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將他稱作第一代航母,頂多算個驅逐艦

航母 驅逐艦 海軍 武器 戰忽局 戰忽局 2017-10-29

航空母艦作為一款象徵著制海權的戰艦一直被世界各國所期望擁有,即便是大陸軍主義的蘇聯也一樣。早在十月革命時期當時還是蘇俄的俄國就曾計劃將沙俄的遺產——“伊茲梅爾”號戰列巡洋艦改裝成航母。

蘇聯將他稱作第一代航母,頂多算個驅逐艦

然而當時國內剛剛結束一戰,各項基礎設施百廢待興,最終使得該計劃流產。不僅計劃流產,作為本體的伊茲梅爾級戰列艦更是被拆成廢鐵支援了一五計劃。

但是蘇聯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不就是錢嗎?有錢了再建。

1935年,工業設備齊全的蘇聯再次計劃組建自己的航母艦隊,這次很大膽,海軍參謀部計劃建造6艘航母,並計劃依靠這些航母組成的艦隊來遏制位於遠東太平洋的日本聯合艦隊。然而估計高層被海軍的氣勢嚇壞了,該計劃在當年的中央會議提出後便石沉大海、了無音訊。。。。。。

然而你以為蘇聯人放棄了嗎?沒有!

1937年蘇聯海軍再次提出建造航母的提議,這次海軍將航母的建造數量減到了兩艘,希望藉此通過提議。

蘇聯海軍的期望似乎得到了迴應,1937年蘇聯成立海軍人民委員會,1939年蘇聯發表了《第三個五年計劃造船業的發展方向》並指明蘇聯需要航母來保證海軍的發展平衡。海軍甚至已經畫出了設計草圖並將其命名為71型。

蘇聯將他稱作第一代航母,頂多算個驅逐艦

一切的一切似乎讓蘇聯的航母夢有了頭緒,然而這些卻都伴隨著德國入侵波蘭而灰飛煙滅。

1939年,蘇聯為了應對可能存在的威脅不得不對陸軍和空軍進行升級。然而升級是要錢的,蘇聯有點家當但不能揮霍,權衡利弊後蘇聯最終決定讓海軍做出讓步,削減海軍經費。

可憐的海軍再次讓航母從手中飛走

可是蘇聯似乎不撞南牆不回頭

1939年,蘇聯海軍人民委員會人員在赴德國出差時意外獲得了參觀正在建造的德國“齊柏林”航母的邀請,德國的航母讓海軍的人羨慕嫉妒恨,這些飽經挫折的海軍官員甚至當場提出要購買“齊柏林”航母來滿足自己一直無果的航母夢。當然,德國人沒賣(—_—)

蘇聯將他稱作第一代航母,頂多算個驅逐艦

一系列挫折伴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讓蘇聯海軍的航母夢變得遙不可及。儘管最後蘇聯獲得了勝利,但是蘇聯海軍卻離航母越來越遠了。

伴隨著冷戰的爆發,當時還沒有核武器的蘇聯將所有的賭注押在了自己引以為傲的陸軍上,強大的陸軍是蘇聯在歐洲與西方國家抗衡的最大籌碼。但也正因為陸軍的重要性,蘇聯的陸軍主義變得更加嚴重,以至於制約了海軍的發展。

就在很多人放棄蘇聯海軍的航母夢時身為蘇聯海軍總司令的庫茲涅佐夫卻一直堅持著。

1953年,庫茲涅佐夫被授予海軍元帥,並出任國防部副部長兼海軍總司令。1954年,在蘇聯第一個海軍十年計劃《海軍十年規劃:1946-1955》即將結束時起草了第二個計劃書《海軍十年規劃:1956-1965》並將航母建造納入其中

1955年,時任蘇聯海軍總司令的庫茲涅佐夫元帥向蘇聯部長會議提交的輕型航母——85型的設計方案。

85型計劃排水量28400噸其設計酷似英國的“鷹”級航空母艦,航速達到了32節航速,使用斜角甲板並配備了彈射器,搭配40架殲擊機和兩架反潛直升機。在當時看來儘管沒有美國的埃塞克斯航母先進但卻已經達到了約克城級別。

