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

在第一次金門海戰中解放軍海軍英勇的魚雷快艇部隊在海戰英雄張逸民的帶領下,發揚我軍海上拼刺刀精神衝入敵群近戰殲敵,一舉擊沉了敵大型坦克登陸艦“臺生”號,重傷“中海”號的戰鬥。激戰中175號魚雷艇中彈沉沒,艇長徐鳳鳴等官兵壯烈犧牲。一週之後金門海域又發生了兩岸間最大規模的海戰,張逸民再次率領魚雷艇向敵發起了攻擊。張逸民回憶錄中寫到:

“9.1”海戰或叫“9.2”海戰,叫法不同,主要是由於這場海戰是從9月1日晚開始一直持續到9月2日,有多業內人士也稱作為“第二次金門海戰”。國民黨海軍則稱其為“9.2大捷”。我之所以稱之為“9.1”海戰,是因為魚雷快艇編隊的戰鬥是在9月1日24時前進行的,9月2日0時後進行的主要是我高速炮艇編隊與敵護航編隊進行的戰鬥。

這是一次超常規的海戰,也是解放軍海軍歷次海戰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一次海戰。同時也是教訓最深刻、經驗最豐富的一次海戰。當然,此次海戰又是在人民海軍海戰史上,人們不願提及,又被人為刻意淡化的一次海戰。作為此役魚雷艇編隊的指揮員,海戰中我所率領的魚雷快艇編隊雖然被大風大浪折騰得七零八落,甚至可以說被搞得丟盔卸甲,但部隊沒有潰散、官兵沒有灰心喪氣。我經歷了此役摔打錘鍊之後,就更堅強、更有必勝信心了。我堅決認為,失敗乃成功之母。

如果沒有金門兩次海戰的成功與失敗並存,也就不會有七年後我率部在崇武以東海戰中擊沉“永昌”號的勝利。我認定,打仗也是有前因後果的,不然何談失敗乃成功之母呢?由於軍史中對第二次金門海戰的詳細經過介紹的甚少,而敵海軍又刻意把這次海戰的慘烈過程及我二條魚雷艇相撞後自沉謊報戰果,說成是“擊沉快艇17艘、擊傷快艇7艘、擊沉炮艇2艘、擊傷炮艇2艘”的重大勝利。其參戰重傷的“沱江”艦也被授予了敵軍的最高榮譽“虎”旗,甚至敵海軍將這次海戰還寫入了其海軍軍歌《海軍之歌》裡。作為此次海戰打頭陣的魚雷艇編隊指揮員,我有責任將這次海戰中我所經歷的真實情況記錄下來,為歷史留下研究的資料,也為還原歷史真相提供史料。這次海戰的全程經過如下:

"

在第一次金門海戰中解放軍海軍英勇的魚雷快艇部隊在海戰英雄張逸民的帶領下,發揚我軍海上拼刺刀精神衝入敵群近戰殲敵,一舉擊沉了敵大型坦克登陸艦“臺生”號,重傷“中海”號的戰鬥。激戰中175號魚雷艇中彈沉沒,艇長徐鳳鳴等官兵壯烈犧牲。一週之後金門海域又發生了兩岸間最大規模的海戰,張逸民再次率領魚雷艇向敵發起了攻擊。張逸民回憶錄中寫到:

“9.1”海戰或叫“9.2”海戰,叫法不同,主要是由於這場海戰是從9月1日晚開始一直持續到9月2日,有多業內人士也稱作為“第二次金門海戰”。國民黨海軍則稱其為“9.2大捷”。我之所以稱之為“9.1”海戰,是因為魚雷快艇編隊的戰鬥是在9月1日24時前進行的,9月2日0時後進行的主要是我高速炮艇編隊與敵護航編隊進行的戰鬥。

這是一次超常規的海戰,也是解放軍海軍歷次海戰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一次海戰。同時也是教訓最深刻、經驗最豐富的一次海戰。當然,此次海戰又是在人民海軍海戰史上,人們不願提及,又被人為刻意淡化的一次海戰。作為此役魚雷艇編隊的指揮員,海戰中我所率領的魚雷快艇編隊雖然被大風大浪折騰得七零八落,甚至可以說被搞得丟盔卸甲,但部隊沒有潰散、官兵沒有灰心喪氣。我經歷了此役摔打錘鍊之後,就更堅強、更有必勝信心了。我堅決認為,失敗乃成功之母。

