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闖發展新路的探索與實踐'

""衡水市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闖發展新路的探索與實踐

圖為衡水交通,四通八達。

"衡水市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闖發展新路的探索與實踐

圖為衡水交通,四通八達。

衡水市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闖發展新路的探索與實踐

圖為市區滏陽河沿岸美景。

本版照片均為陳康、陳月振攝

1979年,中央電視臺播出了建臺以來的第一條商業廣告——“冀縣暖氣片,電話總機128”。沒人會想到,這一條簡短的廣告,從此開啟了電視商業化廣告的黃金時代。

1997年,一款核桃乳飲料悄然問世,歷經21年埋頭髮展,一鳴驚人,成功開創“六個核桃”品牌並登陸A股上市,成為全國最大的植物蛋白飲料生產企業。

這兩個當年創造了全國第一的廠子,都來自於冀東南的平原城市——衡水。在改革開放40年的激盪歲月裡,用敢為人先、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衡水創造出諸多的全國第一。

安平絲網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85%,佔全國出口量的80%以上;桃城工程橡膠佔全國市場份額的40%以上;棗強玻璃鋼是國內三大玻璃鋼生產基地之一;景縣的橡塑製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40%,通訊器材達到35%,是全國最大的液壓膠管生產基地和通訊塔生產基地;武強西洋樂器出口量全國第一……

昨天的榮耀代表不了明日的輝煌。歷經改革開放40年洗禮,為什麼地緣與京津咫尺之距,發展卻天壤之別?如何讓“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轉換為更科學的機制,產生更大的效益和更澎湃的動能?衡水市在邁向新時代的征程中不斷髮出新的思考。

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提出,為衡水人民指明瞭一條加快發展的“突圍之路”。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的衡水與京津握手連心,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瞄準“一樞紐、四基地”總體定位,在交通物流、農業發展、生態保障、產業承接、民生服務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協同合作,打開了大改革大發展的閘門。衡水,從“守望京津”邁入了“融入京津”的新時代。

跨越百年執著守望 迎來新時代突圍之路

百年琉璃廠,一條衡水街。位於北京宣武區的和平門外,自元代肇始、清代繁盛起來的琉璃廠,衡水鄉音猶在耳畔。清代中晚期,衡水人在琉璃廠開設的店鋪接近300家,佔總經營店數的90%以上,北京琉璃廠漸漸有了“衡水街”的稱謂。

以京城全聚德烤鴨、興隆木廠、萬豐泰五金行、永增鐵工廠,以及天津的曹記驢肉、金雞鞋油等為代表的“衡商”及其所創“百年老店”,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輝煌印記。

衡水歷史上轄於直隸省,與京津地緣相接,人緣相親,人文相通,歷史上有著割捨不斷的淵源,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蜿蜒進京,滏陽河帆檣如林匯入海河通衢問津。

新中國成立後,1962年國家為集中扶貧,將原屬石家莊、滄州專區的11個貧困縣劃歸在一起“捆綁”扶貧,設衡水專區。1996年,衡水成為河北省最後一個撤地建市的地級市。

儘管衡水與京津有著先天的地域聯繫和不可分割的經濟社會互動融通,但這種天然的地緣關係也像一把尺子時時度量著衡水與京津發展水平的差距。面對困難與差距,衡水需要突圍,衡水必須突圍。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衡水一直尋求解放思想的突圍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曾實施“依託京津、利用京津、服務京津、發展衡水”的對內開放戰略;曾提出依託京九鐵路,打造京九綜合開發試驗市;曾“坐西朝東學山東”,解放思想,永不停步。1995年,時任衡水地委書記的白潤璋親自帶隊到福建招商,衡水與福州結為友好地市,簽訂了建立長期、穩定的幹部與人才交流協議,一批批優秀年輕幹部被陸續選派到福州市掛職鍛鍊。時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曾對這些掛職幹部殷殷寄語,“一個地方的發展走勢和特色是不可能一樣的,是不可以模仿的,主要是要掌握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味模仿或套用是不可取的”,並滿懷深情地希望,兩地關係“要像走親戚一樣”。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全面深刻闡述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推進思路和重點任務,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一幅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壯美畫卷徐徐展開,衡水迎來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

新的機遇,新的挑戰。首先需要面對的,是認清與京津的差距,找到縮小差距的辦法。衡水給出的答案是:解放思想,加快融入。解放思想代表著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標準、更高的要求。

告別“低標準、過得去、窮對付”,是衡水市委書記王景武上任伊始打響的解放思想“第一炮”。全市深入開展“糾四風”和作風紀律專項整治,領導帶頭落實《關於進一步建立健全推動工作落實長效機制的“十條規定”》,各項工作向全國先進對標,一系列組合拳連環打出,催生了工作面貌的整體改變:代表全省參加中央電視臺“魅力中國城”競演,久建未成的衡水市文化中心投入使用,一舉摘掉多年落後帽子打贏藍天保衛戰,舉辦了全國動力傘精英賽、中華民族大賽馬·2018傳統耐力賽等一系列重大賽事,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有擔當、能作為、創一流的作風凝聚成加快發展的強大力量。

