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姚國華:將紅河州建設成“綠色生態靚州”"「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姚國華:將紅河州建設成“綠色生態靚州”「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姚國華:將紅河州建設成“綠色生態靚州”

中共紅河州委書記姚國華走進“‘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雲南篇章成就展”訪談間。主辦方 供圖

7月26日上午,在由中共雲南省委網信辦和新華網聯合開展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雲南篇章成就展”系列訪談活動中,中共紅河州委書記姚國華走進訪談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紅河州在今後的發展中積極響應建設‘綠色生態靚州’要求,堅持保護優先、發展優化、治汙有效的方針,積極推動紅河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把雲南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和中國最美麗省份增添紅河光彩。

姚國華介紹,紅河州地形立體、水系縱橫、生物多樣,是雲南省重點林區之一,也是滇南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紅河州立足實際做好規劃引領,科學合理規劃出“一區一帶一屏一廊一核多點”佈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目前,全州已經形成北部石漠化生態治理區,紅河谷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示範帶,沿邊森林生態安全屏障,13縣(市)城市面山、全州境內高等級公路、鐵路綠色景觀廊道,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區等由點、線、面構成的綠色生態空間格局。

紅河州按照“南部重點在保護、北部重點在修復”的思路,堅持“因地制宜、分區施策、適地適樹”的原則,實行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生態公益與經濟林果相結合、生態修復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以面山綠化為抓手,以縣市為主體,大力推進城市和通道面山綠化工作。2018—2020年,紅河州將完成城市和通道面山綠化50萬畝,其中新增人工造林面積35萬畝,逐步構建綠色廊道和生態屏障。同時,各縣市還探索出逐年分區分片開展工程造林、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林業生態建設以“綠”生“金”讓百姓增收致富等多種經驗和方法,州內5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和1220.48萬畝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保護。

發展優化、生態惠民。紅河州一方面堅持佈局優化、結構優化、資源優化、技術標準優化、服務保障優化。另一方面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紅河州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讓紅河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環境更宜居。

首先是抓實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的保護利用。紅河州為切實維護好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循環生態系統,不斷實施退耕還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撫育工程,堅決守住稻作梯田紅線。積極推進哈尼梯田農耕文化、鄉村旅遊相結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弘揚、農民創業創新融為一體,念活“山水林田經”。2018年12月,哈尼梯田遺產區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成為紅河大地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典範。

其次是抓實森林公園和溼地公園建設。自2015年起,在全州13縣市城市規劃區內或城市周邊啟動建設一批森林公園和溼地公園。四年來,先後建成啟園、箇舊市戈賈森林公園、屏邊牧羊河溼地公園等15個森林(溼地)公園,為人民群眾創造了良好的觀賞、遊憩、健身、科普、文化等活動場所,提供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優美生態環境。

最後是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鄉建設。紅河州在推進美麗縣城和特色小鎮建設中,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有機融合山、水、林、田等自然元素,實現生態保護與縣城、小鎮發展相互促進。全州城鄉環境“顏值”和“品質”大幅提升,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的美好環境已成為紅河大地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治汙有效、合力攻堅。汙染防治攻堅戰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紅河州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構建完善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用剛性的約束和不可逾越的高壓線護好紅河的綠水青山,確保全州上下以更大的自覺、更高的標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全面落實國家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個“十條”要求,聚力打好異龍湖水體達標三年行動、滇南中心城市大氣汙染聯防聯治和箇舊市重金屬汙染治理等攻堅戰。異龍湖水體主要汙染物指標持續大幅下降,國控點和全湖平均水質連續8個月達Ⅴ類。滇南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穩步提升。箇舊等地重金屬防治工作紮實開展,南北選礦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元陽縣通過省級生態文明縣考核驗收。如今,汙染退、湖水清、土地淨、空氣潔,美麗紅河正以煥然一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雲南網記者 黎鴻凱 實習生 王鵬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