如果沒有金門兩次海戰的成功與失敗並存,也就不會有七年後我率部在崇武以東海戰中擊沉“永昌”號的勝利。我認定,打仗也是有前因後果的,不然何談失敗乃成功之母呢?由於軍史中對第二次金門海戰的詳細經過介紹的甚少,而敵海軍又刻意把這次海戰的慘烈過程及我二條魚雷艇相撞後自沉謊報戰果,說成是“擊沉快艇17艘、擊傷快艇7艘、擊沉炮艇2艘、擊傷炮艇2艘”的重大勝利。其參戰重傷的“沱江”艦也被授予了敵軍的最高榮譽“虎”旗,甚至敵海軍將這次海戰還寫入了其海軍軍歌《海軍之歌》裡。作為此次海戰打頭陣的魚雷艇編隊指揮員,我有責任將這次海戰中我所經歷的真實情況記錄下來,為歷史留下研究的資料,也為還原歷史真相提供史料。這次海戰的全程經過如下: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1958年8月31日,一場強颱風就在前一天剛剛過境廈門後在閩粵交界處登陸。部隊剛剛解除颱風警報,從防颱狀態正在恢復常態中。這時艦隊前指作戰任務隨即下達到快艇1大隊。接到作戰命令後在全大隊官兵共同努力下,我們當天下午晚飯前完成了一級戰備,按照要求6艘魚雷艇處於作戰的狀態之中。

1958年9月1日,當天的氣象十分惡劣,雖說海上風力是6~7級,陣風8級,但颱風過後海面狀態極差,是大風大浪。當天是農曆7月18日,22時前是晴夜。當天軍事氣象預告傳到我手裡:又一個颱風正在向廈門逼近,預計將於當天起開始影響廈門市。這就是說,接下來的天氣只能變得更壞,沒有可能會變好。說實話,敢在兩個颱風之間使用小型魚雷艇出海作戰,又敢在大風浪中讓魚雷艇使用高速攻擊,這恐怕也是世界魚雷艇海戰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了。

氣象只是海戰的一個條件,或者說,作戰條件不好,會給突擊部隊帶來許多麻煩,乃至造成災難。而“9.1”海戰快艇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是敵人是有備而來,而我軍則為倉促應戰。敵人究竟是不是有備而來,我軍是不是倉促而戰,請看以下事實便可一目瞭然。事實是不容置辯的。

“8.23”炮擊金門後,我之炮兵已將大、小金門打得千瘡百孔,島上的蔣軍已經失魂落魄了。接著就是海軍的“8.24”金門海戰,我軍一舉擊沉了“臺生”號坦克登陸艦,並重傷“中海”號,從此金門島的補給完全中斷。此刻,金門守將胡璉大有彈盡糧絕即將成翁中之鱉之勢。甚至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老蔣急,胡璉更急。此刻,不論從鼓舞士氣計,還是從加強金門防衛能力角度看,都急需將工程技術人員與急需的軍用物資送到金門來。但在“8.24”海戰中,就是因為使用了大型坦克登陸艦運送人員,同時還載有大量軍火而被我擊沉,這個沉痛的教訓,老蔣是不能忘記的。金門守敵因這次颱風造訪,已經中斷運輸數日了,老蔣對胡璉的急需,不能置若罔聞。於是在老蔣再三催促,甚至是親處督陣的情況下,一支小型補給船隊終於編成。

"

在第一次金門海戰中解放軍海軍英勇的魚雷快艇部隊在海戰英雄張逸民的帶領下,發揚我軍海上拼刺刀精神衝入敵群近戰殲敵,一舉擊沉了敵大型坦克登陸艦“臺生”號,重傷“中海”號的戰鬥。激戰中175號魚雷艇中彈沉沒,艇長徐鳳鳴等官兵壯烈犧牲。一週之後金門海域又發生了兩岸間最大規模的海戰,張逸民再次率領魚雷艇向敵發起了攻擊。張逸民回憶錄中寫到:

“9.1”海戰或叫“9.2”海戰,叫法不同,主要是由於這場海戰是從9月1日晚開始一直持續到9月2日,有多業內人士也稱作為“第二次金門海戰”。國民黨海軍則稱其為“9.2大捷”。我之所以稱之為“9.1”海戰,是因為魚雷快艇編隊的戰鬥是在9月1日24時前進行的,9月2日0時後進行的主要是我高速炮艇編隊與敵護航編隊進行的戰鬥。

這是一次超常規的海戰,也是解放軍海軍歷次海戰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一次海戰。同時也是教訓最深刻、經驗最豐富的一次海戰。當然,此次海戰又是在人民海軍海戰史上,人們不願提及,又被人為刻意淡化的一次海戰。作為此役魚雷艇編隊的指揮員,海戰中我所率領的魚雷快艇編隊雖然被大風大浪折騰得七零八落,甚至可以說被搞得丟盔卸甲,但部隊沒有潰散、官兵沒有灰心喪氣。我經歷了此役摔打錘鍊之後,就更堅強、更有必勝信心了。我堅決認為,失敗乃成功之母。

如果沒有金門兩次海戰的成功與失敗並存,也就不會有七年後我率部在崇武以東海戰中擊沉“永昌”號的勝利。我認定,打仗也是有前因後果的,不然何談失敗乃成功之母呢?由於軍史中對第二次金門海戰的詳細經過介紹的甚少,而敵海軍又刻意把這次海戰的慘烈過程及我二條魚雷艇相撞後自沉謊報戰果,說成是“擊沉快艇17艘、擊傷快艇7艘、擊沉炮艇2艘、擊傷炮艇2艘”的重大勝利。其參戰重傷的“沱江”艦也被授予了敵軍的最高榮譽“虎”旗,甚至敵海軍將這次海戰還寫入了其海軍軍歌《海軍之歌》裡。作為此次海戰打頭陣的魚雷艇編隊指揮員,我有責任將這次海戰中我所經歷的真實情況記錄下來,為歷史留下研究的資料,也為還原歷史真相提供史料。這次海戰的全程經過如下: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1958年8月31日,一場強颱風就在前一天剛剛過境廈門後在閩粵交界處登陸。部隊剛剛解除颱風警報,從防颱狀態正在恢復常態中。這時艦隊前指作戰任務隨即下達到快艇1大隊。接到作戰命令後在全大隊官兵共同努力下,我們當天下午晚飯前完成了一級戰備,按照要求6艘魚雷艇處於作戰的狀態之中。

1958年9月1日,當天的氣象十分惡劣,雖說海上風力是6~7級,陣風8級,但颱風過後海面狀態極差,是大風大浪。當天是農曆7月18日,22時前是晴夜。當天軍事氣象預告傳到我手裡:又一個颱風正在向廈門逼近,預計將於當天起開始影響廈門市。這就是說,接下來的天氣只能變得更壞,沒有可能會變好。說實話,敢在兩個颱風之間使用小型魚雷艇出海作戰,又敢在大風浪中讓魚雷艇使用高速攻擊,這恐怕也是世界魚雷艇海戰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了。

氣象只是海戰的一個條件,或者說,作戰條件不好,會給突擊部隊帶來許多麻煩,乃至造成災難。而“9.1”海戰快艇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是敵人是有備而來,而我軍則為倉促應戰。敵人究竟是不是有備而來,我軍是不是倉促而戰,請看以下事實便可一目瞭然。事實是不容置辯的。

“8.23”炮擊金門後,我之炮兵已將大、小金門打得千瘡百孔,島上的蔣軍已經失魂落魄了。接著就是海軍的“8.24”金門海戰,我軍一舉擊沉了“臺生”號坦克登陸艦,並重傷“中海”號,從此金門島的補給完全中斷。此刻,金門守將胡璉大有彈盡糧絕即將成翁中之鱉之勢。甚至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老蔣急,胡璉更急。此刻,不論從鼓舞士氣計,還是從加強金門防衛能力角度看,都急需將工程技術人員與急需的軍用物資送到金門來。但在“8.24”海戰中,就是因為使用了大型坦克登陸艦運送人員,同時還載有大量軍火而被我擊沉,這個沉痛的教訓,老蔣是不能忘記的。金門守敵因這次颱風造訪,已經中斷運輸數日了,老蔣對胡璉的急需,不能置若罔聞。於是在老蔣再三催促,甚至是親處督陣的情況下,一支小型補給船隊終於編成。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美堅號)