但是在1955年的蘇聯,擔任國防部長的是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元帥。這位蘇軍中“陸戰為王”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通過對1952年蘇軍總參謀長謝爾蓋·馬特維耶維奇·什捷緬科大將制定的“對北約軍事行動部署”方案進行推測,得出了“當北約組織與蘇聯發生戰爭時,蘇軍只需二個星期就能到達英吉利海峽作戰,而從美國本土出發的笫一批船隊要經過三個星期才能到達歐洲”的論據。並且朱可夫在此推測之上武斷的認為在對歐洲大陸及英、美的作戰中海軍主要依靠潛艇來進行破壞交通的從屬作戰,而蘇聯只有陸上和沿岸交通線,自然無須航母的掩護,因此只需要適當地發展近海航空兵即可保證蘇聯部隊的安全。

蘇聯將他稱作第一代航母,頂多算個驅逐艦

國防部長一席話耽誤了蘇聯海軍航母發展十餘年。

不僅政策上在面對“大陸軍主義”的蘇聯高層航母計劃難以通過,技術上同樣有著難以達到的目標。

85型計劃提出時蘇聯沒有能力製造如此大型的航空母艦,而且配套的蒸汽彈射器蘇聯也沒有辦法制造。加上庫茲涅佐夫元帥因“諾沃羅西斯克”號戰列艦爆炸事件而解職,因此該艦的建造方案隨後便停止,只留下十張設計圖紙。蘇聯的航母夢再次破碎

蘇聯將他稱作第一代航母,頂多算個驅逐艦

然而上天打算再給蘇聯一次機會。

1957年10月蘇聯在裡海北岸發射基地,成功向太空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這次成功的發射向全世界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包括其最大的冷戰對手美國在內的所有西方國家,他們都在蘇聯彈道導彈的射程之內。

儘管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緊急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發表講話時故意輕描淡寫地說,蘇聯發射的這顆人造衛星沒有什麼實際上的軍事意義。然而,美國的大多數軍事領導人都明白,總統這麼說只是不想讓其他西方國家覺得他們已經陣腳亂了,他們十分清醒地認識到,蘇聯已經擁有或即將擁有功率足夠大的火箭發動機以及相當精確的導彈飛行制導系統,從而使美國幾乎所有城市和軍事設施都將有可能遭到蘇聯核武器的打擊。

面對蘇聯日趨嚴重的核威脅,美國即刻開始了相關反制措施的實施,其中之一便是之前提到的“子午儀”系統前身—“開普勒衛星定位裝置”,該裝置可以實時監控蘇聯衛星位置防止蘇聯從太空中偷襲。而另一個措施則是提高美國自身核反擊能力,以便在蘇聯發動戰爭時及時對蘇聯進行戰略核打擊。

1957年,美國海軍特種計劃局重新審查了當時正在進行中的“北極星”潛射彈道導彈計劃。該計劃的研究開始於1956年,是美國第一種潛射彈道導彈。

蘇聯將他稱作第一代航母,頂多算個驅逐艦

在經過一系列技術論證後,美國海軍特種計劃局向軍方提出了修改該計劃的方案。新的方案相比原計劃不僅提出要提升現有導彈的性能並要求提出更多改進型以增加作戰性能。不僅如此,新的方案還對“北極星”導彈的載體——“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潛艇的服役日期提出了提前服役的要求,將原本的服役日期從1963年改到1960年11月底,提前了整整三年。

不得不承認,在蘇聯巨大的壓力下美國潛艇和導彈的發展進展神速。在“喬治·華盛頓”級的建造過程中,美國海軍不斷地對“北極星”A1彈道導彈進行改進,並使其日臻成熟。從1958年9月到1959年9月,美國海軍總共進行了17枚“北極星”A1導彈的飛行試驗。1959年9月,美國海軍開始“北極星”A1潛射彈道導彈的首次試射。在此後的10個月中,在大西洋導彈靶場共試射了30枚“北極星”A1潛射彈道導彈的樣彈。1959年12月,“喬治華盛頓”號服役,使得美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提升了一大截。

蘇聯將他稱作第一代航母,頂多算個驅逐艦

面對美國逐漸完善的潛艇打擊能力,蘇聯意識到必須提升自身反潛能力才能在未來戰爭中獲得勝利,於是一場新時代的“絞殺”戰開始了。

其實早在1958年初,蘇聯海軍就在設計中的58型“肯達”級大型導彈艦上提出了搭載可搜尋和打擊核潛艇的反潛直升機的設想。然而在赫魯曉夫的影響下整個蘇聯處於一個導彈至上的浪潮,以至於該艦即便設計了攜帶反潛直升機的能力其艦體也只能容納一架直升機,無法滿足在浩瀚海洋中長時間搜尋美國潛艇的能力。

