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

眾所周知,美國是唯一擁有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現役10艘“尼米茲”級和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它們的滿載排水量都在10萬噸左右。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雖然使用了核動力系統,但其搭載的是戰略核潛艇上的核動力裝置,排水量僅4萬噸級,還不能稱得上是大型核航母。其實蘇聯也曾建造過一艘核動力航母,它就是1143.7型航空母艦的第一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不過該航母最終並沒有完工,後來被拆解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一、建造背景

蘇聯海軍很早就想擁有航母,但受制於技術和建造條件,一直到1960年代,才建造出第一種直升機航母“莫斯科”級。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僅1.5萬噸,只能搭載直升機,因此也被稱為載機巡洋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經過不斷摸索,蘇聯先後動工開建了“基輔”級、“巴庫”級、“庫茲涅佐夫”級等航母,才逐漸掌握大型航母的建造技術。“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全球最大的滑躍式起飛常規動力航母,也是蘇聯第一種真正航母,最大排水量超過6萬噸,可搭載蘇-33和米格-29K艦載戰鬥機。

"

眾所周知,美國是唯一擁有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現役10艘“尼米茲”級和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它們的滿載排水量都在10萬噸左右。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雖然使用了核動力系統,但其搭載的是戰略核潛艇上的核動力裝置,排水量僅4萬噸級,還不能稱得上是大型核航母。其實蘇聯也曾建造過一艘核動力航母,它就是1143.7型航空母艦的第一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不過該航母最終並沒有完工,後來被拆解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一、建造背景

蘇聯海軍很早就想擁有航母,但受制於技術和建造條件,一直到1960年代,才建造出第一種直升機航母“莫斯科”級。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僅1.5萬噸,只能搭載直升機,因此也被稱為載機巡洋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經過不斷摸索,蘇聯先後動工開建了“基輔”級、“巴庫”級、“庫茲涅佐夫”級等航母,才逐漸掌握大型航母的建造技術。“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全球最大的滑躍式起飛常規動力航母,也是蘇聯第一種真正航母,最大排水量超過6萬噸,可搭載蘇-33和米格-29K艦載戰鬥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建造“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同時,蘇聯開始著手設計第一種核動力航母,被命名為1143.7型航母。時間來到1984年,蘇聯正式立項1143.7型重型核動力載機巡洋艦。設計很快完成了,蘇聯計劃建造兩艘1143.7型核動力航母,第一艘被命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1988年11月25日,位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海造船廠內,“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安放了第一段龍骨,正式開工建造。從項目立項到正式開造,1143.7型核動力航母僅用了4年時間,速度之快可謂是前所未有。

"

眾所周知,美國是唯一擁有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現役10艘“尼米茲”級和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它們的滿載排水量都在10萬噸左右。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雖然使用了核動力系統,但其搭載的是戰略核潛艇上的核動力裝置,排水量僅4萬噸級,還不能稱得上是大型核航母。其實蘇聯也曾建造過一艘核動力航母,它就是1143.7型航空母艦的第一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不過該航母最終並沒有完工,後來被拆解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一、建造背景

蘇聯海軍很早就想擁有航母,但受制於技術和建造條件,一直到1960年代,才建造出第一種直升機航母“莫斯科”級。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僅1.5萬噸,只能搭載直升機,因此也被稱為載機巡洋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經過不斷摸索,蘇聯先後動工開建了“基輔”級、“巴庫”級、“庫茲涅佐夫”級等航母,才逐漸掌握大型航母的建造技術。“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全球最大的滑躍式起飛常規動力航母,也是蘇聯第一種真正航母,最大排水量超過6萬噸,可搭載蘇-33和米格-29K艦載戰鬥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建造“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同時,蘇聯開始著手設計第一種核動力航母,被命名為1143.7型航母。時間來到1984年,蘇聯正式立項1143.7型重型核動力載機巡洋艦。設計很快完成了,蘇聯計劃建造兩艘1143.7型核動力航母,第一艘被命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1988年11月25日,位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海造船廠內,“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安放了第一段龍骨,正式開工建造。從項目立項到正式開造,1143.7型核動力航母僅用了4年時間,速度之快可謂是前所未有。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蘇聯之所以急迫的建造核航母,外部原因是航母水平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到1960年代,蘇聯剛剛建造出載機巡洋艦,美國已經誕生了“小鷹”級和“企業”級航母。“小鷹”級航母使用常規動力,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企業”級是全球第一種核動力航母,安裝了8座A2W壓水反應堆,滿載排水量高達9.4萬噸。到了1968年,美國又開始建造第一艘“尼米茲”級核航母,到1984年時已服役4艘。正是在這樣的內外部環境下,蘇聯才急切的設計和建造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二、設計歷程

早在1970年代初期,為了達到美國“小鷹”級航母的先進水平,蘇聯海軍就提出了建造大型航母的設想。當時的計劃是,該航母的排水量在7.5萬噸到8萬噸,採用全通式飛行甲板,可搭載各型艦載機70架,並且使用核動力系統,安裝4部蒸汽彈射器。由於技術難度太大,後來要求有所降低,排水量減少至6萬噸,艦載機數量減少至50架,蒸汽彈射器減少至2部。到了1970年代末,設計方案再次變更,核動力變成常規動力,艦載機數量進一步減少至42架,不再安裝蒸汽彈射器,而是採用滑躍式飛行甲板。

"

眾所周知,美國是唯一擁有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現役10艘“尼米茲”級和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它們的滿載排水量都在10萬噸左右。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雖然使用了核動力系統,但其搭載的是戰略核潛艇上的核動力裝置,排水量僅4萬噸級,還不能稱得上是大型核航母。其實蘇聯也曾建造過一艘核動力航母,它就是1143.7型航空母艦的第一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不過該航母最終並沒有完工,後來被拆解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一、建造背景

蘇聯海軍很早就想擁有航母,但受制於技術和建造條件,一直到1960年代,才建造出第一種直升機航母“莫斯科”級。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僅1.5萬噸,只能搭載直升機,因此也被稱為載機巡洋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經過不斷摸索,蘇聯先後動工開建了“基輔”級、“巴庫”級、“庫茲涅佐夫”級等航母,才逐漸掌握大型航母的建造技術。“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全球最大的滑躍式起飛常規動力航母,也是蘇聯第一種真正航母,最大排水量超過6萬噸,可搭載蘇-33和米格-29K艦載戰鬥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建造“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同時,蘇聯開始著手設計第一種核動力航母,被命名為1143.7型航母。時間來到1984年,蘇聯正式立項1143.7型重型核動力載機巡洋艦。設計很快完成了,蘇聯計劃建造兩艘1143.7型核動力航母,第一艘被命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1988年11月25日,位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海造船廠內,“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安放了第一段龍骨,正式開工建造。從項目立項到正式開造,1143.7型核動力航母僅用了4年時間,速度之快可謂是前所未有。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蘇聯之所以急迫的建造核航母,外部原因是航母水平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到1960年代,蘇聯剛剛建造出載機巡洋艦,美國已經誕生了“小鷹”級和“企業”級航母。“小鷹”級航母使用常規動力,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企業”級是全球第一種核動力航母,安裝了8座A2W壓水反應堆,滿載排水量高達9.4萬噸。到了1968年,美國又開始建造第一艘“尼米茲”級核航母,到1984年時已服役4艘。正是在這樣的內外部環境下,蘇聯才急切的設計和建造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二、設計歷程