擔當這次運輸任務主角,是1艘650餘噸的美製中型登陸艦。老蔣海軍中有這一類型的運輸艦17艘,並統一用“美”字為開頭命名,故而我軍稱其為“美”字號。此次主角是“美堅”號。該運輸艦滿載排水量為650噸,艦長度不超過70米,最大設計航速為14節。該艦艦首吃水為1米,而最深吃水即螺旋槳下部為2.5米。這次擔任護艦保駕的則是敵海軍南區巡邏支隊的炮艦“維源”號和 獵潛艦“沱江”號、“柳江”號。

"

在第一次金門海戰中解放軍海軍英勇的魚雷快艇部隊在海戰英雄張逸民的帶領下,發揚我軍海上拼刺刀精神衝入敵群近戰殲敵,一舉擊沉了敵大型坦克登陸艦“臺生”號,重傷“中海”號的戰鬥。激戰中175號魚雷艇中彈沉沒,艇長徐鳳鳴等官兵壯烈犧牲。一週之後金門海域又發生了兩岸間最大規模的海戰,張逸民再次率領魚雷艇向敵發起了攻擊。張逸民回憶錄中寫到:

“9.1”海戰或叫“9.2”海戰,叫法不同,主要是由於這場海戰是從9月1日晚開始一直持續到9月2日,有多業內人士也稱作為“第二次金門海戰”。國民黨海軍則稱其為“9.2大捷”。我之所以稱之為“9.1”海戰,是因為魚雷快艇編隊的戰鬥是在9月1日24時前進行的,9月2日0時後進行的主要是我高速炮艇編隊與敵護航編隊進行的戰鬥。

這是一次超常規的海戰,也是解放軍海軍歷次海戰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一次海戰。同時也是教訓最深刻、經驗最豐富的一次海戰。當然,此次海戰又是在人民海軍海戰史上,人們不願提及,又被人為刻意淡化的一次海戰。作為此役魚雷艇編隊的指揮員,海戰中我所率領的魚雷快艇編隊雖然被大風大浪折騰得七零八落,甚至可以說被搞得丟盔卸甲,但部隊沒有潰散、官兵沒有灰心喪氣。我經歷了此役摔打錘鍊之後,就更堅強、更有必勝信心了。我堅決認為,失敗乃成功之母。

如果沒有金門兩次海戰的成功與失敗並存,也就不會有七年後我率部在崇武以東海戰中擊沉“永昌”號的勝利。我認定,打仗也是有前因後果的,不然何談失敗乃成功之母呢?由於軍史中對第二次金門海戰的詳細經過介紹的甚少,而敵海軍又刻意把這次海戰的慘烈過程及我二條魚雷艇相撞後自沉謊報戰果,說成是“擊沉快艇17艘、擊傷快艇7艘、擊沉炮艇2艘、擊傷炮艇2艘”的重大勝利。其參戰重傷的“沱江”艦也被授予了敵軍的最高榮譽“虎”旗,甚至敵海軍將這次海戰還寫入了其海軍軍歌《海軍之歌》裡。作為此次海戰打頭陣的魚雷艇編隊指揮員,我有責任將這次海戰中我所經歷的真實情況記錄下來,為歷史留下研究的資料,也為還原歷史真相提供史料。這次海戰的全程經過如下: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1958年8月31日,一場強颱風就在前一天剛剛過境廈門後在閩粵交界處登陸。部隊剛剛解除颱風警報,從防颱狀態正在恢復常態中。這時艦隊前指作戰任務隨即下達到快艇1大隊。接到作戰命令後在全大隊官兵共同努力下,我們當天下午晚飯前完成了一級戰備,按照要求6艘魚雷艇處於作戰的狀態之中。

