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

魏家屯鎮位於隸屬河北省衡水市濱湖新區,北與桃城區彭杜鄉交界,東與棗強縣相鄰,南與冀州鎮相連,西瀕鄰衡水湖。2006年,鎮域面積39.60平方公里。轄29個建制村(含王家口),29個自然村,有5290戶敬17529人(其中漢族17484人,少數民族45人)。鎮政府駐魏家屯村。

"

魏家屯鎮位於隸屬河北省衡水市濱湖新區,北與桃城區彭杜鄉交界,東與棗強縣相鄰,南與冀州鎮相連,西瀕鄰衡水湖。2006年,鎮域面積39.60平方公里。轄29個建制村(含王家口),29個自然村,有5290戶敬17529人(其中漢族17484人,少數民族45人)。鎮政府駐魏家屯村。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民國35年(1946年)2月屬冀縣第七區。1956年7月,成立魏家屯鄉。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8月,併入東風人民公社(城關)。1961年5月,成立魏家屯人民公社。1982年12月,改魏家屯人民公社為魏家屯鄉。1998年12月,撤鄉建魏家屯鎮。

106國道穿境而過。1995年,鋪設柏油路37公里,建橋涵28座,硬化村內街道20公里。1996年,建立魏家屯郵電支局。1999年,實現電話村村通。2002年6月,東趙家莊62戶農民修建“雙甕漏斗式”廁所,成為河北省第一個衛生改廁典型村,是年河北省衛生廳在該村召開現場會推廣改廁經驗。2003年,所有村莊開通有線電視。2006年入寬帶網190戶。韓家莊、賀家村、王家口郝劉村西婁家疃建成文明生態村。鹽河自鎮域東南李家村入境至西北王家口入衡水湖。全鎖有700餘公頃溼地(主要在衡水湖和鹽河),境內動植物種類豐富。水產養殖捕撈、水產餐飲和水上旅遊觀光為當地特色產業。全鎮耕地2153.33,主產小麥、玉米、棉花。金絲小棗、冀州仙桃、晚秋黃梨為當地名產。

"

魏家屯鎮位於隸屬河北省衡水市濱湖新區,北與桃城區彭杜鄉交界,東與棗強縣相鄰,南與冀州鎮相連,西瀕鄰衡水湖。2006年,鎮域面積39.60平方公里。轄29個建制村(含王家口),29個自然村,有5290戶敬17529人(其中漢族17484人,少數民族45人)。鎮政府駐魏家屯村。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民國35年(1946年)2月屬冀縣第七區。1956年7月,成立魏家屯鄉。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8月,併入東風人民公社(城關)。1961年5月,成立魏家屯人民公社。1982年12月,改魏家屯人民公社為魏家屯鄉。1998年12月,撤鄉建魏家屯鎮。

106國道穿境而過。1995年,鋪設柏油路37公里,建橋涵28座,硬化村內街道20公里。1996年,建立魏家屯郵電支局。1999年,實現電話村村通。2002年6月,東趙家莊62戶農民修建“雙甕漏斗式”廁所,成為河北省第一個衛生改廁典型村,是年河北省衛生廳在該村召開現場會推廣改廁經驗。2003年,所有村莊開通有線電視。2006年入寬帶網190戶。韓家莊、賀家村、王家口郝劉村西婁家疃建成文明生態村。鹽河自鎮域東南李家村入境至西北王家口入衡水湖。全鎖有700餘公頃溼地(主要在衡水湖和鹽河),境內動植物種類豐富。水產養殖捕撈、水產餐飲和水上旅遊觀光為當地特色產業。全鎮耕地2153.33,主產小麥、玉米、棉花。金絲小棗、冀州仙桃、晚秋黃梨為當地名產。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魏家屯鎮工副業發達。1965年,常家莊大隊創辦制筆廠(生產毛筆、排筆),為當地發展集體工副業之始。1980年,全公社83家集體工副業,純收入355萬元。1991年,鄉政府在魏家屯村西(106國道兩側)建立工業開發區。1997年,河北奧大食品工業集團產“永樂”牌方便麵成為河北省名牌。2006年,全鎮農村社會生產總值11.5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88元。該鎮建有中學1所小學3所,教職工141人,在校學生1360人,衛生院1所,鄉村醫療點30個,各類醫務人員54人。1998年春,成立“農民體育健身指導站”。2002年10月,農業部、國家體育局和中國體育協會授予魏家屯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榮譽稱號。2002年,成立由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庭組成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2003年11月8日,河北省綜合治理工作現場會在魏家屯鎮召開。2005年10月,魏家屯鎮司法所榮獲“全國先進司法所”榮譽稱號。

