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

參加#盤點退役裝備#活動

本文部分內容由施展/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授權發表

該艦為68-бис型輕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四號艦。1951年8月31日列編海軍艦艇名錄,以俄羅斯帝國著名海軍統帥、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謝尼亞文海軍上將來命名,其艦名繼承自1905年5月15日在對馬海峽被日本俘虜的同名海防艦。1951年10月31日在列寧格勒的第189造船廠開工(建造編號№437),次年12月22日該艦下水。1954年11月30日,海軍簽署“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的驗收合格證書,同年12月18日艦上升掛蘇聯海軍旗,進入第4海軍服役。

"

參加#盤點退役裝備#活動

本文部分內容由施展/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授權發表

該艦為68-бис型輕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四號艦。1951年8月31日列編海軍艦艇名錄,以俄羅斯帝國著名海軍統帥、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謝尼亞文海軍上將來命名,其艦名繼承自1905年5月15日在對馬海峽被日本俘虜的同名海防艦。1951年10月31日在列寧格勒的第189造船廠開工(建造編號№437),次年12月22日該艦下水。1954年11月30日,海軍簽署“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的驗收合格證書,同年12月18日艦上升掛蘇聯海軍旗,進入第4海軍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剛竣工時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5年2月24日該艦暫時轉入北方艦隊後,於5月12日至18日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航行至北方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北莫爾斯克報到。

1955年7月7日,由兩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包括“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和同型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三艘611型大型魚雷潛艇Б-62號、Б-63號、Б-66號、基地掃雷艦大隊和大型獵潛艇大隊組成大型艦艇中隊出發,走北方海路前往遠東。“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於9月7日正式調入太平洋艦隊,10日抵達符拉迪沃斯託克港。

"

參加#盤點退役裝備#活動

本文部分內容由施展/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授權發表

該艦為68-бис型輕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四號艦。1951年8月31日列編海軍艦艇名錄,以俄羅斯帝國著名海軍統帥、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謝尼亞文海軍上將來命名,其艦名繼承自1905年5月15日在對馬海峽被日本俘虜的同名海防艦。1951年10月31日在列寧格勒的第189造船廠開工(建造編號№437),次年12月22日該艦下水。1954年11月30日,海軍簽署“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的驗收合格證書,同年12月18日艦上升掛蘇聯海軍旗,進入第4海軍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剛竣工時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5年2月24日該艦暫時轉入北方艦隊後,於5月12日至18日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航行至北方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北莫爾斯克報到。

1955年7月7日,由兩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包括“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和同型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三艘611型大型魚雷潛艇Б-62號、Б-63號、Б-66號、基地掃雷艦大隊和大型獵潛艇大隊組成大型艦艇中隊出發,走北方海路前往遠東。“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於9月7日正式調入太平洋艦隊,10日抵達符拉迪沃斯託克港。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訪問印尼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8年,在該艦甲板上進行了卡-15直升機的甲板起降試驗,這架直升機由波茲傑耶夫中尉駕駛。1959年11月17日至22日,懸掛太平洋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與兩艘56型驅逐艦“忍耐”號和“激動”號訪問了印度尼西亞的泗水港,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總理、國防部長以及外交部長在首都雅加達接見了蘇聯海軍編隊代表、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

"

參加#盤點退役裝備#活動

本文部分內容由施展/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授權發表

該艦為68-бис型輕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四號艦。1951年8月31日列編海軍艦艇名錄,以俄羅斯帝國著名海軍統帥、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謝尼亞文海軍上將來命名,其艦名繼承自1905年5月15日在對馬海峽被日本俘虜的同名海防艦。1951年10月31日在列寧格勒的第189造船廠開工(建造編號№437),次年12月22日該艦下水。1954年11月30日,海軍簽署“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的驗收合格證書,同年12月18日艦上升掛蘇聯海軍旗,進入第4海軍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剛竣工時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5年2月24日該艦暫時轉入北方艦隊後,於5月12日至18日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航行至北方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北莫爾斯克報到。

1955年7月7日,由兩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包括“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和同型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三艘611型大型魚雷潛艇Б-62號、Б-63號、Б-66號、基地掃雷艦大隊和大型獵潛艇大隊組成大型艦艇中隊出發,走北方海路前往遠東。“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於9月7日正式調入太平洋艦隊,10日抵達符拉迪沃斯託克港。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訪問印尼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8年,在該艦甲板上進行了卡-15直升機的甲板起降試驗,這架直升機由波茲傑耶夫中尉駕駛。1959年11月17日至22日,懸掛太平洋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與兩艘56型驅逐艦“忍耐”號和“激動”號訪問了印度尼西亞的泗水港,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總理、國防部長以及外交部長在首都雅加達接見了蘇聯海軍編隊代表、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訪問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0年5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轉入預備役,並被封存在諾維克灣。其編制保持在太平洋艦隊下轄的導彈艦第82支隊,後又調入巡洋艦第14總隊,1961年3月31日再次調入新組建的反潛艦第9總隊。

1961年2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重新回到現役狀態。12月27日至1972年5月31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大修並改裝為68У2型。1973年3月13日,該艦被重新列為指揮巡洋艦。

"

參加#盤點退役裝備#活動

本文部分內容由施展/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授權發表

該艦為68-бис型輕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四號艦。1951年8月31日列編海軍艦艇名錄,以俄羅斯帝國著名海軍統帥、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謝尼亞文海軍上將來命名,其艦名繼承自1905年5月15日在對馬海峽被日本俘虜的同名海防艦。1951年10月31日在列寧格勒的第189造船廠開工(建造編號№437),次年12月22日該艦下水。1954年11月30日,海軍簽署“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的驗收合格證書,同年12月18日艦上升掛蘇聯海軍旗,進入第4海軍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剛竣工時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5年2月24日該艦暫時轉入北方艦隊後,於5月12日至18日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航行至北方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北莫爾斯克報到。

1955年7月7日,由兩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包括“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和同型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三艘611型大型魚雷潛艇Б-62號、Б-63號、Б-66號、基地掃雷艦大隊和大型獵潛艇大隊組成大型艦艇中隊出發,走北方海路前往遠東。“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於9月7日正式調入太平洋艦隊,10日抵達符拉迪沃斯託克港。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訪問印尼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8年,在該艦甲板上進行了卡-15直升機的甲板起降試驗,這架直升機由波茲傑耶夫中尉駕駛。1959年11月17日至22日,懸掛太平洋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與兩艘56型驅逐艦“忍耐”號和“激動”號訪問了印度尼西亞的泗水港,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總理、國防部長以及外交部長在首都雅加達接見了蘇聯海軍編隊代表、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訪問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0年5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轉入預備役,並被封存在諾維克灣。其編制保持在太平洋艦隊下轄的導彈艦第82支隊,後又調入巡洋艦第14總隊,1961年3月31日再次調入新組建的反潛艦第9總隊。

1961年2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重新回到現役狀態。12月27日至1972年5月31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大修並改裝為68У2型。1973年3月13日,該艦被重新列為指揮巡洋艦。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陳列在“涅瓦”設計局產品陳列館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

隨著蘇聯海軍艦艇開始有意識地進入遠洋活動,他們的戰略與戰術思想也在不斷地改進。在此過程中,蘇聯海軍對發展作為海上指揮所的專用指揮艦的興趣越來越濃厚。1963年10月,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指示為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改裝1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以充當岸上指揮所和通信設備遭到破壞時的備用指揮所,並得到了蘇聯國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的批准。

但考慮到6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已經在遠海區特別是地中海海域展開戰鬥勤務,海軍高層決定為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抽調1艘68-бис型艦進行改裝,分別用於擔任即將組建的第5戰役分艦隊和第10戰役分艦隊的移動海上司令部。次年,工程編號為 68У 型的指揮巡洋艦的戰術技術任務書完成編制,其設計工作交給伊萬諾夫領導的第17中央設計局,代號為“海灣”。

眾所周知,對海上任務戰鬥艦戰役編隊的指揮和控制通常是由編隊旗艦或指揮艦實施的,這就要求充當旗艦的艦上能夠容納現代化的指揮設施、編隊指揮人員的住艙和眾多的通信設備。蘇聯海軍在戰後建造的一級水面戰鬥艦上大多都預設了旗艦指揮所和供編隊指揮人員居住的備用艙室,但它們畢竟不是專業的指揮艦出身,艦上艙室空間還是相當緊張的。

依照艦上所配備的指揮控制系統的情報收集、處理能力的不同以及所裝通信設備性能的差異,蘇聯海軍將艦艇的指揮能力分為戰術級和戰役級兩個級別。前者能夠指揮自艦或有限距離的戰術艦艇編成(總隊、支隊和大隊)內友軍(包括己方艦艇和飛機),現代軍艦大多具備戰術指揮能力;而後者則能指揮戰役、戰術級艦艇編隊(區艦隊、分艦隊、戰役分艦隊範圍內)內友軍,需要專門改裝或建造指揮艦。

按照1965年1月由海軍司令部批准通過的68У型指揮巡洋艦技術設計,“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都需要拆除一座МК-5-бис型三聯裝152毫米主炮塔(3號炮塔),在原位置增設大型上層建築以容納“旋風”型衛星通信系統、保密通信裝置、1座4К33“黃蜂-М”型防空導彈系統的ЗИФ-122型雙臂式發射架、貯彈庫(20枚)及配套的4Р-33型火控系統。同時,艦上還應能搭載一架卡-25艦載直升機,並提高續航力。但隨後,第17中央設計局又增加了包括拆除4號主炮塔在內的修改事項。同年7月,該修改設計獲得海軍司令部和造船工業部的批准。

"

參加#盤點退役裝備#活動

本文部分內容由施展/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授權發表

該艦為68-бис型輕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四號艦。1951年8月31日列編海軍艦艇名錄,以俄羅斯帝國著名海軍統帥、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謝尼亞文海軍上將來命名,其艦名繼承自1905年5月15日在對馬海峽被日本俘虜的同名海防艦。1951年10月31日在列寧格勒的第189造船廠開工(建造編號№437),次年12月22日該艦下水。1954年11月30日,海軍簽署“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的驗收合格證書,同年12月18日艦上升掛蘇聯海軍旗,進入第4海軍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剛竣工時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5年2月24日該艦暫時轉入北方艦隊後,於5月12日至18日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航行至北方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北莫爾斯克報到。

1955年7月7日,由兩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包括“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和同型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三艘611型大型魚雷潛艇Б-62號、Б-63號、Б-66號、基地掃雷艦大隊和大型獵潛艇大隊組成大型艦艇中隊出發,走北方海路前往遠東。“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於9月7日正式調入太平洋艦隊,10日抵達符拉迪沃斯託克港。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訪問印尼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8年,在該艦甲板上進行了卡-15直升機的甲板起降試驗,這架直升機由波茲傑耶夫中尉駕駛。1959年11月17日至22日,懸掛太平洋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與兩艘56型驅逐艦“忍耐”號和“激動”號訪問了印度尼西亞的泗水港,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總理、國防部長以及外交部長在首都雅加達接見了蘇聯海軍編隊代表、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訪問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0年5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轉入預備役,並被封存在諾維克灣。其編制保持在太平洋艦隊下轄的導彈艦第82支隊,後又調入巡洋艦第14總隊,1961年3月31日再次調入新組建的反潛艦第9總隊。

1961年2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重新回到現役狀態。12月27日至1972年5月31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大修並改裝為68У2型。1973年3月13日,該艦被重新列為指揮巡洋艦。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陳列在“涅瓦”設計局產品陳列館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

