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在進入正題之前,咱先說一個小故事。

話說1940年,巴黎被德國佔領

這一佔領就是四年

1944年,艾森豪威爾率領的盟軍即將解放巴黎

巴黎人日夜苦等盟軍的到來

終於,“美國人明天就要到了”的消息

在巴黎人中傳播開來,法國人熱淚盈眶

美國人確實在第二天就到了

但是,只有三個人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這三個人裡有一個人就是

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

他們三個在盟軍到來之前

先解放了巴黎的一個酒吧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電影《午夜巴黎》中的海明威

這個略帶戲謔的橋段發生在海明威的身上毫無違和感,他彷彿天生就該C位出道,在這麼劍拔弩張的場合都能得到存在感。天生就該舉著酒杯,穿著軍靴,抽著萬寶路香菸,白襯衫的鈕釦要解開到三顆,在各種場合鬥毆…這傢伙打孃胎裡出來就應該man爆了。

你能想象這樣的海明威也做過路人甲嗎?

但是,他真的曾是一個等待成名的青年路人甲。

但是很帥。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而且已婚。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有魅力的男人總是急著把自己嫁出去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海明威和第一任妻子哈德莉

不過好在他這麼早就結了婚,不然他可能就要餓死了。

那到底是怎樣的一段時光呢?

時間倒回到1925年,這一年對海明威來說相當難熬。

他一貧如洗,蝸居在巴黎一家鋸木廠上的小小閣樓中,全家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妻子哈德莉的信託基金。

他每天飢腸轆轆,甚至不得不去盧森堡公園裡逮鴿子吃,妻子的衣服破成了一片一片,剛出世的兒子據說只能睡在抽屜裡。

那時的海明威還遠遠不是什麼“文學大師”,成堆的退稿信被塞進他家門縫,好不容易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只印了170本,對文學圈來說還比不上“河畔北路上的兩條狗打了一架造成的震動”。

那年夏天,海明威帶著一群朋友去西班牙潘普洛納參加一年一度的奔牛節盛典,這趟本來洋溢著歡欣喜悅的旅程,卻因為幾位朋友之間的齟齬,漸漸變成了一場爭風吃醋、大打出手的鬧劇,最終尷尬收場。

回程的火車上,海明威在筆記本上寫下了旅程的全部細節。短短15個月後,《太陽照常升起》問世了,在歐美出版界掀起了軒然大波,一向默默無聞的“文學素人”海明威突然成了時代的發聲者,溢美之詞不絕於耳,小報記者好奇地窺視著他的一舉一動。

有人把海明威的成功歸於好運氣,他在正確的時間剛好碰上了所有正確的事:幾位孜孜不倦的導師,慷慨相助的出版社,幾任慷慨的妻子,以及一系列在他最需要的時候出現的寫作素材。

但回首那段艱難的巴黎歲月,海明威的突如其來的“華麗變身”其實早就有跡可循。

01 明確目標,增加閱歷

海明威出生於一個並沒有什麼文學傳統的家庭,父親是醫生,母親是歌劇演員,但他很早就確立了自己的文學志向。他的好友阿奇博爾德 · 邁克利什說,海明威“在完全默默無聞的時候就已決意當一個非常非常偉大的作家”。

高中畢業後,海明威沒有遵循父親的意願去上大學,他想親自去往“一戰”前線,親眼見證一下蔓延在歐洲的熊熊戰火。

19歲時,海明威被派往意大利,沒幾周就進了醫院。這次負傷並不怎麼轟轟烈烈,甚至有點平淡無聊——他是在前線給士兵分發香菸和巧克力時被炮火炸傷的。但作為戰中第一個在意大利受傷的美國人,海明威收穫了無數的關注。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海明威在意大利休養

上過戰場的經歷還給了他另一筆寶貴的財富,將他與那些規規矩矩唸了大學的同輩作家完全區分開來。

成為一位真正的寫作者之前,海明威是《多倫多星報》駐巴黎的記者,雖然覺得繁瑣的工作會讓他無心顧及嚴肅的文學追求,他卻還是接受了這個職位。藉此機會,他得以深入觀察巴黎的風貌與時尚,簡潔的新聞寫作也在文學上給了他許多啟發。

02 頭腦冷靜,抗拒誘惑

1921年冬天,海明威帶著新婚妻子哈德莉來到巴黎,追求自己的文學夢。

多年後回首這段青澀的歲月,海明威滿含深情地評價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但對於初涉世事、意志薄弱的年輕人來說,當時的巴黎危險又致命,會在不經意間引人墮入深淵。晚宴,聚會,詩人,腰纏萬貫的怪人,畫家,翻譯,苦艾酒,音樂,富家千金,編輯,書籍,水手......這種五光十色的生活會一點一點把你的潛能榨乾。