解放思想意味著要做改革的先行者。作為全省唯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市,圍繞建設京津冀營商環境高地,衡水率先在全省開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探索推行“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實現了企業“23證合1”,並率先在全國啟用第一張“一照通”營業執照。率先在全省成立市級行政審批局,第一個完成了縣級行政審批局全覆蓋,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變“企業跑”為“數據跑”,市本級第一批“最多跑一次”事項涉及29個市直部門380項,佔市本級591項政務服務事項的64.3%。今日的衡水,“走遍千山萬水,投資就到衡水”之名越叫越響。

衡水不靠山、不臨海,沒有什麼資源,國家和省歷來沒有在衡水擺放過大的項目,衡水起家靠的就是民營經濟。可以說,衡水的經濟發展史就是一部民營企業發展史。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民營經濟納稅佔到全部財政收入的63.3%,出口創匯佔全市的95%以上。

當改革開放走過40年,代際傳承、新老更替問題擺在民營企業面前。怎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好主力軍作用,怎樣學習京津百年老店的企業精神,不僅關係著企業的生存發展,也關乎整個衡水的經濟命脈。

今年6月26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民營企業傳承與發展培訓會在衡水舉行。作為企業新一代掌舵者,河北省恆潤集團公司董事長宋建國動情地表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對標京津,堅持薪火相傳,把企業精神、無形資產、誠信經營、社會責任等核心資源、優秀基因傳下去,把企業打造成像同仁堂那樣的百年老店。”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節點城市,實現協同發展,需要樹立大局觀,放到京津冀協同發展大背景下謀劃;需要換位思考看衡水,從北京、天津看衡水,真正找出協同點、契合點、共振點,不能剃頭挑子一頭熱;需要選好座標系,在瞭解衡水和京津需求基礎上研究確定協同發展總體目標、協同重點和工作舉措,形成系統發展的基本思路;需要互惠互利促合作,堅持需求協同、目標協同、事業協同,在揚長補短、區域協作、互惠互利的基礎上開展協作。

2016年2月,全國首個跨省市五年規劃——《“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發佈實施。當年5月,《河北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正式發佈,規劃中,將衡水市的功能定位確定為:“充分發揮良好的農業基礎和交通、區位、生態優勢,承接京津食品加工、機械加工、紡織服裝、文化教育、體育休閒和健康養老等產業轉移,建設綠色農產品供應加工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特色產業集群,形成冀東南交通物流樞紐和生態宜居的濱湖園林城市。”

衡水市按照國家和省《規劃》要求,以及河北省委、省政府“胸懷全局當好服務角色、自信自強當好崛起角色”的要求,出臺了《衡水市關於加快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科學分析研判自身比較優勢,更加精準地確定了在京津冀城市群中“一樞紐、四基地”的功能定位,搭建起衡水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的“四樑八柱”。

“一樞紐”,就是依託區位交通優勢,打造京津冀區域交通物流樞紐;“四基地”,就是依託現代農業優勢,打造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依託衡水湖溼地資源優勢,打造京津生態屏障保護基地;依託特色產業優勢,建設京津技術成果轉化及產業承接基地;依託基礎教育和生態優勢,建設京津教育醫療及休閒養生功能疏解基地。

黨中央提出設立雄安新區千年大計後,衡水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提出打造進出雄安新區的“南大門”、產業“新腹地”、生活“近郊區”、環境“後花園”的功能定位,更加精準服務新區建設、承接新區輻射。

大格局推動大融合。明確的功能定位,讓衡水發展的目標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步伐更加堅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為衡水各項事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能。

衡水大地上,春潮湧動,正奏響開創歷史、引領發展的澎湃樂章……

下好交通“先手棋”打通融入京津“大通道”

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先行。以交通作為協同發展的“突破口”和“先手棋”,一幅高鐵、高速公路為骨架,呈多節點、網格狀的交通網藍圖正在衡水鋪開。

京津冀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帶、世界級城市群,衡水正處於這一區域的核心腹地。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前,全市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僅佔全省的4.7%,且存在路網總體服務功能不夠完善、結構性矛盾突出、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京九、石德兩條鐵路在此交匯,衡水卻搭不上高鐵的快車。

只有路通了,才能人通、物通、財通,才能真正成為京津冀南下北上、東出西聯的“黃金十字交叉處”。

——繪好“希望版圖”,融入京津交通“骨骼系統”。衡水市委、市政府明確連接內陸腹地和港口“橋頭堡”的角色定位,以融入京津冀“一小時交通圈”為重點,將交通一體化作為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的“先手棋”,科學制訂衡水市“十三五”交通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京衡、津衡、石衡、衡港、衡濟五大運輸通道為骨架,其他運輸網絡為紐帶,“互聯暢通、經濟高效、安全可靠、綠色低碳”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與京津冀綜合交通網全面對接。

規劃涉及鐵路、公路、客貨運樞紐場站、公共交通、民航、軌道交通及BRT(快速公交系統)和運輸服務七大領域,項目總投資約773億元。其中,鐵路投資約368億元,高速公路投資約85億元,國省幹線及農村公路投資約270億元,機場投資約15.6億元,樞紐場站投資約34.4億元。