隨著蘇聯海軍艦艇開始有意識地進入遠洋活動,他們的戰略與戰術思想也在不斷地改進。在此過程中,蘇聯海軍對發展作為海上指揮所的專用指揮艦的興趣越來越濃厚。1963年10月,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指示為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改裝1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以充當岸上指揮所和通信設備遭到破壞時的備用指揮所,並得到了蘇聯國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的批准。

但考慮到6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已經在遠海區特別是地中海海域展開戰鬥勤務,海軍高層決定為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抽調1艘68-бис型艦進行改裝,分別用於擔任即將組建的第5戰役分艦隊和第10戰役分艦隊的移動海上司令部。次年,工程編號為 68У 型的指揮巡洋艦的戰術技術任務書完成編制,其設計工作交給伊萬諾夫領導的第17中央設計局,代號為“海灣”。

眾所周知,對海上任務戰鬥艦戰役編隊的指揮和控制通常是由編隊旗艦或指揮艦實施的,這就要求充當旗艦的艦上能夠容納現代化的指揮設施、編隊指揮人員的住艙和眾多的通信設備。蘇聯海軍在戰後建造的一級水面戰鬥艦上大多都預設了旗艦指揮所和供編隊指揮人員居住的備用艙室,但它們畢竟不是專業的指揮艦出身,艦上艙室空間還是相當緊張的。

依照艦上所配備的指揮控制系統的情報收集、處理能力的不同以及所裝通信設備性能的差異,蘇聯海軍將艦艇的指揮能力分為戰術級和戰役級兩個級別。前者能夠指揮自艦或有限距離的戰術艦艇編成(總隊、支隊和大隊)內友軍(包括己方艦艇和飛機),現代軍艦大多具備戰術指揮能力;而後者則能指揮戰役、戰術級艦艇編隊(區艦隊、分艦隊、戰役分艦隊範圍內)內友軍,需要專門改裝或建造指揮艦。

按照1965年1月由海軍司令部批准通過的68У型指揮巡洋艦技術設計,“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都需要拆除一座МК-5-бис型三聯裝152毫米主炮塔(3號炮塔),在原位置增設大型上層建築以容納“旋風”型衛星通信系統、保密通信裝置、1座4К33“黃蜂-М”型防空導彈系統的ЗИФ-122型雙臂式發射架、貯彈庫(20枚)及配套的4Р-33型火控系統。同時,艦上還應能搭載一架卡-25艦載直升機,並提高續航力。但隨後,第17中央設計局又增加了包括拆除4號主炮塔在內的修改事項。同年7月,該修改設計獲得海軍司令部和造船工業部的批准。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後部上層建築特寫,可見AK-230炮,黃蜂導彈發射架和直升機

但在改裝過程中,黑海艦隊司令部拒絕拆除“日丹諾夫”號巡洋艦後甲板的兩座主炮塔,並向船廠派去了武裝警備人員,阻止船廠工人的作業。最終,海軍司令部向黑海艦隊妥協,同意保留“日丹諾夫”號的4號主炮塔,並指示第17中央設計局再一次對68У型指揮巡洋艦的設計進行變更。而相比之下,1966年12月31日進入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改裝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並沒有發生類似的情況,水兵同志們和工人同志們的關係處得十分融洽,“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艦艉兩座主炮塔均被順利拆除。

"

參加#盤點退役裝備#活動

本文部分內容由施展/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授權發表

該艦為68-бис型輕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四號艦。1951年8月31日列編海軍艦艇名錄,以俄羅斯帝國著名海軍統帥、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謝尼亞文海軍上將來命名,其艦名繼承自1905年5月15日在對馬海峽被日本俘虜的同名海防艦。1951年10月31日在列寧格勒的第189造船廠開工(建造編號№437),次年12月22日該艦下水。1954年11月30日,海軍簽署“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的驗收合格證書,同年12月18日艦上升掛蘇聯海軍旗,進入第4海軍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剛竣工時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5年2月24日該艦暫時轉入北方艦隊後,於5月12日至18日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航行至北方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北莫爾斯克報到。

1955年7月7日,由兩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包括“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和同型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三艘611型大型魚雷潛艇Б-62號、Б-63號、Б-66號、基地掃雷艦大隊和大型獵潛艇大隊組成大型艦艇中隊出發,走北方海路前往遠東。“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於9月7日正式調入太平洋艦隊,10日抵達符拉迪沃斯託克港。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訪問印尼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8年,在該艦甲板上進行了卡-15直升機的甲板起降試驗,這架直升機由波茲傑耶夫中尉駕駛。1959年11月17日至22日,懸掛太平洋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與兩艘56型驅逐艦“忍耐”號和“激動”號訪問了印度尼西亞的泗水港,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總理、國防部長以及外交部長在首都雅加達接見了蘇聯海軍編隊代表、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訪問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0年5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轉入預備役,並被封存在諾維克灣。其編制保持在太平洋艦隊下轄的導彈艦第82支隊,後又調入巡洋艦第14總隊,1961年3月31日再次調入新組建的反潛艦第9總隊。

1961年2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重新回到現役狀態。12月27日至1972年5月31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大修並改裝為68У2型。1973年3月13日,該艦被重新列為指揮巡洋艦。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陳列在“涅瓦”設計局產品陳列館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

隨著蘇聯海軍艦艇開始有意識地進入遠洋活動,他們的戰略與戰術思想也在不斷地改進。在此過程中,蘇聯海軍對發展作為海上指揮所的專用指揮艦的興趣越來越濃厚。1963年10月,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指示為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改裝1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以充當岸上指揮所和通信設備遭到破壞時的備用指揮所,並得到了蘇聯國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的批准。

但考慮到6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已經在遠海區特別是地中海海域展開戰鬥勤務,海軍高層決定為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抽調1艘68-бис型艦進行改裝,分別用於擔任即將組建的第5戰役分艦隊和第10戰役分艦隊的移動海上司令部。次年,工程編號為 68У 型的指揮巡洋艦的戰術技術任務書完成編制,其設計工作交給伊萬諾夫領導的第17中央設計局,代號為“海灣”。

眾所周知,對海上任務戰鬥艦戰役編隊的指揮和控制通常是由編隊旗艦或指揮艦實施的,這就要求充當旗艦的艦上能夠容納現代化的指揮設施、編隊指揮人員的住艙和眾多的通信設備。蘇聯海軍在戰後建造的一級水面戰鬥艦上大多都預設了旗艦指揮所和供編隊指揮人員居住的備用艙室,但它們畢竟不是專業的指揮艦出身,艦上艙室空間還是相當緊張的。

依照艦上所配備的指揮控制系統的情報收集、處理能力的不同以及所裝通信設備性能的差異,蘇聯海軍將艦艇的指揮能力分為戰術級和戰役級兩個級別。前者能夠指揮自艦或有限距離的戰術艦艇編成(總隊、支隊和大隊)內友軍(包括己方艦艇和飛機),現代軍艦大多具備戰術指揮能力;而後者則能指揮戰役、戰術級艦艇編隊(區艦隊、分艦隊、戰役分艦隊範圍內)內友軍,需要專門改裝或建造指揮艦。

按照1965年1月由海軍司令部批准通過的68У型指揮巡洋艦技術設計,“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都需要拆除一座МК-5-бис型三聯裝152毫米主炮塔(3號炮塔),在原位置增設大型上層建築以容納“旋風”型衛星通信系統、保密通信裝置、1座4К33“黃蜂-М”型防空導彈系統的ЗИФ-122型雙臂式發射架、貯彈庫(20枚)及配套的4Р-33型火控系統。同時,艦上還應能搭載一架卡-25艦載直升機,並提高續航力。但隨後,第17中央設計局又增加了包括拆除4號主炮塔在內的修改事項。同年7月,該修改設計獲得海軍司令部和造船工業部的批准。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後部上層建築特寫,可見AK-230炮,黃蜂導彈發射架和直升機

但在改裝過程中,黑海艦隊司令部拒絕拆除“日丹諾夫”號巡洋艦後甲板的兩座主炮塔,並向船廠派去了武裝警備人員,阻止船廠工人的作業。最終,海軍司令部向黑海艦隊妥協,同意保留“日丹諾夫”號的4號主炮塔,並指示第17中央設計局再一次對68У型指揮巡洋艦的設計進行變更。而相比之下,1966年12月31日進入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改裝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並沒有發生類似的情況,水兵同志們和工人同志們的關係處得十分融洽,“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艦艉兩座主炮塔均被順利拆除。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完成68Y2改裝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7年,已在1966年10月更名為“涅瓦”設計局的原第17中央設計局又向海軍提交了一份旨在增加68У型指揮巡洋艦防空武器的改進方案,並針對“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的具體情況,拿出了兩套不同的指揮巡洋艦改裝方案,分別為代號為“海灣-1”的 68У1型工程和代號為“海灣-2”的68У2型工程。1968年2月,該方案獲得海軍與造船工業部的核準。1971~1972年,“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先後完成改裝,並回到海軍繼續服役。

"

參加#盤點退役裝備#活動

本文部分內容由施展/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授權發表

該艦為68-бис型輕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四號艦。1951年8月31日列編海軍艦艇名錄,以俄羅斯帝國著名海軍統帥、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謝尼亞文海軍上將來命名,其艦名繼承自1905年5月15日在對馬海峽被日本俘虜的同名海防艦。1951年10月31日在列寧格勒的第189造船廠開工(建造編號№437),次年12月22日該艦下水。1954年11月30日,海軍簽署“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的驗收合格證書,同年12月18日艦上升掛蘇聯海軍旗,進入第4海軍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剛竣工時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5年2月24日該艦暫時轉入北方艦隊後,於5月12日至18日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航行至北方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北莫爾斯克報到。

1955年7月7日,由兩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包括“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和同型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三艘611型大型魚雷潛艇Б-62號、Б-63號、Б-66號、基地掃雷艦大隊和大型獵潛艇大隊組成大型艦艇中隊出發,走北方海路前往遠東。“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於9月7日正式調入太平洋艦隊,10日抵達符拉迪沃斯託克港。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訪問印尼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8年,在該艦甲板上進行了卡-15直升機的甲板起降試驗,這架直升機由波茲傑耶夫中尉駕駛。1959年11月17日至22日,懸掛太平洋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與兩艘56型驅逐艦“忍耐”號和“激動”號訪問了印度尼西亞的泗水港,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總理、國防部長以及外交部長在首都雅加達接見了蘇聯海軍編隊代表、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訪問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0年5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轉入預備役,並被封存在諾維克灣。其編制保持在太平洋艦隊下轄的導彈艦第82支隊,後又調入巡洋艦第14總隊,1961年3月31日再次調入新組建的反潛艦第9總隊。

1961年2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重新回到現役狀態。12月27日至1972年5月31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大修並改裝為68У2型。1973年3月13日,該艦被重新列為指揮巡洋艦。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陳列在“涅瓦”設計局產品陳列館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

隨著蘇聯海軍艦艇開始有意識地進入遠洋活動,他們的戰略與戰術思想也在不斷地改進。在此過程中,蘇聯海軍對發展作為海上指揮所的專用指揮艦的興趣越來越濃厚。1963年10月,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指示為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改裝1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以充當岸上指揮所和通信設備遭到破壞時的備用指揮所,並得到了蘇聯國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的批准。

但考慮到6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已經在遠海區特別是地中海海域展開戰鬥勤務,海軍高層決定為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抽調1艘68-бис型艦進行改裝,分別用於擔任即將組建的第5戰役分艦隊和第10戰役分艦隊的移動海上司令部。次年,工程編號為 68У 型的指揮巡洋艦的戰術技術任務書完成編制,其設計工作交給伊萬諾夫領導的第17中央設計局,代號為“海灣”。

