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造“薩博”,能複製足球成功模式嗎?

上下游全產業鏈的大量投入證明,恆大並不是只想“蹭蹭新能源熱度”這麼簡單,雖然有的是錢,但“復活”過氣的saab,通吃天下的“恆大模式”這回能應驗嗎?

6月29日,恆大新能源集團國能NEVS 93車型正式量產下線,這也意味著本就“擁擠不堪”的新能源領域又迎來了一位“新玩家”,而這位頭頂“恆大”二字的造車新勢力,來頭著實不小,自去年年末與賈老闆的法拉第未來分道揚鑣後,恆大集團進軍造車領域的腳步絲毫沒有減緩。

恆大造“薩博”,能複製足球成功模式嗎?

今年1月份,恆大出資建立恆大智慧充電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億元,佈局充電樁運營服務環節。

1月15日,斥資9.3億美元,收購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 51%股權,獲得生產及銷售資質,NEVS則在2012年收購瑞典薩博汽車,擁有其生產平臺及諸多專利技術。

1月24日,斥資10.59億元,收購動力電池供應商卡耐新能源公司58.07%股權,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而卡耐新能源公司是目前多家主流車企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之一,產量與裝機量位於行業前十。

1月29日,以1.5億歐元參股瑞典超跑豪門柯尼塞格,並以恆大NEVS持股65%、柯尼塞格持股35%的比例組建合資公司,共同研發生產高端新能源汽車。

由此看來,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地產龍頭”恆大集團,便從一個汽車“門外漢”的身份,搖身一變成為了“造車新勢力”,並且已然成功獲得生產資質,如此高效無疑令眾多“新勢力”側目,而看似“土豪”作風的恆大新能源,一番“買買買”的操作背後,實則有著更為精細的打算。

恆大造“薩博”,能複製足球成功模式嗎?

除了以上動作外,恆大在去年以78.1億元入主廣彙集團(廣匯汽車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經銷商之一)成為第二大股東,在今年3月份與5月份分別收購英國Protean與泰特機電公司,從而掌握了國際一流的輪轂電機技術等。

從戰略角度來看,“大動作不斷”的恆大完成了新能源汽車領域自技術研發、生產製造、電池供應、終端銷售、配套服務的全產業鏈佈局,至少在表面而言,已經擁有與對手“掰手腕”的實力與底氣。

如此迅猛的攻勢也可以看出,至少以許家印的眼光來看,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這片藍海,足以停泊下恆大這艘“航空母艦”,與目前眾多“造車新勢力”相比,後“入局”的恆大新能源能迅速的完成從“0”到“1”的進階,雄厚的資金背景是關鍵。

根據資料顯示,2018年恆大集團實現營收4662億元,其中毛利潤為1689.5億元,核心淨利潤為783.2億元。對於造車這一“燒錢”的行業來說,能否有充足的資金注入直接決定了企業在未來能走多遠,在過去的幾年裡,已有不少新造車勢力因為資金問題而掉隊。

恆大造“薩博”,能複製足球成功模式嗎?

對於恆大新能源而言,至少在未來的3-5年裡,資金肯定不是首要問題,而雄厚的財力在給企業充足適應時間的同時,也極大提升了容錯率,這對於一個從未涉足汽車領域的新秀車企來說尤為關鍵。

另一方面,國內房地產業多受到國家政策、宏觀環境等影響,作為“地產龍頭”的恆大集團,對政策風向有著敏銳的嗅覺以及洞察力,此次著力瞄準新能源汽車領域既可窺伺一二,此外,多年經營得來的良好企業形象與信譽使得恆大更受地方政府的青睞,自然也會給與相應的支持與便利條件。

恆大造“薩博”,能複製足球成功模式嗎?

據悉,恆大新能源汽車除去瑞典與天津的工廠以外,位於南沙與鄭州的汽車基地已相繼準備妥當,而在上個月,恆大集團與瀋陽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協議,將投資1200億在瀋陽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項目。

如同當年投資恆大足球時,許家印放言:“5年內讓恆大隊成為亞洲第一”,在殺入造車領域後,許家印同樣為恆大汽車定出計劃,“利用3-5年的時間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計劃三年內實現50-100萬輛的產能建設”。

恆大造“薩博”,能複製足球成功模式嗎?

從入主排球到足球,亦或是進軍快消行業,“人傻錢多”的恆大在不斷的質疑與嘲笑聲中,憑藉著“高舉高打”的策略,高調闖入一個又一個陌生領域,並且兌現豪言,嘲笑者紛紛被打臉。此時,許家印正把恆大地產、恆大足球的套路複製於造車這件事上,但通吃天下的“恆大模式”這回能應驗嗎?

不一定,畢竟造車不是簡單的搭積木,具備生產能力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而研發、製造、銷售、服務這些環節的建立不是“買買買”就能直接解決的,而是需要經驗的積累與時間的沉澱。

此外,恆大看似已成功打造全產業鏈閉合環,但面對如此多的全新內容,能否成功加以整合對於“一張白紙”的恆大汽車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全產業鏈如何配合、旗下各企業間如何高效協作?至少在當前階段,很難發掘一個可以整合如此分散的產業及不同企業背景的掌舵人,恆大汽車在短時間內還是要“摸著石頭過河”。

恆大造“薩博”,能複製足球成功模式嗎?

而且,“盤子”鋪的再大也需要銷售數據做支撐,產品站得住腳才是硬道理,但以恆大新能源首款量產車NEVS 93這一車型來看,外觀內飾方面還是老款薩博93的風格,355km綜合續航里程,以及三電技術方面都與主流產品有著較大差距,如此配置更是難以支撐其16.98萬元的售價,僅靠“薩博”情懷和“恆大”招牌就可以嗎?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即便恆大通過成立出行公司,實現產品內部消化,甚至通過政府採購作為銷量出口,但無非只是解決“一時口渴”難以為繼,對於目前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而言,向死而生的情況比比皆是,所以對於恆大新能源來說,將自身優勢資源轉化為較強產品力,才能成功“屹立”在新能源汽車這個超級風口中。

寫在最後

恆大在進軍造車領域的道路上,展現出了極大的決心與信心,上下游全產業鏈的大量投入也證明了恆大新能源並不是只是想“蹭蹭熱度”這麼簡單。

但造車不是兒戲,單憑資本的推動顯然是不夠的,恆大的入局理應心懷敬畏之心,畢竟在市場上沉浸多年的自主品牌也難以設想,怎樣能在短短3-5年的時間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所以,恆大還是先把時間表放一放,把重心放在腳踏實地的深耕產品為好,至於能否再次兌現豪言,還是交給時間去驗證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