與大多數“尋夢青年“不同,海明威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剛到巴黎不久,他就斷言這裡是“造假和虛張聲勢之人的聖地”。每天早上,海明威都會雷打不動地來到蒙帕納斯大道上的丁香園咖啡館,擺好鉛筆、轉筆刀和一些法國小學生用的筆記本,開始專心寫作,在咖啡的氣味中餓著肚子埋頭苦幹幾個小時。

雖說海明威是個熱衷交際,喜歡聊天的人,但如果有人膽敢在寫作時打擾他,他會狂怒罵人。海明威最愛開懷暢飲,但寫作期間他卻從來滴酒不沾。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1924年,25歲的海明威在巴黎

海明威的這份清醒有多可貴,只消看看菲茨傑拉德(就是寫了《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那位)就知道了。海明威初到巴黎時,菲茨傑拉德已經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文壇新星了,他剛剛出版了《人間天堂》,前途一片光明。

但僅僅幾年之後,酗酒已經抽去他寶貴的活力。海明威在裡維埃拉度假時見到菲茨傑拉德,發現他的皮膚已經染上了淡淡的青色,頂著黑眼圈,手指染上了尼古丁的焦黃色,長出了啤酒肚,身上的幾處地方患上了神經性痙攣,最要命的是,他陷入了靈感枯竭的泥潭。

03 不知疲倦,滿懷熱情

海明威對於寫作的熱情是驚人的,在寫作時,他說自己兩耳不聞窗外事,就像“一頭盲眼的豬”。吃早餐時他不允許妻子哈德莉說話,因為這會打斷他釐清一天的創作思路。

在巴黎,海明威遇到了寶琳·菲佛,後來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值得一提的是,寶琳第一次登門拜訪海明威時,始終是哈德莉在招待客人。在那間冰冷的小閣樓中,寶琳看到海明威一直待在臥室裡,趴在床上寫東西,根本不理會自己的到來。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1927年,海明威與寶琳

《太陽照常升起》也是在這種永不疲倦的激情中創造出來的,當時海明威和哈德莉身在馬德里,每天上午海明威都會在旅館裡瘋狂地寫作。到了下午去看鬥牛。第二天早上再重複這樣的作息。夜裡即使筋疲力盡,他也常常還是睡不著,還會爬起來繼續寫。

小說完稿後,他計劃去旅行一場,琢磨著是該帶上哈德莉,還是哪位新情人,最終卻只是帶上了自己的書稿,繼續走火入魔地寫作。

04 擴大交際圈

多摩咖啡館是海明威來到巴黎後的第一站。這裡是美國僑民的大本營,但很快,海明威就不想再光顧了,他發現這裡充斥著自艾自憐的氣氛,滿是自認為懷才不遇、裝腔作勢的文人。他看不起他們。

於是,他將目光對準了另一群人。

早在芝加哥時,海明威就在一次讀書會上認識了舍伍德·安德森,憑藉這位已在巴黎小有名氣的作家,海明威拿到了一封推薦信,可以讓他叩響巴黎先鋒作家圈中最有名的兩位大師——格特魯德·斯泰因和埃茲拉·龐德的宅院大門。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埃茲拉·龐德

斯泰因和龐德是當時文學“萬神殿”裡的長老級人物,無數懷揣作家夢的青年都巴不得能認識他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明威的朋友哈羅德·勒布,勒布也是一位文學青年,卻最終沒成為什麼著名的作家。

一位巴黎的旅居者說,勒布從不會像海明威那樣積極地結交巴黎的文壇大神。他自視甚高,卻常“做著蠢事”,不會去結識“真正重要的人”。

05 善於傾聽

雖說拿到了推薦信,但出入文學沙龍的年輕人多如牛毛,想要征服龐德和斯泰因的心也沒那麼容易。但海明威的優勢在於,他有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人格魅力。

“如果你知道關於玫瑰的一切,他就和你聊玫瑰,直到他學習了你所知的一切,”海明威的朋友約瑟夫 · 德萊爾回憶說,“他會向你鼓勵地微笑,問你問題。”直到談話結束,你可能才會發覺,其實你的那點兒見識他都知道,但他就是很少表露出來。

第一次來到斯泰因的沙龍時,海明威給女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全神貫注地看著斯泰因,側耳傾聽她所說的每一句話,熱情充沛,興致勃勃,從不打岔。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格特魯德·斯泰因

很快,龐德和斯泰因就頻頻把年輕的海明威邀請到自己家中,把所知的一切傳授給他,在巴黎混得最好的那些美國人,作家、編輯以及文學殿堂的“看門人”,也都開始紛紛把手中的資源敬奉到他的腳下。

這時的海明威還沒有任何作品出版,但他在這個圈子裡看著,聽著,已經取得了自己所需。

06 超凡的抗壓能力

結識了幾位誨人不倦的名流導師,一切都在步入正軌時,海明威突然遭遇了一次重創:妻子哈德莉把他的所有稿子都弄丟了!