眾所周知,對海上任務戰鬥艦戰役編隊的指揮和控制通常是由編隊旗艦或指揮艦實施的,這就要求充當旗艦的艦上能夠容納現代化的指揮設施、編隊指揮人員的住艙和眾多的通信設備。蘇聯海軍在戰後建造的一級水面戰鬥艦上大多都預設了旗艦指揮所和供編隊指揮人員居住的備用艙室,但它們畢竟不是專業的指揮艦出身,艦上艙室空間還是相當緊張的。

依照艦上所配備的指揮控制系統的情報收集、處理能力的不同以及所裝通信設備性能的差異,蘇聯海軍將艦艇的指揮能力分為戰術級和戰役級兩個級別。前者能夠指揮自艦或有限距離的戰術艦艇編成(總隊、支隊和大隊)內友軍(包括己方艦艇和飛機),現代軍艦大多具備戰術指揮能力;而後者則能指揮戰役、戰術級艦艇編隊(區艦隊、分艦隊、戰役分艦隊範圍內)內友軍,需要專門改裝或建造指揮艦。

按照1965年1月由海軍司令部批准通過的68У型指揮巡洋艦技術設計,“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都需要拆除一座МК-5-бис型三聯裝152毫米主炮塔(3號炮塔),在原位置增設大型上層建築以容納“旋風”型衛星通信系統、保密通信裝置、1座4К33“黃蜂-М”型防空導彈系統的ЗИФ-122型雙臂式發射架、貯彈庫(20枚)及配套的4Р-33型火控系統。同時,艦上還應能搭載一架卡-25艦載直升機,並提高續航力。但隨後,第17中央設計局又增加了包括拆除4號主炮塔在內的修改事項。同年7月,該修改設計獲得海軍司令部和造船工業部的批准。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後部上層建築特寫,可見AK-230炮,黃蜂導彈發射架和直升機

但在改裝過程中,黑海艦隊司令部拒絕拆除“日丹諾夫”號巡洋艦後甲板的兩座主炮塔,並向船廠派去了武裝警備人員,阻止船廠工人的作業。最終,海軍司令部向黑海艦隊妥協,同意保留“日丹諾夫”號的4號主炮塔,並指示第17中央設計局再一次對68У型指揮巡洋艦的設計進行變更。而相比之下,1966年12月31日進入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改裝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並沒有發生類似的情況,水兵同志們和工人同志們的關係處得十分融洽,“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艦艉兩座主炮塔均被順利拆除。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完成68Y2改裝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7年,已在1966年10月更名為“涅瓦”設計局的原第17中央設計局又向海軍提交了一份旨在增加68У型指揮巡洋艦防空武器的改進方案,並針對“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的具體情況,拿出了兩套不同的指揮巡洋艦改裝方案,分別為代號為“海灣-1”的 68У1型工程和代號為“海灣-2”的68У2型工程。1968年2月,該方案獲得海軍與造船工業部的核準。1971~1972年,“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先後完成改裝,並回到海軍繼續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艦艉甲板特寫

實現指揮的前提是建立可靠的通信網絡。60年代以後,蘇聯海軍已經初步構建了水面艦艇編隊數據信息交換系統,能夠在戰術艦群內自動交換目標信息並向武器提供目標指示。而“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這兩艘艦上更是佈置了整套旗艦指揮部位和強大的通信設備,包括17臺短波和中波無線電發射機、57臺短波、超短波、中波和長波無線電接收機,9臺超短波電臺、3臺超短波、分米波無線電中繼站以及衛星通信系統,能夠在60餘個通信通道實現各個頻段的同時通信。

為了佈置多達65根無線電臺、“旋風”衛星通信系統以及“榆樹”型線電發射機的通信天線,兩艦都在原後部КДП2-8型指揮測距部位的位置又架設了第三根高32米的桁架桅,從而形成了獨特的三桅結構。艦上的電話、電報、傳真電報、電傳打字、超高速通信等設施可滿足8000千米距離的通信要求,在經過中繼後則可同12000千米外的岸上基地進行無線電通信。此外,兩艦在1977~1978年的例行修理期間還在主桅兩側平臺上補裝了“晶體-К”型衛星通信系統和“克拉-М”型通信系統。若通過衛星鏈路,更能與在世界各大洋活動的己方艦艇進行相互通信。

作為擁有完備戰役級指揮功能的指揮巡洋艦,“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上配備了“標圖板”型作戰情報指揮系統。這一套系統能處理的信息容量比過去的“鏈環-68-бис”型或“目標”型戰鬥情報指揮儀增加了10倍,具備對分艦隊內的全部級別的水面艦艇或潛艇、輔助保障船隻、友鄰的海岸導彈炮兵部隊進行指揮控制,並協調組織無線電電子對抗、偵察通信、反水雷防禦以及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諸多複雜任務的能力。艦上除常駐戰役分艦隊司令部外,還設有一個總面積達358平方米的參謀部位以及供戰役分艦隊司令和參謀長居住的高級住艙。

在接受現代化改裝的同時,也對艦上一部分電子設備進行了更換。“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將“艦首旗-2”型雷達換為“船底星座-У”型,並用МР-302“指揮室”型雷達替換了原來的“暗礁”型對海搜索雷達;2部“海王星”型導航雷達統一更換為“頓河”型;敵我識別裝置採用“鎳鉻合金-М”型;安裝了“蟹-11”型電子對抗設備。

除主炮外,“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未拆除原裝的СМ-5-1型雙聯裝100毫米高平兩用副炮和В-11型雙聯裝37毫米防空炮。但為了避免副炮射擊時的氣浪波及2號煙囪後方的“晶體-К”衛星通信系統的球狀天線整流罩,被迫對艦上 3、4、5和6號副炮的射界進行限制。直到1986年,“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將“晶體-К”衛星通信天線的安裝位置抬高至2號煙囪的煙帽以上,才算是解決了這一問題。

由於戰役分艦隊司令部所在的指揮艦會受到外圍艦艇的層層保護,因此艦上僅新增了用於自衛的“黃蜂-М”防空導彈系統和АК-230型雙聯裝30毫米炮。北約代號為SA-N-4“壁虎”的“黃蜂-М”系統所用的9М33導彈的射程介於1~7千米,射高60米至7千米。其別緻的發射-裝填裝置構造可以讓ЗИФ-122型雙臂式發射架在不使用時收納到甲板以下用蓋板遮擋,待到需要時再升起。這就避免了打上艦體的海浪、鹽霧氣體等惡劣海洋環境對防空導彈系統的不良影響。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分別在1號煙囪的後方平臺和原3號主炮塔位置的上層建築安裝了4座АК-230型雙聯裝30毫米炮及2部被西方稱為“歪鼓”的МР-104“猞猁”型火控雷達。航空設施方面,由於“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除了後部全部兩座炮塔,因此該艦的後甲板則擁有相當寬闊的空間,得以設置能容納一架卡-25直升機的直升機庫並與大型後部上層建築融為一體,直升機所用的航空煤油貯存在專門的燃料艙內。

除上述外部改動外,為滿足指揮通信設備龐大的用電需求,“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的發電機功率由68-бис型的2700千瓦提升到3530千瓦。而為了保證指揮巡洋艦隨戰役分艦隊在世界各大洋(特別是熱帶水域)的長期活動,艦上還配備了МХМ-30/17型冷藏裝置,其製冷能力達1750000千克卡/小時,幾乎是68-бис型艦原裝製冷機的6倍(300000千克卡/小時)。

1973年至1974年,懸掛第10戰役分艦隊司令克魯格利亞科夫海軍少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與他艦組成戰鬥艦艇中隊前往印度洋執行了2次戰鬥勤務,總計10個月,期間對印度洋沿岸的多個國家的港口進行了友好訪問。1973年1月7日至19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61型大型反潛艦“才能”號、56型驅逐艦“隱蔽”號和一艘641型大型魚雷潛艇的陪同下前往印度的孟買訪問,索馬里國民軍第一副司令和海軍司令在3月16日登上“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進行參觀。3月15日至21日,該艦又在海上掃雷艦的陪同下訪問了索馬里的摩加迪沙。同年3月29日,懸掛尼基福羅夫海軍上校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警戒艦和油船“弗拉基米爾·科列奇茨基”號的陪同下訪問了伊拉克。

1973年12月17日至24日,懸掛戰鬥艦艇中隊長馬斯洛夫海軍少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在“才能”號驅逐艦和一艘641型潛艇的陪同下訪問了毛里求斯的路易港,次年2月9日至15日在歸航途中再一次訪問了孟買(潛艇未入港)。在結束這次戰鬥勤務返回港口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1974年12月獲得蘇聯海軍與蘇聯國防部頒發的“為了勇氣和英勇精神”獎章。

1977年,該艦進入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修理和現代化改裝,包括加裝“晶體-К”型和“克拉-М”型衛星通信系統。1978年4月7日,在國防部長、蘇聯元帥烏斯季諾夫還有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的陪同下,蘇聯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登上“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發表講話,並隨艦出海觀看海軍演習。

"

參加#盤點退役裝備#活動

本文部分內容由施展/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授權發表

該艦為68-бис型輕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四號艦。1951年8月31日列編海軍艦艇名錄,以俄羅斯帝國著名海軍統帥、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謝尼亞文海軍上將來命名,其艦名繼承自1905年5月15日在對馬海峽被日本俘虜的同名海防艦。1951年10月31日在列寧格勒的第189造船廠開工(建造編號№437),次年12月22日該艦下水。1954年11月30日,海軍簽署“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的驗收合格證書,同年12月18日艦上升掛蘇聯海軍旗,進入第4海軍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剛竣工時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5年2月24日該艦暫時轉入北方艦隊後,於5月12日至18日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航行至北方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北莫爾斯克報到。

1955年7月7日,由兩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包括“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和同型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三艘611型大型魚雷潛艇Б-62號、Б-63號、Б-66號、基地掃雷艦大隊和大型獵潛艇大隊組成大型艦艇中隊出發,走北方海路前往遠東。“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於9月7日正式調入太平洋艦隊,10日抵達符拉迪沃斯託克港。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訪問印尼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8年,在該艦甲板上進行了卡-15直升機的甲板起降試驗,這架直升機由波茲傑耶夫中尉駕駛。1959年11月17日至22日,懸掛太平洋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與兩艘56型驅逐艦“忍耐”號和“激動”號訪問了印度尼西亞的泗水港,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總理、國防部長以及外交部長在首都雅加達接見了蘇聯海軍編隊代表、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訪問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0年5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轉入預備役,並被封存在諾維克灣。其編制保持在太平洋艦隊下轄的導彈艦第82支隊,後又調入巡洋艦第14總隊,1961年3月31日再次調入新組建的反潛艦第9總隊。

1961年2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重新回到現役狀態。12月27日至1972年5月31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大修並改裝為68У2型。1973年3月13日,該艦被重新列為指揮巡洋艦。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陳列在“涅瓦”設計局產品陳列館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

隨著蘇聯海軍艦艇開始有意識地進入遠洋活動,他們的戰略與戰術思想也在不斷地改進。在此過程中,蘇聯海軍對發展作為海上指揮所的專用指揮艦的興趣越來越濃厚。1963年10月,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指示為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改裝1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以充當岸上指揮所和通信設備遭到破壞時的備用指揮所,並得到了蘇聯國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的批准。