早在1970年代初期,為了達到美國“小鷹”級航母的先進水平,蘇聯海軍就提出了建造大型航母的設想。當時的計劃是,該航母的排水量在7.5萬噸到8萬噸,採用全通式飛行甲板,可搭載各型艦載機70架,並且使用核動力系統,安裝4部蒸汽彈射器。由於技術難度太大,後來要求有所降低,排水量減少至6萬噸,艦載機數量減少至50架,蒸汽彈射器減少至2部。到了1970年代末,設計方案再次變更,核動力變成常規動力,艦載機數量進一步減少至42架,不再安裝蒸汽彈射器,而是採用滑躍式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按照上述最終方案,蘇聯於1980年代初期動工建造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但是最初的核動力航母設想一直沒有被放棄。也許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建造過程比較順利,蘇聯很快繼續了大型核航母的設計工作,1143.7型核動力航母由此誕生。從外觀和結構佈局上看,1143.7型核動力航母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體型要大一些。為了順利建造核航母,蘇聯已經進行了長時期的技術準備,掌握了核動力和蒸汽彈射等技術,另外還對黑海造船廠進行了二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

"

眾所周知,美國是唯一擁有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現役10艘“尼米茲”級和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它們的滿載排水量都在10萬噸左右。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雖然使用了核動力系統,但其搭載的是戰略核潛艇上的核動力裝置,排水量僅4萬噸級,還不能稱得上是大型核航母。其實蘇聯也曾建造過一艘核動力航母,它就是1143.7型航空母艦的第一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不過該航母最終並沒有完工,後來被拆解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一、建造背景

蘇聯海軍很早就想擁有航母,但受制於技術和建造條件,一直到1960年代,才建造出第一種直升機航母“莫斯科”級。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僅1.5萬噸,只能搭載直升機,因此也被稱為載機巡洋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經過不斷摸索,蘇聯先後動工開建了“基輔”級、“巴庫”級、“庫茲涅佐夫”級等航母,才逐漸掌握大型航母的建造技術。“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全球最大的滑躍式起飛常規動力航母,也是蘇聯第一種真正航母,最大排水量超過6萬噸,可搭載蘇-33和米格-29K艦載戰鬥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建造“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同時,蘇聯開始著手設計第一種核動力航母,被命名為1143.7型航母。時間來到1984年,蘇聯正式立項1143.7型重型核動力載機巡洋艦。設計很快完成了,蘇聯計劃建造兩艘1143.7型核動力航母,第一艘被命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1988年11月25日,位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海造船廠內,“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安放了第一段龍骨,正式開工建造。從項目立項到正式開造,1143.7型核動力航母僅用了4年時間,速度之快可謂是前所未有。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蘇聯之所以急迫的建造核航母,外部原因是航母水平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到1960年代,蘇聯剛剛建造出載機巡洋艦,美國已經誕生了“小鷹”級和“企業”級航母。“小鷹”級航母使用常規動力,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企業”級是全球第一種核動力航母,安裝了8座A2W壓水反應堆,滿載排水量高達9.4萬噸。到了1968年,美國又開始建造第一艘“尼米茲”級核航母,到1984年時已服役4艘。正是在這樣的內外部環境下,蘇聯才急切的設計和建造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二、設計歷程

早在1970年代初期,為了達到美國“小鷹”級航母的先進水平,蘇聯海軍就提出了建造大型航母的設想。當時的計劃是,該航母的排水量在7.5萬噸到8萬噸,採用全通式飛行甲板,可搭載各型艦載機70架,並且使用核動力系統,安裝4部蒸汽彈射器。由於技術難度太大,後來要求有所降低,排水量減少至6萬噸,艦載機數量減少至50架,蒸汽彈射器減少至2部。到了1970年代末,設計方案再次變更,核動力變成常規動力,艦載機數量進一步減少至42架,不再安裝蒸汽彈射器,而是採用滑躍式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按照上述最終方案,蘇聯於1980年代初期動工建造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但是最初的核動力航母設想一直沒有被放棄。也許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建造過程比較順利,蘇聯很快繼續了大型核航母的設計工作,1143.7型核動力航母由此誕生。從外觀和結構佈局上看,1143.7型核動力航母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體型要大一些。為了順利建造核航母,蘇聯已經進行了長時期的技術準備,掌握了核動力和蒸汽彈射等技術,另外還對黑海造船廠進行了二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到1988年開工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設計標準為:全長324.6米,水線長303.5米,型寬39.8米,飛行甲板寬75.5米,吃水10.8米;標準排水量60000噸,滿載排水量79758噸;採用4座KN-3壓水堆,總功率24萬馬力,最高航速30節;可搭載70架各類艦載機,包括蘇-33戰鬥機、雅克-44預警機、卡-27直升機等;採用滑躍式起飛甲板,同時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可以看出,該方案基本上延續了197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提出的核動力航母的設計,但是在具體細節方面進行了調整。

三、技術特點

  • 飛行甲板
"

眾所周知,美國是唯一擁有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現役10艘“尼米茲”級和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它們的滿載排水量都在10萬噸左右。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雖然使用了核動力系統,但其搭載的是戰略核潛艇上的核動力裝置,排水量僅4萬噸級,還不能稱得上是大型核航母。其實蘇聯也曾建造過一艘核動力航母,它就是1143.7型航空母艦的第一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不過該航母最終並沒有完工,後來被拆解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一、建造背景

蘇聯海軍很早就想擁有航母,但受制於技術和建造條件,一直到1960年代,才建造出第一種直升機航母“莫斯科”級。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僅1.5萬噸,只能搭載直升機,因此也被稱為載機巡洋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經過不斷摸索,蘇聯先後動工開建了“基輔”級、“巴庫”級、“庫茲涅佐夫”級等航母,才逐漸掌握大型航母的建造技術。“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全球最大的滑躍式起飛常規動力航母,也是蘇聯第一種真正航母,最大排水量超過6萬噸,可搭載蘇-33和米格-29K艦載戰鬥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建造“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同時,蘇聯開始著手設計第一種核動力航母,被命名為1143.7型航母。時間來到1984年,蘇聯正式立項1143.7型重型核動力載機巡洋艦。設計很快完成了,蘇聯計劃建造兩艘1143.7型核動力航母,第一艘被命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1988年11月25日,位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海造船廠內,“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安放了第一段龍骨,正式開工建造。從項目立項到正式開造,1143.7型核動力航母僅用了4年時間,速度之快可謂是前所未有。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蘇聯之所以急迫的建造核航母,外部原因是航母水平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到1960年代,蘇聯剛剛建造出載機巡洋艦,美國已經誕生了“小鷹”級和“企業”級航母。“小鷹”級航母使用常規動力,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企業”級是全球第一種核動力航母,安裝了8座A2W壓水反應堆,滿載排水量高達9.4萬噸。到了1968年,美國又開始建造第一艘“尼米茲”級核航母,到1984年時已服役4艘。正是在這樣的內外部環境下,蘇聯才急切的設計和建造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二、設計歷程