——織密“公路網絡”,疏通交通融合“傳導神經”。針對衡水與周邊大中城市高速公路體系仍不完善,與京津交通有“主脈”但路網結構不夠優化的現狀,衡水著力打通與京津和周邊地市聯繫的“斷頭路”“瓶頸路”,優化路網資源配置,積極推動融入京津冀通道建設,一系列重大交通項目相繼落地實施。

實現京津冀的協同發展,要越過有形的河,更要跨過無形的河。“斷頭路”“瓶頸路”阻隔的不僅是物流、客流,更是橫在人們心中的“攔路虎”。正是理念的開放以及規劃的務實,讓“斷頭路”變通衢,讓“瓶頸路”成坦途。

2015年9月,衡井公路肅臨線至前磨頭段新建工程建成通車,困擾衡水多年的東西省級“斷頭路”被徹底打通,成為市區大北外環路。2016年9月,106國道衡水湖段改線工程建成通車,擺脫了“瓶頸”制約,並給溼地保護騰出了空間。2016年12月,邢衡高速建成通車,標誌著長達120多公里、有著9個站口、直連衡水城區主路網的衡水繞城高速公路建成。

如今的衡水,公路網互聯互通,在京津冀暢行更加高效。大廣、邢衡、石德、衡德四條高速公路縱橫交織;石衡高速已開工建設;邯港高速衡水段即將開工建設;衡水通往雄安新區的快速通道京德高速,正在積極加緊謀劃對接;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已惠及更多群眾。

截至2017年年底,衡水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2857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46公里,居全省第二位。與2012年年底數據相比,公路通車裡程增加了1531公里,公路通達深度和密度得到大幅提高,內暢外聯的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

——邁入“高鐵時代”,加速融入京津“動脈循環”。高鐵帶來的不僅是出行速度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於提升城市區位優勢、擴大對外開放和區域協作、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積極作用。衡水市委、市政府站在事關衡水長遠發展、事關城市發展競爭、事關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的高度,深刻認識高鐵爭取工作的重要意義,由主要領導帶隊,多次到國家發改委、中國鐵路總公司、省委省政府和省發改委等彙報爭取,推進高鐵規劃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2017年12月28日,石濟高鐵建成通車,標誌著“十二五”國家“四縱四橫”高鐵網中最後“一橫”完美收官。從此,衡水正式邁入了“高鐵時代”。

2018年5月,《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項目之一的石衡滄港城際鐵路項目,獲得河北省發改委核准。

雄商高鐵作為國家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中京九高鐵的組成部分,已基本確定了線路走向,將穿越衡水境內。衡水與京津的時空距離進一步拉近。

未來,在衡水已有京九、石德兩條普速鐵路的基礎上,石濟高鐵、石衡滄港城鐵、京九高鐵,以及規劃待建的邢衡城鐵四條高鐵將在衡水北站交會,形成名副其實的高鐵樞紐。

“京九高鐵通車後,衡水到北京的時間將縮短到一小時,到雄安新區連半小時都用不了,將與深圳實現朝發夕至。在這裡辦廠,交通非常便利,而且相比京津,生產和生活成本將大大降低。”2017年11月、2018年4月,衡水相繼在深圳與上海舉辦珠三角與長三角地區投資合作對接活動,引起了當地眾多企業家的關注。

有專家表示,衡水正在成為珠三角、長三角對接京津的“橋頭堡”,成為投資興業的首選之地。

——培育“朝陽產業”,塑造物流產業“強壯肌體”。物流業是21世紀朝陽產業。有人統計過,每100箇中國人中就有一名快遞小哥,形象地體現了當前物流產業的迅猛發展。如何讓交通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如何形成大物流,真正打造成為京津冀區域交通物流樞紐?衡水市委、市政府把物流業作為全市主導產業重點培育,並匯聚各方力量尋策破題。

今年7月,一場“加快推進衡水物流樞紐基地建設”的大討論在全市範圍展開,《衡水日報》連續整版刊發系列文章。一個個問題、一項項好建議、一個個新遠景讓破題之路豁然開朗。

在景縣龍華鎮,總投資50億元的現代智能物流裝備產業園中,一期已有北京博途、北京精聯、石家莊星河等5家企業入駐,預計年產值可達到22億元。該鎮是省政府重點創建的物流裝備特色小鎮,圍繞“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和“京津冀區域現代智能裝備產業園”戰略定位,正在著力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智能物流裝備產業集群,通過制訂最優惠招商條件,確保企業“拎包入住”。

在饒陽縣,佔地600畝的河北新發地饒陽農副產品物流園蔚為壯觀,現代化的設施一應俱全,大屏幕上正滾動播出著蔬菜園區標準化種植和北京新發地的蔬菜價格。“我們搶先在這裡佈局物流園,就是看中了產業優勢和區位交通優勢。”物流園總經理曹志剛信心十足地表示,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入駐商戶3000戶,年交易量40萬噸,年交易額30億元,將成為冀中地區最大的農副產品流通批發市場。