但考慮到6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已經在遠海區特別是地中海海域展開戰鬥勤務,海軍高層決定為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抽調1艘68-бис型艦進行改裝,分別用於擔任即將組建的第5戰役分艦隊和第10戰役分艦隊的移動海上司令部。次年,工程編號為 68У 型的指揮巡洋艦的戰術技術任務書完成編制,其設計工作交給伊萬諾夫領導的第17中央設計局,代號為“海灣”。

眾所周知,對海上任務戰鬥艦戰役編隊的指揮和控制通常是由編隊旗艦或指揮艦實施的,這就要求充當旗艦的艦上能夠容納現代化的指揮設施、編隊指揮人員的住艙和眾多的通信設備。蘇聯海軍在戰後建造的一級水面戰鬥艦上大多都預設了旗艦指揮所和供編隊指揮人員居住的備用艙室,但它們畢竟不是專業的指揮艦出身,艦上艙室空間還是相當緊張的。

依照艦上所配備的指揮控制系統的情報收集、處理能力的不同以及所裝通信設備性能的差異,蘇聯海軍將艦艇的指揮能力分為戰術級和戰役級兩個級別。前者能夠指揮自艦或有限距離的戰術艦艇編成(總隊、支隊和大隊)內友軍(包括己方艦艇和飛機),現代軍艦大多具備戰術指揮能力;而後者則能指揮戰役、戰術級艦艇編隊(區艦隊、分艦隊、戰役分艦隊範圍內)內友軍,需要專門改裝或建造指揮艦。

按照1965年1月由海軍司令部批准通過的68У型指揮巡洋艦技術設計,“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都需要拆除一座МК-5-бис型三聯裝152毫米主炮塔(3號炮塔),在原位置增設大型上層建築以容納“旋風”型衛星通信系統、保密通信裝置、1座4К33“黃蜂-М”型防空導彈系統的ЗИФ-122型雙臂式發射架、貯彈庫(20枚)及配套的4Р-33型火控系統。同時,艦上還應能搭載一架卡-25艦載直升機,並提高續航力。但隨後,第17中央設計局又增加了包括拆除4號主炮塔在內的修改事項。同年7月,該修改設計獲得海軍司令部和造船工業部的批准。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後部上層建築特寫,可見AK-230炮,黃蜂導彈發射架和直升機

但在改裝過程中,黑海艦隊司令部拒絕拆除“日丹諾夫”號巡洋艦後甲板的兩座主炮塔,並向船廠派去了武裝警備人員,阻止船廠工人的作業。最終,海軍司令部向黑海艦隊妥協,同意保留“日丹諾夫”號的4號主炮塔,並指示第17中央設計局再一次對68У型指揮巡洋艦的設計進行變更。而相比之下,1966年12月31日進入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改裝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並沒有發生類似的情況,水兵同志們和工人同志們的關係處得十分融洽,“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艦艉兩座主炮塔均被順利拆除。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完成68Y2改裝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7年,已在1966年10月更名為“涅瓦”設計局的原第17中央設計局又向海軍提交了一份旨在增加68У型指揮巡洋艦防空武器的改進方案,並針對“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的具體情況,拿出了兩套不同的指揮巡洋艦改裝方案,分別為代號為“海灣-1”的 68У1型工程和代號為“海灣-2”的68У2型工程。1968年2月,該方案獲得海軍與造船工業部的核準。1971~1972年,“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先後完成改裝,並回到海軍繼續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艦艉甲板特寫

實現指揮的前提是建立可靠的通信網絡。60年代以後,蘇聯海軍已經初步構建了水面艦艇編隊數據信息交換系統,能夠在戰術艦群內自動交換目標信息並向武器提供目標指示。而“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這兩艘艦上更是佈置了整套旗艦指揮部位和強大的通信設備,包括17臺短波和中波無線電發射機、57臺短波、超短波、中波和長波無線電接收機,9臺超短波電臺、3臺超短波、分米波無線電中繼站以及衛星通信系統,能夠在60餘個通信通道實現各個頻段的同時通信。

為了佈置多達65根無線電臺、“旋風”衛星通信系統以及“榆樹”型線電發射機的通信天線,兩艦都在原後部КДП2-8型指揮測距部位的位置又架設了第三根高32米的桁架桅,從而形成了獨特的三桅結構。艦上的電話、電報、傳真電報、電傳打字、超高速通信等設施可滿足8000千米距離的通信要求,在經過中繼後則可同12000千米外的岸上基地進行無線電通信。此外,兩艦在1977~1978年的例行修理期間還在主桅兩側平臺上補裝了“晶體-К”型衛星通信系統和“克拉-М”型通信系統。若通過衛星鏈路,更能與在世界各大洋活動的己方艦艇進行相互通信。

作為擁有完備戰役級指揮功能的指揮巡洋艦,“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上配備了“標圖板”型作戰情報指揮系統。這一套系統能處理的信息容量比過去的“鏈環-68-бис”型或“目標”型戰鬥情報指揮儀增加了10倍,具備對分艦隊內的全部級別的水面艦艇或潛艇、輔助保障船隻、友鄰的海岸導彈炮兵部隊進行指揮控制,並協調組織無線電電子對抗、偵察通信、反水雷防禦以及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諸多複雜任務的能力。艦上除常駐戰役分艦隊司令部外,還設有一個總面積達358平方米的參謀部位以及供戰役分艦隊司令和參謀長居住的高級住艙。

在接受現代化改裝的同時,也對艦上一部分電子設備進行了更換。“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將“艦首旗-2”型雷達換為“船底星座-У”型,並用МР-302“指揮室”型雷達替換了原來的“暗礁”型對海搜索雷達;2部“海王星”型導航雷達統一更換為“頓河”型;敵我識別裝置採用“鎳鉻合金-М”型;安裝了“蟹-11”型電子對抗設備。

除主炮外,“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未拆除原裝的СМ-5-1型雙聯裝100毫米高平兩用副炮和В-11型雙聯裝37毫米防空炮。但為了避免副炮射擊時的氣浪波及2號煙囪後方的“晶體-К”衛星通信系統的球狀天線整流罩,被迫對艦上 3、4、5和6號副炮的射界進行限制。直到1986年,“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將“晶體-К”衛星通信天線的安裝位置抬高至2號煙囪的煙帽以上,才算是解決了這一問題。

由於戰役分艦隊司令部所在的指揮艦會受到外圍艦艇的層層保護,因此艦上僅新增了用於自衛的“黃蜂-М”防空導彈系統和АК-230型雙聯裝30毫米炮。北約代號為SA-N-4“壁虎”的“黃蜂-М”系統所用的9М33導彈的射程介於1~7千米,射高60米至7千米。其別緻的發射-裝填裝置構造可以讓ЗИФ-122型雙臂式發射架在不使用時收納到甲板以下用蓋板遮擋,待到需要時再升起。這就避免了打上艦體的海浪、鹽霧氣體等惡劣海洋環境對防空導彈系統的不良影響。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分別在1號煙囪的後方平臺和原3號主炮塔位置的上層建築安裝了4座АК-230型雙聯裝30毫米炮及2部被西方稱為“歪鼓”的МР-104“猞猁”型火控雷達。航空設施方面,由於“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除了後部全部兩座炮塔,因此該艦的後甲板則擁有相當寬闊的空間,得以設置能容納一架卡-25直升機的直升機庫並與大型後部上層建築融為一體,直升機所用的航空煤油貯存在專門的燃料艙內。

除上述外部改動外,為滿足指揮通信設備龐大的用電需求,“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的發電機功率由68-бис型的2700千瓦提升到3530千瓦。而為了保證指揮巡洋艦隨戰役分艦隊在世界各大洋(特別是熱帶水域)的長期活動,艦上還配備了МХМ-30/17型冷藏裝置,其製冷能力達1750000千克卡/小時,幾乎是68-бис型艦原裝製冷機的6倍(300000千克卡/小時)。

1973年至1974年,懸掛第10戰役分艦隊司令克魯格利亞科夫海軍少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與他艦組成戰鬥艦艇中隊前往印度洋執行了2次戰鬥勤務,總計10個月,期間對印度洋沿岸的多個國家的港口進行了友好訪問。1973年1月7日至19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61型大型反潛艦“才能”號、56型驅逐艦“隱蔽”號和一艘641型大型魚雷潛艇的陪同下前往印度的孟買訪問,索馬里國民軍第一副司令和海軍司令在3月16日登上“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進行參觀。3月15日至21日,該艦又在海上掃雷艦的陪同下訪問了索馬里的摩加迪沙。同年3月29日,懸掛尼基福羅夫海軍上校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警戒艦和油船“弗拉基米爾·科列奇茨基”號的陪同下訪問了伊拉克。

1973年12月17日至24日,懸掛戰鬥艦艇中隊長馬斯洛夫海軍少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在“才能”號驅逐艦和一艘641型潛艇的陪同下訪問了毛里求斯的路易港,次年2月9日至15日在歸航途中再一次訪問了孟買(潛艇未入港)。在結束這次戰鬥勤務返回港口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1974年12月獲得蘇聯海軍與蘇聯國防部頒發的“為了勇氣和英勇精神”獎章。

1977年,該艦進入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修理和現代化改裝,包括加裝“晶體-К”型和“克拉-М”型衛星通信系統。1978年4月7日,在國防部長、蘇聯元帥烏斯季諾夫還有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的陪同下,蘇聯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登上“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發表講話,並隨艦出海觀看海軍演習。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在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尾甲板發表講話的勃列日涅夫

1978年6月13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與同樣隸屬於太平洋艦隊的姊妹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輕巡洋艦排列成單縱陣,出海進行主炮射擊戰鬥訓練考核。隨該艦一同出航的還有一批來自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作家、詩人還有藝術家。在進入預定海上靶場區域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開始進行調整射擊。

在發射了8發152毫米炮彈後,1號主炮塔的右側Б-38型152毫米炮突然發生啞火。炮組迅即從電氣信號自動擊發轉為手動控制,接著解開了2個開啟炮閂的聯鎖。但在炮門被打開後,預定裝填的第10枚炮彈卻被送入炮管。當時向各炮裝填的是不含爆炸物成分的實習彈以及減裝藥的ОФ-35型殺傷爆破彈,這枚炮彈在炮管中擠壓並引爆了前一枚炮彈,爆炸氣浪瞬間引起炮塔戰鬥室失火。為了防止彈藥庫殉爆,“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的前任艦長、編隊指揮官瓦爾加諾夫海軍少將下令實施緊急注水,同時啟用消防系統撲滅了炮塔內的火情。

此次事故造成當時在1號主炮塔內的37人死亡,其中就有來自《紅星報》的記者克利姆琴科海軍中校。死難者中有31人是因為一氧化碳中毒窒息身亡,3人是因注水被淹而死,其餘3人經醫治無效死亡。可修復損失包括向1號主炮塔右側火炮供彈的裝彈斜槽報廢,炮塔自帶的測距儀受爆炸衝擊光軸發生偏移,炮塔內配線及電氣設備也因火災損壞。根據國防部的指令,“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的艦長普拉霍夫海軍少校以及政治副艦長被免職,雷賓海軍中校被任命為該艦新艦長。艦上火炮戰鬥部門長舒賓海軍大尉、瓦爾加諾夫海軍少將以及其他相關人員也都受到了相應的處罰和警告,所有遇難者則被安葬在阿布雷克灣。

