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打造頭頂6枚巨彈和8臺發動機的航母獵手,騙了美國20年

航母 海軍 武器 美國 布衣論道 布衣論道 2017-10-31

攜帶反艦導彈的戰機並不少見,但是敢把反艦導彈裝在飛機腦瓜門上的腦洞設計,估計也只有毛熊幹得出來了。

蘇聯打造頭頂6枚巨彈和8臺發動機的航母獵手,騙了美國20年

要說冷戰期間,蘇美雙方都研究出了多種黑科技武器,尤其是蘇聯一面,武器的威力怎麼樣先不談,光是外形就已經足夠用來刷新人類的審美認知了。比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款“飛行的導彈驅逐艦”,當初在裡海被中情局拍到諜照的時候,特工們都被這貨的殺馬特造型給嚇蒙圈了,一直到冷戰結束都沒弄明白這是何方神聖,所以美國方面便將它命名為“裡海怪物”。

蘇聯打造頭頂6枚巨彈和8臺發動機的航母獵手,騙了美國20年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窮的厲害,無法再獨自繼續這項武器的研究,無奈公開了這一研製20多年的重磅祕密武器的6張圖片,希望能引入國外資金共同研製。直到這時候,美國才趁機搞明白這“怪物”的本質——原來是架地效飛行器啊!

蘇聯打造頭頂6枚巨彈和8臺發動機的航母獵手,騙了美國20年

其實美英德等西方強國對地效飛行器都曾有過研究,但是他們都只有三分鐘熱度,很快就放棄了對地效飛行器研製的大規模投入,原因是任務太複雜,而且很可能沒有任何回報。只有蘇聯人覺得這玩意肯定能派上用場,一直在祕密研究,還造出了多種不同型號的飛行器,比如最早的KM(原型機)和專門用來打航母的LUN。

蘇聯打造頭頂6枚巨彈和8臺發動機的航母獵手,騙了美國20年

上圖是最初的KM型號,長100m,翼寬38m,7層樓的高度,在20世紀80年代前,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

蘇聯打造頭頂6枚巨彈和8臺發動機的航母獵手,騙了美國20年

圖為攜帶反艦導彈的LUN型號,也是“裡海怪物”家族中最廣為人知的型號。

蘇聯打造頭頂6枚巨彈和8臺發動機的航母獵手,騙了美國20年

如今卻只能停在港口生鏽

所謂地效就是當飛機貼近地面飛行時,機翼下的空氣壓縮更顯著,渦流阻力也減小。因此機翼產生的升力更大,所需的發動機推力可減少。這種效應在離地面高度小於飛機翼展的十分之一時才顯著。平靜的水面是地效飛行器理想的飛行環境,地效飛行器也就自然是一種特殊的水上飛機。相對於傳統的飛機,地效飛行器翼展較小,載重量卻更大,速度雖小於噴氣式客機,但大大快於輪船,因此有可能運用於跨洋貨運。但冷戰時的蘇聯很顯然並不想讓這種祕密武器只承擔運輸功能,當然也不會有人認為一架運輸機會時刻帶著6枚反艦導彈。

蘇聯打造頭頂6枚巨彈和8臺發動機的航母獵手,騙了美國20年

圖為LUN型號的導彈特寫,讓導彈從觀察艙正上方發射出去的設計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這要是在戰鬥中腦袋上的導彈被擊中了,機組人員估計連彈射的機會都沒有。

船舶藉助浮力浮於水上,飛機靠機翼、機身相對氣流產生的升力翱翔於藍天。地效飛行器除了機翼、機身產生的升力外,在機翼與地面或水面之間還能產生一股神奇的向上的託力。這股託力能輕而易舉地託舉飛機離開地面或水面。顯然,地效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比船在水中航行受到的阻力要小得多,因此其速度也快得多。從一開始,蘇聯對地效飛行器的要求就是滿足三種用途:發射導彈、反潛作戰、突擊登陸,跟運輸沒半毛錢關係。

蘇聯打造頭頂6枚巨彈和8臺發動機的航母獵手,騙了美國20年

據說它的內部能同時容納900名士兵,並且有足夠這些士兵生存五天的食物補給。不過相比較於它腦袋上頂著的6枚反艦導彈,900名士兵什麼的美軍根本不會在乎。

它有8臺發動機,這種土豪般的配置給了它十分強勁的動力(相較於艦艇),據說它能在海面上以每小時300英里的速度前行,這讓它有非常強大的機動性能,要是冷戰時美蘇之間真的爆發戰爭,這貨或許真能讓美國海軍聞風喪膽。

問題是,這架水上的飛機?這艘飛行的船?到底應該由飛行員還是水手來駕駛?來自海軍航空兵的一名高級軍官(也只有海航的人能拍板了)在駕駛了地效飛行器後拍板了這個問題:地效飛行器還是應該由飛行員來駕駛。1987年,裝載6枚SS-N-22白蛉反艦導彈(現代級驅逐艦裝備同型號反艦導彈)的LUN型地效飛行器投入使用,這也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一型地效飛行器,它幾乎成為了“裡海怪物”的代名詞。

蘇聯打造頭頂6枚巨彈和8臺發動機的航母獵手,騙了美國20年

這架聲納無效,穿梭低空雷達盲區,任何海灘可登陸可深入的低空飛行的LUN立時就成為西歐各國海軍的心頭大患。

蘇聯打造頭頂6枚巨彈和8臺發動機的航母獵手,騙了美國20年

不過隨著蘇聯解體,LUN的後續建造計劃化為泡影,地效飛行器的設計也逐漸銷聲匿跡,僅存的LUN形單影隻地停在港口慢慢老化,此後對於地效飛行器的設計和創新意義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達到與LUN比肩的高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