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類祖先返回大海會怎麼樣?

假如我們的祖先返回大海,他們肯定會保留有一條適合水下行動的尾巴。而憑藉解放的雙手和強大的大腦,他們或許一樣可以締造出與現在差不多的人類文明……

我們的祖先返回了大海!像海豚一樣,捲翹尾巴,拍打浪花!他們怎麼會做出這麼古怪的選擇?要知道,在大海中撒歡了30億年後,地球生命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陸地。6600萬年前,一顆隕星撞擊地球,機會來了,哺乳動物趁機拳打足踢,佔領恐龍滅絕後留下的大片空間,最終演化出了靈長類,而我們智人便是其中驕傲的一員。

假如人類祖先返回大海會怎麼樣?

問題來了,好不容易擺脫鰓和鰭,演化出爪和肺,更不必說一身柔軟的皮毛,這些陸生動物,而且大部分還是棲息在樹木上的陸生動物,他們怎麼會倒退回去,重新適應水中的生活呢 ?

首先,可能他們沒的選。想象一個災難性的場景,比如說氣候大幅變暖——隨便舉個例子,導致全球冰川融化,海平面整體升高。大塊大塊的陸地被海水淹沒,倖存下來的生物只有兩條路,要麼消失,要麼適應。

一個不算離奇的想法

其次,關於陸生動物愉快地返回水中生活的想法雖然看上去不太靠譜,然而自然界中已經有過這樣的先例了,那就是鯨類。抹香鯨、虎鯨和那些由小型四足食肉動物演化而來的海豚,它們在幾千萬年前又返回了海洋。

那麼,我們的先祖究竟又會在歷史上的哪一時刻,決定迴歸蔚藍色的海洋呢?過早,比如說4000萬到5000萬年前,早期靈長動物的命運就會與巴基斯坦古鯨(Pakicetus)和其他後來演變為鯨類的哺乳動物的命運極其相似。過晚,比如說人類紀元前幾十萬年,演化時間有限,也不會有什麼有趣的現象可以拿到這裡說。

假如人類祖先返回大海會怎麼樣?假如人類祖先返回大海會怎麼樣?假如人類祖先返回大海會怎麼樣?

那就把這個時間點定在500萬到1000萬年前吧,大致就是未來的人類與其他猿猴分道揚鑣的時候。關於這個遙遠的年代,我們所知甚少。科學家曾發掘出一些乍得沙赫人或圖根原人的殘骨,但學界對他們是否是人類直系祖先這一點尚無定論。不過對我們的假想而言,這都不要緊。總之,是些體型較小的生物,有可以與其他指頭對握的拇指,未必總是兩足直立行走。

按照之前的情節設定,海平面上升導致他們賴以生存的大部分植物死亡;幸運的是,他們不怎麼挑食,有啥吃啥,很快動物適應了環境。他們在水中行走,尋找海藻、貝類,身手敏捷的還能抓到魚吃。

如魚得水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一代代的繁衍,這批靈長類在水中度過的時間越來越久,成為游泳和潛水方面的健將,能在水下長時間閉氣,並潛至海底尋找食物。

假如人類祖先返回大海會怎麼樣?

是什麼造就了他們,魔法嗎?不,是錯誤!演化就是這樣發生的:DNA在複製過程中發生隨機的錯誤,從而使一部分個體獲得了更適合海洋生活的生理特徵。他們再把這種特徵遺傳給子孫後代,後代們就將獲得生存優勢,種群不斷興旺。慢慢地,一個新物種誕生了——水生人,我們來試著描繪出他們的樣子。

簡略地說,他們是一種水生靈長動物,皮膚光滑無毛,能借助尾鰭在水中游動。而與鯨類不同的是,他們保留了從靈長類祖先那裡遺傳的前臂和手。

說來也巧,德國科學家威蘭德·赫特納(Wieland Huttner)最近發現,我們智人和“表親”尼安德特人都攜有一種能使大腦產生更多的神經元的基因變異,因此才擁有了巨大的大腦。鑑於這次突變發生在500萬年前,故而水生人完全有可能也繼承了該變異。

假如人類祖先返回大海會怎麼樣?

簡言之,有了長拇指的雙手以及一個強大的大腦, 他們走的也是許多靈長類的發展道路:創造文明。因為按照史前史學家觀點,沒有技術與文化的發展就沒有人類。那麼,水生人的文明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文明的獵手

創造性方面,水生人具有成為海之驕子的所有法寶。在他們生活的海岸,可以找到製造工具的各種原材料:用鯊魚牙齒做刀,用漂在水中的樹枝和鰩魚刺做魚叉,或者用海藻編織漁網,用石塊當配重。這些兵器和工具讓水生人成為傑出的獵手,能夠與同時代最厲害的掠食者一較高下。

假如人類祖先返回大海會怎麼樣?

當然,他們不是單打獨鬥,因為他們有一項致命弱點,那就是儘管適應了在水下潛泳,他們畢竟還是哺乳動物,用肺呼吸,每20到30分鐘,就必須浮出水面呼吸新鮮空氣。這也是他們最脆弱、最易受到攻擊的時候。更不幸的是,當夜幕降臨,他們必須把頭浮出水面睡覺, 以免溺水。

以握鰭行禮

彌補辦法很簡單:水生人充分發揮了多數靈長類動物在建立社會關係上的天賦,過著小群體的遊牧生活。他們利用團隊的力量嚇退可能出現的襲擊者,並且輪流放哨,以在危險來臨時發出警報。

這種部落生活模式,也是史前人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生存方式(從300萬年前直到大約12000年前)。該形式必然伴有一種真正的社會組織結構,成員們各安其位各司其職。於是交流溝通變得至關重要,語言應運而生。至於是哪種語言倒不太好說。

假如人類祖先返回大海會怎麼樣?

要知道,我們的聲帶不適合在水下進行聲音傳送,水生人可能發明了其他的交流方法。或許和跟海豚一樣用鼻孔?讓空氣通過鼻孔,發生振動,就能發出一系列哨音。超聲波反倒沒有機會出場:超聲波能幫助鯨類在開闊水域定位或遠距離聯絡,而居住在海岸附近的水生人不需要,他們可以專注於創造一種更為考究的語言。

依靠有效溝通,年長者把生存技能傳授給年幼者:如何製作一把好刀, 怎樣捉魚, 哪些貝類可以食用,哪些不能食用……在前人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技術得到快速發展,水生人類逐漸形成了水生文化並且嘗試種植海藻和養殖貝類,以獲取穩定持久的食物來源。他們甚至可能馴服海豹或海牛,像人類飼養牛隻一樣,以儲備肉食。

假如人類祖先返回大海會怎麼樣?

文明的進步將徹底改變生存方式,引發一場劃時代的變革,其意義不下於9000年前人類的新石器革命。

從此,水生人不再需要追逐魚群,他們會定居在某處,無拘無束,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字和藝術,甚至與其他部族通商往來!

火器戰爭不會降臨

讀到這裡,有人或許會想象,數千年後,水生人會造起他們的海底城市,男男女女騎著水中摩托來來往往。但一個問題就會把這樣的想象打回原形:在海底能點火嗎?

人類自史前以來開發的大部分技術幾乎全部基於火的使用,從青銅冶煉到內燃機車到熱電站。如果我們當初像水生人一樣從水中起步,那麼今天充其量也就發展到石器時代。

撰文 Titouan Corlet

編譯 郭盈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