經過修理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重新投入使用。1979年中越兩國在邊境發生武裝衝突(國內稱對越自衛反擊戰)後,當時支持越南的蘇聯派出隸屬於第8戰役分艦隊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58型導彈巡洋艦“福金海軍上將”號、1134А型大型反潛艦“瓦西里·夏伯陽”號、61型大型反潛艦“嚴峻”號、“才能”號、驅逐艦“激動”號以及1135型警戒艦“打擊”號於當年的11月5日至10日訪問越南的海防,並試圖對華施加壓力。而在蘇聯正式向越南租借金蘭灣作為海軍基地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更是長期駐紮在該地,並多次前往南中國海活動。

"

參加#盤點退役裝備#活動

本文部分內容由施展/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授權發表

該艦為68-бис型輕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四號艦。1951年8月31日列編海軍艦艇名錄,以俄羅斯帝國著名海軍統帥、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謝尼亞文海軍上將來命名,其艦名繼承自1905年5月15日在對馬海峽被日本俘虜的同名海防艦。1951年10月31日在列寧格勒的第189造船廠開工(建造編號№437),次年12月22日該艦下水。1954年11月30日,海軍簽署“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的驗收合格證書,同年12月18日艦上升掛蘇聯海軍旗,進入第4海軍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剛竣工時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5年2月24日該艦暫時轉入北方艦隊後,於5月12日至18日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航行至北方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北莫爾斯克報到。

1955年7月7日,由兩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包括“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和同型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三艘611型大型魚雷潛艇Б-62號、Б-63號、Б-66號、基地掃雷艦大隊和大型獵潛艇大隊組成大型艦艇中隊出發,走北方海路前往遠東。“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於9月7日正式調入太平洋艦隊,10日抵達符拉迪沃斯託克港。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訪問印尼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8年,在該艦甲板上進行了卡-15直升機的甲板起降試驗,這架直升機由波茲傑耶夫中尉駕駛。1959年11月17日至22日,懸掛太平洋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與兩艘56型驅逐艦“忍耐”號和“激動”號訪問了印度尼西亞的泗水港,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總理、國防部長以及外交部長在首都雅加達接見了蘇聯海軍編隊代表、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訪問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0年5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轉入預備役,並被封存在諾維克灣。其編制保持在太平洋艦隊下轄的導彈艦第82支隊,後又調入巡洋艦第14總隊,1961年3月31日再次調入新組建的反潛艦第9總隊。

1961年2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重新回到現役狀態。12月27日至1972年5月31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大修並改裝為68У2型。1973年3月13日,該艦被重新列為指揮巡洋艦。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陳列在“涅瓦”設計局產品陳列館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

隨著蘇聯海軍艦艇開始有意識地進入遠洋活動,他們的戰略與戰術思想也在不斷地改進。在此過程中,蘇聯海軍對發展作為海上指揮所的專用指揮艦的興趣越來越濃厚。1963年10月,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指示為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改裝1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以充當岸上指揮所和通信設備遭到破壞時的備用指揮所,並得到了蘇聯國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的批准。

但考慮到6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已經在遠海區特別是地中海海域展開戰鬥勤務,海軍高層決定為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抽調1艘68-бис型艦進行改裝,分別用於擔任即將組建的第5戰役分艦隊和第10戰役分艦隊的移動海上司令部。次年,工程編號為 68У 型的指揮巡洋艦的戰術技術任務書完成編制,其設計工作交給伊萬諾夫領導的第17中央設計局,代號為“海灣”。

眾所周知,對海上任務戰鬥艦戰役編隊的指揮和控制通常是由編隊旗艦或指揮艦實施的,這就要求充當旗艦的艦上能夠容納現代化的指揮設施、編隊指揮人員的住艙和眾多的通信設備。蘇聯海軍在戰後建造的一級水面戰鬥艦上大多都預設了旗艦指揮所和供編隊指揮人員居住的備用艙室,但它們畢竟不是專業的指揮艦出身,艦上艙室空間還是相當緊張的。

依照艦上所配備的指揮控制系統的情報收集、處理能力的不同以及所裝通信設備性能的差異,蘇聯海軍將艦艇的指揮能力分為戰術級和戰役級兩個級別。前者能夠指揮自艦或有限距離的戰術艦艇編成(總隊、支隊和大隊)內友軍(包括己方艦艇和飛機),現代軍艦大多具備戰術指揮能力;而後者則能指揮戰役、戰術級艦艇編隊(區艦隊、分艦隊、戰役分艦隊範圍內)內友軍,需要專門改裝或建造指揮艦。

按照1965年1月由海軍司令部批准通過的68У型指揮巡洋艦技術設計,“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都需要拆除一座МК-5-бис型三聯裝152毫米主炮塔(3號炮塔),在原位置增設大型上層建築以容納“旋風”型衛星通信系統、保密通信裝置、1座4К33“黃蜂-М”型防空導彈系統的ЗИФ-122型雙臂式發射架、貯彈庫(20枚)及配套的4Р-33型火控系統。同時,艦上還應能搭載一架卡-25艦載直升機,並提高續航力。但隨後,第17中央設計局又增加了包括拆除4號主炮塔在內的修改事項。同年7月,該修改設計獲得海軍司令部和造船工業部的批准。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後部上層建築特寫,可見AK-230炮,黃蜂導彈發射架和直升機

但在改裝過程中,黑海艦隊司令部拒絕拆除“日丹諾夫”號巡洋艦後甲板的兩座主炮塔,並向船廠派去了武裝警備人員,阻止船廠工人的作業。最終,海軍司令部向黑海艦隊妥協,同意保留“日丹諾夫”號的4號主炮塔,並指示第17中央設計局再一次對68У型指揮巡洋艦的設計進行變更。而相比之下,1966年12月31日進入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改裝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並沒有發生類似的情況,水兵同志們和工人同志們的關係處得十分融洽,“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艦艉兩座主炮塔均被順利拆除。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完成68Y2改裝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7年,已在1966年10月更名為“涅瓦”設計局的原第17中央設計局又向海軍提交了一份旨在增加68У型指揮巡洋艦防空武器的改進方案,並針對“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的具體情況,拿出了兩套不同的指揮巡洋艦改裝方案,分別為代號為“海灣-1”的 68У1型工程和代號為“海灣-2”的68У2型工程。1968年2月,該方案獲得海軍與造船工業部的核準。1971~1972年,“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先後完成改裝,並回到海軍繼續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艦艉甲板特寫

實現指揮的前提是建立可靠的通信網絡。60年代以後,蘇聯海軍已經初步構建了水面艦艇編隊數據信息交換系統,能夠在戰術艦群內自動交換目標信息並向武器提供目標指示。而“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這兩艘艦上更是佈置了整套旗艦指揮部位和強大的通信設備,包括17臺短波和中波無線電發射機、57臺短波、超短波、中波和長波無線電接收機,9臺超短波電臺、3臺超短波、分米波無線電中繼站以及衛星通信系統,能夠在60餘個通信通道實現各個頻段的同時通信。

為了佈置多達65根無線電臺、“旋風”衛星通信系統以及“榆樹”型線電發射機的通信天線,兩艦都在原後部КДП2-8型指揮測距部位的位置又架設了第三根高32米的桁架桅,從而形成了獨特的三桅結構。艦上的電話、電報、傳真電報、電傳打字、超高速通信等設施可滿足8000千米距離的通信要求,在經過中繼後則可同12000千米外的岸上基地進行無線電通信。此外,兩艦在1977~1978年的例行修理期間還在主桅兩側平臺上補裝了“晶體-К”型衛星通信系統和“克拉-М”型通信系統。若通過衛星鏈路,更能與在世界各大洋活動的己方艦艇進行相互通信。

作為擁有完備戰役級指揮功能的指揮巡洋艦,“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上配備了“標圖板”型作戰情報指揮系統。這一套系統能處理的信息容量比過去的“鏈環-68-бис”型或“目標”型戰鬥情報指揮儀增加了10倍,具備對分艦隊內的全部級別的水面艦艇或潛艇、輔助保障船隻、友鄰的海岸導彈炮兵部隊進行指揮控制,並協調組織無線電電子對抗、偵察通信、反水雷防禦以及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諸多複雜任務的能力。艦上除常駐戰役分艦隊司令部外,還設有一個總面積達358平方米的參謀部位以及供戰役分艦隊司令和參謀長居住的高級住艙。

在接受現代化改裝的同時,也對艦上一部分電子設備進行了更換。“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將“艦首旗-2”型雷達換為“船底星座-У”型,並用МР-302“指揮室”型雷達替換了原來的“暗礁”型對海搜索雷達;2部“海王星”型導航雷達統一更換為“頓河”型;敵我識別裝置採用“鎳鉻合金-М”型;安裝了“蟹-11”型電子對抗設備。

除主炮外,“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未拆除原裝的СМ-5-1型雙聯裝100毫米高平兩用副炮和В-11型雙聯裝37毫米防空炮。但為了避免副炮射擊時的氣浪波及2號煙囪後方的“晶體-К”衛星通信系統的球狀天線整流罩,被迫對艦上 3、4、5和6號副炮的射界進行限制。直到1986年,“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將“晶體-К”衛星通信天線的安裝位置抬高至2號煙囪的煙帽以上,才算是解決了這一問題。

由於戰役分艦隊司令部所在的指揮艦會受到外圍艦艇的層層保護,因此艦上僅新增了用於自衛的“黃蜂-М”防空導彈系統和АК-230型雙聯裝30毫米炮。北約代號為SA-N-4“壁虎”的“黃蜂-М”系統所用的9М33導彈的射程介於1~7千米,射高60米至7千米。其別緻的發射-裝填裝置構造可以讓ЗИФ-122型雙臂式發射架在不使用時收納到甲板以下用蓋板遮擋,待到需要時再升起。這就避免了打上艦體的海浪、鹽霧氣體等惡劣海洋環境對防空導彈系統的不良影響。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分別在1號煙囪的後方平臺和原3號主炮塔位置的上層建築安裝了4座АК-230型雙聯裝30毫米炮及2部被西方稱為“歪鼓”的МР-104“猞猁”型火控雷達。航空設施方面,由於“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除了後部全部兩座炮塔,因此該艦的後甲板則擁有相當寬闊的空間,得以設置能容納一架卡-25直升機的直升機庫並與大型後部上層建築融為一體,直升機所用的航空煤油貯存在專門的燃料艙內。

除上述外部改動外,為滿足指揮通信設備龐大的用電需求,“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的發電機功率由68-бис型的2700千瓦提升到3530千瓦。而為了保證指揮巡洋艦隨戰役分艦隊在世界各大洋(特別是熱帶水域)的長期活動,艦上還配備了МХМ-30/17型冷藏裝置,其製冷能力達1750000千克卡/小時,幾乎是68-бис型艦原裝製冷機的6倍(300000千克卡/小時)。

1973年至1974年,懸掛第10戰役分艦隊司令克魯格利亞科夫海軍少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與他艦組成戰鬥艦艇中隊前往印度洋執行了2次戰鬥勤務,總計10個月,期間對印度洋沿岸的多個國家的港口進行了友好訪問。1973年1月7日至19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61型大型反潛艦“才能”號、56型驅逐艦“隱蔽”號和一艘641型大型魚雷潛艇的陪同下前往印度的孟買訪問,索馬里國民軍第一副司令和海軍司令在3月16日登上“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進行參觀。3月15日至21日,該艦又在海上掃雷艦的陪同下訪問了索馬里的摩加迪沙。同年3月29日,懸掛尼基福羅夫海軍上校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警戒艦和油船“弗拉基米爾·科列奇茨基”號的陪同下訪問了伊拉克。