1958年9月1日,當天的氣象十分惡劣,雖說海上風力是6~7級,陣風8級,但颱風過後海面狀態極差,是大風大浪。當天是農曆7月18日,22時前是晴夜。當天軍事氣象預告傳到我手裡:又一個颱風正在向廈門逼近,預計將於當天起開始影響廈門市。這就是說,接下來的天氣只能變得更壞,沒有可能會變好。說實話,敢在兩個颱風之間使用小型魚雷艇出海作戰,又敢在大風浪中讓魚雷艇使用高速攻擊,這恐怕也是世界魚雷艇海戰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了。

氣象只是海戰的一個條件,或者說,作戰條件不好,會給突擊部隊帶來許多麻煩,乃至造成災難。而“9.1”海戰快艇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是敵人是有備而來,而我軍則為倉促應戰。敵人究竟是不是有備而來,我軍是不是倉促而戰,請看以下事實便可一目瞭然。事實是不容置辯的。

“8.23”炮擊金門後,我之炮兵已將大、小金門打得千瘡百孔,島上的蔣軍已經失魂落魄了。接著就是海軍的“8.24”金門海戰,我軍一舉擊沉了“臺生”號坦克登陸艦,並重傷“中海”號,從此金門島的補給完全中斷。此刻,金門守將胡璉大有彈盡糧絕即將成翁中之鱉之勢。甚至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老蔣急,胡璉更急。此刻,不論從鼓舞士氣計,還是從加強金門防衛能力角度看,都急需將工程技術人員與急需的軍用物資送到金門來。但在“8.24”海戰中,就是因為使用了大型坦克登陸艦運送人員,同時還載有大量軍火而被我擊沉,這個沉痛的教訓,老蔣是不能忘記的。金門守敵因這次颱風造訪,已經中斷運輸數日了,老蔣對胡璉的急需,不能置若罔聞。於是在老蔣再三催促,甚至是親處督陣的情況下,一支小型補給船隊終於編成。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美堅號)

擔當這次運輸任務主角,是1艘650餘噸的美製中型登陸艦。老蔣海軍中有這一類型的運輸艦17艘,並統一用“美”字為開頭命名,故而我軍稱其為“美”字號。此次主角是“美堅”號。該運輸艦滿載排水量為650噸,艦長度不超過70米,最大設計航速為14節。該艦艦首吃水為1米,而最深吃水即螺旋槳下部為2.5米。這次擔任護艦保駕的則是敵海軍南區巡邏支隊的炮艦“維源”號和 獵潛艦“沱江”號、“柳江”號。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沱江號)

依我看,從岸上指揮所起,往上各級都小看了這支小編隊,說沒把這個小編隊放在眼裡,我看是恰如其事的。正因小看了,所有倉促應戰則是正常的處理辦法。戰前,魚雷艇與護衛艇本可以坐在一塊,好好研究如何協同作戰、如何攻防兼顧、如果克服惡劣天氣等等重要的協同作戰事項。可實際上是前指既沒開會研究,也沒有作戰預案,就是一個命令把魚雷艇拉出去又一次打頭陣了。敵編隊來個圈套,求之不得讓魚雷艇打頭陣呢,我們各級指揮員下令讓魚雷艇往上衝。結果是鑽了一回圈套,能有後來這麼個結果可以說已經很僥倖了。你想嘛,氣象條件這麼差,組織指揮又考慮不周,能實現主觀願望嗎?

敵艦吃水很淺,個頭又那麼短小,加上轉向快速靈活,本不應用快艇打頭陣,而是應該用護衛艇打頭陣。魚雷艇不是萬能的。魚雷艇最大的長處是打擊像“臺生”、“中海”這樣的大型目標。魚雷艇也有很大的短處:生存能力太弱,如果命中3~4發機關炮彈,很輕易就沉沒了。別忘了魚雷艇是鋁合金外殼,不用說子彈了,連撐杆的鐵頭都可以輕易捅個窟窿。魚雷艇的這一長一短告訴我們,要用其長而避其短。所謂用其長,就是用魚雷艇打長、大、深(即吃水深)的目標。避其短,就是千萬別把魚雷艇當炮艇用,否則非打砸了不可。這不是戰後的埋怨,而是為了今後的海戰懇請上級接受教訓。

