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財團的末日,只能存在於電影中,現實的他們活的很滋潤'

韓國 經濟 金融 韓國電影 日本 歐洲 政治 外匯 俊哥聊天下 2019-08-22
"

時間來到1997年,這年韓國國內爆發了金融危機,而此時的韓國政府決定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助。然而IMF的錢可不是隨隨便便能借到的,要想借錢,必須滿足IMF提出的條件。

無路可走的韓國政府只能屈辱的答應了IMF提出的經濟改革要求,然而當韓國政府開始實施這些經濟改革的時候,卻遭到來自小企業家和普通百姓的抵制。原來,這些所謂的經濟改革,完全是服務於韓國的一些財團利益,所以當普通老百姓知道這裡面的陰謀後,大家聯合起來一起對抗這些財團的事情。

"

時間來到1997年,這年韓國國內爆發了金融危機,而此時的韓國政府決定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助。然而IMF的錢可不是隨隨便便能借到的,要想借錢,必須滿足IMF提出的條件。

無路可走的韓國政府只能屈辱的答應了IMF提出的經濟改革要求,然而當韓國政府開始實施這些經濟改革的時候,卻遭到來自小企業家和普通百姓的抵制。原來,這些所謂的經濟改革,完全是服務於韓國的一些財團利益,所以當普通老百姓知道這裡面的陰謀後,大家聯合起來一起對抗這些財團的事情。

韓國大財團的末日,只能存在於電影中,現實的他們活的很滋潤

以上內容不是真實的,他是一部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雖說是一部電影內容,但是裡面所反映出的很多問題卻是韓國現實中客觀存在的。

那麼IMF一般會要求受惠國做哪些改革呢?我們通過繼續分析這部電影來了解。

電影裡交待,這個IMF的背後老闆是美國人,當然故事的指向很清楚,那就是IMF是美國人的傀儡,在IMF的逼迫下,韓國要更大程度的放開其金融市場以及繼續擴大外資持股的比例等要求。

電影裡這麼交待的原因是說,這些來自於IMF的要求其實完全是受美國人要求的,美國人這麼做的目的是當韓國資本市場慘跌後,美國可以利用美元資本來大量收購跌入谷底的韓國本土企業資產,這當然是嚴重侵犯了韓國國家和民眾的利益。

"

時間來到1997年,這年韓國國內爆發了金融危機,而此時的韓國政府決定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助。然而IMF的錢可不是隨隨便便能借到的,要想借錢,必須滿足IMF提出的條件。

無路可走的韓國政府只能屈辱的答應了IMF提出的經濟改革要求,然而當韓國政府開始實施這些經濟改革的時候,卻遭到來自小企業家和普通百姓的抵制。原來,這些所謂的經濟改革,完全是服務於韓國的一些財團利益,所以當普通老百姓知道這裡面的陰謀後,大家聯合起來一起對抗這些財團的事情。

韓國大財團的末日,只能存在於電影中,現實的他們活的很滋潤

以上內容不是真實的,他是一部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雖說是一部電影內容,但是裡面所反映出的很多問題卻是韓國現實中客觀存在的。

那麼IMF一般會要求受惠國做哪些改革呢?我們通過繼續分析這部電影來了解。

電影裡交待,這個IMF的背後老闆是美國人,當然故事的指向很清楚,那就是IMF是美國人的傀儡,在IMF的逼迫下,韓國要更大程度的放開其金融市場以及繼續擴大外資持股的比例等要求。

電影裡這麼交待的原因是說,這些來自於IMF的要求其實完全是受美國人要求的,美國人這麼做的目的是當韓國資本市場慘跌後,美國可以利用美元資本來大量收購跌入谷底的韓國本土企業資產,這當然是嚴重侵犯了韓國國家和民眾的利益。

韓國大財團的末日,只能存在於電影中,現實的他們活的很滋潤

就以上電影中的內容指向來看,我個人認為是需要換個角度去思考的。目前世界上有兩個比較大的金融組織,一個是世界銀行,一個是IMF。IMF的總裁一直以來都是歐洲本土的人來擔任的,論影響力來說,美國對於IMF確實不如世界銀行。而且,對於IMF來說,任何國家向他借錢,他都是要求受惠國更加放開其金融市場的,這一點上,IMF可沒有什麼陰謀。

另外從一個國家的市場來看,更加放開本國金融市場,可以有利於打擊本國財團利益,因為大量外資的進入可以與本國財團形成競爭,打破原有的財團壟斷局面,同時,政府還可以在此過程中獲得大量外匯,堅挺本國貨幣,其實IMF所要求的這些對於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是有好處的。

這部電影最正確的態度是對財團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厭惡感。裡面有一個鏡頭是讓我記憶深刻的:當韓國領導人同意了IMF的要求,這個領導人本應在第一時間告知國民,然而,他卻在第一時間告訴了財團的兒子,要他們家族提前做好應對措施。讓人大吃一驚的一幕發生了,這個韓國的國家領導人竟然在見到了財團的兒子後,不住的點頭哈腰、滿臉媚像!完全沒有了一國領導該有的樣子!