"

魏家屯鎮位於隸屬河北省衡水市濱湖新區,北與桃城區彭杜鄉交界,東與棗強縣相鄰,南與冀州鎮相連,西瀕鄰衡水湖。2006年,鎮域面積39.60平方公里。轄29個建制村(含王家口),29個自然村,有5290戶敬17529人(其中漢族17484人,少數民族45人)。鎮政府駐魏家屯村。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民國35年(1946年)2月屬冀縣第七區。1956年7月,成立魏家屯鄉。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8月,併入東風人民公社(城關)。1961年5月,成立魏家屯人民公社。1982年12月,改魏家屯人民公社為魏家屯鄉。1998年12月,撤鄉建魏家屯鎮。

106國道穿境而過。1995年,鋪設柏油路37公里,建橋涵28座,硬化村內街道20公里。1996年,建立魏家屯郵電支局。1999年,實現電話村村通。2002年6月,東趙家莊62戶農民修建“雙甕漏斗式”廁所,成為河北省第一個衛生改廁典型村,是年河北省衛生廳在該村召開現場會推廣改廁經驗。2003年,所有村莊開通有線電視。2006年入寬帶網190戶。韓家莊、賀家村、王家口郝劉村西婁家疃建成文明生態村。鹽河自鎮域東南李家村入境至西北王家口入衡水湖。全鎖有700餘公頃溼地(主要在衡水湖和鹽河),境內動植物種類豐富。水產養殖捕撈、水產餐飲和水上旅遊觀光為當地特色產業。全鎮耕地2153.33,主產小麥、玉米、棉花。金絲小棗、冀州仙桃、晚秋黃梨為當地名產。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魏家屯鎮工副業發達。1965年,常家莊大隊創辦制筆廠(生產毛筆、排筆),為當地發展集體工副業之始。1980年,全公社83家集體工副業,純收入355萬元。1991年,鄉政府在魏家屯村西(106國道兩側)建立工業開發區。1997年,河北奧大食品工業集團產“永樂”牌方便麵成為河北省名牌。2006年,全鎮農村社會生產總值11.5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88元。該鎮建有中學1所小學3所,教職工141人,在校學生1360人,衛生院1所,鄉村醫療點30個,各類醫務人員54人。1998年春,成立“農民體育健身指導站”。2002年10月,農業部、國家體育局和中國體育協會授予魏家屯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榮譽稱號。2002年,成立由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庭組成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2003年11月8日,河北省綜合治理工作現場會在魏家屯鎮召開。2005年10月,魏家屯鎮司法所榮獲“全國先進司法所”榮譽稱號。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魏家屯村鎮政府駐地,西臨106國道,南瀕中乾渠。2006年,有227戶879人。姓氏有魏、辛、康、王、薛、羅、何、張、於、崔等。耕地98.13公頃(1472畝)。建有養雞場、養豬場。民營企業有醫療器械廠、汽車配件廠等。村內“商貿一條街”有商業門店50家。明永樂二年(1404年),魏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為盼興旺吉利,取名興利鎮。清乾隆四年(1739年),改為魏家屯,沿用至今。

於家莊村位於鎮政府南300米處。西臨鹽河故道,南瀕中乾渠。2006年,有169戶537人。姓氏有張、李、寇等。耕地49.67公頃(745畝)。民營企業有紡織配件廠、醫療器械廠、麵粉廠等。明永樂二年(1404年),於、張、郭、李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定名於家莊,沿用至今。

"