早在1970年代初期,為了達到美國“小鷹”級航母的先進水平,蘇聯海軍就提出了建造大型航母的設想。當時的計劃是,該航母的排水量在7.5萬噸到8萬噸,採用全通式飛行甲板,可搭載各型艦載機70架,並且使用核動力系統,安裝4部蒸汽彈射器。由於技術難度太大,後來要求有所降低,排水量減少至6萬噸,艦載機數量減少至50架,蒸汽彈射器減少至2部。到了1970年代末,設計方案再次變更,核動力變成常規動力,艦載機數量進一步減少至42架,不再安裝蒸汽彈射器,而是採用滑躍式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按照上述最終方案,蘇聯於1980年代初期動工建造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但是最初的核動力航母設想一直沒有被放棄。也許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建造過程比較順利,蘇聯很快繼續了大型核航母的設計工作,1143.7型核動力航母由此誕生。從外觀和結構佈局上看,1143.7型核動力航母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體型要大一些。為了順利建造核航母,蘇聯已經進行了長時期的技術準備,掌握了核動力和蒸汽彈射等技術,另外還對黑海造船廠進行了二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到1988年開工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設計標準為:全長324.6米,水線長303.5米,型寬39.8米,飛行甲板寬75.5米,吃水10.8米;標準排水量60000噸,滿載排水量79758噸;採用4座KN-3壓水堆,總功率24萬馬力,最高航速30節;可搭載70架各類艦載機,包括蘇-33戰鬥機、雅克-44預警機、卡-27直升機等;採用滑躍式起飛甲板,同時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可以看出,該方案基本上延續了197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提出的核動力航母的設計,但是在具體細節方面進行了調整。

三、技術特點

  • 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最初蘇聯海軍希望核航母能夠採用直通式甲板,不過最終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仍採用了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類似的飛行甲板。該航母同時也借鑑了美國航母的甲板設計,採用首尾貫通型、帶斜角甲板,與艦體縱軸中心線呈5.5度角,航母艦首設置了滑躍式飛行甲板,採用圓弧形設計,升角為11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飛行甲板上劃出了2條跑道,長度約115米。起飛區位於斜角甲板前部,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設有噴氣擋流板。斜角甲板的後部為降落區,設有4道攔阻索。

  • 蒸汽彈射器
"

眾所周知,美國是唯一擁有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現役10艘“尼米茲”級和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它們的滿載排水量都在10萬噸左右。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雖然使用了核動力系統,但其搭載的是戰略核潛艇上的核動力裝置,排水量僅4萬噸級,還不能稱得上是大型核航母。其實蘇聯也曾建造過一艘核動力航母,它就是1143.7型航空母艦的第一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不過該航母最終並沒有完工,後來被拆解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一、建造背景

蘇聯海軍很早就想擁有航母,但受制於技術和建造條件,一直到1960年代,才建造出第一種直升機航母“莫斯科”級。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僅1.5萬噸,只能搭載直升機,因此也被稱為載機巡洋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經過不斷摸索,蘇聯先後動工開建了“基輔”級、“巴庫”級、“庫茲涅佐夫”級等航母,才逐漸掌握大型航母的建造技術。“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全球最大的滑躍式起飛常規動力航母,也是蘇聯第一種真正航母,最大排水量超過6萬噸,可搭載蘇-33和米格-29K艦載戰鬥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建造“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同時,蘇聯開始著手設計第一種核動力航母,被命名為1143.7型航母。時間來到1984年,蘇聯正式立項1143.7型重型核動力載機巡洋艦。設計很快完成了,蘇聯計劃建造兩艘1143.7型核動力航母,第一艘被命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1988年11月25日,位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海造船廠內,“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安放了第一段龍骨,正式開工建造。從項目立項到正式開造,1143.7型核動力航母僅用了4年時間,速度之快可謂是前所未有。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蘇聯之所以急迫的建造核航母,外部原因是航母水平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到1960年代,蘇聯剛剛建造出載機巡洋艦,美國已經誕生了“小鷹”級和“企業”級航母。“小鷹”級航母使用常規動力,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企業”級是全球第一種核動力航母,安裝了8座A2W壓水反應堆,滿載排水量高達9.4萬噸。到了1968年,美國又開始建造第一艘“尼米茲”級核航母,到1984年時已服役4艘。正是在這樣的內外部環境下,蘇聯才急切的設計和建造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二、設計歷程

早在1970年代初期,為了達到美國“小鷹”級航母的先進水平,蘇聯海軍就提出了建造大型航母的設想。當時的計劃是,該航母的排水量在7.5萬噸到8萬噸,採用全通式飛行甲板,可搭載各型艦載機70架,並且使用核動力系統,安裝4部蒸汽彈射器。由於技術難度太大,後來要求有所降低,排水量減少至6萬噸,艦載機數量減少至50架,蒸汽彈射器減少至2部。到了1970年代末,設計方案再次變更,核動力變成常規動力,艦載機數量進一步減少至42架,不再安裝蒸汽彈射器,而是採用滑躍式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按照上述最終方案,蘇聯於1980年代初期動工建造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但是最初的核動力航母設想一直沒有被放棄。也許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建造過程比較順利,蘇聯很快繼續了大型核航母的設計工作,1143.7型核動力航母由此誕生。從外觀和結構佈局上看,1143.7型核動力航母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體型要大一些。為了順利建造核航母,蘇聯已經進行了長時期的技術準備,掌握了核動力和蒸汽彈射等技術,另外還對黑海造船廠進行了二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到1988年開工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設計標準為:全長324.6米,水線長303.5米,型寬39.8米,飛行甲板寬75.5米,吃水10.8米;標準排水量60000噸,滿載排水量79758噸;採用4座KN-3壓水堆,總功率24萬馬力,最高航速30節;可搭載70架各類艦載機,包括蘇-33戰鬥機、雅克-44預警機、卡-27直升機等;採用滑躍式起飛甲板,同時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可以看出,該方案基本上延續了197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提出的核動力航母的設計,但是在具體細節方面進行了調整。

三、技術特點

  • 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最初蘇聯海軍希望核航母能夠採用直通式甲板,不過最終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仍採用了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類似的飛行甲板。該航母同時也借鑑了美國航母的甲板設計,採用首尾貫通型、帶斜角甲板,與艦體縱軸中心線呈5.5度角,航母艦首設置了滑躍式飛行甲板,採用圓弧形設計,升角為11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飛行甲板上劃出了2條跑道,長度約115米。起飛區位於斜角甲板前部,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設有噴氣擋流板。斜角甲板的後部為降落區,設有4道攔阻索。