隨著一個個物流項目落地,一張輻射京津冀的物流服務網絡已初見端倪:全市現有各類物流企業、物流專線3000多家,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從業人員達到14萬人,規模以上物流企業32家,佔地150畝以上的綜合型、商貿型、樞紐型物流園區已達11家。

瞄準京津“餐桌” 建好共享“菜園子”

衡水地勢坦蕩、沃野千里,發展農業的基礎得天獨厚。作為傳統農業大市,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京津重要的農副產品加工供應基地。

早在1994年,時任安平縣食品公司經理的魏志民辭職“下海”,與北京二商集團合作建立了全縣第一家規模化養豬場。公司定名“京安”,即寓意北京、安平兩地同心攜手。多年來,京安堅持產業規模化、品質優良化、生產標準化,如今已晉升為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15年5月,健康營養、高品質無公害的12月齡京安“年豬肉”上市銷售,贏得眾多消費者追捧,在北京、天津等一線城市出現了市民排隊購買的火爆場景。

“京安模式”是衡水積極推進質量農業發展的縮影。

興農之道,以質為本。新時代餐桌既要豐盛,更要優質。衡水市政府制訂了《衡水市高質量綠色農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先後與北京二商集團、中國農業科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積極建設京津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著力提升農業科技支撐保障能力,大力實施農業品牌帶動戰略,帶動了全市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2017年,我們銷往京津的蔬菜達135萬噸、生豬41萬餘頭、牛奶產品2000噸,優質果蔬和畜產品在京津市場的佔有率不斷提升。”衡水市農牧局局長商家榮說。“目前,全市共有註冊農產品商標500多個,養元六個核桃、裕豐京安、衡水老白乾等躋身中國馳名商標。”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衡水市已經形成優質蔬菜、生豬、奶業、肉牛、肉羊、蛋雞、肉禽七大主導產業,吸引了匯源、雨潤、魯花、蒙牛、華都、首農、新發地、巴邁隆、唐人神、韓國世農、泰國正大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農業企業相繼落戶“築巢”。

如果說發展質量農業是衡水推進農業協同發展的“基準線”,那麼依託菜園子、花園子、果園子發展“休閒農業”,則是一條京津與衡水、城市與鄉村的“連接線”。

安平楊屯油菜花節、深州桃花節、饒陽蔬菜葡萄節、阜城梨花節、桃城鄧莊山楂花節、棗強玫瑰花節……近年來,花香四溢、瓜果飄香的一系列特色農業節會越來越吸引京津冀魯等周邊省市遊客關注的目光。

大發展需要大融合。衡水市按照“一產長出三產來”的思路,將生態、文化、創意、觀光、體驗、養生等業態融為一體,積極打造發展休閒農業,推動農業產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在全市重點打造了武強北大窪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安平京安現代農業示範園、饒陽眾悅萬畝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園等一批精品休閒農業園區,統一規劃了“春觀花、夏納涼、秋採摘、冬農趣”四季為類別的九條精品線路,唐代衡水詩人崔護筆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情景悠然重現。2017年,衡水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各類經營主體達77家,文化、旅遊、農業融合發展帶來旅遊總收入達135億元,接待京津冀等地區遊客1700萬人次,兩項增幅均為全省第一。

改革創新催生髮展新活力。當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時,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為更好地盤活農業農村資源,衡水市認真落實土地和農村宅基“三權分置”制度,在全省設區市率先全面推開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做到了“確實權、頒鐵證”,全省第一張新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在此誕生,帶動了農村土地流轉的深入開展。截至2017年年底,土地流轉面積347.8萬畝,佔家庭承包總面積的44.3%,流轉比例位居全省首位;全市家庭農場達7590家,農民合作社14000多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27家,省級示範社155家,登記總量、國家級和省級示範社數量均居全省首位。

如果把質量農業、休閒農業喻為京津冀農業協同發展的“主力軍”,那麼代表著農業發展方向的智慧農業,則是連接三地、輻射全國的“先鋒隊”。

時下,一場以互聯網為主要動力的農業科技革命浪潮正在衡水農村蓬勃興起,以智能、精準、科學生產方式為主要內容的智慧農業,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傳統認知。

2018年春節前夕,來自衡水的5000只“跑步雞”在京東平臺上線,每隻售價168元,一開售就被一搶而光。“跑步雞”項目是衡水市與京東集團合作發展智慧農業的生動範例。2016年3月,武邑縣政府與京東簽訂協議,打造“跑步雞樂園”。每隻雞佩戴腳環,跑到100萬步以上,再由京東回購在電商平臺銷售,實現了農戶脫貧和企業收益的雙贏。

“互聯網+農業”讓過去費時費力的人工操作變得觸手可及。衡水市與中國移動、聯通公司合作,選擇饒陽縣農業企業、故城縣建國鎮農民合作社作為試點,率先建立了智慧農業技術管理體系。走進饒陽縣河北冠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農作物需要什麼樣的溫溼度,溫室能自動調節;輕點鼠標,就精確遙控棚室內的水肥一體化裝置;想吃什麼蔬菜,輕點手機下單,新鮮蔬菜就能送貨上門……公司總經理李小康說:“我們現在大力發展高端智能溫室,溫溼度控制全部智能化,這樣培育出來的果蔬不僅質量好,價格也比同類產品高出一個檔次,銷往京津石等大中城市,供不應求。”