魏家屯鎮位於隸屬河北省衡水市濱湖新區,北與桃城區彭杜鄉交界,東與棗強縣相鄰,南與冀州鎮相連,西瀕鄰衡水湖。2006年,鎮域面積39.60平方公里。轄29個建制村(含王家口),29個自然村,有5290戶敬17529人(其中漢族17484人,少數民族45人)。鎮政府駐魏家屯村。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民國35年(1946年)2月屬冀縣第七區。1956年7月,成立魏家屯鄉。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8月,併入東風人民公社(城關)。1961年5月,成立魏家屯人民公社。1982年12月,改魏家屯人民公社為魏家屯鄉。1998年12月,撤鄉建魏家屯鎮。

106國道穿境而過。1995年,鋪設柏油路37公里,建橋涵28座,硬化村內街道20公里。1996年,建立魏家屯郵電支局。1999年,實現電話村村通。2002年6月,東趙家莊62戶農民修建“雙甕漏斗式”廁所,成為河北省第一個衛生改廁典型村,是年河北省衛生廳在該村召開現場會推廣改廁經驗。2003年,所有村莊開通有線電視。2006年入寬帶網190戶。韓家莊、賀家村、王家口郝劉村西婁家疃建成文明生態村。鹽河自鎮域東南李家村入境至西北王家口入衡水湖。全鎖有700餘公頃溼地(主要在衡水湖和鹽河),境內動植物種類豐富。水產養殖捕撈、水產餐飲和水上旅遊觀光為當地特色產業。全鎮耕地2153.33,主產小麥、玉米、棉花。金絲小棗、冀州仙桃、晚秋黃梨為當地名產。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魏家屯鎮工副業發達。1965年,常家莊大隊創辦制筆廠(生產毛筆、排筆),為當地發展集體工副業之始。1980年,全公社83家集體工副業,純收入355萬元。1991年,鄉政府在魏家屯村西(106國道兩側)建立工業開發區。1997年,河北奧大食品工業集團產“永樂”牌方便麵成為河北省名牌。2006年,全鎮農村社會生產總值11.5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88元。該鎮建有中學1所小學3所,教職工141人,在校學生1360人,衛生院1所,鄉村醫療點30個,各類醫務人員54人。1998年春,成立“農民體育健身指導站”。2002年10月,農業部、國家體育局和中國體育協會授予魏家屯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榮譽稱號。2002年,成立由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庭組成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2003年11月8日,河北省綜合治理工作現場會在魏家屯鎮召開。2005年10月,魏家屯鎮司法所榮獲“全國先進司法所”榮譽稱號。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魏家屯村鎮政府駐地,西臨106國道,南瀕中乾渠。2006年,有227戶879人。姓氏有魏、辛、康、王、薛、羅、何、張、於、崔等。耕地98.13公頃(1472畝)。建有養雞場、養豬場。民營企業有醫療器械廠、汽車配件廠等。村內“商貿一條街”有商業門店50家。明永樂二年(1404年),魏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為盼興旺吉利,取名興利鎮。清乾隆四年(1739年),改為魏家屯,沿用至今。

於家莊村位於鎮政府南300米處。西臨鹽河故道,南瀕中乾渠。2006年,有169戶537人。姓氏有張、李、寇等。耕地49.67公頃(745畝)。民營企業有紡織配件廠、醫療器械廠、麵粉廠等。明永樂二年(1404年),於、張、郭、李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定名於家莊,沿用至今。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郝劉村位於鎮政府北偏東1公里處。西臨鹽河故道。2006年,有23戶804人。姓民有李劉、郝、王、齊等。耕地58.272公頃(874畝)民營企業有8家醫療器材加工廠,其中冀州市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超千萬元。明永樂二年(1404年),郝氏、劉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郝家村、劉家村。民國35年(1946年),兩村合併定名郝劉村,沿用至今。

"