當時,哈德莉坐火車去看他,不知怎麼,在上車之前,她鬼使神差地把海明威所有的創作手稿——包括他的短篇小說、詩歌和一部長篇小說,以及這些作品的全部副本都裝進了一隻箱子裡,隨她一起上路。她在中途下車買了份報紙,然後發現箱子不見了。

海明威當晚就回到了巴黎,確認他全部的文學產出都已丟失後,他鑽進了被窩,絕望地躺了一晚。“那些破玩意兒是我三年的心血。”什麼都沒了,他能找到的一切只有“用鉛筆寫的三稿垃圾詩”,還有幾篇新聞稿。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海明威與哈德莉

哈德莉擔心丈夫再也無法從這次意外中振作起來,但沒過多久,海明威就再次投入了創作。他承認,“丟失的作品對我是有好處的”。現在他要從零開始,但任何新寫出來的東西,幾乎都將比丟失的文稿更好。

畢竟新作品會在巴黎的人文環境中寫成,會融入所有海明威從龐德和斯泰因那裡所學的東西。這些新寫出來的東西,就是海明威的頭兩本出版物《三個故事和十首詩》以及《在我們的時代》。

如果書稿沒有丟失,或許海明威將永遠只是舍伍德·安德森的模仿者,寫不出自己的聲音。

07 創新

1920年代的西方文壇正在醞釀著一場文學政變,那種傳統、古典的寫作風格雖然還有著大量擁躉,卻也漸漸成了明日黃花。

在這股更迭的浪潮中,最為輝煌耀眼的文學新星當屬菲茨傑拉德。他寫的是前輩們從未觸碰過的東西:飛女郎,爵士樂,縱情聲色的男女和香檳酒的泡沫,他抓住了年青一代的社會節拍,甚至引領了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海明威看來,菲茨傑拉德陳腐不堪。誠然,他筆下的事物是新鮮的,可他的文風還是陳舊的,同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品沒什麼兩樣。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海明威(左)與菲茨傑拉德(右)

龐德對海明威影響頗深,他認為作家應該惜字如金。龐德討厭形容詞,也討厭純粹的描寫,這一點在海明威後來的作品中多有體現。除外,海明威新聞記者的工作也對他的寫作幫了不少忙。海明威曾經說,他很喜歡電報這種精簡交流的藝術。

08 學會等待

海明威運用自己精簡的新文風進行創作,好不容易出版了兩本小書,銷量卻少得可憐。他漸漸意識到,只有長篇小說,才是優質出版社最為看重的東西,能夠讓他在文壇一炮打響。

雖然工作起來充滿熱情,但海明威也不想揠苗助長。寫一部長篇小說是一件瓜熟蒂落的事情,“我想盡量推遲,直到我情不自禁、忍無可忍時再落筆。”

這一天終於來臨了。

1925年夏天,海明威帶著一群朋友去西班牙潘普洛納參加一年一度的聖佛明奔牛節盛典。一行人中,最為光彩奪目的是杜芙·特懷斯登夫人,她是一位縱情聲色的英國女貴族。同行的有她的情人帕特·格思裡,有她幾周之前偷偷勾搭上的新情人哈羅德·勒布,還有海明威,據說也和杜芙有一腿。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1926年,海明威和朋友們在西班牙

節慶期間,勒布和格思裡爭風吃醋,海明威和勒布幾乎大打出手,一旁的哈德莉默默承受著一切。一天吃午飯時,大家發現杜芙眼眶烏青,額頭上也有擦傷。一場歡快的旅行最終尷尬收場。

09 抓住時機

與海明威同去參加奔牛節盛典的作家唐納德·斯圖爾特覺得,要是把這場鬧劇似的旅行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也許會成為一部不錯的小說。

海明威動筆了。僅僅2個月後,他就已經完成了《太陽照常升起》的第一稿,寫滿了7個小本子,8萬多個單詞。他寫下了旅行中發生的一切,朋友們失敗的婚姻、大學參加的體育活動、獨特的口頭禪,還有各種不檢點的言行。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海明威與《太陽照常升起》中的人物原型們