如何讓智慧農業試點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衡水市在給足政策的基礎上,強化資金支持。市本級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發展資金,重點支持農業科技創新、技術合作、成果轉化、品牌創建。如今,全市每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都實現了“五個一”鏈接——一個科研院所、一名首席專家、一個服務團隊、一個專業協會、一個檢測中心。

搭建京津“中央廚房”,加快融入環首都一小時鮮活農產品物流圈,是實現衡水農業由大到強的助推器。故城東大窪正大1億隻肉雞全產業鏈項目、阜城年產8000萬瓶王致和腐乳加工基地、棗強民思麥中央廚房等一大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異軍突起,目前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已達374家,帶動農民年增收300多億元。

民以食為天。“舌尖上的京津”有了越來越多的“衡水味道”。

當好“護城河” 築起京津冀生態屏障

春江水暖鴨先知。2017年3月8日,兩位外國專家在衡水湖觀測到308只青頭潛鴨,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青頭潛鴨種群,震驚了整個生物界。青頭潛鴨對水質和棲息環境極為挑剔,全球現存數量不足1000只,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有“鳥中大熊貓”之稱。

今年3月份,“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在衡水隆重開幕,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多個國際保護組織的86位專家代表齊聚湖畔,通過了保護青頭潛鴨《衡水宣言》,並將衡水湖自然保護區列為“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重要棲息地”。世界頂級專家、德國的貴都·庫克曼斯特博士表示:“衡水將因青頭潛鴨而馳名世界。”

綠色發展,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加快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黨中央的莊嚴承諾、明確要求。近年來,衡水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兩山”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戰略位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圍繞構築京津冀生態新屏障、雄安新區“後花園”,著力打造“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衡水,不斷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衡水湖是華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澤、水域、灘塗、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溼地生態系統的自然保護區,在維護華北地區生態環境、調節氣候、控制汙染、蓄水防洪等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京津冀經濟圈建設有著重要的生態價值。

上世紀圍湖造田、與湖爭地曾給衡水湖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隨著人們生態保護理念的不斷增強,衡水湖溼地保護的湖體治理及生態修復取得了質的飛躍。如今,十萬畝生態林海猶如綠帶繞碧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生物種群在此繁衍生息,324種鳥兒在此翱翔,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多達8種。一湖秀水悠悠,兩岸綠意相隨。晨曦日暮,漫步湖邊,看日出日落,聞鳥語花香,享清新自然。

“地上水”的波光盪漾,離不開“地下水”的有效補給。由於嚴重超採深層地下水,衡水多年處在華北地區漏斗區的“鍋底”。2014年,被確定為國家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試點的衡水市,堅持“四替代”——以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外來水替代本地水、淺層水替代深層水、低耗水作物替代高耗水作物為抓手,堅持“五舉措”——節、引、蓄、調、管綜合施治,有效遏制了地下水超採,地表水源顯著增加,地下水埋深顯著回升,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與此同時,衡水市大力實施水系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隨著“主城區水系生態修復”與“河長制”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呈現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好風光。

空氣和水一樣,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基本條件。

前幾年,衡水霧霾天氣比較嚴重,是全國74個城市空氣質量情況動態排名“後十”的常客。霧霾,成了籠罩在老百姓頭上的“心肺之患”。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衡水積極融入三地汙染聯防聯控聯治體系,強力治汙治霾,實施了壓煤、優企、抑塵、控車、增綠五大攻堅戰,出臺了史上最嚴的“1+27”政策文件和秋冬季“1+4”大氣攻堅行動方案等,聘請中科院大氣所、南開大學等單位專家組成諮詢委員會,組織科研院所及專業技術骨幹深入排查6507個對象,編制了本地化、高分辨率的汙染源排放清單,有針對性地編制了化工、機械加工、金屬製品、玻璃、橡塑、水泥6個行業的環境管理指南,在全國率先建成集監測、預警、指揮、執法於一體的智慧環保管理平臺。去年以來,共集中整治了5018家“散亂汙”工業企業,其中關停取締2679家,整改提升2310家。

到2017年底,衡水市空氣質量達到五年來最好水平,增加天數和改善率均為河北省第一,穩定退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後十名。今年7月,生態環境部通報了上半年全國169個城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衡水市排名第一,市民的“藍天幸福感”顯著提升。

藍天白雲下,樹成行、林成網,如今的衡水,滿目蔥蘢、遍野綠色。衡水市域森林覆蓋率從40年前的5.6%,上升到31.39%,林業園區建設、綠美廊道建設、環湖環城綠化、鄉鎮村莊綠化、農田林網建設等一大批重點工程相繼實施,繪就了一幅“綠滿城鄉滿目春”的美麗畫卷。