魏家屯鎮位於隸屬河北省衡水市濱湖新區,北與桃城區彭杜鄉交界,東與棗強縣相鄰,南與冀州鎮相連,西瀕鄰衡水湖。2006年,鎮域面積39.60平方公里。轄29個建制村(含王家口),29個自然村,有5290戶敬17529人(其中漢族17484人,少數民族45人)。鎮政府駐魏家屯村。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民國35年(1946年)2月屬冀縣第七區。1956年7月,成立魏家屯鄉。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8月,併入東風人民公社(城關)。1961年5月,成立魏家屯人民公社。1982年12月,改魏家屯人民公社為魏家屯鄉。1998年12月,撤鄉建魏家屯鎮。

106國道穿境而過。1995年,鋪設柏油路37公里,建橋涵28座,硬化村內街道20公里。1996年,建立魏家屯郵電支局。1999年,實現電話村村通。2002年6月,東趙家莊62戶農民修建“雙甕漏斗式”廁所,成為河北省第一個衛生改廁典型村,是年河北省衛生廳在該村召開現場會推廣改廁經驗。2003年,所有村莊開通有線電視。2006年入寬帶網190戶。韓家莊、賀家村、王家口郝劉村西婁家疃建成文明生態村。鹽河自鎮域東南李家村入境至西北王家口入衡水湖。全鎖有700餘公頃溼地(主要在衡水湖和鹽河),境內動植物種類豐富。水產養殖捕撈、水產餐飲和水上旅遊觀光為當地特色產業。全鎮耕地2153.33,主產小麥、玉米、棉花。金絲小棗、冀州仙桃、晚秋黃梨為當地名產。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魏家屯鎮工副業發達。1965年,常家莊大隊創辦制筆廠(生產毛筆、排筆),為當地發展集體工副業之始。1980年,全公社83家集體工副業,純收入355萬元。1991年,鄉政府在魏家屯村西(106國道兩側)建立工業開發區。1997年,河北奧大食品工業集團產“永樂”牌方便麵成為河北省名牌。2006年,全鎮農村社會生產總值11.5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88元。該鎮建有中學1所小學3所,教職工141人,在校學生1360人,衛生院1所,鄉村醫療點30個,各類醫務人員54人。1998年春,成立“農民體育健身指導站”。2002年10月,農業部、國家體育局和中國體育協會授予魏家屯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榮譽稱號。2002年,成立由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庭組成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2003年11月8日,河北省綜合治理工作現場會在魏家屯鎮召開。2005年10月,魏家屯鎮司法所榮獲“全國先進司法所”榮譽稱號。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魏家屯村鎮政府駐地,西臨106國道,南瀕中乾渠。2006年,有227戶879人。姓氏有魏、辛、康、王、薛、羅、何、張、於、崔等。耕地98.13公頃(1472畝)。建有養雞場、養豬場。民營企業有醫療器械廠、汽車配件廠等。村內“商貿一條街”有商業門店50家。明永樂二年(1404年),魏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為盼興旺吉利,取名興利鎮。清乾隆四年(1739年),改為魏家屯,沿用至今。

於家莊村位於鎮政府南300米處。西臨鹽河故道,南瀕中乾渠。2006年,有169戶537人。姓氏有張、李、寇等。耕地49.67公頃(745畝)。民營企業有紡織配件廠、醫療器械廠、麵粉廠等。明永樂二年(1404年),於、張、郭、李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定名於家莊,沿用至今。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郝劉村位於鎮政府北偏東1公里處。西臨鹽河故道。2006年,有23戶804人。姓民有李劉、郝、王、齊等。耕地58.272公頃(874畝)民營企業有8家醫療器材加工廠,其中冀州市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超千萬元。明永樂二年(1404年),郝氏、劉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郝家村、劉家村。民國35年(1946年),兩村合併定名郝劉村,沿用至今。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賀家村位於鎮政府東北1.1公里處。2006年,有107戶468人。姓氏有賀、韓、李、趙、張等。耕地36公頃(540畝)。民營企業有醫療器械加工廠、飲料廠、瓜子加工廠等。明永樂二年(1404年),蘇氏、賀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因蘇氏人多,定名蘇家村。明嘉靖四年(1525年),因賀姓人數增多,改名賀家村,沿用至今。

