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曝!物質沒有進入銀河系中心黑洞,而是拐進了黑洞外的軌道

驚曝!物質沒有進入銀河系中心黑洞,而是拐進了黑洞外的軌道

文/袁玉剛

2019年06月21日,新浪科技發表文章《銀河系中心黑洞為什麼不活躍?強磁場在發揮作用》,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發現,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周圍,存在一個能夠引導氣體粒子進入黑洞周圍軌道,而不是進入黑洞內部的磁場。”

驚曝!物質沒有進入銀河系中心黑洞,而是拐進了黑洞外的軌道

圖1 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周圍的磁場圖

文章還說:“磁場雖然看不見,但能夠影響帶電粒子的運動,對物質在宇宙中的運動和進化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由於磁場無法直接成像,我們還不能很好地理解它們的確切作用。為了繪製出黑洞周圍磁場的形狀和強度,研究人員需要研究它們對太空中漂浮的塵埃顆粒的影響,這些塵埃顆粒的排列與磁場垂直。NASA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馬座A*周圍的磁場會將氣體引導到黑洞周圍的軌道上,而不是直接進入黑洞,從而阻止了黑洞‘進食’。”

這個消息無意中支持了我的物質沒有進入黑洞而是在黑洞外向兩極噴發出去的旋渦觀點,向黑洞吞噬物質並且在奇點處化為烏有的主流觀點發起了挑戰。

“黑洞”,顧名思義,是一個黑黑的、深深的、什麼也看不見的洞。

1783年,劍橋的學監約翰·米歇爾利用萬有引力定律和光的微粒說推論出:如果太陽密度不變,直徑擴大幾百倍,其表面逃逸速度就會超過光速。這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黑洞。

20世紀初,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黑洞。1916年,史瓦西指出:如果把太陽壓縮成半徑不到3公里的球體,外部觀察者就再也看不到陽光,形成現代意義上的黑洞。

史蒂芬·霍金深入研究了黑洞:“任何吸進黑洞的東西都會在奇點處毀滅,只有其質量的引力效應能夠繼續在外面被感覺到。”2004年,史蒂芬·霍金在提出黑洞輻射的30年後又宣佈物質進入黑洞後還能夠出來,自己推翻了自己的結論。

天文學家們觀察發現:

1、可疑黑洞都在星系、恆星中心,體積極小,引力巨大,按照萬有引力定律,意味著質量也巨大。

2、在可疑黑洞視界之外都有自旋著的物質吸積盤。

驚曝!物質沒有進入銀河系中心黑洞,而是拐進了黑洞外的軌道

圖2 可疑黑洞想象圖

驚曝!物質沒有進入銀河系中心黑洞,而是拐進了黑洞外的軌道

圖3 第一張超大黑洞照片(M87中心)

3、可疑黑洞向兩極噴發X射線、高溫等離子體、分子物質的相對論性噴流(M87即NGC 4486星系)。

既然黑洞巨大的引力能夠吞噬所有物質,包括光。那麼,兩極為什麼能夠噴發X射線、高溫等離子體、分子物質的相對論性噴流呢?

我的黑洞模型是:星系和恆星系都呈現銅鈸形,就是旋渦的吸積盤。吸積盤的中心存在一個沒有物質的旋渦洞,就是黑洞。這個黑洞是由吸積盤高速旋轉形成的。吸積盤上內邊界的物質向兩極高速噴發,形成黑洞壁,發光時就是視界。也就是說,物質根本就沒有進入黑洞,而是在視界上從兩極噴出去了。這就解決了黑洞巨大的吸引力、奇點、吸積盤和兩極物質大噴發的疑難問題。

不管是傳統意義還是現代意義上的黑洞都強調黑洞質量巨大,引力巨大,但解釋不了兩極的相對論性噴流。只有我離經叛道,偏說黑洞不是天體,沒有質量,不能吞噬物質,只是一個具有引力和兩極噴流的旋渦星系、恆星系中心的區域而已。引力和兩極噴流是旋渦中相互依存的共生現象。而旋渦是外力作用時流體非直線運動時的特殊現象。

NASA的磁場圖有力地支持了我的觀點,使我們對黑洞的認識又前進了一步。原來黑洞周圍的物質和磁場一起進入了黑洞外邊的軌道,並沒有被黑洞吞噬。真理越辯越明。相信隨著天文觀察的多樣化和精細化,人們一定能夠發現黑洞的廬山真面目。讓我們拭目以待。加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