭近距離接觸 “黃河的見證”和“張莊的啟示”後,深入瞭解了焦裕祿同志將淤泥翻上覆蓋治理沙丘的“貼膏藥”智慧,以及大規模種植泡桐的“扎針”方法;更是如今千萬棵泡桐樹紮根蘭考熱土,永久鐫刻著焦裕祿治理蘭考“三害”的難忘歷史。

一次次的感動和流淚,讓學員們更深刻體會了“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其實質是一名共產黨員踐行 “黨的好乾部、人民好公僕”的真實寫照。

如果說,蘭考之行讓學員們通過焦裕祿同志這一當代黨性教育典型,加深了對黨的宗旨的理解,那麼,接下來的林州之行,則讓學員們近距離見證了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人工天河”紅旗渠的建造歷史和紅旗渠精神的誕生過程,更深刻地感悟了黨性的光輝,繼而讓每一位黨員幹部內心的責任感、使命感迸發而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表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 ”

無論是當年提出 “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言壯語,還是“劈開太行山,引來漳河水”的兌現承諾,都在向今天的共產黨人訴說著那樣一段歷史: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急,黨員幹部帶領人民群眾投身氣壯山河的偉大實踐,用自己的雙手改變林州千百年來缺水的命運。也正是在這場偉大實踐中,才逐漸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此次林州之行,最讓學員們動容的,是與三位親歷者的互動教學環節。 18日下午,在紅旗渠學院教學樓內,全體學員近距離與當年參加紅旗渠修建的李改雲、張買江、任羊成三位特等勞模展開了訪談式互動教學。

無論是曾經因修建紅旗渠捨己救人身負重傷的姚村公社第一營婦女營長李改雲,還是扛起父親旗幟,年僅12歲就投身紅旗渠建設的張買江,抑或是曾經的凌空除險隊隊長、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任羊成,三人的口述歷史向學員們樸素地訴說著紅旗渠的故事,學員們備受感動,許多人是流著淚聆聽他們的故事。

在訪談結尾,講解老師詢問任羊成老人最後一個問題:“如果現在再修一次紅旗渠,讓您選工種,您會幹什麼? ”“還當除險隊員! ”老人的口齒清晰,言語間流露著對那段歷史的自豪。隨後,雷鳴般的掌聲經久迴響在會議廳,老一輩共產黨人艱苦奮鬥、始終為民的精神,必將代代相傳、歷久彌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