2014年,衡水提前一年實現“一人一畝林”全域綠化,接力播綠也由此開始向縱深推進——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為統領,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和“綠化、美化、香化”的總要求,強力推進環主城區綠化、主幹廊道綠化、林業園區建設、大運河綠化等重點工程。如今,衡水市新建了園博園、寶雲公園、植物園、滏東公園、孔穎達公園、豐收渠公園、西環帶狀公園等多處公園場地,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53%。

樂享生態,詩意棲居。深入實施重點河流生態修復、大氣汙染防治、地下水超採治理、“一人一畝林”全域綠化四大工程,深刻演繹了生態迴歸的“衡水故事”。衡水市委書記王景武表示,衡水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兩山”理念,為京津冀築起生態屏障,加快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讓三地人民共享生態之美。

精準承接產業轉移 唱好協同發展“重頭戲”

產業轉移,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領域,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衡水與京津,雖只有咫尺之距,但產業實力、科研水平卻有天差地別。實現協同發展,對京津來說,是通過功能疏解、產業轉移,實現輕裝上陣的“好上加好”;對衡水而言,則是一場必須接得住、連得緊、唱得好,進而實現跨越趕超高質量發展的“大戲”。

“目前,稻香村糕點、王致和腐乳已經投產,北京東來順預計年底投產,北京京釀高檔調味品生產項目車間主體已完工。”阜城縣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佔地3000畝的中華老字號食品產業園,將讓人們耳熟能詳的北京老字號在衡水煥發出新的發展活力。

與傳承傳統老字號“有中生新”相比,位於肖張鎮的北京中關村(棗強)產業協同創新基地則是另一番風景。自2017年11月8日揭牌以來,從北京中關村引進的20多個高科技項目在這裡落地,依靠科技創新“無中生有”的好戲正連臺上演。

阜城縣和棗強縣異曲同工的協同發展路徑,是京津產業轉移過程中實現二次集聚的成功樣本。衡水市找準產業承接定位,結合各縣市區不同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和承接能力,著力打造“三個一百”集中承載地——北部,在饒陽、安平、深州毗鄰雄安新區區域,規劃建設100平方公里的園區,承接與京津和雄安新區相配套的功能和產業;中部,依託桃城區和衡水高新區,規劃建設100平方公里的園區,重點推進信息產業園,打造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園區,共同成為全市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南部,冀州、棗強、濱湖新區在靠近衡水湖的區域規劃建設100平方公里,集中打造高端商務區、休閒健康等高端產業區,形成組團式發展的新模式。截至6月底,衡水與京津對接合作項目已達到590項,總投資6158億元。

產業無縫對接,實現二次集聚,是衡水承接京津產業轉移靶標意識的呈現。京津研發、衡水生產的合作模式,則是協作精神的握手。

2015年,生於北京長於北京的威克多,將製衣中心整體搬遷到衡水,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後北京首個整體搬遷至河北的企業。伴隨著威克多的搬遷,一條分工明細的產業鏈在京冀兩地展開。

研發在北京,生產製造在衡水。威克多將北京空閒出來的廠房打造成孵化器,吸引新銳設計師進駐。而衡水,藉助威克多的引進,建起了創意服裝產業園區,先後吸引北京五木服裝有限公司、北京方仕工貿有限公司等服裝終端產品生產項目落地。服裝生產項目的聚集,又為輔料、面料生產,服裝紡織物流服務,服裝人才的聚集增添了新動能。

疏解地的推力、承接地的拉力、相關產業的引力匯聚成京津冀產業協作的強大合力。僅2017年一年,衡水市舉辦了衡水湖馬拉松國際商務洽談會、衡水特色產業推介暨承接京津產業轉移投資環境說明會、衡水·北京海淀科技創新合作對接懇談會等16項招商引資活動。堅持立足自身特色產業,緊盯京津食品加工、紡織服裝、裝備製造、新型建材等行業動向,開展精準對接。以30項京津冀協同發展重點項目建設,強力推進與中冶、中核工、中建、中鐵等30個央企重點合作工程。冀州旅遊設施裝備產業園、深州京津冀產業協作園、“雙千億”煤化工產業園區、故城雄安乳膠產業園等一大批聯手京津高端、推動本地產業轉型升級的大項目相繼落地。安平縣絲網產業聯合北京天河、北京天澤公司等絲網產業高端企業聯合攻關,先後研發了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200多項,填補國內空白80多項,申報國家創新專利產品60多項,促進絲網產業由“安平製造”向“安平創造”轉變。

將靶標意識、協作精神貫穿到協同發展的一個個承接項目中,使衡水與京津實現了產業協作的合作共贏,藉助京津的科技與人才優勢,搭建創新平臺,則為衡水深度融入京津提供了永續的動力支撐。

衡水市委、市政府將承接京津產業溢出的主攻目標鎖定以中科院為核心的高端科技資源,加速京津研發優勢和創新要素向本地的流動聚集,重點搭建了“中科院+”“院士+”“千人計劃+”“硅谷+”四大協同創新平臺:

——“中科院+”。依託中科院衡水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規劃建設了總投資28億元、佔地730多畝的衡水科技谷,與中科院所屬12家院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同時,以中科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兩院兩校”為重點,持續擴展“中科院+”的“朋友圈”。今年8月初,由雄安新區、河北省、中國科學院三方共同建設和運行管理的雄安(衡水)先進超級計算中心落戶衡水高新區,全部建成後運算能力將躋身世界前十。