1973年12月17日至24日,懸掛戰鬥艦艇中隊長馬斯洛夫海軍少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在“才能”號驅逐艦和一艘641型潛艇的陪同下訪問了毛里求斯的路易港,次年2月9日至15日在歸航途中再一次訪問了孟買(潛艇未入港)。在結束這次戰鬥勤務返回港口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1974年12月獲得蘇聯海軍與蘇聯國防部頒發的“為了勇氣和英勇精神”獎章。

1977年,該艦進入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修理和現代化改裝,包括加裝“晶體-К”型和“克拉-М”型衛星通信系統。1978年4月7日,在國防部長、蘇聯元帥烏斯季諾夫還有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的陪同下,蘇聯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登上“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發表講話,並隨艦出海觀看海軍演習。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在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尾甲板發表講話的勃列日涅夫

1978年6月13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與同樣隸屬於太平洋艦隊的姊妹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輕巡洋艦排列成單縱陣,出海進行主炮射擊戰鬥訓練考核。隨該艦一同出航的還有一批來自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作家、詩人還有藝術家。在進入預定海上靶場區域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開始進行調整射擊。

在發射了8發152毫米炮彈後,1號主炮塔的右側Б-38型152毫米炮突然發生啞火。炮組迅即從電氣信號自動擊發轉為手動控制,接著解開了2個開啟炮閂的聯鎖。但在炮門被打開後,預定裝填的第10枚炮彈卻被送入炮管。當時向各炮裝填的是不含爆炸物成分的實習彈以及減裝藥的ОФ-35型殺傷爆破彈,這枚炮彈在炮管中擠壓並引爆了前一枚炮彈,爆炸氣浪瞬間引起炮塔戰鬥室失火。為了防止彈藥庫殉爆,“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的前任艦長、編隊指揮官瓦爾加諾夫海軍少將下令實施緊急注水,同時啟用消防系統撲滅了炮塔內的火情。

此次事故造成當時在1號主炮塔內的37人死亡,其中就有來自《紅星報》的記者克利姆琴科海軍中校。死難者中有31人是因為一氧化碳中毒窒息身亡,3人是因注水被淹而死,其餘3人經醫治無效死亡。可修復損失包括向1號主炮塔右側火炮供彈的裝彈斜槽報廢,炮塔自帶的測距儀受爆炸衝擊光軸發生偏移,炮塔內配線及電氣設備也因火災損壞。根據國防部的指令,“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的艦長普拉霍夫海軍少校以及政治副艦長被免職,雷賓海軍中校被任命為該艦新艦長。艦上火炮戰鬥部門長舒賓海軍大尉、瓦爾加諾夫海軍少將以及其他相關人員也都受到了相應的處罰和警告,所有遇難者則被安葬在阿布雷克灣。

經過修理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重新投入使用。1979年中越兩國在邊境發生武裝衝突(國內稱對越自衛反擊戰)後,當時支持越南的蘇聯派出隸屬於第8戰役分艦隊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58型導彈巡洋艦“福金海軍上將”號、1134А型大型反潛艦“瓦西里·夏伯陽”號、61型大型反潛艦“嚴峻”號、“才能”號、驅逐艦“激動”號以及1135型警戒艦“打擊”號於當年的11月5日至10日訪問越南的海防,並試圖對華施加壓力。而在蘇聯正式向越南租借金蘭灣作為海軍基地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更是長期駐紮在該地,並多次前往南中國海活動。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採用艉靠泊法停靠碼頭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

1983年7月,該艦前去救助6月24日沉沒於堪察加半島薩拉灣的670М型飛航導彈核潛艇К-429號。1985年1月1日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被調回第10戰役分艦隊。1988年10月7日至10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58型導彈巡洋艦“瓦良格”號還有由1134А型大型反潛艦“伏羅希洛夫元帥”號、1135型警戒艦“高傲”號、“勤奮”號組成的艦艇搜索突擊群前去參加了太平洋艦隊組織的“西方”戰役戰術演習。

"

參加#盤點退役裝備#活動

本文部分內容由施展/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授權發表

該艦為68-бис型輕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四號艦。1951年8月31日列編海軍艦艇名錄,以俄羅斯帝國著名海軍統帥、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謝尼亞文海軍上將來命名,其艦名繼承自1905年5月15日在對馬海峽被日本俘虜的同名海防艦。1951年10月31日在列寧格勒的第189造船廠開工(建造編號№437),次年12月22日該艦下水。1954年11月30日,海軍簽署“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的驗收合格證書,同年12月18日艦上升掛蘇聯海軍旗,進入第4海軍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剛竣工時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5年2月24日該艦暫時轉入北方艦隊後,於5月12日至18日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航行至北方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北莫爾斯克報到。

1955年7月7日,由兩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包括“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和同型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三艘611型大型魚雷潛艇Б-62號、Б-63號、Б-66號、基地掃雷艦大隊和大型獵潛艇大隊組成大型艦艇中隊出發,走北方海路前往遠東。“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於9月7日正式調入太平洋艦隊,10日抵達符拉迪沃斯託克港。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訪問印尼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8年,在該艦甲板上進行了卡-15直升機的甲板起降試驗,這架直升機由波茲傑耶夫中尉駕駛。1959年11月17日至22日,懸掛太平洋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與兩艘56型驅逐艦“忍耐”號和“激動”號訪問了印度尼西亞的泗水港,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總理、國防部長以及外交部長在首都雅加達接見了蘇聯海軍編隊代表、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訪問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0年5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轉入預備役,並被封存在諾維克灣。其編制保持在太平洋艦隊下轄的導彈艦第82支隊,後又調入巡洋艦第14總隊,1961年3月31日再次調入新組建的反潛艦第9總隊。

1961年2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重新回到現役狀態。12月27日至1972年5月31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大修並改裝為68У2型。1973年3月13日,該艦被重新列為指揮巡洋艦。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陳列在“涅瓦”設計局產品陳列館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

隨著蘇聯海軍艦艇開始有意識地進入遠洋活動,他們的戰略與戰術思想也在不斷地改進。在此過程中,蘇聯海軍對發展作為海上指揮所的專用指揮艦的興趣越來越濃厚。1963年10月,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指示為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改裝1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以充當岸上指揮所和通信設備遭到破壞時的備用指揮所,並得到了蘇聯國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的批准。

但考慮到6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已經在遠海區特別是地中海海域展開戰鬥勤務,海軍高層決定為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抽調1艘68-бис型艦進行改裝,分別用於擔任即將組建的第5戰役分艦隊和第10戰役分艦隊的移動海上司令部。次年,工程編號為 68У 型的指揮巡洋艦的戰術技術任務書完成編制,其設計工作交給伊萬諾夫領導的第17中央設計局,代號為“海灣”。

眾所周知,對海上任務戰鬥艦戰役編隊的指揮和控制通常是由編隊旗艦或指揮艦實施的,這就要求充當旗艦的艦上能夠容納現代化的指揮設施、編隊指揮人員的住艙和眾多的通信設備。蘇聯海軍在戰後建造的一級水面戰鬥艦上大多都預設了旗艦指揮所和供編隊指揮人員居住的備用艙室,但它們畢竟不是專業的指揮艦出身,艦上艙室空間還是相當緊張的。

依照艦上所配備的指揮控制系統的情報收集、處理能力的不同以及所裝通信設備性能的差異,蘇聯海軍將艦艇的指揮能力分為戰術級和戰役級兩個級別。前者能夠指揮自艦或有限距離的戰術艦艇編成(總隊、支隊和大隊)內友軍(包括己方艦艇和飛機),現代軍艦大多具備戰術指揮能力;而後者則能指揮戰役、戰術級艦艇編隊(區艦隊、分艦隊、戰役分艦隊範圍內)內友軍,需要專門改裝或建造指揮艦。

按照1965年1月由海軍司令部批准通過的68У型指揮巡洋艦技術設計,“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都需要拆除一座МК-5-бис型三聯裝152毫米主炮塔(3號炮塔),在原位置增設大型上層建築以容納“旋風”型衛星通信系統、保密通信裝置、1座4К33“黃蜂-М”型防空導彈系統的ЗИФ-122型雙臂式發射架、貯彈庫(20枚)及配套的4Р-33型火控系統。同時,艦上還應能搭載一架卡-25艦載直升機,並提高續航力。但隨後,第17中央設計局又增加了包括拆除4號主炮塔在內的修改事項。同年7月,該修改設計獲得海軍司令部和造船工業部的批准。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後部上層建築特寫,可見AK-230炮,黃蜂導彈發射架和直升機

但在改裝過程中,黑海艦隊司令部拒絕拆除“日丹諾夫”號巡洋艦後甲板的兩座主炮塔,並向船廠派去了武裝警備人員,阻止船廠工人的作業。最終,海軍司令部向黑海艦隊妥協,同意保留“日丹諾夫”號的4號主炮塔,並指示第17中央設計局再一次對68У型指揮巡洋艦的設計進行變更。而相比之下,1966年12月31日進入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改裝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並沒有發生類似的情況,水兵同志們和工人同志們的關係處得十分融洽,“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艦艉兩座主炮塔均被順利拆除。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完成68Y2改裝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7年,已在1966年10月更名為“涅瓦”設計局的原第17中央設計局又向海軍提交了一份旨在增加68У型指揮巡洋艦防空武器的改進方案,並針對“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的具體情況,拿出了兩套不同的指揮巡洋艦改裝方案,分別為代號為“海灣-1”的 68У1型工程和代號為“海灣-2”的68У2型工程。1968年2月,該方案獲得海軍與造船工業部的核準。1971~1972年,“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先後完成改裝,並回到海軍繼續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艦艉甲板特寫

實現指揮的前提是建立可靠的通信網絡。60年代以後,蘇聯海軍已經初步構建了水面艦艇編隊數據信息交換系統,能夠在戰術艦群內自動交換目標信息並向武器提供目標指示。而“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這兩艘艦上更是佈置了整套旗艦指揮部位和強大的通信設備,包括17臺短波和中波無線電發射機、57臺短波、超短波、中波和長波無線電接收機,9臺超短波電臺、3臺超短波、分米波無線電中繼站以及衛星通信系統,能夠在60餘個通信通道實現各個頻段的同時通信。

為了佈置多達65根無線電臺、“旋風”衛星通信系統以及“榆樹”型線電發射機的通信天線,兩艦都在原後部КДП2-8型指揮測距部位的位置又架設了第三根高32米的桁架桅,從而形成了獨特的三桅結構。艦上的電話、電報、傳真電報、電傳打字、超高速通信等設施可滿足8000千米距離的通信要求,在經過中繼後則可同12000千米外的岸上基地進行無線電通信。此外,兩艦在1977~1978年的例行修理期間還在主桅兩側平臺上補裝了“晶體-К”型衛星通信系統和“克拉-М”型通信系統。若通過衛星鏈路,更能與在世界各大洋活動的己方艦艇進行相互通信。

作為擁有完備戰役級指揮功能的指揮巡洋艦,“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上配備了“標圖板”型作戰情報指揮系統。這一套系統能處理的信息容量比過去的“鏈環-68-бис”型或“目標”型戰鬥情報指揮儀增加了10倍,具備對分艦隊內的全部級別的水面艦艇或潛艇、輔助保障船隻、友鄰的海岸導彈炮兵部隊進行指揮控制,並協調組織無線電電子對抗、偵察通信、反水雷防禦以及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諸多複雜任務的能力。艦上除常駐戰役分艦隊司令部外,還設有一個總面積達358平方米的參謀部位以及供戰役分艦隊司令和參謀長居住的高級住艙。