  • 蒸汽彈射器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蒸汽彈射器最早由英國人研製成功,後來被美國引進並做了改良升級。蘇聯曾進行過彈射器的研究,但航母蒸汽彈射器的研製要到1980年代才開始。1982年,蘇聯製作了一個彈射器模型,開始相關的研究工作。到1983年,蘇聯製造出了第一臺真正的蒸汽彈射器,氣缸長度為90米,內徑500毫米。1986年該彈射器進行了陸上試驗和空載彈射,經過多次改進,於1988年通過驗收。但由於“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並未完工,也沒有服役,因此蘇聯研製的蒸汽彈射器並沒有真正應用過。

  • 艦載機
"

眾所周知,美國是唯一擁有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現役10艘“尼米茲”級和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它們的滿載排水量都在10萬噸左右。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雖然使用了核動力系統,但其搭載的是戰略核潛艇上的核動力裝置,排水量僅4萬噸級,還不能稱得上是大型核航母。其實蘇聯也曾建造過一艘核動力航母,它就是1143.7型航空母艦的第一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不過該航母最終並沒有完工,後來被拆解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一、建造背景

蘇聯海軍很早就想擁有航母,但受制於技術和建造條件,一直到1960年代,才建造出第一種直升機航母“莫斯科”級。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僅1.5萬噸,只能搭載直升機,因此也被稱為載機巡洋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經過不斷摸索,蘇聯先後動工開建了“基輔”級、“巴庫”級、“庫茲涅佐夫”級等航母,才逐漸掌握大型航母的建造技術。“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全球最大的滑躍式起飛常規動力航母,也是蘇聯第一種真正航母,最大排水量超過6萬噸,可搭載蘇-33和米格-29K艦載戰鬥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建造“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同時,蘇聯開始著手設計第一種核動力航母,被命名為1143.7型航母。時間來到1984年,蘇聯正式立項1143.7型重型核動力載機巡洋艦。設計很快完成了,蘇聯計劃建造兩艘1143.7型核動力航母,第一艘被命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1988年11月25日,位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海造船廠內,“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安放了第一段龍骨,正式開工建造。從項目立項到正式開造,1143.7型核動力航母僅用了4年時間,速度之快可謂是前所未有。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蘇聯之所以急迫的建造核航母,外部原因是航母水平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到1960年代,蘇聯剛剛建造出載機巡洋艦,美國已經誕生了“小鷹”級和“企業”級航母。“小鷹”級航母使用常規動力,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企業”級是全球第一種核動力航母,安裝了8座A2W壓水反應堆,滿載排水量高達9.4萬噸。到了1968年,美國又開始建造第一艘“尼米茲”級核航母,到1984年時已服役4艘。正是在這樣的內外部環境下,蘇聯才急切的設計和建造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二、設計歷程

早在1970年代初期,為了達到美國“小鷹”級航母的先進水平,蘇聯海軍就提出了建造大型航母的設想。當時的計劃是,該航母的排水量在7.5萬噸到8萬噸,採用全通式飛行甲板,可搭載各型艦載機70架,並且使用核動力系統,安裝4部蒸汽彈射器。由於技術難度太大,後來要求有所降低,排水量減少至6萬噸,艦載機數量減少至50架,蒸汽彈射器減少至2部。到了1970年代末,設計方案再次變更,核動力變成常規動力,艦載機數量進一步減少至42架,不再安裝蒸汽彈射器,而是採用滑躍式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按照上述最終方案,蘇聯於1980年代初期動工建造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但是最初的核動力航母設想一直沒有被放棄。也許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建造過程比較順利,蘇聯很快繼續了大型核航母的設計工作,1143.7型核動力航母由此誕生。從外觀和結構佈局上看,1143.7型核動力航母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體型要大一些。為了順利建造核航母,蘇聯已經進行了長時期的技術準備,掌握了核動力和蒸汽彈射等技術,另外還對黑海造船廠進行了二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到1988年開工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設計標準為:全長324.6米,水線長303.5米,型寬39.8米,飛行甲板寬75.5米,吃水10.8米;標準排水量60000噸,滿載排水量79758噸;採用4座KN-3壓水堆,總功率24萬馬力,最高航速30節;可搭載70架各類艦載機,包括蘇-33戰鬥機、雅克-44預警機、卡-27直升機等;採用滑躍式起飛甲板,同時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可以看出,該方案基本上延續了197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提出的核動力航母的設計,但是在具體細節方面進行了調整。

三、技術特點

  • 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最初蘇聯海軍希望核航母能夠採用直通式甲板,不過最終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仍採用了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類似的飛行甲板。該航母同時也借鑑了美國航母的甲板設計,採用首尾貫通型、帶斜角甲板,與艦體縱軸中心線呈5.5度角,航母艦首設置了滑躍式飛行甲板,採用圓弧形設計,升角為11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飛行甲板上劃出了2條跑道,長度約115米。起飛區位於斜角甲板前部,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設有噴氣擋流板。斜角甲板的後部為降落區,設有4道攔阻索。

  • 蒸汽彈射器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蒸汽彈射器最早由英國人研製成功,後來被美國引進並做了改良升級。蘇聯曾進行過彈射器的研究,但航母蒸汽彈射器的研製要到1980年代才開始。1982年,蘇聯製作了一個彈射器模型,開始相關的研究工作。到1983年,蘇聯製造出了第一臺真正的蒸汽彈射器,氣缸長度為90米,內徑500毫米。1986年該彈射器進行了陸上試驗和空載彈射,經過多次改進,於1988年通過驗收。但由於“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並未完工,也沒有服役,因此蘇聯研製的蒸汽彈射器並沒有真正應用過。

  • 艦載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按照設計方案,“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將搭載70架各型艦載機,具體包括30架蘇-27K艦載戰鬥機(後來被命名為蘇-33)、20架蘇-25K攻擊機、20架卡-27系列直升機和若干架預警機以及輔助機種。也有一種方案是這樣的:24架蘇-33或米格-29K艦載戰鬥機、4架雅克-44預警機、16架卡-27直升機、2架卡-27PS搜救直升機和若干架其他機型。輕型飛機可以通過滑躍起飛,重型和起飛速度較慢的艦載機使用蒸汽彈射器起飛。該航母計劃安裝3部升降機,2部位於艦島右側前後,另一部位於斜角甲板後部。

  • 核動力裝置
"

眾所周知,美國是唯一擁有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現役10艘“尼米茲”級和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它們的滿載排水量都在10萬噸左右。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雖然使用了核動力系統,但其搭載的是戰略核潛艇上的核動力裝置,排水量僅4萬噸級,還不能稱得上是大型核航母。其實蘇聯也曾建造過一艘核動力航母,它就是1143.7型航空母艦的第一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不過該航母最終並沒有完工,後來被拆解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一、建造背景

