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暢談中國式教育觀:《小歡喜》戳中中國教育的哪些痛點?'

"

看點:今年暑假,伴隨著名演員海清領銜主演的《小歡喜》熱播,教育話題再次掀起全民大討論。如果說《小歡喜》是當下絕大多數中國家庭教育現狀的真實寫照,那麼電視劇火爆熱度的背後,其實是每一個家庭對於中國式教育的思考。


"

看點:今年暑假,伴隨著名演員海清領銜主演的《小歡喜》熱播,教育話題再次掀起全民大討論。如果說《小歡喜》是當下絕大多數中國家庭教育現狀的真實寫照,那麼電視劇火爆熱度的背後,其實是每一個家庭對於中國式教育的思考。


海清暢談中國式教育觀:《小歡喜》戳中中國教育的哪些痛點?


為何中國式家長越來越感到焦慮?如何讓學區房不再被神聖化,真正迴歸教育本質?孩子教育過程中,家長、老師、社會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就此,海清與學霸君創始人兼CEO張凱磊張凱磊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聊了聊中國式教育那些事兒。

尊重教育的基本規律 順勢而為

對話現場,海清就《小歡喜》劇中教育理念之於現實家庭教育的思考進行了分享:“我自己也是孩子的媽媽。孩子像小樹苗一樣成長,很多時候有風、有雨,他都會左右搖擺,因此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應該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引導、幫助孩子成長,扶著他一路走正,等到孩子足夠強大面對風雨的時候,就可以脫手了。

海清用自己的孩子丹尼爾舉例,她堅持讓孩子每一週都要學習語文、國學和歷史,平時在家海清也不允許丹尼爾說英文,還會經常跟他玩成語接龍的遊戲。海清還特別注意培養丹尼爾的閱讀習慣,每天洗完澡以後一定會看書。“我們出門在外,我可以不帶IPad,我可以不帶手機,但是他書包裡面我說你一定要選一本書,中文的也好、英文的也好、法文的也好,你隨便選一本書,在空閒時間你就可以拿出來看。”海清表示。


"

看點:今年暑假,伴隨著名演員海清領銜主演的《小歡喜》熱播,教育話題再次掀起全民大討論。如果說《小歡喜》是當下絕大多數中國家庭教育現狀的真實寫照,那麼電視劇火爆熱度的背後,其實是每一個家庭對於中國式教育的思考。


海清暢談中國式教育觀:《小歡喜》戳中中國教育的哪些痛點?


為何中國式家長越來越感到焦慮?如何讓學區房不再被神聖化,真正迴歸教育本質?孩子教育過程中,家長、老師、社會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就此,海清與學霸君創始人兼CEO張凱磊張凱磊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聊了聊中國式教育那些事兒。

尊重教育的基本規律 順勢而為

對話現場,海清就《小歡喜》劇中教育理念之於現實家庭教育的思考進行了分享:“我自己也是孩子的媽媽。孩子像小樹苗一樣成長,很多時候有風、有雨,他都會左右搖擺,因此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應該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引導、幫助孩子成長,扶著他一路走正,等到孩子足夠強大面對風雨的時候,就可以脫手了。

海清用自己的孩子丹尼爾舉例,她堅持讓孩子每一週都要學習語文、國學和歷史,平時在家海清也不允許丹尼爾說英文,還會經常跟他玩成語接龍的遊戲。海清還特別注意培養丹尼爾的閱讀習慣,每天洗完澡以後一定會看書。“我們出門在外,我可以不帶IPad,我可以不帶手機,但是他書包裡面我說你一定要選一本書,中文的也好、英文的也好、法文的也好,你隨便選一本書,在空閒時間你就可以拿出來看。”海清表示。


海清暢談中國式教育觀:《小歡喜》戳中中國教育的哪些痛點?


