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9月6日上午,在國新辦發佈會前廳,擺放著一幅用糧食做的畫,勾勒了一副黑龍江廣袤土地的場景。現場,還擺放著各種特色農產品,蔓越莓、綠劍黃瓜、彩椒、玉米、靈芝、木耳等,不禁讓人想起那首《松花江上》。

在國新辦發佈廳內,一場“新時代黑龍江重振雄風再出發”的發佈會正在舉行。

"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9月6日上午,在國新辦發佈會前廳,擺放著一幅用糧食做的畫,勾勒了一副黑龍江廣袤土地的場景。現場,還擺放著各種特色農產品,蔓越莓、綠劍黃瓜、彩椒、玉米、靈芝、木耳等,不禁讓人想起那首《松花江上》。

在國新辦發佈廳內,一場“新時代黑龍江重振雄風再出發”的發佈會正在舉行。

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

中新社 楊可佳 攝

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談及黑龍江70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重點談到了農業發展,並稱之為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歷史鉅變。

北大荒是黑龍江北部一大片地區的一個名稱。在地理上,北大荒屬於中國最北部地區,冬季寒冷,耕作期短,人口比較稀少。因其荒蕪而被稱為北大荒。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北大荒進行了開發,將沉寂的黑土地變成億畝糧田。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即描寫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北大荒變成了米糧倉。在那裡,不僅有已被開墾的良田,還有美麗的草塘。

人們對北大荒的開發還孕育形成了“北大荒精神”。

"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9月6日上午,在國新辦發佈會前廳,擺放著一幅用糧食做的畫,勾勒了一副黑龍江廣袤土地的場景。現場,還擺放著各種特色農產品,蔓越莓、綠劍黃瓜、彩椒、玉米、靈芝、木耳等,不禁讓人想起那首《松花江上》。

在國新辦發佈廳內,一場“新時代黑龍江重振雄風再出發”的發佈會正在舉行。

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

中新社 楊可佳 攝

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談及黑龍江70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重點談到了農業發展,並稱之為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歷史鉅變。

北大荒是黑龍江北部一大片地區的一個名稱。在地理上,北大荒屬於中國最北部地區,冬季寒冷,耕作期短,人口比較稀少。因其荒蕪而被稱為北大荒。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北大荒進行了開發,將沉寂的黑土地變成億畝糧田。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即描寫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北大荒變成了米糧倉。在那裡,不僅有已被開墾的良田,還有美麗的草塘。

人們對北大荒的開發還孕育形成了“北大荒精神”。

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

中新社發 許叢軍 攝

時至今日,北大荒這片土地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糧倉。

張慶偉介紹,經過70年發展,黑龍江躍升為全國產糧第一大省,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綠色食品面積、農業機械化率均居全國第一。

“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中國飯碗’裝上了更多的‘龍江糧’,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著‘壓艙石’的作用。”張慶偉說。

官方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黑龍江累計為國家提供商品糧1萬多億斤。2018年黑龍江糧食總產量1501.4億斤,實現“十五連豐”,連續8年位居全國首位。

"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9月6日上午,在國新辦發佈會前廳,擺放著一幅用糧食做的畫,勾勒了一副黑龍江廣袤土地的場景。現場,還擺放著各種特色農產品,蔓越莓、綠劍黃瓜、彩椒、玉米、靈芝、木耳等,不禁讓人想起那首《松花江上》。

在國新辦發佈廳內,一場“新時代黑龍江重振雄風再出發”的發佈會正在舉行。

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

中新社 楊可佳 攝

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談及黑龍江70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重點談到了農業發展,並稱之為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歷史鉅變。

北大荒是黑龍江北部一大片地區的一個名稱。在地理上,北大荒屬於中國最北部地區,冬季寒冷,耕作期短,人口比較稀少。因其荒蕪而被稱為北大荒。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北大荒進行了開發,將沉寂的黑土地變成億畝糧田。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即描寫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北大荒變成了米糧倉。在那裡,不僅有已被開墾的良田,還有美麗的草塘。

人們對北大荒的開發還孕育形成了“北大荒精神”。

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

中新社發 許叢軍 攝

時至今日,北大荒這片土地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糧倉。

張慶偉介紹,經過70年發展,黑龍江躍升為全國產糧第一大省,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綠色食品面積、農業機械化率均居全國第一。

“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中國飯碗’裝上了更多的‘龍江糧’,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著‘壓艙石’的作用。”張慶偉說。

官方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黑龍江累計為國家提供商品糧1萬多億斤。2018年黑龍江糧食總產量1501.4億斤,實現“十五連豐”,連續8年位居全國首位。

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

圖片來源:國新辦網站

然而,黑龍江並不滿足於簡單提供糧食。

黑龍江省省長王文濤表示,黑龍江糧食,一要種得好,二要產得優,三要賣得俏。

黑龍江要推動糧食精深加工。以玉米為例,“不僅把玉米作為飼料,還可以把它作為一些化工和醫藥的原料,還可以用它生產燃料乙醇,光一個玉米的加工鏈就會拉得很長很長”。

黑龍江農產品品牌塑造還不夠。今年10月10日,在黑龍江將舉辦第二屆國際大米節,包括東南亞大米都會參展。在品牌打造方面,黑龍江要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優勢牌。