蘇聯海軍很早就想擁有航母,但受制於技術和建造條件,一直到1960年代,才建造出第一種直升機航母“莫斯科”級。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僅1.5萬噸,只能搭載直升機,因此也被稱為載機巡洋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經過不斷摸索,蘇聯先後動工開建了“基輔”級、“巴庫”級、“庫茲涅佐夫”級等航母,才逐漸掌握大型航母的建造技術。“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全球最大的滑躍式起飛常規動力航母,也是蘇聯第一種真正航母,最大排水量超過6萬噸,可搭載蘇-33和米格-29K艦載戰鬥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建造“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同時,蘇聯開始著手設計第一種核動力航母,被命名為1143.7型航母。時間來到1984年,蘇聯正式立項1143.7型重型核動力載機巡洋艦。設計很快完成了,蘇聯計劃建造兩艘1143.7型核動力航母,第一艘被命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1988年11月25日,位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海造船廠內,“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安放了第一段龍骨,正式開工建造。從項目立項到正式開造,1143.7型核動力航母僅用了4年時間,速度之快可謂是前所未有。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蘇聯之所以急迫的建造核航母,外部原因是航母水平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到1960年代,蘇聯剛剛建造出載機巡洋艦,美國已經誕生了“小鷹”級和“企業”級航母。“小鷹”級航母使用常規動力,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企業”級是全球第一種核動力航母,安裝了8座A2W壓水反應堆,滿載排水量高達9.4萬噸。到了1968年,美國又開始建造第一艘“尼米茲”級核航母,到1984年時已服役4艘。正是在這樣的內外部環境下,蘇聯才急切的設計和建造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二、設計歷程

早在1970年代初期,為了達到美國“小鷹”級航母的先進水平,蘇聯海軍就提出了建造大型航母的設想。當時的計劃是,該航母的排水量在7.5萬噸到8萬噸,採用全通式飛行甲板,可搭載各型艦載機70架,並且使用核動力系統,安裝4部蒸汽彈射器。由於技術難度太大,後來要求有所降低,排水量減少至6萬噸,艦載機數量減少至50架,蒸汽彈射器減少至2部。到了1970年代末,設計方案再次變更,核動力變成常規動力,艦載機數量進一步減少至42架,不再安裝蒸汽彈射器,而是採用滑躍式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按照上述最終方案,蘇聯於1980年代初期動工建造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但是最初的核動力航母設想一直沒有被放棄。也許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建造過程比較順利,蘇聯很快繼續了大型核航母的設計工作,1143.7型核動力航母由此誕生。從外觀和結構佈局上看,1143.7型核動力航母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體型要大一些。為了順利建造核航母,蘇聯已經進行了長時期的技術準備,掌握了核動力和蒸汽彈射等技術,另外還對黑海造船廠進行了二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到1988年開工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設計標準為:全長324.6米,水線長303.5米,型寬39.8米,飛行甲板寬75.5米,吃水10.8米;標準排水量60000噸,滿載排水量79758噸;採用4座KN-3壓水堆,總功率24萬馬力,最高航速30節;可搭載70架各類艦載機,包括蘇-33戰鬥機、雅克-44預警機、卡-27直升機等;採用滑躍式起飛甲板,同時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可以看出,該方案基本上延續了197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提出的核動力航母的設計,但是在具體細節方面進行了調整。

三、技術特點

  • 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最初蘇聯海軍希望核航母能夠採用直通式甲板,不過最終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仍採用了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類似的飛行甲板。該航母同時也借鑑了美國航母的甲板設計,採用首尾貫通型、帶斜角甲板,與艦體縱軸中心線呈5.5度角,航母艦首設置了滑躍式飛行甲板,採用圓弧形設計,升角為11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飛行甲板上劃出了2條跑道,長度約115米。起飛區位於斜角甲板前部,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設有噴氣擋流板。斜角甲板的後部為降落區,設有4道攔阻索。

  • 蒸汽彈射器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蒸汽彈射器最早由英國人研製成功,後來被美國引進並做了改良升級。蘇聯曾進行過彈射器的研究,但航母蒸汽彈射器的研製要到1980年代才開始。1982年,蘇聯製作了一個彈射器模型,開始相關的研究工作。到1983年,蘇聯製造出了第一臺真正的蒸汽彈射器,氣缸長度為90米,內徑500毫米。1986年該彈射器進行了陸上試驗和空載彈射,經過多次改進,於1988年通過驗收。但由於“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並未完工,也沒有服役,因此蘇聯研製的蒸汽彈射器並沒有真正應用過。

  • 艦載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按照設計方案,“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將搭載70架各型艦載機,具體包括30架蘇-27K艦載戰鬥機(後來被命名為蘇-33)、20架蘇-25K攻擊機、20架卡-27系列直升機和若干架預警機以及輔助機種。也有一種方案是這樣的:24架蘇-33或米格-29K艦載戰鬥機、4架雅克-44預警機、16架卡-27直升機、2架卡-27PS搜救直升機和若干架其他機型。輕型飛機可以通過滑躍起飛,重型和起飛速度較慢的艦載機使用蒸汽彈射器起飛。該航母計劃安裝3部升降機,2部位於艦島右側前後,另一部位於斜角甲板後部。

  • 核動力裝置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之前,蘇聯已經掌握了大型艦用核動力技術,建造了“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使用的是KH-3型反應堆。蘇聯為了建造核航母,在KH-3型的基礎上推出了KH-3-43型反應堆,功率增加到了305兆瓦,也被稱為KN-3型反應堆。除了4座KN-3型反應堆外,“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還計劃安裝4座蒸汽渦輪機,通過反應堆的熱量產生蒸汽,推動蒸汽輪機產生動力,進而帶動4根推進軸,總功率預計可達24萬馬力。1991年初,整個反應堆動力裝置全部製造完畢,但並未來得及使用。

  • 艦載武器
"

眾所周知,美國是唯一擁有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現役10艘“尼米茲”級和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它們的滿載排水量都在10萬噸左右。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雖然使用了核動力系統,但其搭載的是戰略核潛艇上的核動力裝置,排水量僅4萬噸級,還不能稱得上是大型核航母。其實蘇聯也曾建造過一艘核動力航母,它就是1143.7型航空母艦的第一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不過該航母最終並沒有完工,後來被拆解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一、建造背景

蘇聯海軍很早就想擁有航母,但受制於技術和建造條件,一直到1960年代,才建造出第一種直升機航母“莫斯科”級。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僅1.5萬噸,只能搭載直升機,因此也被稱為載機巡洋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經過不斷摸索,蘇聯先後動工開建了“基輔”級、“巴庫”級、“庫茲涅佐夫”級等航母,才逐漸掌握大型航母的建造技術。“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全球最大的滑躍式起飛常規動力航母,也是蘇聯第一種真正航母,最大排水量超過6萬噸,可搭載蘇-33和米格-29K艦載戰鬥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建造“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同時,蘇聯開始著手設計第一種核動力航母,被命名為1143.7型航母。時間來到1984年,蘇聯正式立項1143.7型重型核動力載機巡洋艦。設計很快完成了,蘇聯計劃建造兩艘1143.7型核動力航母,第一艘被命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1988年11月25日,位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海造船廠內,“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安放了第一段龍骨,正式開工建造。從項目立項到正式開造,1143.7型核動力航母僅用了4年時間,速度之快可謂是前所未有。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蘇聯之所以急迫的建造核航母,外部原因是航母水平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到1960年代,蘇聯剛剛建造出載機巡洋艦,美國已經誕生了“小鷹”級和“企業”級航母。“小鷹”級航母使用常規動力,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企業”級是全球第一種核動力航母,安裝了8座A2W壓水反應堆,滿載排水量高達9.4萬噸。到了1968年,美國又開始建造第一艘“尼米茲”級核航母,到1984年時已服役4艘。正是在這樣的內外部環境下,蘇聯才急切的設計和建造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二、設計歷程

