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秋高氣爽卻哈欠連天,咋整?堅持這樣做,解“秋乏”還精神好!

話說“春困秋乏”,秋季是最容易使人乏累的季節,秋天一到,整個人經常會有昏昏沉沉的感覺,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擾,不妨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中醫教你輕鬆解“秋乏”

每天多睡一小時

夏季夜短晝長,很多人養成了晚睡早起的習慣,秋季來臨,這種習慣就要注意調整了,晚上爭取在十點半之前睡覺,因為十一點,也就是“子時”以後人體的各個器官功能都開始下降,它們同樣需要休息。此外,午睡也必不可少,尤其是老年人最好養成午睡的習慣。當然,睡覺也不是越多越好,每天保證7~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就好。

適當進行有氧運動

可以讓大腦的氧氣變得充足,緩解腦疲勞,比如太極拳、羽毛球、散步、慢跑、廣場舞等,但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加重身體的疲勞。經常待在室內的上班族可以經常伸伸懶腰,可以起到伸展腰部、活動筋骨、放鬆脊柱的作用,由於肢體的活動,也可以把更多的含氧的血液供給大腦。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堅持吃早餐,早餐吃得少,不能為腦細胞提供能源,會使人精神不振,時間長了會出現倦怠無力,不能精力充肺的學習和工作。吃得過多大量血液流向消化道,腦供血會減少,大腦缺血缺氧,亦會引起秋乏症狀。少吃腥羶油膩和辛辣食物,多食富含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雞蛋、瘦肉、魚、乳製品、豆製品和紅豆、綠豆、燕麥等。

多揉這三個穴位,強健脾胃還解乏

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按揉太白穴能夠有效增強脾的運化功能,達到止瀉及促進物質轉化的目的。取定穴位時,可採用仰臥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方法:按揉時取坐位用左手拇指指腹按揉右側太白穴,以穴位處感到微微痠痛為度,反之亦然。不必用太大的力氣,每天堅持3~5分鐘。

脾俞穴:脾腧穴是脾臟髒氣匯聚之處,主管把食物轉化為身體需要的氣血等精微物質。脾俞穴在十一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肚臍對應的是第二腰椎,向上再摸三個椎體,旁開兩指就是脾俞穴。

方法:按揉脾俞的時候建議手握空拳輕輕叩擊脾俞數次即可,切記不可重錘。每日數次,疲勞時還可以起到緩解疲勞的作用。

足三裡穴:用自己的手掌四指橫放在臏骨下緣,下方第四橫指外緣一橫指處即為足三裡。它是胃經的下合穴,治療胃相關疾病的要穴。

方法:按揉的時候端坐凳上,四指彎曲,按放在小腿外側,將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裡穴處正確位置,作點按活動,一按一鬆,連做36次。兩側交換進行。

秋乏來襲,三步吃出好精神

對策一:用粥湯茶替代甜飲料。

低糖飲料能解渴,而雪糕等冷飲因糖分高,解渴效果很差。所以建議除了多吃果蔬,可以喝些解熱飲料,如綠豆湯、紅小豆湯、大麥茶、蕎麥茶等,還可以在家煲些營養豐富的粥湯,如糙米粥湯、小米粥湯、燕麥粥湯等,這些豆類和全穀類的湯水對補充鉀、鎂等礦物質和B族維生素最有幫助。此外,綠茶、紅茶、烏龍茶等也是比較好的選擇,它們能供應鉀和多酚類抗氧化物質,而鉀缺乏時人體的抗熱能力會下降。如果出汗太多,可在湯水裡加點鹽,以剛能覺出一點鹹味為好。

飲用湯水時要注意少量多次,暴飲可能造成突然大量排汗,反而導致食慾減退。剛從冰箱中拿出的飲品一定要在室溫下放一會再喝,避免引起胃腸道血管突然收縮,甚至發生痙攣。

對策二:吃夠蛋白質。

在高溫中,人體過多排汗會損失蛋白質,體內蛋白質分解也會增加。特別是天熱時,人們往往不愛下廚做飯,很容易蛋白質攝入不足,而靠零食、飲料和冷飲不能提供足夠的蛋白質。因此,每天最好能保證有1杯酸奶/牛奶/豆漿,有1~2個雞蛋(1個鹹鴨蛋也可以),再加些水豆腐、豆腐絲、豆腐乾等豆製品。最好能吃一兩瘦肉或魚肉,清淡烹調即可。

對策三:果蔬和雜糧,供應維生素。

由於排汗損失,水溶性的維生素需要量較平時增加。維生素損失過多,會使人身體倦怠,抵抗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補充維生素C的好辦法是多吃果蔬,一大碗煮軟的冬瓜、絲瓜,加上一碗白灼綠葉菜,就能輕鬆地一餐吃進一斤菜。兩餐之間吃個大番茄,煮飯時加點蒸南瓜、蒸山藥、蒸土豆,就能再補充一斤蔬菜。再加上一斤水果,就輕鬆得到大量維生素C和鉀。

另外,氣溫高,身體急需補足B族維生素。補充維生素B的好食材,包括綠豆、紅小豆、扁豆等豆子,毛豆、嫩豌豆、嫩蠶豆等豆類蔬菜,以及大麥、燕麥、小米等粗糧;維生素B的好來源則是酸奶、蛋黃和多種綠葉菜。

很多人天熱時就吃不下主食,導致營養不均衡。此時,用全谷雜豆煮八寶粥替代白米飯,是提升主食營養供應的一個好主意,還能起到補水作用。紅小豆、綠豆、芸豆、豌豆等所含的蛋白質是大米的3倍,用它們和糙米一起煮粥,晾涼後吃清爽可口,既能補充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又能補充不少蛋白質。

[來源:人民網 編輯:古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