趙祥屯村位於鎮政府東2.4公里處。南瀕中乾渠。2006年,有328戶1027人。姓氏有解吳、李、張、常、劉、於、趙等。耕地146.27公頃(2194畝)。民營企業有汽車配件廠、醫療器械廠等。該村“洪傑農場”為河北省最大的民營棉花種植農場。明永樂二年(1404年),趙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在原村址西250米處建村,取名趙廂屯。後取吉祥之意改“廂”為“祥”,稱趙祥屯,沿用至今。

李家口村位於鎮政府東北400米處。西臨鹽河故道。2006年,有76戶234人。姓氏有李常、張、王等。耕地22.67公頃(340畝)。民營企業有紡織配件加工廠、建材和傢俱商店。明永樂二年(1404年),李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因地處老官道十字路口,故名李家口,沿用至今。

陸村位於鎮政府南偏東1.4公里處。西臨鹽河故道,北瀕中乾渠。2006年,有490戶1275人。姓氏有谷、劉、崔、蘇、張、雷、李、湯、孟、邢、傅等。耕地138.27公頃(2074畝)。民營企業有橡膠加工廠、醫療器械廠、麵粉加工廠等。漢朝時該村就有人居住。村西大廟碑文記載,該村原名祿村。明永樂二年(1404年),陸氏、谷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仍沿用原名。後陸氏在朝為官,遂改“祿”為“陸”,稱陸村(讀“綠”村),沿用至今

"

魏家屯鎮位於隸屬河北省衡水市濱湖新區,北與桃城區彭杜鄉交界,東與棗強縣相鄰,南與冀州鎮相連,西瀕鄰衡水湖。2006年,鎮域面積39.60平方公里。轄29個建制村(含王家口),29個自然村,有5290戶敬17529人(其中漢族17484人,少數民族45人)。鎮政府駐魏家屯村。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民國35年(1946年)2月屬冀縣第七區。1956年7月,成立魏家屯鄉。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8月,併入東風人民公社(城關)。1961年5月,成立魏家屯人民公社。1982年12月,改魏家屯人民公社為魏家屯鄉。1998年12月,撤鄉建魏家屯鎮。

106國道穿境而過。1995年,鋪設柏油路37公里,建橋涵28座,硬化村內街道20公里。1996年,建立魏家屯郵電支局。1999年,實現電話村村通。2002年6月,東趙家莊62戶農民修建“雙甕漏斗式”廁所,成為河北省第一個衛生改廁典型村,是年河北省衛生廳在該村召開現場會推廣改廁經驗。2003年,所有村莊開通有線電視。2006年入寬帶網190戶。韓家莊、賀家村、王家口郝劉村西婁家疃建成文明生態村。鹽河自鎮域東南李家村入境至西北王家口入衡水湖。全鎖有700餘公頃溼地(主要在衡水湖和鹽河),境內動植物種類豐富。水產養殖捕撈、水產餐飲和水上旅遊觀光為當地特色產業。全鎮耕地2153.33,主產小麥、玉米、棉花。金絲小棗、冀州仙桃、晚秋黃梨為當地名產。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魏家屯鎮工副業發達。1965年,常家莊大隊創辦制筆廠(生產毛筆、排筆),為當地發展集體工副業之始。1980年,全公社83家集體工副業,純收入355萬元。1991年,鄉政府在魏家屯村西(106國道兩側)建立工業開發區。1997年,河北奧大食品工業集團產“永樂”牌方便麵成為河北省名牌。2006年,全鎮農村社會生產總值11.5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88元。該鎮建有中學1所小學3所,教職工141人,在校學生1360人,衛生院1所,鄉村醫療點30個,各類醫務人員54人。1998年春,成立“農民體育健身指導站”。2002年10月,農業部、國家體育局和中國體育協會授予魏家屯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榮譽稱號。2002年,成立由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庭組成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2003年11月8日,河北省綜合治理工作現場會在魏家屯鎮召開。2005年10月,魏家屯鎮司法所榮獲“全國先進司法所”榮譽稱號。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魏家屯村鎮政府駐地,西臨106國道,南瀕中乾渠。2006年,有227戶879人。姓氏有魏、辛、康、王、薛、羅、何、張、於、崔等。耕地98.13公頃(1472畝)。建有養雞場、養豬場。民營企業有醫療器械廠、汽車配件廠等。村內“商貿一條街”有商業門店50家。明永樂二年(1404年),魏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為盼興旺吉利,取名興利鎮。清乾隆四年(1739年),改為魏家屯,沿用至今。