張凱磊對此非常認同,他提到了目前家長教育的一個通病,那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期望發現他的天賦和優勢,然後使勁澆灌,漸漸發現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只能選擇放棄,甚至產生抱怨。他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其實有一些最基本的規律:一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多扶一扶;二是孩子長大了之後要讓他多發揮,多讓他去尊重自己的天性和興趣,因為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些真正讓他成長成熟、讓他生存的一些東西,需要被尊重;三是要接受絕大多數孩子的確都是平凡的。”在他看來,如果把握好這三點,順著這個規律來,將更好發揮教育作用,對教育企業也是如此。

海清對此感同身受,她認為大部分孩子是平凡的,可能沒有特別多出眾的才華,畢竟我們自身也是一個平凡的人。自從有了孩子以後,我希望他能夠在這一生當中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不荒廢這一生,哪怕是用大把的時間,只要做他自己喜歡的就好。所以即使丹尼爾選擇麻將作為學校的課外課,她也依然會支持。

“其實在他小的時候一開始是挺牴觸早期教育的,但後來我發現孩子有一種主動去喜歡、探索外部事物的天性,在3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對文字、數字有著很強烈的興趣。所以我用一些生動的表達花了一個下午時間教他20以內的加減法,他很快就會了。平時也會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和他玩一些加減法小遊戲,而且他感興趣的事情一直是被鼓勵的,所以他就會有成就感,所以他現在的興趣很廣泛,學校的課業對他來說也比較輕鬆了。”海清說道。“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孩子最寶貴的是他的興趣,一旦把他的興趣打消了,就很難讓他跟你在一個頻道上面。”

如何應對“中國式焦慮”

海清在《小歡喜》第一集裡對劇中兒子講的那句話代表了很多父母的焦慮:“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和關係,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你躍過去會改變一生。 ”

經歷過或即將經歷高考的人們,紛紛對《小歡喜》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代入感。“任何一部劇火爆一定是戳中了時代的脈搏,因為大家在生活裡面就真的碰到同樣的衝突或矛盾。”張凱磊對劇中“三個家庭都搬進學區房”的情節印象最為深刻,一間小小的學區房只因為教育資源而“身價”倍增,只為孩子備戰高考。


"

看點:今年暑假,伴隨著名演員海清領銜主演的《小歡喜》熱播,教育話題再次掀起全民大討論。如果說《小歡喜》是當下絕大多數中國家庭教育現狀的真實寫照,那麼電視劇火爆熱度的背後,其實是每一個家庭對於中國式教育的思考。


海清暢談中國式教育觀:《小歡喜》戳中中國教育的哪些痛點?


為何中國式家長越來越感到焦慮?如何讓學區房不再被神聖化,真正迴歸教育本質?孩子教育過程中,家長、老師、社會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就此,海清與學霸君創始人兼CEO張凱磊張凱磊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聊了聊中國式教育那些事兒。

尊重教育的基本規律 順勢而為

對話現場,海清就《小歡喜》劇中教育理念之於現實家庭教育的思考進行了分享:“我自己也是孩子的媽媽。孩子像小樹苗一樣成長,很多時候有風、有雨,他都會左右搖擺,因此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應該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引導、幫助孩子成長,扶著他一路走正,等到孩子足夠強大面對風雨的時候,就可以脫手了。

海清用自己的孩子丹尼爾舉例,她堅持讓孩子每一週都要學習語文、國學和歷史,平時在家海清也不允許丹尼爾說英文,還會經常跟他玩成語接龍的遊戲。海清還特別注意培養丹尼爾的閱讀習慣,每天洗完澡以後一定會看書。“我們出門在外,我可以不帶IPad,我可以不帶手機,但是他書包裡面我說你一定要選一本書,中文的也好、英文的也好、法文的也好,你隨便選一本書,在空閒時間你就可以拿出來看。”海清表示。


海清暢談中國式教育觀:《小歡喜》戳中中國教育的哪些痛點?


張凱磊對此非常認同,他提到了目前家長教育的一個通病,那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期望發現他的天賦和優勢,然後使勁澆灌,漸漸發現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只能選擇放棄,甚至產生抱怨。他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其實有一些最基本的規律:一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多扶一扶;二是孩子長大了之後要讓他多發揮,多讓他去尊重自己的天性和興趣,因為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些真正讓他成長成熟、讓他生存的一些東西,需要被尊重;三是要接受絕大多數孩子的確都是平凡的。”在他看來,如果把握好這三點,順著這個規律來,將更好發揮教育作用,對教育企業也是如此。