早在1970年代初期,為了達到美國“小鷹”級航母的先進水平,蘇聯海軍就提出了建造大型航母的設想。當時的計劃是,該航母的排水量在7.5萬噸到8萬噸,採用全通式飛行甲板,可搭載各型艦載機70架,並且使用核動力系統,安裝4部蒸汽彈射器。由於技術難度太大,後來要求有所降低,排水量減少至6萬噸,艦載機數量減少至50架,蒸汽彈射器減少至2部。到了1970年代末,設計方案再次變更,核動力變成常規動力,艦載機數量進一步減少至42架,不再安裝蒸汽彈射器,而是採用滑躍式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按照上述最終方案,蘇聯於1980年代初期動工建造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但是最初的核動力航母設想一直沒有被放棄。也許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建造過程比較順利,蘇聯很快繼續了大型核航母的設計工作,1143.7型核動力航母由此誕生。從外觀和結構佈局上看,1143.7型核動力航母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體型要大一些。為了順利建造核航母,蘇聯已經進行了長時期的技術準備,掌握了核動力和蒸汽彈射等技術,另外還對黑海造船廠進行了二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到1988年開工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設計標準為:全長324.6米,水線長303.5米,型寬39.8米,飛行甲板寬75.5米,吃水10.8米;標準排水量60000噸,滿載排水量79758噸;採用4座KN-3壓水堆,總功率24萬馬力,最高航速30節;可搭載70架各類艦載機,包括蘇-33戰鬥機、雅克-44預警機、卡-27直升機等;採用滑躍式起飛甲板,同時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可以看出,該方案基本上延續了197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提出的核動力航母的設計,但是在具體細節方面進行了調整。

三、技術特點

  • 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最初蘇聯海軍希望核航母能夠採用直通式甲板,不過最終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仍採用了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類似的飛行甲板。該航母同時也借鑑了美國航母的甲板設計,採用首尾貫通型、帶斜角甲板,與艦體縱軸中心線呈5.5度角,航母艦首設置了滑躍式飛行甲板,採用圓弧形設計,升角為11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飛行甲板上劃出了2條跑道,長度約115米。起飛區位於斜角甲板前部,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設有噴氣擋流板。斜角甲板的後部為降落區,設有4道攔阻索。

  • 蒸汽彈射器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蒸汽彈射器最早由英國人研製成功,後來被美國引進並做了改良升級。蘇聯曾進行過彈射器的研究,但航母蒸汽彈射器的研製要到1980年代才開始。1982年,蘇聯製作了一個彈射器模型,開始相關的研究工作。到1983年,蘇聯製造出了第一臺真正的蒸汽彈射器,氣缸長度為90米,內徑500毫米。1986年該彈射器進行了陸上試驗和空載彈射,經過多次改進,於1988年通過驗收。但由於“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並未完工,也沒有服役,因此蘇聯研製的蒸汽彈射器並沒有真正應用過。

  • 艦載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按照設計方案,“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將搭載70架各型艦載機,具體包括30架蘇-27K艦載戰鬥機(後來被命名為蘇-33)、20架蘇-25K攻擊機、20架卡-27系列直升機和若干架預警機以及輔助機種。也有一種方案是這樣的:24架蘇-33或米格-29K艦載戰鬥機、4架雅克-44預警機、16架卡-27直升機、2架卡-27PS搜救直升機和若干架其他機型。輕型飛機可以通過滑躍起飛,重型和起飛速度較慢的艦載機使用蒸汽彈射器起飛。該航母計劃安裝3部升降機,2部位於艦島右側前後,另一部位於斜角甲板後部。

  • 核動力裝置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之前,蘇聯已經掌握了大型艦用核動力技術,建造了“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使用的是KH-3型反應堆。蘇聯為了建造核航母,在KH-3型的基礎上推出了KH-3-43型反應堆,功率增加到了305兆瓦,也被稱為KN-3型反應堆。除了4座KN-3型反應堆外,“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還計劃安裝4座蒸汽渦輪機,通過反應堆的熱量產生蒸汽,推動蒸汽輪機產生動力,進而帶動4根推進軸,總功率預計可達24萬馬力。1991年初,整個反應堆動力裝置全部製造完畢,但並未來得及使用。

  • 艦載武器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和蘇聯之前建造的其他大型巡洋艦及直升機航母一樣,“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也計劃安裝多種多樣的艦載武器。按照設計方案,該航母的艦載武器系統包括:一座12單元反艦導彈垂直髮射裝置,配備SS-N-19反艦導彈,最大射程550千米;4座6單元防空導彈垂直髮射裝置,配備SA-N-7防空導彈;8座CADS-N-1“卡什坦”近防系統,航母四角甲板各安裝兩座,每座由2座四聯裝SA-N-11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和2座雙聯裝6管30毫米AK-630艦炮組成;以及2座RBU-6000或RBU-12000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

  • 船電系統
"

眾所周知,美國是唯一擁有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現役10艘“尼米茲”級和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它們的滿載排水量都在10萬噸左右。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雖然使用了核動力系統,但其搭載的是戰略核潛艇上的核動力裝置,排水量僅4萬噸級,還不能稱得上是大型核航母。其實蘇聯也曾建造過一艘核動力航母,它就是1143.7型航空母艦的第一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不過該航母最終並沒有完工,後來被拆解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一、建造背景

蘇聯海軍很早就想擁有航母,但受制於技術和建造條件,一直到1960年代,才建造出第一種直升機航母“莫斯科”級。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僅1.5萬噸,只能搭載直升機,因此也被稱為載機巡洋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經過不斷摸索,蘇聯先後動工開建了“基輔”級、“巴庫”級、“庫茲涅佐夫”級等航母,才逐漸掌握大型航母的建造技術。“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全球最大的滑躍式起飛常規動力航母,也是蘇聯第一種真正航母,最大排水量超過6萬噸,可搭載蘇-33和米格-29K艦載戰鬥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建造“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同時,蘇聯開始著手設計第一種核動力航母,被命名為1143.7型航母。時間來到1984年,蘇聯正式立項1143.7型重型核動力載機巡洋艦。設計很快完成了,蘇聯計劃建造兩艘1143.7型核動力航母,第一艘被命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1988年11月25日,位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海造船廠內,“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安放了第一段龍骨,正式開工建造。從項目立項到正式開造,1143.7型核動力航母僅用了4年時間,速度之快可謂是前所未有。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蘇聯之所以急迫的建造核航母,外部原因是航母水平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到1960年代,蘇聯剛剛建造出載機巡洋艦,美國已經誕生了“小鷹”級和“企業”級航母。“小鷹”級航母使用常規動力,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企業”級是全球第一種核動力航母,安裝了8座A2W壓水反應堆,滿載排水量高達9.4萬噸。到了1968年,美國又開始建造第一艘“尼米茲”級核航母,到1984年時已服役4艘。正是在這樣的內外部環境下,蘇聯才急切的設計和建造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二、設計歷程

