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輸得一點不冤,看看日本當時的戰艦就明白了

海軍 陸軍 武器 日本 潞州節度 潞州節度 2017-10-15

每每提及北洋水師,尤其是那場驚心動魄的“大東溝海戰”之時,人人都在說北洋水師航速慢,裝加厚,大口徑炮多。但是由於速射炮和火藥等技術不過關,在技術上遠遠落後於日本聯合艦隊。當時果真如此嗎?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輸得一點不冤,看看日本當時的戰艦就明白了

懸掛德國商船旗,剛剛抵達中國的“定遠”、“鎮遠”二艦,各有4門305毫米主炮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輸得一點不冤,看看日本當時的戰艦就明白了

日本聯合艦隊旗艦“鬆島”號,主炮口徑達到320毫米

首先,看北洋水師的大口徑艦炮。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之所以被認為是以“大口徑主炮”為主,是因為在海戰中“北洋水師”由於速射炮不足,只能更多發揮了主炮威力。其實,很多戰艦的主炮口徑還不如日本海軍,比如日本的“三景”艦就都裝備320毫米主炮(後主炮),“浪速”號的主炮口徑達到260毫米、“扶桑”艦配備240毫米口徑主炮,“吉野”的口徑也是152毫米。反觀北洋水師除了“定遠”和“鎮遠”的主炮口徑達到305毫米之外,“濟遠”、“致遠”、“來遠”、“經遠”、“靖遠”的主炮口徑為210毫米,“平遠”、“超勇”和“揚威”的主炮口徑為254毫米,“廣甲”主炮口徑為150毫米,“廣乙”和“廣丙”為120毫米。其實在主炮口徑方面,北洋水師並不佔優勢。如果非要說佔優的話,就是300毫米以上主炮,北洋水師有8門,而日本的320毫米主炮只有3門。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輸得一點不冤,看看日本當時的戰艦就明白了

航速達到19.3節的“致遠”,絕對不慢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輸得一點不冤,看看日本當時的戰艦就明白了

航速達到23節的“吉野”,只是太快

其次,再看北洋水師的航速。北洋水師的戰艦,除了三艘“廣字頭”戰艦艦、“超勇”和“揚威”之外,其他的“八大遠”都算是所謂的“鐵甲艦”或“鋼甲艦”。但是,這些軍艦大多購置於1888年之前,在購買這些戰艦時,這些戰艦的理論航速並不慢。尤其是設計航速達到19.3節的“致遠”等艦,曾經在世界上都是最快的巡洋艦之一。只是由於海軍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及北洋水師自己的保養,還有燒的媒等綜合影響,在甲午戰爭時期航速已經顯得落後時代了。不過即便如此,所謂的航速慢,也是相對於日本“第一遊擊隊”而言,聯合艦隊本部的諸多戰艦,航速並不比北洋水師快。比如,“三景艦”的最大航速不過是16.5節,與北洋水師中的“致遠”、“靖遠”相比都有所不如,只是比“鎮遠”、“定遠”略快。當然“吉野”23節的航速,在那時候確實讓人望塵莫及,但是不能因為“吉野”和其所在的“第一遊擊隊”的軍艦就認為日本海軍戰艦就全部都非常迅捷。比如“比睿”號航速不過14節、“西京丸”航速不過12節,“赤城號”航速也是12節。正是有這麼多弱小的戰艦,所以在甲午海戰中,清軍編隊的航速是14.5節,而日軍的航速是10.2節。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輸得一點不冤,看看日本當時的戰艦就明白了

訪問日本時停泊在長崎港的“定遠”艦。“定遠”和“鎮遠”兩艘鐵甲艦才是真正的“厚甲”

最後,再看看北洋水師的裝甲厚度。作為當時東亞海域最大的戰艦,“定遠”號和“鎮遠”號兩艘鐵甲艦的裝甲確實讓人望而生畏。兩艘戰艦,每艘的裝甲總重為1461噸、鐵甲堡水線上裝甲厚14英寸(355.6mm)、水線下裝甲厚12英寸(304.8mm)、305炮座裝甲厚304mm,炮盾厚15mm,司令塔裝甲厚203mm。但是其他的各種“快船”、“穹甲巡洋艦”就沒有這麼厚的裝甲了,“超勇”等鐵肋木船或者包鐵皮的船暫且不提,“濟遠”的裝甲甲板(穹甲)由25.4mm鋼質和50.8mm鐵質裝甲層複合而成,可抵禦大口徑火炮的轟擊,炮座裝甲254mm,炮盾及司令塔裝甲厚38.1mm;“致遠”和“靖遠”裝甲甲板厚3寸(傾斜處)/2寸(平坦處),司令塔裝甲厚3寸,火炮炮盾厚2寸;“經遠”和“來遠”,水線帶裝甲厚9.5-5.1寸,裝甲甲板厚3寸(傾斜處)/1.5寸(平坦處),炮座裝甲厚8寸,炮盾厚1.5寸,司令塔裝甲厚6寸。而日軍的“三景艦”,也較為注重裝甲防護,輪機部外側裝甲厚125mm,炮塔裝甲厚300mm,炮塔頂蓋裝甲厚100mm,裝甲防禦甲板厚50mm。以航速快,速射炮多聞名的“吉野”艦防護能力也不差,水線附近縱貫全艦敷設了穹甲甲板,裝甲甲板厚115mm(傾斜部)、45mm(平坦部),炮盾厚115mm。相較而言,北洋水師其他戰艦在裝甲方面並沒有明顯優勢。

綜上所述,所謂北洋水師的“慢航速”是相對於對日本海軍第一遊擊隊的,所謂的主炮口徑大、裝甲厚其實是“定遠”和“鎮遠”兩艦的特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