海清對此感同身受,她認為大部分孩子是平凡的,可能沒有特別多出眾的才華,畢竟我們自身也是一個平凡的人。自從有了孩子以後,我希望他能夠在這一生當中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不荒廢這一生,哪怕是用大把的時間,只要做他自己喜歡的就好。所以即使丹尼爾選擇麻將作為學校的課外課,她也依然會支持。

“其實在他小的時候一開始是挺牴觸早期教育的,但後來我發現孩子有一種主動去喜歡、探索外部事物的天性,在3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對文字、數字有著很強烈的興趣。所以我用一些生動的表達花了一個下午時間教他20以內的加減法,他很快就會了。平時也會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和他玩一些加減法小遊戲,而且他感興趣的事情一直是被鼓勵的,所以他就會有成就感,所以他現在的興趣很廣泛,學校的課業對他來說也比較輕鬆了。”海清說道。“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孩子最寶貴的是他的興趣,一旦把他的興趣打消了,就很難讓他跟你在一個頻道上面。”

如何應對“中國式焦慮”

海清在《小歡喜》第一集裡對劇中兒子講的那句話代表了很多父母的焦慮:“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和關係,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你躍過去會改變一生。 ”

經歷過或即將經歷高考的人們,紛紛對《小歡喜》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代入感。“任何一部劇火爆一定是戳中了時代的脈搏,因為大家在生活裡面就真的碰到同樣的衝突或矛盾。”張凱磊對劇中“三個家庭都搬進學區房”的情節印象最為深刻,一間小小的學區房只因為教育資源而“身價”倍增,只為孩子備戰高考。


海清暢談中國式教育觀:《小歡喜》戳中中國教育的哪些痛點?


事實上,當前中產家庭對教育的焦慮普遍存在。在張凱磊看來,“學區房只是一個縮影,大家焦慮的是什麼?是優質資源太稀缺了,但對資源的競爭是公平的,因此越來越多的家庭為了競爭教育資源而萬分焦慮。”

這一點也得到了海清的認同,她坦言自己由於拍戲的原因,有時也會因為無法陪伴在孩子身邊感到焦慮。“但我不是那種特別焦慮的家長,有次丹尼爾說他們的同學離開中國去哪裡哪裡上初中上高中什麼的,他就問我一定要上大學嗎?要是不想上大學呢?我說那你就用其他的方式來證明,你的人生會活的更有意義。”海清表示,大學只是一個途徑,一個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很多人公認的相對比較穩妥和比較好的一個途徑。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最好的,但是對另外一部分人未必是。人生沒有唯一的出路,只是有適合自己的出路。


"

看點:今年暑假,伴隨著名演員海清領銜主演的《小歡喜》熱播,教育話題再次掀起全民大討論。如果說《小歡喜》是當下絕大多數中國家庭教育現狀的真實寫照,那麼電視劇火爆熱度的背後,其實是每一個家庭對於中國式教育的思考。


海清暢談中國式教育觀:《小歡喜》戳中中國教育的哪些痛點?


為何中國式家長越來越感到焦慮?如何讓學區房不再被神聖化,真正迴歸教育本質?孩子教育過程中,家長、老師、社會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就此,海清與學霸君創始人兼CEO張凱磊張凱磊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對話,聊了聊中國式教育那些事兒。

尊重教育的基本規律 順勢而為

對話現場,海清就《小歡喜》劇中教育理念之於現實家庭教育的思考進行了分享:“我自己也是孩子的媽媽。孩子像小樹苗一樣成長,很多時候有風、有雨,他都會左右搖擺,因此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應該起到主心骨的作用,引導、幫助孩子成長,扶著他一路走正,等到孩子足夠強大面對風雨的時候,就可以脫手了。

海清用自己的孩子丹尼爾舉例,她堅持讓孩子每一週都要學習語文、國學和歷史,平時在家海清也不允許丹尼爾說英文,還會經常跟他玩成語接龍的遊戲。海清還特別注意培養丹尼爾的閱讀習慣,每天洗完澡以後一定會看書。“我們出門在外,我可以不帶IPad,我可以不帶手機,但是他書包裡面我說你一定要選一本書,中文的也好、英文的也好、法文的也好,你隨便選一本書,在空閒時間你就可以拿出來看。”海清表示。


海清暢談中國式教育觀:《小歡喜》戳中中國教育的哪些痛點?