於家莊村位於鎮政府南300米處。西臨鹽河故道,南瀕中乾渠。2006年,有169戶537人。姓氏有張、李、寇等。耕地49.67公頃(745畝)。民營企業有紡織配件廠、醫療器械廠、麵粉廠等。明永樂二年(1404年),於、張、郭、李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定名於家莊,沿用至今。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郝劉村位於鎮政府北偏東1公里處。西臨鹽河故道。2006年,有23戶804人。姓民有李劉、郝、王、齊等。耕地58.272公頃(874畝)民營企業有8家醫療器材加工廠,其中冀州市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固定資產超千萬元。明永樂二年(1404年),郝氏、劉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郝家村、劉家村。民國35年(1946年),兩村合併定名郝劉村,沿用至今。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賀家村位於鎮政府東北1.1公里處。2006年,有107戶468人。姓氏有賀、韓、李、趙、張等。耕地36公頃(540畝)。民營企業有醫療器械加工廠、飲料廠、瓜子加工廠等。明永樂二年(1404年),蘇氏、賀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因蘇氏人多,定名蘇家村。明嘉靖四年(1525年),因賀姓人數增多,改名賀家村,沿用至今。

趙祥屯村位於鎮政府東2.4公里處。南瀕中乾渠。2006年,有328戶1027人。姓氏有解吳、李、張、常、劉、於、趙等。耕地146.27公頃(2194畝)。民營企業有汽車配件廠、醫療器械廠等。該村“洪傑農場”為河北省最大的民營棉花種植農場。明永樂二年(1404年),趙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在原村址西250米處建村,取名趙廂屯。後取吉祥之意改“廂”為“祥”,稱趙祥屯,沿用至今。

李家口村位於鎮政府東北400米處。西臨鹽河故道。2006年,有76戶234人。姓氏有李常、張、王等。耕地22.67公頃(340畝)。民營企業有紡織配件加工廠、建材和傢俱商店。明永樂二年(1404年),李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因地處老官道十字路口,故名李家口,沿用至今。

陸村位於鎮政府南偏東1.4公里處。西臨鹽河故道,北瀕中乾渠。2006年,有490戶1275人。姓氏有谷、劉、崔、蘇、張、雷、李、湯、孟、邢、傅等。耕地138.27公頃(2074畝)。民營企業有橡膠加工廠、醫療器械廠、麵粉加工廠等。漢朝時該村就有人居住。村西大廟碑文記載,該村原名祿村。明永樂二年(1404年),陸氏、谷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仍沿用原名。後陸氏在朝為官,遂改“祿”為“陸”,稱陸村(讀“綠”村),沿用至今

衡水市魏家屯鎮29個村的歷史


齊官屯村位於鎮政府東北3.6公里處,北鄰桃城區彭杜鄉,2006年,有439戶1592人姓氏有齊、賈、楊、王、閆(閻)、劉、胡、張、肖(蕭)樑等。耕地204.4公頃(3066畝)。建有豬、雞牛養殖場。民營企業有醫療器械廠21家。該村群眾文化活動開展較好,先後培養出縣級以上專業院團演員10人。明永樂二年(1404年),齊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因地處官道旁,取名齊官屯,沿用至今。民國35年(1946年)前分屬冀縣、棗強和衡水三縣管轄。

東嶽家莊村位於鎮政府東偏北3.2公里處。2006年,有216戶691人。姓氏有嶽、張、高、胡、賈等。耕地139.27公頃(2089畝)。民營企業有醫療器械加工廠等。明永樂二年(1404年),岳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岳家莊。1982年5月,改名為東嶽家莊,沿用至今。該村部分村民信奉天主教,村中建有教堂一座。