回到巴黎後,命運又和海明威開了一個玩笑。他收到了一封信,來自大名鼎鼎的美國出版社——斯克里布納父子出版公司。寫信人是麥克斯韋·柏金斯,就是那位發掘了菲茨傑拉德的傳奇編輯,電影《天才捕手》的主人公。

柏金斯讀了海明威出版的兩本小書,對他很是欣賞,想向他約稿。可惜的是,因為海明威沒有留下詳細地址,信件被輾轉寄到了莎士比亞書店,等海明威拿到時為時已晚——他已經和利夫萊特出版社簽了下一本書的合同,受制於人了。

換做別人也許只會抱怨命運作祟,但接到柏金斯約稿信的那一刻,海明威已經開始琢磨利夫萊特出版社合同裡的漏洞,思考怎麼解約了。

不久,海明威寫了一箇中篇《春潮》,這篇極盡嘲諷自己文學導師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說讓利夫萊特出版社很是看不上。他們沒有簽約《春潮》,依照合同,出版社也就喪失了海明威下一本小說的優先選擇權,柏金斯趁勢而入,拿到了《太陽照常升起》。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年輕VS年老的海明威

這時的海明威已經不那麼崇拜斯泰因了,他厭倦了斯泰因那副總以巴黎左岸文人圈中老祖母自居的嘴臉,卻還是決定用斯泰因的一句話當作小說的題詞——“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You are a lost generation)。

海明威其實並不認同這句話:哪一代人不迷惘呢?但將這句話寫在篇首,會讓整部小說拔高一個層次。他寫的不再是一堆亂七八糟的八卦和醜聞,而是戰後一代人迷失的靈魂。

菲茨傑拉德是最早幾個閱讀《太陽照常升起》的人,他告訴海明威,小說裡有些段落可有可無,漫不經心。雖說海明威時常暗諷菲茨傑拉德格局太小,但後者對《太陽照常升起》的意見,海明威卻極為認真地予以採納,因為這正契合了他自己推崇的精簡理念。

10 商業頭腦

《太陽照常升起》還未定稿,海明威已經在考慮營銷小說的事宜了,他給出版社寄去了一大堆自己的照片。

一週後,他又寄給了出版社一份名單,裡面是一些大名鼎鼎的評論家和作家,他認為小說有了試讀本以後應該給他們各寄一本,信中甚至附上了他們的住址和簽約出版社。

海明威不是那種躲在象牙塔裡,寫著晦澀難懂文字的作家,這一點他與斯泰因非常不同。斯泰因是巴黎先鋒作家群中最致力於創新的幾位,但她的書極其難讀,讓正經的美國出版社望而卻步。

海明威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想要的是商業上的成功。斯泰因也想要這個,可她那一套東西是獲得不了成功的。她是現代主義文學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但是你會讀她的書作消遣嗎?“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海明威與捕到的大馬林魚

《太陽照常升起》不一樣,它描寫了包容各種輕薄行為的花花世界,海明威將巴黎文壇上形形色色的人寫進了小說,對普通讀者來說,這是一本有趣的八卦;但它又寫了新的一代人,他們的迷失、痛苦,死亡與生存,全都以一種前所未見的口吻道來,這是一部現代主義文學的先鋒之作,十幾年來一直在醞釀的那場文學政變,至此終於找到了它的大眾領袖。


相關閱讀


僅僅15個月,從一貧如洗到賺夠一生財富,這個年輕人做對了什麼?

《整個巴黎屬於我》

[美] 萊斯利·MM·布魯姆 著| 2018.12

21歲到27歲,在人生的黃金時代,海明威旅居巴黎,度過了一段困頓、瘋狂的日子。他信仰文學,心高氣傲,卻只能靠做記者度日。他是社交寵兒,熱愛拳擊和鬥牛。他戲仿作品嘲弄恩師,把巴黎、倫敦、紐約一些精英朋友難以示人的情感糾葛寫進小說……海明威從一個無人問津的時代旁觀者變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

有人說海明威是“壞男孩”,混合了巴黎的喧囂、阿爾卑斯山的粗獷、拳擊場的野蠻,還有一種別樣的才華光芒。從始至終,海明威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樣的人,取得什麼樣的成就,沒有任何人和事可以阻擋他。

-End-

編輯:Yoyo 責編:YQ

2019.3.21

更多經典書單和深度好文

歡迎關注「中信出版集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