從“挺起民族工業脊樑”到“老工業基地振興”

“黑龍江因工業輝煌而輝煌,重振黑龍江雄風就在於重振工業雄風。”張慶偉如是說。

建國初期,全國25家大企業北遷,22個重大項目落在黑龍江。

黑龍江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力發電設備企業、第一座重型機械廠等“國寶”級企業。70年間,黑龍江累計為國家生產原油23.9億噸,佔全國陸上原油總產量的37.6%。

經過70年發展,黑龍江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科技綜合實力全國排名第16位,累計為全國提供了1/3的電站成套設備、1/2的鐵路貨車。

"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9月6日上午,在國新辦發佈會前廳,擺放著一幅用糧食做的畫,勾勒了一副黑龍江廣袤土地的場景。現場,還擺放著各種特色農產品,蔓越莓、綠劍黃瓜、彩椒、玉米、靈芝、木耳等,不禁讓人想起那首《松花江上》。

在國新辦發佈廳內,一場“新時代黑龍江重振雄風再出發”的發佈會正在舉行。

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

中新社 楊可佳 攝

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談及黑龍江70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重點談到了農業發展,並稱之為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歷史鉅變。

北大荒是黑龍江北部一大片地區的一個名稱。在地理上,北大荒屬於中國最北部地區,冬季寒冷,耕作期短,人口比較稀少。因其荒蕪而被稱為北大荒。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北大荒進行了開發,將沉寂的黑土地變成億畝糧田。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即描寫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北大荒變成了米糧倉。在那裡,不僅有已被開墾的良田,還有美麗的草塘。

人們對北大荒的開發還孕育形成了“北大荒精神”。

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

中新社發 許叢軍 攝

時至今日,北大荒這片土地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糧倉。

張慶偉介紹,經過70年發展,黑龍江躍升為全國產糧第一大省,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綠色食品面積、農業機械化率均居全國第一。

“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中國飯碗’裝上了更多的‘龍江糧’,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著‘壓艙石’的作用。”張慶偉說。

官方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以來,黑龍江累計為國家提供商品糧1萬多億斤。2018年黑龍江糧食總產量1501.4億斤,實現“十五連豐”,連續8年位居全國首位。

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

圖片來源:國新辦網站

然而,黑龍江並不滿足於簡單提供糧食。

黑龍江省省長王文濤表示,黑龍江糧食,一要種得好,二要產得優,三要賣得俏。

黑龍江要推動糧食精深加工。以玉米為例,“不僅把玉米作為飼料,還可以把它作為一些化工和醫藥的原料,還可以用它生產燃料乙醇,光一個玉米的加工鏈就會拉得很長很長”。

黑龍江農產品品牌塑造還不夠。今年10月10日,在黑龍江將舉辦第二屆國際大米節,包括東南亞大米都會參展。在品牌打造方面,黑龍江要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優勢牌。

從“挺起民族工業脊樑”到“老工業基地振興”

“黑龍江因工業輝煌而輝煌,重振黑龍江雄風就在於重振工業雄風。”張慶偉如是說。

建國初期,全國25家大企業北遷,22個重大項目落在黑龍江。

黑龍江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力發電設備企業、第一座重型機械廠等“國寶”級企業。70年間,黑龍江累計為國家生產原油23.9億噸,佔全國陸上原油總產量的37.6%。

經過70年發展,黑龍江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科技綜合實力全國排名第16位,累計為全國提供了1/3的電站成套設備、1/2的鐵路貨車。

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

中新社發 王雲龍 攝

“我們的目標是工業要佔到全省經濟總量的35%以上,使黑龍江工業實現新跨越,再鑄新輝煌。”張慶偉說。

張慶偉認為,黑龍江現在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歸根到底是體制機制問題。

黑龍江農墾,也就是現在的北大荒集團,原來是政企不分的,自身有法院、檢察院、公安,自己辦中小學,所有的行政職能都有。2015年,黨中央出臺了深化農墾改革的意見。黑龍江加大改革推進力度,到今年上半年,農墾大部分行政職能已經移交給當地政府,中小學完成了移交,法院、檢察院、公安也都移交給了地方,讓農墾煥發了生機活力。

在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的同時,優化產業結構、優化營商環境是黑龍江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路徑。

在優化產業結構方面,黑龍江提出推進信息化、工業化“兩化融合”,做好“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三篇文章。

2018年,黑龍江“老字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了7.6%,利潤增長了6%;“原字號”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了11.8%,利潤增長了35.7%;“新字號”動能加快形成,食品、農副產品加工業保持10%以上的增長。

目前,黑龍江省能源工業“一柱擎天”的局面得到了初步轉變。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王文濤提到兩個關鍵詞,“辦事不求人”“投資必過山海關”。

王文濤指出,“辦事求人”,“求”背後極容易產生權權、權錢、錢錢的交易。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要求是按規則辦,不用求人,因此通過“辦事不求人”來推動營商環境的大課題。

所謂“投資必過山海關”,需要地方營造好的環境讓企業來投資興業。黑龍江提出,用政府權力的“減法”來換市場活力的“加法”,用行政環節的“除法”換辦事效能的“乘法”。對黑龍江而言,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張文絞

編輯:陳昊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