時家莊村位於鎮政府東南4.4公里處。東鄰棗強縣境,北瀕中乾渠。2006年,有169戶704人。姓氏有王、韓、張、唐、劉、李、齊、時等。耕地123.33公頃(1850畝)。民營企業有河北奧大集團及7家醫療器材廠。明永樂二年(1404年),時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定村名時(音慈)家莊,沿用至今。

東婁家疃村位於鎮政府東南2.8公里處,北瀕中乾渠。2006年,有384戶1153人。姓氏有張、石、蘇、李、王、仝、孫、高、先、彭、趙、楊、馬魏、孟等。耕地180.27公頃(2704畝),種果樹為主。養殖業發達,養雞戶20家,雞存欄5萬隻,奶牛存欄30頭,羊存欄300只。民營企業有飼料加工廠。明永樂二年(1404年),婁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婁家疃。明末,該村有6戶西遷另立新村,稱小婁家疃,原村遂稱大婁家疃。民國5年(946年,根據方位,改“大”為“東”,稱東婁家疃,沿用至今。

西婁家瞳村位於鎮政府東南2公里處,北瀕中乾渠。200年,有149戶460人

姓氏有李、陳、常、張、宋等。耕地73.2公頃(1098畝)。民營企業有醫療器材、砂輪、橡膠製品廠等。明末,婁家瞳村有6戶(婁、陸、郭、李、常、陳)西遷,在此定居建村,因陸氏人多,故名陸家疃。若干年後,陸姓人數減少,又以婁姓遷來早,取名小婁家瞳。民國35年(1946年),根據方位改“小”為婁家“西”,稱西婁家疃,沿用至今。

東明師莊村 西明師莊村明永樂二年(1404年),趙、劉兩家姑表兄弟,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他們擅長武術,以保鏢為業,在當地招徒授藝,名聲頗大,後逐漸發展成村,始稱名師莊,後改明師莊。民國35年(1946年),分為東、西兩村,按方位分別稱東明師莊、西明師莊,兩村名均沿用至今。

東明師莊村位於鎮政府東南4公里處。2006年,有279戶1105人。姓氏有劉、趙、李、於、何、耿、呂、關、韓、常、王、張等。耕地201.13公頃(3017畝)。

西明師莊村位於鎮政府東南3.8公里處。2006年,有299戶1086人。姓氏有常、張、王、曹、李、趙、閻、呂、邢、劉等。耕地180.4公頃(2706畝),辣椒、果樹種植較多。該村有20家建築、裝修隊,從業人員400人,承攬京、津、滬及周邊市縣工程。

東杜家莊村位於鎮政府南偏東4.5公里處。2006年,有40戶107人。姓氏有杜、崔、張等。耕地21公頃(316畝),主要種菜。明永樂二年(1404年),杜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杜家莊。1982年5月,改為東杜家莊,沿用至今。

曹家村位於鎮政府南4.6公里處。2006年,有176戶517人。姓氏有曹、劉、王等。耕地71.73公頃(1076畝),其中蘋果園4.61公頃(69畝)。因半數以上村民從事古董交易,被人稱為“古玩村”。明永樂二年(1404年),曹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曹家村,沿用至今。

李家村位於鎮政府南偏西4.6公里處。西臨鹽河故道。2006年,有118戶369人,李姓居多。耕地65公頃(975畝),種有梨樹和蘋果樹。199年4月,由村民建成可貯存55萬公斤水果冷庫一座。明永樂二年(1404年),李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李家村,沿用至今。

邢家村位於鎮政府東南5.7公里處。東鄰棗強縣境。2006年,有158戶620人。姓氏有邢、崔、孫、白等。耕地85.73公頃(1286畝)。民營企業有橡膠廠、鋼刷加工廠和鍍鋅廠。明末,邢氏一支由東興遷此,故名邢家村,沿用至今。

東劉家莊村位於鎮政府南偏東5.8公里處。2006年,有42戶138人。姓氏有王、殷兩姓。耕地21.8公頃(327畝),以種植辣椒、果樹為主。民營企業有醫療器材廠、軸承廠、玻璃儀器廠和避雷器廠。此地原系劉楊村劉姓財主莊園。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王氏由酒家楊村遷此為其傭耕,後發展成村,仍以莊主姓氏取名劉家莊。1982年5月,改為東劉家莊,沿用至今。