早在1970年代初期,為了達到美國“小鷹”級航母的先進水平,蘇聯海軍就提出了建造大型航母的設想。當時的計劃是,該航母的排水量在7.5萬噸到8萬噸,採用全通式飛行甲板,可搭載各型艦載機70架,並且使用核動力系統,安裝4部蒸汽彈射器。由於技術難度太大,後來要求有所降低,排水量減少至6萬噸,艦載機數量減少至50架,蒸汽彈射器減少至2部。到了1970年代末,設計方案再次變更,核動力變成常規動力,艦載機數量進一步減少至42架,不再安裝蒸汽彈射器,而是採用滑躍式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按照上述最終方案,蘇聯於1980年代初期動工建造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但是最初的核動力航母設想一直沒有被放棄。也許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建造過程比較順利,蘇聯很快繼續了大型核航母的設計工作,1143.7型核動力航母由此誕生。從外觀和結構佈局上看,1143.7型核動力航母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體型要大一些。為了順利建造核航母,蘇聯已經進行了長時期的技術準備,掌握了核動力和蒸汽彈射等技術,另外還對黑海造船廠進行了二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到1988年開工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設計標準為:全長324.6米,水線長303.5米,型寬39.8米,飛行甲板寬75.5米,吃水10.8米;標準排水量60000噸,滿載排水量79758噸;採用4座KN-3壓水堆,總功率24萬馬力,最高航速30節;可搭載70架各類艦載機,包括蘇-33戰鬥機、雅克-44預警機、卡-27直升機等;採用滑躍式起飛甲板,同時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可以看出,該方案基本上延續了197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提出的核動力航母的設計,但是在具體細節方面進行了調整。

三、技術特點

  • 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最初蘇聯海軍希望核航母能夠採用直通式甲板,不過最終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仍採用了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類似的飛行甲板。該航母同時也借鑑了美國航母的甲板設計,採用首尾貫通型、帶斜角甲板,與艦體縱軸中心線呈5.5度角,航母艦首設置了滑躍式飛行甲板,採用圓弧形設計,升角為11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飛行甲板上劃出了2條跑道,長度約115米。起飛區位於斜角甲板前部,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設有噴氣擋流板。斜角甲板的後部為降落區,設有4道攔阻索。

  • 蒸汽彈射器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蒸汽彈射器最早由英國人研製成功,後來被美國引進並做了改良升級。蘇聯曾進行過彈射器的研究,但航母蒸汽彈射器的研製要到1980年代才開始。1982年,蘇聯製作了一個彈射器模型,開始相關的研究工作。到1983年,蘇聯製造出了第一臺真正的蒸汽彈射器,氣缸長度為90米,內徑500毫米。1986年該彈射器進行了陸上試驗和空載彈射,經過多次改進,於1988年通過驗收。但由於“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並未完工,也沒有服役,因此蘇聯研製的蒸汽彈射器並沒有真正應用過。

  • 艦載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按照設計方案,“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將搭載70架各型艦載機,具體包括30架蘇-27K艦載戰鬥機(後來被命名為蘇-33)、20架蘇-25K攻擊機、20架卡-27系列直升機和若干架預警機以及輔助機種。也有一種方案是這樣的:24架蘇-33或米格-29K艦載戰鬥機、4架雅克-44預警機、16架卡-27直升機、2架卡-27PS搜救直升機和若干架其他機型。輕型飛機可以通過滑躍起飛,重型和起飛速度較慢的艦載機使用蒸汽彈射器起飛。該航母計劃安裝3部升降機,2部位於艦島右側前後,另一部位於斜角甲板後部。

  • 核動力裝置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之前,蘇聯已經掌握了大型艦用核動力技術,建造了“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使用的是KH-3型反應堆。蘇聯為了建造核航母,在KH-3型的基礎上推出了KH-3-43型反應堆,功率增加到了305兆瓦,也被稱為KN-3型反應堆。除了4座KN-3型反應堆外,“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還計劃安裝4座蒸汽渦輪機,通過反應堆的熱量產生蒸汽,推動蒸汽輪機產生動力,進而帶動4根推進軸,總功率預計可達24萬馬力。1991年初,整個反應堆動力裝置全部製造完畢,但並未來得及使用。

  • 艦載武器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和蘇聯之前建造的其他大型巡洋艦及直升機航母一樣,“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也計劃安裝多種多樣的艦載武器。按照設計方案,該航母的艦載武器系統包括:一座12單元反艦導彈垂直髮射裝置,配備SS-N-19反艦導彈,最大射程550千米;4座6單元防空導彈垂直髮射裝置,配備SA-N-7防空導彈;8座CADS-N-1“卡什坦”近防系統,航母四角甲板各安裝兩座,每座由2座四聯裝SA-N-11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和2座雙聯裝6管30毫米AK-630艦炮組成;以及2座RBU-6000或RBU-12000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

  • 船電系統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由於建造時間相近,“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船電設備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相似。按照規劃,“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將搭載“頂板”三座標雷達、“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雙支柱”對海雷達等,將換裝“活門”火控雷達,導航系統主要包括“棕櫚葉”導航雷達、“蛋糕臺”戰術空中引導雷達,將加裝“塞爾吉爾”導航雷達。該航母計劃安裝MG-342“獵戶座”中低頻搜索/攻擊艦殼聲吶、MG-335“白金”可變深度拖曳聲吶陣等反潛系統,以及PK-2電子干擾物投放系統等。

四、拆解始末

"

眾所周知,美國是唯一擁有大型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現役10艘“尼米茲”級和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它們的滿載排水量都在10萬噸左右。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雖然使用了核動力系統,但其搭載的是戰略核潛艇上的核動力裝置,排水量僅4萬噸級,還不能稱得上是大型核航母。其實蘇聯也曾建造過一艘核動力航母,它就是1143.7型航空母艦的第一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不過該航母最終並沒有完工,後來被拆解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一、建造背景