我必須在此申明,開場前我講的這些,絕沒有推卸責任的念頭,而是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此役的真實情況,能有機會更深刻的品味此役的成敗得失的真正教訓。此役過去半個多世紀了,責任已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要從此役中吸取有益的教訓。

"

在第一次金門海戰中解放軍海軍英勇的魚雷快艇部隊在海戰英雄張逸民的帶領下,發揚我軍海上拼刺刀精神衝入敵群近戰殲敵,一舉擊沉了敵大型坦克登陸艦“臺生”號,重傷“中海”號的戰鬥。激戰中175號魚雷艇中彈沉沒,艇長徐鳳鳴等官兵壯烈犧牲。一週之後金門海域又發生了兩岸間最大規模的海戰,張逸民再次率領魚雷艇向敵發起了攻擊。張逸民回憶錄中寫到:

“9.1”海戰或叫“9.2”海戰,叫法不同,主要是由於這場海戰是從9月1日晚開始一直持續到9月2日,有多業內人士也稱作為“第二次金門海戰”。國民黨海軍則稱其為“9.2大捷”。我之所以稱之為“9.1”海戰,是因為魚雷快艇編隊的戰鬥是在9月1日24時前進行的,9月2日0時後進行的主要是我高速炮艇編隊與敵護航編隊進行的戰鬥。

這是一次超常規的海戰,也是解放軍海軍歷次海戰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一次海戰。同時也是教訓最深刻、經驗最豐富的一次海戰。當然,此次海戰又是在人民海軍海戰史上,人們不願提及,又被人為刻意淡化的一次海戰。作為此役魚雷艇編隊的指揮員,海戰中我所率領的魚雷快艇編隊雖然被大風大浪折騰得七零八落,甚至可以說被搞得丟盔卸甲,但部隊沒有潰散、官兵沒有灰心喪氣。我經歷了此役摔打錘鍊之後,就更堅強、更有必勝信心了。我堅決認為,失敗乃成功之母。

如果沒有金門兩次海戰的成功與失敗並存,也就不會有七年後我率部在崇武以東海戰中擊沉“永昌”號的勝利。我認定,打仗也是有前因後果的,不然何談失敗乃成功之母呢?由於軍史中對第二次金門海戰的詳細經過介紹的甚少,而敵海軍又刻意把這次海戰的慘烈過程及我二條魚雷艇相撞後自沉謊報戰果,說成是“擊沉快艇17艘、擊傷快艇7艘、擊沉炮艇2艘、擊傷炮艇2艘”的重大勝利。其參戰重傷的“沱江”艦也被授予了敵軍的最高榮譽“虎”旗,甚至敵海軍將這次海戰還寫入了其海軍軍歌《海軍之歌》裡。作為此次海戰打頭陣的魚雷艇編隊指揮員,我有責任將這次海戰中我所經歷的真實情況記錄下來,為歷史留下研究的資料,也為還原歷史真相提供史料。這次海戰的全程經過如下: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1958年8月31日,一場強颱風就在前一天剛剛過境廈門後在閩粵交界處登陸。部隊剛剛解除颱風警報,從防颱狀態正在恢復常態中。這時艦隊前指作戰任務隨即下達到快艇1大隊。接到作戰命令後在全大隊官兵共同努力下,我們當天下午晚飯前完成了一級戰備,按照要求6艘魚雷艇處於作戰的狀態之中。

1958年9月1日,當天的氣象十分惡劣,雖說海上風力是6~7級,陣風8級,但颱風過後海面狀態極差,是大風大浪。當天是農曆7月18日,22時前是晴夜。當天軍事氣象預告傳到我手裡:又一個颱風正在向廈門逼近,預計將於當天起開始影響廈門市。這就是說,接下來的天氣只能變得更壞,沒有可能會變好。說實話,敢在兩個颱風之間使用小型魚雷艇出海作戰,又敢在大風浪中讓魚雷艇使用高速攻擊,這恐怕也是世界魚雷艇海戰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了。

氣象只是海戰的一個條件,或者說,作戰條件不好,會給突擊部隊帶來許多麻煩,乃至造成災難。而“9.1”海戰快艇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是敵人是有備而來,而我軍則為倉促應戰。敵人究竟是不是有備而來,我軍是不是倉促而戰,請看以下事實便可一目瞭然。事實是不容置辯的。