在接受現代化改裝的同時,也對艦上一部分電子設備進行了更換。“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將“艦首旗-2”型雷達換為“船底星座-У”型,並用МР-302“指揮室”型雷達替換了原來的“暗礁”型對海搜索雷達;2部“海王星”型導航雷達統一更換為“頓河”型;敵我識別裝置採用“鎳鉻合金-М”型;安裝了“蟹-11”型電子對抗設備。

除主炮外,“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未拆除原裝的СМ-5-1型雙聯裝100毫米高平兩用副炮和В-11型雙聯裝37毫米防空炮。但為了避免副炮射擊時的氣浪波及2號煙囪後方的“晶體-К”衛星通信系統的球狀天線整流罩,被迫對艦上 3、4、5和6號副炮的射界進行限制。直到1986年,“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將“晶體-К”衛星通信天線的安裝位置抬高至2號煙囪的煙帽以上,才算是解決了這一問題。

由於戰役分艦隊司令部所在的指揮艦會受到外圍艦艇的層層保護,因此艦上僅新增了用於自衛的“黃蜂-М”防空導彈系統和АК-230型雙聯裝30毫米炮。北約代號為SA-N-4“壁虎”的“黃蜂-М”系統所用的9М33導彈的射程介於1~7千米,射高60米至7千米。其別緻的發射-裝填裝置構造可以讓ЗИФ-122型雙臂式發射架在不使用時收納到甲板以下用蓋板遮擋,待到需要時再升起。這就避免了打上艦體的海浪、鹽霧氣體等惡劣海洋環境對防空導彈系統的不良影響。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分別在1號煙囪的後方平臺和原3號主炮塔位置的上層建築安裝了4座АК-230型雙聯裝30毫米炮及2部被西方稱為“歪鼓”的МР-104“猞猁”型火控雷達。航空設施方面,由於“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除了後部全部兩座炮塔,因此該艦的後甲板則擁有相當寬闊的空間,得以設置能容納一架卡-25直升機的直升機庫並與大型後部上層建築融為一體,直升機所用的航空煤油貯存在專門的燃料艙內。

除上述外部改動外,為滿足指揮通信設備龐大的用電需求,“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的發電機功率由68-бис型的2700千瓦提升到3530千瓦。而為了保證指揮巡洋艦隨戰役分艦隊在世界各大洋(特別是熱帶水域)的長期活動,艦上還配備了МХМ-30/17型冷藏裝置,其製冷能力達1750000千克卡/小時,幾乎是68-бис型艦原裝製冷機的6倍(300000千克卡/小時)。

1973年至1974年,懸掛第10戰役分艦隊司令克魯格利亞科夫海軍少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與他艦組成戰鬥艦艇中隊前往印度洋執行了2次戰鬥勤務,總計10個月,期間對印度洋沿岸的多個國家的港口進行了友好訪問。1973年1月7日至19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61型大型反潛艦“才能”號、56型驅逐艦“隱蔽”號和一艘641型大型魚雷潛艇的陪同下前往印度的孟買訪問,索馬里國民軍第一副司令和海軍司令在3月16日登上“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進行參觀。3月15日至21日,該艦又在海上掃雷艦的陪同下訪問了索馬里的摩加迪沙。同年3月29日,懸掛尼基福羅夫海軍上校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警戒艦和油船“弗拉基米爾·科列奇茨基”號的陪同下訪問了伊拉克。

1973年12月17日至24日,懸掛戰鬥艦艇中隊長馬斯洛夫海軍少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在“才能”號驅逐艦和一艘641型潛艇的陪同下訪問了毛里求斯的路易港,次年2月9日至15日在歸航途中再一次訪問了孟買(潛艇未入港)。在結束這次戰鬥勤務返回港口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1974年12月獲得蘇聯海軍與蘇聯國防部頒發的“為了勇氣和英勇精神”獎章。

1977年,該艦進入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修理和現代化改裝,包括加裝“晶體-К”型和“克拉-М”型衛星通信系統。1978年4月7日,在國防部長、蘇聯元帥烏斯季諾夫還有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的陪同下,蘇聯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登上“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發表講話,並隨艦出海觀看海軍演習。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在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尾甲板發表講話的勃列日涅夫

1978年6月13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與同樣隸屬於太平洋艦隊的姊妹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輕巡洋艦排列成單縱陣,出海進行主炮射擊戰鬥訓練考核。隨該艦一同出航的還有一批來自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作家、詩人還有藝術家。在進入預定海上靶場區域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開始進行調整射擊。

在發射了8發152毫米炮彈後,1號主炮塔的右側Б-38型152毫米炮突然發生啞火。炮組迅即從電氣信號自動擊發轉為手動控制,接著解開了2個開啟炮閂的聯鎖。但在炮門被打開後,預定裝填的第10枚炮彈卻被送入炮管。當時向各炮裝填的是不含爆炸物成分的實習彈以及減裝藥的ОФ-35型殺傷爆破彈,這枚炮彈在炮管中擠壓並引爆了前一枚炮彈,爆炸氣浪瞬間引起炮塔戰鬥室失火。為了防止彈藥庫殉爆,“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的前任艦長、編隊指揮官瓦爾加諾夫海軍少將下令實施緊急注水,同時啟用消防系統撲滅了炮塔內的火情。

此次事故造成當時在1號主炮塔內的37人死亡,其中就有來自《紅星報》的記者克利姆琴科海軍中校。死難者中有31人是因為一氧化碳中毒窒息身亡,3人是因注水被淹而死,其餘3人經醫治無效死亡。可修復損失包括向1號主炮塔右側火炮供彈的裝彈斜槽報廢,炮塔自帶的測距儀受爆炸衝擊光軸發生偏移,炮塔內配線及電氣設備也因火災損壞。根據國防部的指令,“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的艦長普拉霍夫海軍少校以及政治副艦長被免職,雷賓海軍中校被任命為該艦新艦長。艦上火炮戰鬥部門長舒賓海軍大尉、瓦爾加諾夫海軍少將以及其他相關人員也都受到了相應的處罰和警告,所有遇難者則被安葬在阿布雷克灣。

經過修理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重新投入使用。1979年中越兩國在邊境發生武裝衝突(國內稱對越自衛反擊戰)後,當時支持越南的蘇聯派出隸屬於第8戰役分艦隊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58型導彈巡洋艦“福金海軍上將”號、1134А型大型反潛艦“瓦西里·夏伯陽”號、61型大型反潛艦“嚴峻”號、“才能”號、驅逐艦“激動”號以及1135型警戒艦“打擊”號於當年的11月5日至10日訪問越南的海防,並試圖對華施加壓力。而在蘇聯正式向越南租借金蘭灣作為海軍基地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更是長期駐紮在該地,並多次前往南中國海活動。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採用艉靠泊法停靠碼頭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

1983年7月,該艦前去救助6月24日沉沒於堪察加半島薩拉灣的670М型飛航導彈核潛艇К-429號。1985年1月1日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被調回第10戰役分艦隊。1988年10月7日至10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58型導彈巡洋艦“瓦良格”號還有由1134А型大型反潛艦“伏羅希洛夫元帥”號、1135型警戒艦“高傲”號、“勤奮”號組成的艦艇搜索突擊群前去參加了太平洋艦隊組織的“西方”戰役戰術演習。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1985年時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由於保養問題和技術狀態較差,“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於1989年5月30日從海軍艦艇名錄中除名並解除武裝,同年9月7日降下艦旗,12月15日解散艦員,1992年拖往印度拆解。據稱,曾在該艦上服役的艦員當中,有4人最終升任至海軍上將軍銜。

"

參加#盤點退役裝備#活動

本文部分內容由施展/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授權發表

該艦為68-бис型輕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的四號艦。1951年8月31日列編海軍艦艇名錄,以俄羅斯帝國著名海軍統帥、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謝尼亞文海軍上將來命名,其艦名繼承自1905年5月15日在對馬海峽被日本俘虜的同名海防艦。1951年10月31日在列寧格勒的第189造船廠開工(建造編號№437),次年12月22日該艦下水。1954年11月30日,海軍簽署“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的驗收合格證書,同年12月18日艦上升掛蘇聯海軍旗,進入第4海軍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剛竣工時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5年2月24日該艦暫時轉入北方艦隊後,於5月12日至18日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航行至北方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北莫爾斯克報到。

1955年7月7日,由兩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包括“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和同型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三艘611型大型魚雷潛艇Б-62號、Б-63號、Б-66號、基地掃雷艦大隊和大型獵潛艇大隊組成大型艦艇中隊出發,走北方海路前往遠東。“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於9月7日正式調入太平洋艦隊,10日抵達符拉迪沃斯託克港。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訪問印尼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58年,在該艦甲板上進行了卡-15直升機的甲板起降試驗,這架直升機由波茲傑耶夫中尉駕駛。1959年11月17日至22日,懸掛太平洋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與兩艘56型驅逐艦“忍耐”號和“激動”號訪問了印度尼西亞的泗水港,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總理、國防部長以及外交部長在首都雅加達接見了蘇聯海軍編隊代表、艦隊司令福金海軍上將。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訪問泗水港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0年5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轉入預備役,並被封存在諾維克灣。其編制保持在太平洋艦隊下轄的導彈艦第82支隊,後又調入巡洋艦第14總隊,1961年3月31日再次調入新組建的反潛艦第9總隊。

1961年2月,“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重新回到現役狀態。12月27日至1972年5月31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輕巡洋艦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大修並改裝為68У2型。1973年3月13日,該艦被重新列為指揮巡洋艦。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陳列在“涅瓦”設計局產品陳列館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

隨著蘇聯海軍艦艇開始有意識地進入遠洋活動,他們的戰略與戰術思想也在不斷地改進。在此過程中,蘇聯海軍對發展作為海上指揮所的專用指揮艦的興趣越來越濃厚。1963年10月,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指示為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改裝1艘68-бис型輕巡洋艦以充當岸上指揮所和通信設備遭到破壞時的備用指揮所,並得到了蘇聯國防部長馬林諾夫斯基的批准。

但考慮到6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已經在遠海區特別是地中海海域展開戰鬥勤務,海軍高層決定為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抽調1艘68-бис型艦進行改裝,分別用於擔任即將組建的第5戰役分艦隊和第10戰役分艦隊的移動海上司令部。次年,工程編號為 68У 型的指揮巡洋艦的戰術技術任務書完成編制,其設計工作交給伊萬諾夫領導的第17中央設計局,代號為“海灣”。

眾所周知,對海上任務戰鬥艦戰役編隊的指揮和控制通常是由編隊旗艦或指揮艦實施的,這就要求充當旗艦的艦上能夠容納現代化的指揮設施、編隊指揮人員的住艙和眾多的通信設備。蘇聯海軍在戰後建造的一級水面戰鬥艦上大多都預設了旗艦指揮所和供編隊指揮人員居住的備用艙室,但它們畢竟不是專業的指揮艦出身,艦上艙室空間還是相當緊張的。

依照艦上所配備的指揮控制系統的情報收集、處理能力的不同以及所裝通信設備性能的差異,蘇聯海軍將艦艇的指揮能力分為戰術級和戰役級兩個級別。前者能夠指揮自艦或有限距離的戰術艦艇編成(總隊、支隊和大隊)內友軍(包括己方艦艇和飛機),現代軍艦大多具備戰術指揮能力;而後者則能指揮戰役、戰術級艦艇編隊(區艦隊、分艦隊、戰役分艦隊範圍內)內友軍,需要專門改裝或建造指揮艦。