蘇聯將他稱作第一代航母,頂多算個驅逐艦

但是,美國潛艇的出現使得蘇聯不得不擁有可以長時間停留在海面上的反潛部隊,而現有戰艦不足以達成該目標。由於受制於蘇聯內部以赫魯曉夫為首的“導彈至上”論的影響,海軍無法將85型作為研發目標,想要獲得批准只能另尋他法。於是,蘇聯海軍在經過權衡利弊之後提出了建造遠洋反潛巡洋艦的構想。

蘇聯將他稱作第一代航母,頂多算個驅逐艦

遠洋反潛巡洋艦的思路是將巡洋艦和反潛直升機母艦結合在一起。通過改造後部甲板使之可以搭載一定數量的反潛直升機,而前部甲板依舊保留巡洋艦的樣式配備有多種武器使其可以發揮巡洋艦作用。

蘇聯將他稱作第一代航母,頂多算個驅逐艦

“莫斯科級”就搭載了2座雙臂SA-N-3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和1座雙聯SUM-N-1反潛導彈發射裝置以及兩座12管反潛火箭發射器,這些武器不僅可以保障自身防空還可以對艦載反潛直升機提供反潛支援,減輕了反潛機組火力不足不能保證擊殺的問題

陸軍主義的蘇聯高層很喜歡這種多用途的設計,在他們看來一艦多用可以有效減少戰艦需求,進一步減少資金花費(陸軍馬鹿)儘管一艦多用很可能最終造成的結果是什麼都幹不好,但是陸軍馬鹿不管這些。而且高層也知道面對美國潛艇的威脅蘇聯必須要有一個反潛戰艦,雙重夾擊使得海軍的構想很快就得到了肯定。

1958年“卡莫夫試驗設計局”接到設計反潛直升機的任務,機型就是卡-25。同年8月28日,蘇共中央和蘇聯部長會議第994-467號決議通過了海軍設計建造可搭載反潛直升機的巡洋艦的構想並將其代號為1123型反潛巡洋艦。

1959年1月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批准了1123型反潛巡洋艦的戰役戰術任務書,海軍中央造艦科研所開始編制反潛巡洋艦設計用戰術技術任務書,需達到成組搭載14架卡-25反潛直升機的要求並迅速肯定了建造該型艦的戰術合理性和技術可能性,由海軍造船管理局委託列寧格勒的“第17中央設計局”開始設計1123型載機巡洋艦,總設計師是А.С.薩維喬夫。

然而一艘航母的設計是十分複雜的,對於沒有建造經驗的蘇聯海軍更是難上加難。1123型巡洋艦直到1961年初才完成草圖設計;1961年3月7日在幾個方案中經過反覆對比,最終定型1123方案,代號“兀鷹”;並由海軍造船管理局提出技術設計要求。

1962年1月25日,在經過一系列最終修改後,1123型最終定型為“莫斯科級”並開始建造

蘇聯將他稱作第一代航母,頂多算個驅逐艦

作為蘇聯第一代航空母艦,“莫斯科”級嚴格意義上只能算載機巡洋艦,蘇聯內部也稱之為反潛巡洋艦,該艦的混合搭配設計儘管浪費了噸位但卻是當時蘇聯海軍唯一的選擇。“莫斯科”級是蘇聯為了對抗“喬治華盛頓”級核潛艇而設計的,由於“喬治華盛頓”搭載的“北極星A1”射程只有2200公里想要有效威懾蘇聯就必須在蘇聯附近海域待命。這使得蘇聯海軍可以有效地依靠射程來確定美國潛艇大概位置,通過使用“莫斯科”級搭載的14架卡-25直升機和其他艦船搭配在當時是蘇聯最有效的反潛方案。

但是隨著時代發展“莫斯科”級的弊端也隨之暴露,作為一款截殺“喬治華盛頓”號的反潛戰艦,“莫斯科”級性能的單一性逐漸暴露,儘管搭載多種武器,但真正使用時卻十分雞肋,而伴隨著射程更遠的“北極星A2”的服役,“莫斯科”的反潛能力還沒有辦法支持更遠更廣海域的搜索,只能在特定區域內提供反潛支援。而隨著飽和攻擊理論成為了蘇聯海軍的發展主流,“莫斯科”級在新戰術面前毫無作用,一系列問題表明“莫斯科”級已經落伍,飽和攻擊理論下的蘇聯海軍需要更適合的載機巡洋艦來為未來的紅海軍開闢道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