“8.23”炮擊金門後,我之炮兵已將大、小金門打得千瘡百孔,島上的蔣軍已經失魂落魄了。接著就是海軍的“8.24”金門海戰,我軍一舉擊沉了“臺生”號坦克登陸艦,並重傷“中海”號,從此金門島的補給完全中斷。此刻,金門守將胡璉大有彈盡糧絕即將成翁中之鱉之勢。甚至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老蔣急,胡璉更急。此刻,不論從鼓舞士氣計,還是從加強金門防衛能力角度看,都急需將工程技術人員與急需的軍用物資送到金門來。但在“8.24”海戰中,就是因為使用了大型坦克登陸艦運送人員,同時還載有大量軍火而被我擊沉,這個沉痛的教訓,老蔣是不能忘記的。金門守敵因這次颱風造訪,已經中斷運輸數日了,老蔣對胡璉的急需,不能置若罔聞。於是在老蔣再三催促,甚至是親處督陣的情況下,一支小型補給船隊終於編成。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美堅號)

擔當這次運輸任務主角,是1艘650餘噸的美製中型登陸艦。老蔣海軍中有這一類型的運輸艦17艘,並統一用“美”字為開頭命名,故而我軍稱其為“美”字號。此次主角是“美堅”號。該運輸艦滿載排水量為650噸,艦長度不超過70米,最大設計航速為14節。該艦艦首吃水為1米,而最深吃水即螺旋槳下部為2.5米。這次擔任護艦保駕的則是敵海軍南區巡邏支隊的炮艦“維源”號和 獵潛艦“沱江”號、“柳江”號。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沱江號)

依我看,從岸上指揮所起,往上各級都小看了這支小編隊,說沒把這個小編隊放在眼裡,我看是恰如其事的。正因小看了,所有倉促應戰則是正常的處理辦法。戰前,魚雷艇與護衛艇本可以坐在一塊,好好研究如何協同作戰、如何攻防兼顧、如果克服惡劣天氣等等重要的協同作戰事項。可實際上是前指既沒開會研究,也沒有作戰預案,就是一個命令把魚雷艇拉出去又一次打頭陣了。敵編隊來個圈套,求之不得讓魚雷艇打頭陣呢,我們各級指揮員下令讓魚雷艇往上衝。結果是鑽了一回圈套,能有後來這麼個結果可以說已經很僥倖了。你想嘛,氣象條件這麼差,組織指揮又考慮不周,能實現主觀願望嗎?

敵艦吃水很淺,個頭又那麼短小,加上轉向快速靈活,本不應用快艇打頭陣,而是應該用護衛艇打頭陣。魚雷艇不是萬能的。魚雷艇最大的長處是打擊像“臺生”、“中海”這樣的大型目標。魚雷艇也有很大的短處:生存能力太弱,如果命中3~4發機關炮彈,很輕易就沉沒了。別忘了魚雷艇是鋁合金外殼,不用說子彈了,連撐杆的鐵頭都可以輕易捅個窟窿。魚雷艇的這一長一短告訴我們,要用其長而避其短。所謂用其長,就是用魚雷艇打長、大、深(即吃水深)的目標。避其短,就是千萬別把魚雷艇當炮艇用,否則非打砸了不可。這不是戰後的埋怨,而是為了今後的海戰懇請上級接受教訓。

我必須在此申明,開場前我講的這些,絕沒有推卸責任的念頭,而是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此役的真實情況,能有機會更深刻的品味此役的成敗得失的真正教訓。此役過去半個多世紀了,責任已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要從此役中吸取有益的教訓。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敵人的小型編隊,滿載著支援金門的人員和軍用物資,就蹲在馬公港待命。老蔣為了給飽受重創的金門士兵鼓勁,特別邀請了許多演藝界人士、媒體記者、報人一同乘坐“美堅”號這支小編隊到金門採訪、慰問。後來還有人說,此行中還有當時對岸的大牌明星以及社會名流。說句實話,老蔣的膽子真是夠大了,他真敢下賭注,這些人,若是有個三長兩短,對岸社會豈不是鬧翻了天。世間有許多事,就是這麼漫無邊際,隨波逐流,賭的就是運氣。這次竟然被老蔣賭贏了。“美堅”運輸艦號居然能完完整整地回到對岸。