每一個後發經濟體最普遍的共性是本國財團的崛起,只是韓國人對於財團現象的反省最為強烈,這恐怕跟韓國人特有的民族性格有直接的聯繫。

"

時間來到1997年,這年韓國國內爆發了金融危機,而此時的韓國政府決定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助。然而IMF的錢可不是隨隨便便能借到的,要想借錢,必須滿足IMF提出的條件。

無路可走的韓國政府只能屈辱的答應了IMF提出的經濟改革要求,然而當韓國政府開始實施這些經濟改革的時候,卻遭到來自小企業家和普通百姓的抵制。原來,這些所謂的經濟改革,完全是服務於韓國的一些財團利益,所以當普通老百姓知道這裡面的陰謀後,大家聯合起來一起對抗這些財團的事情。

韓國大財團的末日,只能存在於電影中,現實的他們活的很滋潤

以上內容不是真實的,他是一部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雖說是一部電影內容,但是裡面所反映出的很多問題卻是韓國現實中客觀存在的。

那麼IMF一般會要求受惠國做哪些改革呢?我們通過繼續分析這部電影來了解。

電影裡交待,這個IMF的背後老闆是美國人,當然故事的指向很清楚,那就是IMF是美國人的傀儡,在IMF的逼迫下,韓國要更大程度的放開其金融市場以及繼續擴大外資持股的比例等要求。

電影裡這麼交待的原因是說,這些來自於IMF的要求其實完全是受美國人要求的,美國人這麼做的目的是當韓國資本市場慘跌後,美國可以利用美元資本來大量收購跌入谷底的韓國本土企業資產,這當然是嚴重侵犯了韓國國家和民眾的利益。

韓國大財團的末日,只能存在於電影中,現實的他們活的很滋潤

就以上電影中的內容指向來看,我個人認為是需要換個角度去思考的。目前世界上有兩個比較大的金融組織,一個是世界銀行,一個是IMF。IMF的總裁一直以來都是歐洲本土的人來擔任的,論影響力來說,美國對於IMF確實不如世界銀行。而且,對於IMF來說,任何國家向他借錢,他都是要求受惠國更加放開其金融市場的,這一點上,IMF可沒有什麼陰謀。

另外從一個國家的市場來看,更加放開本國金融市場,可以有利於打擊本國財團利益,因為大量外資的進入可以與本國財團形成競爭,打破原有的財團壟斷局面,同時,政府還可以在此過程中獲得大量外匯,堅挺本國貨幣,其實IMF所要求的這些對於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是有好處的。

這部電影最正確的態度是對財團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厭惡感。裡面有一個鏡頭是讓我記憶深刻的:當韓國領導人同意了IMF的要求,這個領導人本應在第一時間告知國民,然而,他卻在第一時間告訴了財團的兒子,要他們家族提前做好應對措施。讓人大吃一驚的一幕發生了,這個韓國的國家領導人竟然在見到了財團的兒子後,不住的點頭哈腰、滿臉媚像!完全沒有了一國領導該有的樣子!

每一個後發經濟體最普遍的共性是本國財團的崛起,只是韓國人對於財團現象的反省最為強烈,這恐怕跟韓國人特有的民族性格有直接的聯繫。

韓國大財團的末日,只能存在於電影中,現實的他們活的很滋潤

為什麼後發經濟體最為容易產生財團呢?

從“政治經濟學”中可以很好的解釋這一現象。後發經濟體普遍存在著市場不自由、政治“威權化”的客觀因素,而很多財團在經營初期往往是獲得了政府的支持,即所有經營活動有政府頒發的特許牌照,正是很多財團擁有這種特許牌照,所以才獲得了更大規模的發展。

韓國目前幾個比較大的財團,在財富積累的初期主要是通過兩個方法來獲得的:一種是政府在強收了日本在韓資產後,打折售賣出去。200萬的日本資產政府賣出去只需要50萬,當時參與售賣的韓國政府官員無不充滿了內幕交易。

這是一種,還有一種是在朝鮮戰爭後,美國人支助了很多錢給韓國政府用以發展經濟,而此時的一些民營企業經過各種方式的“考察”,大量的低成本美金被髮放給了一些特殊的民營企業,使得這些初期的民營企業以最低廉的成本獲得發展所需的設備和原材料,從而獲得了一個比其他企業優先發展的優勢。三星、LG等財團,都是以這些方式成功發展成為現在的大財團的。

"

時間來到1997年,這年韓國國內爆發了金融危機,而此時的韓國政府決定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助。然而IMF的錢可不是隨隨便便能借到的,要想借錢,必須滿足IMF提出的條件。