張凱磊對此非常認同,他提到了目前家長教育的一個通病,那就是在孩子小的時候期望發現他的天賦和優勢,然後使勁澆灌,漸漸發現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只能選擇放棄,甚至產生抱怨。他認為,“對於孩子的教育,其實有一些最基本的規律:一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多扶一扶;二是孩子長大了之後要讓他多發揮,多讓他去尊重自己的天性和興趣,因為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些真正讓他成長成熟、讓他生存的一些東西,需要被尊重;三是要接受絕大多數孩子的確都是平凡的。”在他看來,如果把握好這三點,順著這個規律來,將更好發揮教育作用,對教育企業也是如此。

海清對此感同身受,她認為大部分孩子是平凡的,可能沒有特別多出眾的才華,畢竟我們自身也是一個平凡的人。自從有了孩子以後,我希望他能夠在這一生當中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不荒廢這一生,哪怕是用大把的時間,只要做他自己喜歡的就好。所以即使丹尼爾選擇麻將作為學校的課外課,她也依然會支持。

“其實在他小的時候一開始是挺牴觸早期教育的,但後來我發現孩子有一種主動去喜歡、探索外部事物的天性,在3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對文字、數字有著很強烈的興趣。所以我用一些生動的表達花了一個下午時間教他20以內的加減法,他很快就會了。平時也會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和他玩一些加減法小遊戲,而且他感興趣的事情一直是被鼓勵的,所以他就會有成就感,所以他現在的興趣很廣泛,學校的課業對他來說也比較輕鬆了。”海清說道。“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孩子最寶貴的是他的興趣,一旦把他的興趣打消了,就很難讓他跟你在一個頻道上面。”

如何應對“中國式焦慮”

海清在《小歡喜》第一集裡對劇中兒子講的那句話代表了很多父母的焦慮:“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和關係,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你躍過去會改變一生。 ”

經歷過或即將經歷高考的人們,紛紛對《小歡喜》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代入感。“任何一部劇火爆一定是戳中了時代的脈搏,因為大家在生活裡面就真的碰到同樣的衝突或矛盾。”張凱磊對劇中“三個家庭都搬進學區房”的情節印象最為深刻,一間小小的學區房只因為教育資源而“身價”倍增,只為孩子備戰高考。


海清暢談中國式教育觀:《小歡喜》戳中中國教育的哪些痛點?


事實上,當前中產家庭對教育的焦慮普遍存在。在張凱磊看來,“學區房只是一個縮影,大家焦慮的是什麼?是優質資源太稀缺了,但對資源的競爭是公平的,因此越來越多的家庭為了競爭教育資源而萬分焦慮。”

這一點也得到了海清的認同,她坦言自己由於拍戲的原因,有時也會因為無法陪伴在孩子身邊感到焦慮。“但我不是那種特別焦慮的家長,有次丹尼爾說他們的同學離開中國去哪裡哪裡上初中上高中什麼的,他就問我一定要上大學嗎?要是不想上大學呢?我說那你就用其他的方式來證明,你的人生會活的更有意義。”海清表示,大學只是一個途徑,一個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很多人公認的相對比較穩妥和比較好的一個途徑。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最好的,但是對另外一部分人未必是。人生沒有唯一的出路,只是有適合自己的出路。


海清暢談中國式教育觀:《小歡喜》戳中中國教育的哪些痛點?


最重要的不是教會孩子什麼知識,而是讓孩子掌握他的學習能力,這遠遠要比教什麼東西重要得多,因為知識可能會過時,但是學習能力不會。所以一直以來我們最關注的是我們的學員是否能掌握學習能力,這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培養的。”張凱磊更看重教育本質的意義,認為做教育應該堅持“育人為本”的價值取向,找到創造價值的支點。

對於什麼是好的教育這一問題,海清認為好的教育首先是要讓孩子每天早上起來想到去上學是很開心的。她希望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夠輕鬆學習,快樂生活,“在一個植物園裡,不可能所有的花都是玫瑰花、所有的花都是向日葵,如果這個花園裡都是同一種花,那就是會覺得很無趣。我覺得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家長要幫助他們,找到他們的獨特點,給他們鋪設適合自己的一條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