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中外專家談深空探測與國際合作

航空航天 火星探測 天文 小行星 中國航天報 2017-06-08

深空探測:踩上月球 躍向深空

——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中外專家談深空探測與國際合作

中國航天報記者 倪偉

2017年6月在北京召開的全球航天探索大會,將主題聚焦於深空探測。

深空探測或許最為深刻地承載了人類對於宇宙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在越飛越遠的航程中開拓著航天事業的新視野。

中國深空探測起步並不早,但發展勢頭強勁,已將其列為2030年前優先發展的6個科技創新重大科技項目之一,並將開展4次重大深空探測項目。而先行者如美歐,更是吹響了飛向更遠深空的號角。

深空探測是航天領域技術含量最高的工程之一。在各國航天合作越來越緊密的時代,國際航天界呼喚人類攜起手來,合作開展深空探測工程。

中國發布2030年前深空探測戰略

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中外專家談深空探測與國際合作

2020年,中國將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2030年前,中國將開展火星、小行星及木星探測,包括一些採樣返回任務。6月6日,國家天文臺副臺長、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兼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李春來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作《2030年前中國深空探測發展戰略》報告,發佈了上述計劃。

李春來稱,中國深空探測將由月球和火星起步,繼而探索小行星和木星。主要目標是獲取太陽系起源和演化的廣泛研究結果、研究太陽和小天體活動對於地球的災難性後果、尋找外星生命的信息,由此建立完整的科研體系,提升中國天文學、空間科學和技術水平。

2030年以前,隨著全球遠程探測、軟著陸巡視和採樣返回手段的豐富,中國火星探測將從全局宏觀探測到局部探測和就地分析,再到實驗室樣本分析等領域獲得進展;中國小行星探測將實施全局探測、區域探測和目標小行星的採樣返回。

中國火星探測的主要科學目標包括:探測著陸點和生命生存環境與宜居性;研究土壤成分和水、冰含量,研究火星大氣和環境,研究地質特徵、演化和比較行星學。小行星探測目標是研究和監測小行星運行軌道和可能對地球造成潛在威脅的偏移,評估其影響地球的可能性;並且遠程遙感和實地探測具體小行星的形態、構造、礦物和物質場,探索小行星的空間環境和空間氣象等信息。

李春來介紹,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包括環繞探測和著陸巡視。據此前國家國防科工局消息,中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將於2020年發射,次年抵達火星軌道。

李春來表示,中國木星探測和行星飛近探測將偵測木星磁層、木星和其衛星的太陽風和磁場的相互作用、行星間太陽風結構和電離層等信息。

“為了人類的和平回到月球”

儘管人類深空探測最遠的腳步已經進入恆星際空間,太陽系八大行星及冥王星也都被人類的探測器接近過,但在本次大會上,月球和火星,仍然是被談論最多的星球。

可以看出,月球再次成為全球深空探測的焦點目標。“現在的技術到火星不是特別明智的選擇,到月球更明智。”歐空局局長約翰·迪特里希·沃納稱。他頗具“煽動性”地搬出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後的一句宣傳語“1969,我們為了人類的和平來到月球”,並給出了呼應:“2017,我們為了人類的和平回到月球”。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副主任伊藤康之說:“我們這代人極大地受到阿波羅計劃影響,對此有非常清晰的記憶。”他表示,日本人傾向於分步走計劃,因此月球探測也可能會是日本下一步的目標。

而不同於半世紀之前的是,如今重返月球,可能不再僅以一國之力。

歐空局毫不掩飾對登月的熱衷,提出了“月球村”建設計劃,在全球邀請合作伙伴加盟,包括中國。

“月球村”可作為人類探索月球的基地,也可作為探索火星的中轉站,同時不排除包括採礦、旅遊在內的商業計劃。目前空間站是太空旅行的主要工具,而在未來探索火星的旅途中,“月球村”可以被當作一個重要的階梯。

美國SpaceX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曾提出與歐空局合作探月,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希望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很多私營企業也提出了適用於月球的產品設想,比如一個木製品公司提出在月球上建房子,更不用說層出不窮的希望提供太空旅行的企業。

沃納對私營企業的參與表示歡迎。“這不是一個單一的項目,也沒有固定的時間段、時間點,我們需要建立不同行為準則之間的端口,歡迎各方合作,這是歐空局對於今後月球、火星探索的設想。”

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中外專家談深空探測與國際合作

中國航天報報道版面圖 責任編輯 楊蕾 美術編輯 張萍

來源中國航天報

責任編輯 楊蕾

美術編輯 張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