——“院士+”。全市建成了12家院士工作站,與21名院士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在推動特色產業轉型升級、骨幹企業創新能力提升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將大力推進院士工作站建設,爭取達到20家。

——“千人計劃+”。千人發展研究院落戶衡水,向16名“千人計劃”專家頒發了衡水市政府科技顧問證書。今年舉辦了2018(首屆)衡水湖千人發展論壇和電子信息等多場項目對接會。

——“硅谷+”。衡水積極承接美國硅谷轉移轉化項目。總投資12.6億元的桃城硅谷產業園,已具備入駐條件,美國硅谷博士團隊研發的8個智能智造高科技項目即將落地。

四年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下,衡水正在成為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二次集聚地、京津科研成果的轉化地,助推現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高地。

提升幸福指數 打造京津冀生活“新福地”

民生幸福是協同發展的根本目的。對接京津、融入京津成效如何,關鍵要看是不是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如今,這座曾榮膺全國“十大幸福城市”的生態湖城,幸福指數持續攀升,成為令人嚮往的生活“新福地”。

幸福民生,是生活的滿足感。

周窩音樂小鎮創始人董玉戈曾在北京從事音樂雜誌編輯與出版工作,在衡水找到了“詩與遠方”。2011年,她放棄傳媒工作,毅然來到武強縣周窩村打造音樂小鎮。最初,她只把自己當作“過客”,漸漸地,她愛上了這個村莊並留下來定居。

“這裡的每一個人、每一處景,都與跳動的音符渾然一體,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這裡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繞膝孩童,幾乎人人都懂樂器、會樂器、喜歡音樂。深厚的人文積澱讓小鎮骨子裡都透著音樂氣質。”她在朋友圈圖文並茂的描述,讓北京的朋友“羨慕得不得了”。在她心中,衡水就是理想生活的目的地。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隨著三地聯繫的進一步密切,吸引了許多像董玉戈一樣來衡水創業打拼的外地人。衡水依託基礎教育和生態優勢,積極建設京津教育醫療及休閒養生功能疏解基地,吸引了無數人來這裡追夢、圓夢。

幸福民生,是未來的期許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百姓對未來的期許,莫過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近年來,衡水中學、衡水二中每年考入清華、北大等名校人數佔全省總計劃的60%以上。衡水一中、志臻中學、十三中、十四中以及武邑中學、棗強中學、冀州中學、桃城中學等一大批公辦、民辦學校“井噴式”崛起、遍地開花,優質基礎教育資源成為衡水市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為了讓現有豐富教育資源更加充分“發酵”,打造獨具魅力的教育高地,衡水市提出在濱湖新區規劃建設濱湖國際教育產業園,吸引京津高校和科研院所轉移,實施“5331”學子反哺計劃,引進培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團隊,探索建設產城教融合發展試驗區。隨著京津冀優質教育資源的創新集聚和有效整合,“一站式”教育的“衡水號”鉅艦破浪起航。

幸福民生,是精神的獲得感。

今年5月30日,衡水保利大劇院盛大首演,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贏得了現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去年11月,衡水市與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簽約,委託保利劇院經營竣工不久的衡水大劇院,衡水市政府每年拿出1500萬元進行惠民補貼,保利劇院每年將為衡水市提供60場高水平演出。俄羅斯國家古典模範芭蕾舞團的芭蕾舞劇《睡美人》、大型音樂舞蹈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布達佩斯交響樂音樂會等先後在這裡精彩上演。北京保利劇院成功牽手衡水,讓高雅藝術“飛入尋常百姓家”。

“金窩銀窩不如咱們周窩”。這是當地農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周窩,武強縣政府依託金音集團樂器生產優勢和北方民居特色,與北京璐德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中國吉他協會合作,共同打造了原生態特色音樂小鎮。2017年,北大青鳥音樂集團在周窩創建大學生音樂創業與創意基地,建設音樂人創作室,舉辦大學生音樂訓練營、音樂節等活動,為周窩注入了新的活力。小鎮成功入選全國最美村鎮、全國生態文化村、國家級青少年音樂體驗基地,每年20多萬遊客到這裡感受北方特色小鎮和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

景縣與國家京劇院聯合出品新編歷史京劇《董仲舒》,現代評劇《火種》在中國評劇大劇院成功上演,衡水市將在國家博物館推出“衡水印記”大型文化展……與京津的文化交流,有力推動了“文化衡水”建設,提高了衡水文化的內在活力和對外影響力,更好地滿足了新時代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幸福民生,是健康的安全感。

京津冀醫療衛生一體化最迫切的是民生需求。緩解看病難、看病貴,讓患者“迴流”,必須尋求高端合作,打造高水平醫療服務。衡水市心血管病醫院與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的戰略合作,就源於這樣一個“民生夢”。

2017年4月23日,“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派遣北京301醫院知名專家幫帶衡水心血管病醫院”啟動儀式舉行,開拓性地實現了北京301醫院專家在衡水“安家”,實現了京衡醫療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了“沒有圍牆”的戰略聯盟發展平臺。