常家莊村位於鎮政府南5.4公里處。2006年,有79戶222人。姓氏有常、張、高、焦、傅等。耕地34.93公頃(524畝)。民營企業有橡膠製品廠3家。明永樂二年(1404年),常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常家莊,沿用至今。

小莊村位於鎮政府南偏東6.4公里處。東鄰棗強縣境。2006年,有54戶200人。孫、薄兩姓居多。耕地35.13公頃(527畝)。林果業所產“冀州仙桃”頗負盛名。民營企業有塑料加工廠。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孫氏由棗強縣城西北孫家莊遷此,因村小人少,俗稱小莊,沿用至今。

韓家莊村位於鎮政府南偏西2.7公里處。東臨鹽河故道,西靠106國道。2006年,有125戶388人。姓氏有韓、趙、張等。耕地50公頃(750畝),以種植小麥、玉米和棉花為主。該村是砂輪產銷專業村,80%以上的農戶從事砂輪生產和銷售。明永樂二年(1404年),韓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韓家莊,沿用至今。1970年7月28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在水利部部長錢正英等陪同下考察韓家莊大隊棉花和穀子長勢。

東趙家莊村位於鎮政府南3.2公里處。2006年,有76戶253人。姓氏有趙、方、周、張等。耕地36.93公頃(54畝)。該村是冀州市第一個衛生改廁村。明永樂二年(1404年),趙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趙家莊。1982年5月,改為東趙家莊,沿用至今。

呂家莊村位於鎮政府南偏西3.2公里處。西瀕鹽河故道。2006年,有67戶208人。姓氏有呂、陳、李、魏等。耕地34.07公頃(511畝),種植有果樹。明永樂二年(1404年),呂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故名呂家莊,沿用至今。

魏家宜子村 邢家宜子村 常家宜子村 王家宜子村 明永樂二年(1404年),魏氏、邢氏、常氏、王氏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在老海子(今衡水湖)東上沿建村,定村名魏家沿子、邢家沿子、常家沿子、王家沿子。後改“沿”為“儀”,稱魏家儀子、邢家儀子、常家儀子、王家儀子。清宣統帝溥儀登基後,因觸及皇帝名諱,又按諧音更“儀”為“宜”,稱為魏家宜子、邢家宜子、常家宜子、王家宜子,四村名均沿用至今。

魏家宜子村位於鎮政府西南3.8公里處。2006年,有119戶359人。姓氏有魏、張、杜、邢、王、孫等。耕地50公頃(750畝)。

邢家宜子村位於鎮政府西南3.8公里處。西瀕衡水湖,106國道從村中穿過。2006年,有162戶554人。姓氏以邢、趙居多。耕地43.27公頃(649畝)。部分村民從事水產捕撈。

常家宜子村位於鎮政府西南2公里處,東靠106國道,西瀕衡水湖。2006年,有371戶1176人。姓氏有常、曹、李、姚、呂等。耕地106.13公頃(1592畝)。部分村民從事水產捕撈。民營企業有醫療器械、砂輪、鑄造廠。

王家宜子村位於鎮政府西南2.6公里處。西瀕衡水湖,106國道從村中穿過。2006年,有138戶403人。姓氏有李、呂、王、欒等。耕地36公頃(540畝)。該村為水產捕撈專業村。民營企業有砂輪廠、橡膠廠、建材廠

王家口村位於鎮政府北1.4公里處。東瀕鹽河故道,西靠106國道和衡水湖,北與桃城區接壤。2006年,有203戶710人。姓氏有王、宋李、史、薛、徐等。耕地43.73公頃(656畝)。以水產養殖、捕撈為主,務農為輔。20%的戶從事醫療器械加工。王家口原是老鹽河通往千頃窪的水口,舊稱浮滿口。明永樂二年(1404年),王氏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將浮滿口改為王家口,沿用至今。2006年下半年,該村由衡水湖管委會代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