無路可走的韓國政府只能屈辱的答應了IMF提出的經濟改革要求,然而當韓國政府開始實施這些經濟改革的時候,卻遭到來自小企業家和普通百姓的抵制。原來,這些所謂的經濟改革,完全是服務於韓國的一些財團利益,所以當普通老百姓知道這裡面的陰謀後,大家聯合起來一起對抗這些財團的事情。

韓國大財團的末日,只能存在於電影中,現實的他們活的很滋潤

以上內容不是真實的,他是一部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雖說是一部電影內容,但是裡面所反映出的很多問題卻是韓國現實中客觀存在的。

那麼IMF一般會要求受惠國做哪些改革呢?我們通過繼續分析這部電影來了解。

電影裡交待,這個IMF的背後老闆是美國人,當然故事的指向很清楚,那就是IMF是美國人的傀儡,在IMF的逼迫下,韓國要更大程度的放開其金融市場以及繼續擴大外資持股的比例等要求。

電影裡這麼交待的原因是說,這些來自於IMF的要求其實完全是受美國人要求的,美國人這麼做的目的是當韓國資本市場慘跌後,美國可以利用美元資本來大量收購跌入谷底的韓國本土企業資產,這當然是嚴重侵犯了韓國國家和民眾的利益。

韓國大財團的末日,只能存在於電影中,現實的他們活的很滋潤

就以上電影中的內容指向來看,我個人認為是需要換個角度去思考的。目前世界上有兩個比較大的金融組織,一個是世界銀行,一個是IMF。IMF的總裁一直以來都是歐洲本土的人來擔任的,論影響力來說,美國對於IMF確實不如世界銀行。而且,對於IMF來說,任何國家向他借錢,他都是要求受惠國更加放開其金融市場的,這一點上,IMF可沒有什麼陰謀。

另外從一個國家的市場來看,更加放開本國金融市場,可以有利於打擊本國財團利益,因為大量外資的進入可以與本國財團形成競爭,打破原有的財團壟斷局面,同時,政府還可以在此過程中獲得大量外匯,堅挺本國貨幣,其實IMF所要求的這些對於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是有好處的。

這部電影最正確的態度是對財團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厭惡感。裡面有一個鏡頭是讓我記憶深刻的:當韓國領導人同意了IMF的要求,這個領導人本應在第一時間告知國民,然而,他卻在第一時間告訴了財團的兒子,要他們家族提前做好應對措施。讓人大吃一驚的一幕發生了,這個韓國的國家領導人竟然在見到了財團的兒子後,不住的點頭哈腰、滿臉媚像!完全沒有了一國領導該有的樣子!

每一個後發經濟體最普遍的共性是本國財團的崛起,只是韓國人對於財團現象的反省最為強烈,這恐怕跟韓國人特有的民族性格有直接的聯繫。

韓國大財團的末日,只能存在於電影中,現實的他們活的很滋潤

為什麼後發經濟體最為容易產生財團呢?

從“政治經濟學”中可以很好的解釋這一現象。後發經濟體普遍存在著市場不自由、政治“威權化”的客觀因素,而很多財團在經營初期往往是獲得了政府的支持,即所有經營活動有政府頒發的特許牌照,正是很多財團擁有這種特許牌照,所以才獲得了更大規模的發展。

韓國目前幾個比較大的財團,在財富積累的初期主要是通過兩個方法來獲得的:一種是政府在強收了日本在韓資產後,打折售賣出去。200萬的日本資產政府賣出去只需要50萬,當時參與售賣的韓國政府官員無不充滿了內幕交易。

這是一種,還有一種是在朝鮮戰爭後,美國人支助了很多錢給韓國政府用以發展經濟,而此時的一些民營企業經過各種方式的“考察”,大量的低成本美金被髮放給了一些特殊的民營企業,使得這些初期的民營企業以最低廉的成本獲得發展所需的設備和原材料,從而獲得了一個比其他企業優先發展的優勢。三星、LG等財團,都是以這些方式成功發展成為現在的大財團的。

韓國大財團的末日,只能存在於電影中,現實的他們活的很滋潤

為什麼當初的韓國政府要支持這些財團呢?

大家都知道,一個新生的國家政權,在其剛剛建立的初期是沒有很好的辦法獲得財政稅收的,那麼收取一些民營企業的政治獻禮或者直接的政府回扣,就成為最為簡單、直接的一種手段,而且,支持民營企業成長為財團後的那種規模化效應,對於推動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於國家層面來說,財團的發展過程就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過程,而當財團經濟發展到開始壟斷國家經濟的時候,對於國家來說,他就是阻止國家經濟發展活力的最佳損友,然而此時的韓國政府已經沒有辦法去打擊和遏制了。

存在於電影中虛幻的故事,也只能存在於電影中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