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邯鄲幾經盛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第一, “邯鄲”之名的由來。

邯鄲歷史揭祕:趙都古城的前世今生

“邯鄲”之名,最早出現於古本《竹書紀年》。邯鄲地名之由來,現一般以《漢書·地理志》中三國時魏國人張晏的註釋為源:“邯鄲山,在東城下,單,盡也,城廓從邑,故加邑雲。”意思是說,邯鄲的地名源於邯鄲山,在邯鄲的東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單,是山脈的盡頭,邯山至此而盡,因此得名邯單,因為城廓從邑,故單旁加邑(阝)而成為邯鄲。邯鄲二字作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國地名文化的一個特例。

第二,邯鄲7300年前的“磁山文化”。

邯鄲歷史揭祕:趙都古城的前世今生

傳說上古時期人類始祖女媧就在邯鄲古中皇山摶土造人、煉石補天。73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這裡繁衍、休養生息,開啟了農業文明的新紀元,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磁山先民們就在這一帶建立了自己的家園,創造了舉世聞名的“磁山文化”。

第三,邯鄲的城邑,肇起於商殷。

邯鄲歷史揭祕:趙都古城的前世今生

邯鄲的城邑,肇起於商殷。在商代早期邯鄲均為畿輔之地。古本《竹書紀年》中,就有商末殷紂王在邯鄲建“離宮別館”的記載。至遲在殷紂王時期邯鄲一名就已經出現,證實邯鄲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歷史。西周時邯鄲已是聞名遐邇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發達的著名城邑。

第四 ,邯鄲輝煌的戰國時代。

邯鄲歷史揭祕:趙都古城的前世今生

邯鄲是戰國時期是七雄之一趙國的都城。邯鄲作為趙國都城達158年之久,是我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趙武靈王是中國第一個創建了騎兵的帝王,也開創了”中國軍事變革的先河。 他在國內帶頭實行胡服騎射改革,富國強兵,使軍隊戰鬥力和國力大大增強,趙武靈王開疆拓土,大展雄姿,滅中山,西至九原,今包頭市以北地帶均屬趙境。

第五,邯鄲的秦漢時期。

邯鄲歷史揭祕:趙都古城的前世今生

秦統一中國後,為天下三十六郡郡治之一;漢代與長安、洛陽、臨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 東漢末葉,豪強並起,割據混戰,建安十八年(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國公,於鄴城建都。在經濟上實施屯田安民,大興水利,營建魏都,開修道路。魏都的營建,以中軸為對稱法則著稱於世,並修建了銅雀、金鳳、冰井三臺。西晉左思所作《魏都賦》,正是描寫鄴城此時的繁華景象。

第六,隋唐時的邯鄲,成為“河北重鎮”、“畿輔八府之首”。

邯鄲歷史揭祕:趙都古城的前世今生

隋唐時,邯鄲先後歸屬或復轄為洺州,唐朝時期,邯鄲境內的大名府逐漸崛起,成為“河北重鎮”、“畿輔八府之首”,曾盛極一時的鄴城亦被焚為廢墟,城毀人遷,一蹶不振。而邯鄲東部的大名卻在唐五代時悄然興起。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作為魏州首府的大名已發展成為黃河以北較大區域的中心城市。公元758年大名建為魏博鎮,後稱魏州大名府。

第七,宋代晉升為京都開封的陪都。

邯鄲歷史揭祕:趙都古城的前世今生

宋代又晉升為京都開封的陪都。由此成為黃河以北地區的中心城市。 北宋時期,邯鄲東部的大名成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宋王朝建立後,宋太宗將天下分為十五路,邯鄲縣屬河北路磁州,而大名為河北路治所(省府)。宋仁宗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建大名為陪都,稱北京。到金朝時,大名曾為藩國大齊的都城,公元1130年劉豫在此稱帝。至元朝,這裡仍為大名路總管府治,依然是邯鄲東部的繁華重鎮。

第八,明清時期,邯鄲政治中心在廣平府城

邯鄲歷史揭祕:趙都古城的前世今生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全國設置十三省,邯鄲縣屬北直隸省廣平府。清朝因襲明制稱直隸省,邯鄲縣仍屬廣平府管轄。明清時期邯鄲一帶的政治、經濟中心是在廣平府城(今永年老城)。

邯鄲歷史揭祕:趙都古城的前世今生
邯鄲歷史揭祕:趙都古城的前世今生
邯鄲歷史揭祕:趙都古城的前世今生

邯鄲還是全國著名的成語之鄉,擁有許多歷史典故。“邯鄲學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黃粱美夢”等許多歷史典故都發生在這裡,199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