目前,301醫院專家團隊進駐的衡水心血管病醫院,天天有專家坐診、週週有專家手術,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國內一流名院、國際知名專家提供的科學、先進、優質的診療服務。

以衡水心血管病醫院為代表,京津冀醫療協作範圍正向縱深拓展——市中醫醫院、深州市醫院被納入京津冀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第二批試點;市中醫醫院、故城縣醫院被納入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第二批試點;全市共有19家醫療機構分別同京津冀80家醫療衛生機構以派駐專家、遠程會診等方式開展合作;全市9家公立醫療機構和25家民營醫療機構成立醫聯體21個;北京急救中心將衡水市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等6家醫院納入空中救援網絡;北大醫療產業集團參與管理的高新區第一人民醫院正加緊建設。

圍環湖賽道跑一場酣暢淋漓的馬拉松、掬一捧湖畔溫泉安然養生、到園博園最美花街盡情徜徉、在航空運動小鎮體驗熱氣球飛翔……如今的衡水,正傾力打造休閒健身遊、康養遊、週末遊目的地,一條“文、教、醫、養、健”大健康全產業鏈正在美麗的衡水湖畔徐徐鋪展。

從百年守望到融入京津,改革風雲鼓盪著催人奮進的力量,協同發展鐫刻下踏石留痕的印章,其基已固,其時已至,其勢已成。衡水,這座以水命名的城市,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落實總書記對河北發展提出的“四個加快”“六個紮實”總體要求,以上善若水的精神、靜水流深的姿態、水滴穿石的韌勁,不斷開創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市、美麗衡水新局面!(楊保琨 薛倩 邊建軍)

融入京津 壯闊起航

本報評論員

大潮奔湧逐浪高,風帆正勁劈波行。凝眸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衡水答卷,有濃墨重彩,有激情澎湃。可以說,衡水走出了一條立足自身、深度融合、特色發展之路。縱觀衡水從“守望京津”到“融入京津”的發展歷程,啟示深刻。

解放思想是融入京津的前提。協同發展,觀念協同是先決。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無論析困境之因,還是求振興之道,都要從思想、思路層面破題……思想不解放,就談不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癥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措。”從“守望京津”到“融入京津”,就是我市思想解放的過程,就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在衡水生根、開花、結果的過程。長期以來,封閉、保守、排外、自卑等內陸心態在一些黨員幹部的意識中存在,在發展方式上表現為內向性的自我循環,以致發展不快。我市正是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最直接、最現實、最難得的發展機遇,扭轉“等、靠、盼”的想法,丟掉“怨、羨、守”的做法,徹底擺脫內陸意識,樹立開放、包容、進取的意識,樹立“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就是接軌機遇、接軌發展、接軌國際化和現代化”的意識,構築一條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思想高速公路。只有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樹立協同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才能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精準定位是融入京津的關鍵。“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一個地方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認真研究國家出臺的戰略決策,找準突破的方向和努力的重點,做到頂層設計、精準定位,從而使自身發展能夠與時代大潮同頻共振,借力騰飛。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臺大戲,自身處於什麼樣的地位、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有哪些優勢可以發揮,有哪些問題須解決?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採取什麼樣的具體措施?只有研究好、謀劃好、回答好這些問題,才能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在區域良性互動、協同發展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我市科學研判自身比較優勢,精準確定了在京津冀城市群中“一樞紐、四基地”的功能定位。正是著眼大格局,融入大戰略,精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精準打造發展平臺和載體,主動搞好交通、產業、環境、生態等方方面面的對接,真正實現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找不到共振點,就難以同心同向、步調一致;找不到共贏點,融入京津就難以持續和深入。只有找準共振點、共贏點,才能在與京津的對接中實現更廣泛、更深入的合作,才能在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推動京津冀整個區域發展進步。

苦幹實幹是融入京津的保障。鄧小平同志曾告誡全黨:“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等待我們去把握,光榮的使命等待我們去肩負。河入峽谷,風過隘口,當此緊要之時,耽於空想和虛聲,是走不好這一程、闖不過這一關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為京津冀一體化描繪了宏偉的藍圖,再好的藍圖,要靠幹才能轉化為不竭的活力;再有力的政策支持,要靠幹才能產生強大的動力。我市廣大幹部正是搶抓機遇,奮發作為,以在其位謀其政,以責無旁貸的精神、“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走在前列、幹在實處,以“萬折必東不回頭”的決心,以“赴百仞之谷而不懼”的勇氣,有一種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責任擔當,主動為衡水融入京津而付出,為衡水融入京津而進取,把讓群眾過上好日子作為刻在骨子裡的追求,把衡水建設成為老百姓感到幸福的地方,建設成為北京人、天津人都想來的地方。只有苦幹實幹,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才能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有更大作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黨中央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和使命,關係區域乃至全國發展大局,關係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市、美麗衡水進程。讓我們在全面建設經濟強市、美麗衡水的征程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下苦功、用狠勁,續寫新時代協同發展精彩華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