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芒智庫丨沐漁

綜藝越來越不需要主持,何炅、汪涵也會面臨“失業”危機?

今年《我是唱作人》的製作人C,去年《這就是鐵甲》的人工智能CH0329,前年《我是未來》的小冰……機器人主持從科技類節目到機甲類節目,再到如今的音樂類節目,它們在綜藝裡充當起了傳統主持人推進流程、講解規則、串連節目的多樣作用。

綜藝越來越不需要主持,何炅、汪涵也會面臨“失業”危機?

近年來,綜藝節目主持人的不可替代性不斷降低。拿著大喇叭的導演可以出鏡講解比賽規則,走上舞臺的歌手可以完成串場任務,退休的演員也能搖身一變拾起話筒主持,如今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機器人也參與到了這場主持人的飯碗爭奪戰中。

機器人主持擠佔熒屏,不要錢又聽話才是王道

早前在綜藝屏幕上出現的機器主持人,多是在科技、機甲等與機器人有著直接關聯的節目中,因此機器人除了在節目中扮演一部分主持的功能,還能彰顯節目的主題,並通過IP化的打造成為節目的一道標籤。

如在《我是未來》中的小冰,其不僅在節目中與張紹剛搭檔主持,講解比賽規則,記錄現場觀眾心跳值,還順利走出了節目,在湖南衛視的多場線下活動中亮相,成為走出綜藝熒屏的一個IP形象,從線上到線下的打通,給未來綜藝的機器人主持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綜藝越來越不需要主持,何炅、汪涵也會面臨“失業”危機?

小冰與張紹剛搭檔主持

除此之外,機器人同樣也能為節目達成想要設定的虛擬環境,使節目情節發展的大前提得以成立,如在《這就是鐵甲》中一開始便是一個科幻的開場,“3018年地球已面目全非,正當人類面臨末日危機時,編號CH0329的人類卻從麻木的繁榮中覺醒,攜拯救人類的終極密碼穿越而來……尋找擁有這些能力的勇士們。”以此為背景,令四位嘉賓的到來更有故事感、使命感。

綜藝越來越不需要主持,何炅、汪涵也會面臨“失業”危機?

而到了音綜《我是唱作人》中製作人C的出現則令綜藝節目中的機器人主持不僅走出了科技、鐵甲的範疇,而且相比此前機器人與傳統主持人的搭檔主持,製作人C可謂是獨自攬下了《我是唱作人》中引導節目發展、串聯節目內容、講解賽制規則等傳統主持人的活計。

機器人主持相比邀請傳統主持人而言,不僅在嘉賓出場費上得以控制成本,也不會對節目內容造成過多影響,因此節目中採取這樣的手法取代傳統主持人的功用,可謂是內容生態中的“自然法則”之一。

頭部節目集體“去主持”,生活不易,轉行容易?

目前,主持人群體所面臨的困境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市場轉變不再需要專業主持人;二是,科技發展專業主持人的不可替代性被削弱。

縱觀近兩年綜藝市場中的頭部節目,愛奇藝《中國新說唱》《偶像練習生》《熱血街舞團》均沒有主持人,《青春有你》僅在總決賽之夜請來了何炅撐場;騰訊視頻《創造101》《明日之子》同樣沒有主持人,《明日之子2》即便加入何炅但其title卻是“現場總導演”;優酷《這就是歌唱·對唱季》《這就是原創》也沒有主持人……

綜藝越來越不需要主持,何炅、汪涵也會面臨“失業”危機?

何炅在《明日之子2》自我介紹為現場總導演

棚內綜藝不可或缺的主持人正在悄然消失,以往流程化、功能性的主持人正在變得可有可無,甚至一些經驗不足、綜藝感不強的主持人反而成為了節目中畫蛇添足的多餘部分。對於這一點,筆者此前在採訪某衛視節目導演時,他曾感慨道:“現在的新人大部分只會照著主持手卡念,而摸爬滾打後的資深主持人就不一樣了,我們在臺本上寫下‘昇華’二字,他便能迅速組織語言,提煉出節目需要的內容。”

近來,AI主持人的出現也令不少主持人感到危機滿滿。從首位AI主播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到春晚上出現撒貝寧、朱迅、高博、龍洋的個人人工智能主持人,再到兩會黑科技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走紅網絡 ,主持人的不可替代性正在被瓦解。

綜藝越來越不需要主持,何炅、汪涵也會面臨“失業”危機?

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

為了走出這樣的困境,“轉行”成為不少主持人的共同選擇,其中既包括“小轉行”從棚內主持身份到多元嘉賓身份的轉變,也有“中轉行”從傳統新聞主持到綜藝主持的轉變,還有“大轉行”從主持人到演員、導演、製片甚至商人、出品人的轉變。

綜藝主持界老江湖“長江以南何炅汪涵”便是最好的案例,從2018年至今,何炅參與的常駐綜藝中有大半節目都並非以主持人身份,而汪涵也走出了棚內,開始嘗試戶外體驗真人秀《野生廚房》。

綜藝越來越不需要主持,何炅、汪涵也會面臨“失業”危機?

AI主持人的出現,首當其衝的便是新聞主持,人工智能的精準度是人類很難比擬的。一位從新聞主持轉行到綜藝主持的主持人向筆者表示:“綜藝主持與新聞主持有著很大差別,新聞主持更多是強調正確性,而綜藝主持則更考驗個人的應變控場能力以及個人人格魅力。”

除此之外,主持人的跨領域嘗試也越來越頻繁,董卿擔任《朗讀者》製作人,華少擔任《蜜蜂少女隊》導演,李好擔任《百變達人》總製片,何炅出現在《拜託了冰箱5》總導演名單,吳昕出演《愛上北斗星男友》,彭小冉主演《東宮》,主持人跨界身份多元化。

非專業主持迎來春天,流程化、功能性主持面臨淘汰

“機器人”主持的風靡,擠壓了原本主持人的生存空間,老主持出走,新主持成長受限,主持荒之下,採用其他形式替代主持之風更甚。而對於內憂外困的主持群體而言,如何才能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呢?

未來,專業主持走下舞臺,非專業主持走進演播室或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主持專業出身的藝人往往在活躍嘉賓氛圍、快速記憶臺詞等方面擁有一定長處,因此除了在棚內綜藝cue固定流程,參與戶外真人秀或是轉型演員都能有效發揮自身的相對優勢。

綜藝越來越不需要主持,何炅、汪涵也會面臨“失業”危機?

而在未來,隨著綜藝在垂直領域的不斷深耕,一些非主持專業出身但在其他某一領域擁有獨特表現的人才也許也能在對應綜藝中覓得良機。相比傳統主持人採、編、播、控等業務能力,主持人在鏡頭前的即興展現、個人魅力、附加技能等更能讓他們發光發熱。

伴隨著頭部綜藝的“去主持”運動,流程化、功能性的主持人必將面臨市場的淘汰,而這種淘汰甚至不用等到AI主持人的落地,各類節目中相繼湧現的虛擬機器人形象便已是在對他們的生存空間發起攻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