蘇聯海軍很早就想擁有航母,但受制於技術和建造條件,一直到1960年代,才建造出第一種直升機航母“莫斯科”級。該艦的滿載排水量僅1.5萬噸,只能搭載直升機,因此也被稱為載機巡洋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經過不斷摸索,蘇聯先後動工開建了“基輔”級、“巴庫”級、“庫茲涅佐夫”級等航母,才逐漸掌握大型航母的建造技術。“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全球最大的滑躍式起飛常規動力航母,也是蘇聯第一種真正航母,最大排水量超過6萬噸,可搭載蘇-33和米格-29K艦載戰鬥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建造“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同時,蘇聯開始著手設計第一種核動力航母,被命名為1143.7型航母。時間來到1984年,蘇聯正式立項1143.7型重型核動力載機巡洋艦。設計很快完成了,蘇聯計劃建造兩艘1143.7型核動力航母,第一艘被命名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1988年11月25日,位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黑海造船廠內,“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安放了第一段龍骨,正式開工建造。從項目立項到正式開造,1143.7型核動力航母僅用了4年時間,速度之快可謂是前所未有。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蘇聯之所以急迫的建造核航母,外部原因是航母水平和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到1960年代,蘇聯剛剛建造出載機巡洋艦,美國已經誕生了“小鷹”級和“企業”級航母。“小鷹”級航母使用常規動力,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企業”級是全球第一種核動力航母,安裝了8座A2W壓水反應堆,滿載排水量高達9.4萬噸。到了1968年,美國又開始建造第一艘“尼米茲”級核航母,到1984年時已服役4艘。正是在這樣的內外部環境下,蘇聯才急切的設計和建造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二、設計歷程

早在1970年代初期,為了達到美國“小鷹”級航母的先進水平,蘇聯海軍就提出了建造大型航母的設想。當時的計劃是,該航母的排水量在7.5萬噸到8萬噸,採用全通式飛行甲板,可搭載各型艦載機70架,並且使用核動力系統,安裝4部蒸汽彈射器。由於技術難度太大,後來要求有所降低,排水量減少至6萬噸,艦載機數量減少至50架,蒸汽彈射器減少至2部。到了1970年代末,設計方案再次變更,核動力變成常規動力,艦載機數量進一步減少至42架,不再安裝蒸汽彈射器,而是採用滑躍式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按照上述最終方案,蘇聯於1980年代初期動工建造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但是最初的核動力航母設想一直沒有被放棄。也許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建造過程比較順利,蘇聯很快繼續了大型核航母的設計工作,1143.7型核動力航母由此誕生。從外觀和結構佈局上看,1143.7型核動力航母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體型要大一些。為了順利建造核航母,蘇聯已經進行了長時期的技術準備,掌握了核動力和蒸汽彈射等技術,另外還對黑海造船廠進行了二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到1988年開工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設計標準為:全長324.6米,水線長303.5米,型寬39.8米,飛行甲板寬75.5米,吃水10.8米;標準排水量60000噸,滿載排水量79758噸;採用4座KN-3壓水堆,總功率24萬馬力,最高航速30節;可搭載70架各類艦載機,包括蘇-33戰鬥機、雅克-44預警機、卡-27直升機等;採用滑躍式起飛甲板,同時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可以看出,該方案基本上延續了197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提出的核動力航母的設計,但是在具體細節方面進行了調整。

三、技術特點

  • 飛行甲板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最初蘇聯海軍希望核航母能夠採用直通式甲板,不過最終建造時,“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仍採用了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類似的飛行甲板。該航母同時也借鑑了美國航母的甲板設計,採用首尾貫通型、帶斜角甲板,與艦體縱軸中心線呈5.5度角,航母艦首設置了滑躍式飛行甲板,採用圓弧形設計,升角為11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飛行甲板上劃出了2條跑道,長度約115米。起飛區位於斜角甲板前部,安裝2部蒸汽彈射器,設有噴氣擋流板。斜角甲板的後部為降落區,設有4道攔阻索。

  • 蒸汽彈射器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蒸汽彈射器最早由英國人研製成功,後來被美國引進並做了改良升級。蘇聯曾進行過彈射器的研究,但航母蒸汽彈射器的研製要到1980年代才開始。1982年,蘇聯製作了一個彈射器模型,開始相關的研究工作。到1983年,蘇聯製造出了第一臺真正的蒸汽彈射器,氣缸長度為90米,內徑500毫米。1986年該彈射器進行了陸上試驗和空載彈射,經過多次改進,於1988年通過驗收。但由於“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並未完工,也沒有服役,因此蘇聯研製的蒸汽彈射器並沒有真正應用過。

  • 艦載機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按照設計方案,“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將搭載70架各型艦載機,具體包括30架蘇-27K艦載戰鬥機(後來被命名為蘇-33)、20架蘇-25K攻擊機、20架卡-27系列直升機和若干架預警機以及輔助機種。也有一種方案是這樣的:24架蘇-33或米格-29K艦載戰鬥機、4架雅克-44預警機、16架卡-27直升機、2架卡-27PS搜救直升機和若干架其他機型。輕型飛機可以通過滑躍起飛,重型和起飛速度較慢的艦載機使用蒸汽彈射器起飛。該航母計劃安裝3部升降機,2部位於艦島右側前後,另一部位於斜角甲板後部。

  • 核動力裝置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在“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之前,蘇聯已經掌握了大型艦用核動力技術,建造了“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使用的是KH-3型反應堆。蘇聯為了建造核航母,在KH-3型的基礎上推出了KH-3-43型反應堆,功率增加到了305兆瓦,也被稱為KN-3型反應堆。除了4座KN-3型反應堆外,“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還計劃安裝4座蒸汽渦輪機,通過反應堆的熱量產生蒸汽,推動蒸汽輪機產生動力,進而帶動4根推進軸,總功率預計可達24萬馬力。1991年初,整個反應堆動力裝置全部製造完畢,但並未來得及使用。

  • 艦載武器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和蘇聯之前建造的其他大型巡洋艦及直升機航母一樣,“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也計劃安裝多種多樣的艦載武器。按照設計方案,該航母的艦載武器系統包括:一座12單元反艦導彈垂直髮射裝置,配備SS-N-19反艦導彈,最大射程550千米;4座6單元防空導彈垂直髮射裝置,配備SA-N-7防空導彈;8座CADS-N-1“卡什坦”近防系統,航母四角甲板各安裝兩座,每座由2座四聯裝SA-N-11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和2座雙聯裝6管30毫米AK-630艦炮組成;以及2座RBU-6000或RBU-12000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

  • 船電系統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由於建造時間相近,“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船電設備和“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相似。按照規劃,“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將搭載“頂板”三座標雷達、“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雙支柱”對海雷達等,將換裝“活門”火控雷達,導航系統主要包括“棕櫚葉”導航雷達、“蛋糕臺”戰術空中引導雷達,將加裝“塞爾吉爾”導航雷達。該航母計劃安裝MG-342“獵戶座”中低頻搜索/攻擊艦殼聲吶、MG-335“白金”可變深度拖曳聲吶陣等反潛系統,以及PK-2電子干擾物投放系統等。

四、拆解始末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和拆解始末

由於蘇聯解體的原因,正在建造中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也在1991年11月全面停工。此時該航母的船體尚未完工,許多配套裝備已經生產完畢,運送至船廠準備安裝。據稱“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消耗了2萬多噸鋼材,僅完成了30%。此時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沒有能力繼續建造該航母,因此只能將其停放在船臺上。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於1992年初被拆解,最終被當成廢鐵出售了。作為蘇聯唯一動工建造的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無疑被寄予厚望。然而它的最終結局卻是被拆解,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