按照1965年1月由海軍司令部批准通過的68У型指揮巡洋艦技術設計,“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都需要拆除一座МК-5-бис型三聯裝152毫米主炮塔(3號炮塔),在原位置增設大型上層建築以容納“旋風”型衛星通信系統、保密通信裝置、1座4К33“黃蜂-М”型防空導彈系統的ЗИФ-122型雙臂式發射架、貯彈庫(20枚)及配套的4Р-33型火控系統。同時,艦上還應能搭載一架卡-25艦載直升機,並提高續航力。但隨後,第17中央設計局又增加了包括拆除4號主炮塔在內的修改事項。同年7月,該修改設計獲得海軍司令部和造船工業部的批准。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模型後部上層建築特寫,可見AK-230炮,黃蜂導彈發射架和直升機

但在改裝過程中,黑海艦隊司令部拒絕拆除“日丹諾夫”號巡洋艦後甲板的兩座主炮塔,並向船廠派去了武裝警備人員,阻止船廠工人的作業。最終,海軍司令部向黑海艦隊妥協,同意保留“日丹諾夫”號的4號主炮塔,並指示第17中央設計局再一次對68У型指揮巡洋艦的設計進行變更。而相比之下,1966年12月31日進入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改裝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並沒有發生類似的情況,水兵同志們和工人同志們的關係處得十分融洽,“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艦艉兩座主炮塔均被順利拆除。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完成68Y2改裝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1967年,已在1966年10月更名為“涅瓦”設計局的原第17中央設計局又向海軍提交了一份旨在增加68У型指揮巡洋艦防空武器的改進方案,並針對“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的具體情況,拿出了兩套不同的指揮巡洋艦改裝方案,分別為代號為“海灣-1”的 68У1型工程和代號為“海灣-2”的68У2型工程。1968年2月,該方案獲得海軍與造船工業部的核準。1971~1972年,“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先後完成改裝,並回到海軍繼續服役。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艦艉甲板特寫

實現指揮的前提是建立可靠的通信網絡。60年代以後,蘇聯海軍已經初步構建了水面艦艇編隊數據信息交換系統,能夠在戰術艦群內自動交換目標信息並向武器提供目標指示。而“日丹諾夫”號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這兩艘艦上更是佈置了整套旗艦指揮部位和強大的通信設備,包括17臺短波和中波無線電發射機、57臺短波、超短波、中波和長波無線電接收機,9臺超短波電臺、3臺超短波、分米波無線電中繼站以及衛星通信系統,能夠在60餘個通信通道實現各個頻段的同時通信。

為了佈置多達65根無線電臺、“旋風”衛星通信系統以及“榆樹”型線電發射機的通信天線,兩艦都在原後部КДП2-8型指揮測距部位的位置又架設了第三根高32米的桁架桅,從而形成了獨特的三桅結構。艦上的電話、電報、傳真電報、電傳打字、超高速通信等設施可滿足8000千米距離的通信要求,在經過中繼後則可同12000千米外的岸上基地進行無線電通信。此外,兩艦在1977~1978年的例行修理期間還在主桅兩側平臺上補裝了“晶體-К”型衛星通信系統和“克拉-М”型通信系統。若通過衛星鏈路,更能與在世界各大洋活動的己方艦艇進行相互通信。

作為擁有完備戰役級指揮功能的指揮巡洋艦,“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上配備了“標圖板”型作戰情報指揮系統。這一套系統能處理的信息容量比過去的“鏈環-68-бис”型或“目標”型戰鬥情報指揮儀增加了10倍,具備對分艦隊內的全部級別的水面艦艇或潛艇、輔助保障船隻、友鄰的海岸導彈炮兵部隊進行指揮控制,並協調組織無線電電子對抗、偵察通信、反水雷防禦以及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諸多複雜任務的能力。艦上除常駐戰役分艦隊司令部外,還設有一個總面積達358平方米的參謀部位以及供戰役分艦隊司令和參謀長居住的高級住艙。

在接受現代化改裝的同時,也對艦上一部分電子設備進行了更換。“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將“艦首旗-2”型雷達換為“船底星座-У”型,並用МР-302“指揮室”型雷達替換了原來的“暗礁”型對海搜索雷達;2部“海王星”型導航雷達統一更換為“頓河”型;敵我識別裝置採用“鎳鉻合金-М”型;安裝了“蟹-11”型電子對抗設備。

除主炮外,“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未拆除原裝的СМ-5-1型雙聯裝100毫米高平兩用副炮和В-11型雙聯裝37毫米防空炮。但為了避免副炮射擊時的氣浪波及2號煙囪後方的“晶體-К”衛星通信系統的球狀天線整流罩,被迫對艦上 3、4、5和6號副炮的射界進行限制。直到1986年,“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將“晶體-К”衛星通信天線的安裝位置抬高至2號煙囪的煙帽以上,才算是解決了這一問題。

由於戰役分艦隊司令部所在的指揮艦會受到外圍艦艇的層層保護,因此艦上僅新增了用於自衛的“黃蜂-М”防空導彈系統和АК-230型雙聯裝30毫米炮。北約代號為SA-N-4“壁虎”的“黃蜂-М”系統所用的9М33導彈的射程介於1~7千米,射高60米至7千米。其別緻的發射-裝填裝置構造可以讓ЗИФ-122型雙臂式發射架在不使用時收納到甲板以下用蓋板遮擋,待到需要時再升起。這就避免了打上艦體的海浪、鹽霧氣體等惡劣海洋環境對防空導彈系統的不良影響。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分別在1號煙囪的後方平臺和原3號主炮塔位置的上層建築安裝了4座АК-230型雙聯裝30毫米炮及2部被西方稱為“歪鼓”的МР-104“猞猁”型火控雷達。航空設施方面,由於“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除了後部全部兩座炮塔,因此該艦的後甲板則擁有相當寬闊的空間,得以設置能容納一架卡-25直升機的直升機庫並與大型後部上層建築融為一體,直升機所用的航空煤油貯存在專門的燃料艙內。

除上述外部改動外,為滿足指揮通信設備龐大的用電需求,“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的發電機功率由68-бис型的2700千瓦提升到3530千瓦。而為了保證指揮巡洋艦隨戰役分艦隊在世界各大洋(特別是熱帶水域)的長期活動,艦上還配備了МХМ-30/17型冷藏裝置,其製冷能力達1750000千克卡/小時,幾乎是68-бис型艦原裝製冷機的6倍(300000千克卡/小時)。

1973年至1974年,懸掛第10戰役分艦隊司令克魯格利亞科夫海軍少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與他艦組成戰鬥艦艇中隊前往印度洋執行了2次戰鬥勤務,總計10個月,期間對印度洋沿岸的多個國家的港口進行了友好訪問。1973年1月7日至19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61型大型反潛艦“才能”號、56型驅逐艦“隱蔽”號和一艘641型大型魚雷潛艇的陪同下前往印度的孟買訪問,索馬里國民軍第一副司令和海軍司令在3月16日登上“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進行參觀。3月15日至21日,該艦又在海上掃雷艦的陪同下訪問了索馬里的摩加迪沙。同年3月29日,懸掛尼基福羅夫海軍上校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警戒艦和油船“弗拉基米爾·科列奇茨基”號的陪同下訪問了伊拉克。

1973年12月17日至24日,懸掛戰鬥艦艇中隊長馬斯洛夫海軍少將旗幟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在“才能”號驅逐艦和一艘641型潛艇的陪同下訪問了毛里求斯的路易港,次年2月9日至15日在歸航途中再一次訪問了孟買(潛艇未入港)。在結束這次戰鬥勤務返回港口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1974年12月獲得蘇聯海軍與蘇聯國防部頒發的“為了勇氣和英勇精神”獎章。

1977年,該艦進入遠東造船機械廠接受修理和現代化改裝,包括加裝“晶體-К”型和“克拉-М”型衛星通信系統。1978年4月7日,在國防部長、蘇聯元帥烏斯季諾夫還有海軍總司令戈爾什科夫的陪同下,蘇聯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登上“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發表講話,並隨艦出海觀看海軍演習。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在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尾甲板發表講話的勃列日涅夫

1978年6月13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與同樣隸屬於太平洋艦隊的姊妹艦“德米特里·波扎爾斯基”號輕巡洋艦排列成單縱陣,出海進行主炮射擊戰鬥訓練考核。隨該艦一同出航的還有一批來自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作家、詩人還有藝術家。在進入預定海上靶場區域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開始進行調整射擊。

在發射了8發152毫米炮彈後,1號主炮塔的右側Б-38型152毫米炮突然發生啞火。炮組迅即從電氣信號自動擊發轉為手動控制,接著解開了2個開啟炮閂的聯鎖。但在炮門被打開後,預定裝填的第10枚炮彈卻被送入炮管。當時向各炮裝填的是不含爆炸物成分的實習彈以及減裝藥的ОФ-35型殺傷爆破彈,這枚炮彈在炮管中擠壓並引爆了前一枚炮彈,爆炸氣浪瞬間引起炮塔戰鬥室失火。為了防止彈藥庫殉爆,“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的前任艦長、編隊指揮官瓦爾加諾夫海軍少將下令實施緊急注水,同時啟用消防系統撲滅了炮塔內的火情。

此次事故造成當時在1號主炮塔內的37人死亡,其中就有來自《紅星報》的記者克利姆琴科海軍中校。死難者中有31人是因為一氧化碳中毒窒息身亡,3人是因注水被淹而死,其餘3人經醫治無效死亡。可修復損失包括向1號主炮塔右側火炮供彈的裝彈斜槽報廢,炮塔自帶的測距儀受爆炸衝擊光軸發生偏移,炮塔內配線及電氣設備也因火災損壞。根據國防部的指令,“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的艦長普拉霍夫海軍少校以及政治副艦長被免職,雷賓海軍中校被任命為該艦新艦長。艦上火炮戰鬥部門長舒賓海軍大尉、瓦爾加諾夫海軍少將以及其他相關人員也都受到了相應的處罰和警告,所有遇難者則被安葬在阿布雷克灣。

經過修理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重新投入使用。1979年中越兩國在邊境發生武裝衝突(國內稱對越自衛反擊戰)後,當時支持越南的蘇聯派出隸屬於第8戰役分艦隊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58型導彈巡洋艦“福金海軍上將”號、1134А型大型反潛艦“瓦西里·夏伯陽”號、61型大型反潛艦“嚴峻”號、“才能”號、驅逐艦“激動”號以及1135型警戒艦“打擊”號於當年的11月5日至10日訪問越南的海防,並試圖對華施加壓力。而在蘇聯正式向越南租借金蘭灣作為海軍基地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更是長期駐紮在該地,並多次前往南中國海活動。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採用艉靠泊法停靠碼頭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

1983年7月,該艦前去救助6月24日沉沒於堪察加半島薩拉灣的670М型飛航導彈核潛艇К-429號。1985年1月1日後,“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被調回第10戰役分艦隊。1988年10月7日至10日,“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58型導彈巡洋艦“瓦良格”號還有由1134А型大型反潛艦“伏羅希洛夫元帥”號、1135型警戒艦“高傲”號、“勤奮”號組成的艦艇搜索突擊群前去參加了太平洋艦隊組織的“西方”戰役戰術演習。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1985年時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由於保養問題和技術狀態較差,“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指揮巡洋艦於1989年5月30日從海軍艦艇名錄中除名並解除武裝,同年9月7日降下艦旗,12月15日解散艦員,1992年拖往印度拆解。據稱,曾在該艦上服役的艦員當中,有4人最終升任至海軍上將軍銜。

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拆一半炮塔減一半火力,就是為了過把旗艦癮

本廠長繪製的解除武裝後的“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