這支小編隊一出馬公港,便被我雷達全程掌控中。總參謀長粟裕大將命令福州軍區張翼翔副司令員:“海軍今晚打‘美’字號登陸艦,不要誤擊美艦”。

張翼翔中將,當然向東海艦隊前指彭德清副司令員傳達粟總長的命令,並告訴他:“聯合炮群以8個炮兵營另兩個連,共104門榴彈炮、加農炮,掩護快艇1大隊出擊。計劃壓制金門炮陣地18個目標、高炮陣地3個目標,並要求於23時完成射擊準備。”

彭德清副司令員報告說:“今天海上湧浪較大,不適於魚雷艇攻擊。但是為了堅決執行中央軍委、粟總長賦予海軍的任務,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力求擊沉‘美’字號登陸艦,以達到對料邏灣封鎖之目的。”

天界寺,東海艦隊前指與雲頂巖岸炮指揮所,於16時進入臨戰準備,注視馬公港啟航的護航運輸編隊的動向。彭德清副司令員和高立忠海軍大校、艦隊前指作戰處長薄光柱海軍中校、快艇六支隊副支隊長兼快艇1大隊大隊長劉建廷海軍少校等坐在海圖桌旁,實施今晚的海戰指揮與協同問題。

當天的19時10分,護衛艇31大隊7艘護衛艇編隊,分兩組,自廈門啟航。第1組由3艘75噸高速炮艇556、557、558編成;第2組由4艘舊式53甲型護衛艇組成,因航速較慢,在後跟進。

21時20分,我受命率領快艇1大隊6艘魚雷快艇編隊由虎嶼啟航,經廈門港西航道,至梧嶼錨地待命。22時05分,快艇編隊到達梧嶼錨地。

就在我快艇編隊從廈門港西航道,剛過鼓浪嶼南端,大擔島的敵炮兵陣地開始對我編隊進行攔阻射擊。快艇編隊沿途不斷有炮彈爆炸,激起高高水柱。雖說爆炸與水柱的密度較大,但對快艇航行並沒有構成大的威脅。當我編隊接近梧嶼錨地時,大擔島上空還升起了多發照明彈。我估計這是敵人從大擔島用迫擊炮發射的照明彈,高度低,亮度也小,只是起嚇唬人的作用,算給自己壯膽吧。這類反應還說明一條:敵人已經發現了這條航道上有快艇和其他艦艇活動,敵軍會通過他們的指揮系統傳達到“美堅”號編隊的。

我進入錨地後,立即讓編隊指揮艇180艇靠上水鼓,水鼓上有直通岸指揮所的電話。我與劉副支隊長聯繫上了,此時是22時05分。那天的風浪真的很大,在快艇甲板上走路得扶著扶手索。180艇艇長董福才特地指派兩名戰士給我保駕,怕出現意外。靠上水鼓,我拿起電話,兩個戰士一個跪在艇上抱著我的腰,一個拿著撐杆支撐著水鼓。艇首不停地劇烈上下起浮。劉副支隊長先向我通報敵情:“敵編隊一共由4艘艦艇組成,‘美堅’號登陸艦由3艘戰鬥艦艇保駕護航。這3艘艦艇是‘維源’號炮艦及2艘“江”字號獵潛艦。你的任務就是打沉‘美堅’號。老張啊,你要堅決將‘美堅’號打沉啊。”我立即將海上風浪太大一事報告了。劉副支隊長說:“老張啊,沒辦法啊,這是命令,堅決執行吧。”我聽劉副支隊這麼說了,我還能再說什麼呢。我當即表態:“我是軍人,此刻,就是刀山就是火海我也得拼了。副支隊長,你放心,我會全力以赴,絕不裝孬種。今天這一百多斤就準備放倒了!”

梧嶼錨地敵人的炮彈落下的密度,比起航道上大了許多。海面湧起的大浪晃得艇上許多人都嘔吐了。我是從來不嘔吐的人,今天也折騰得嘔吐了。我有一種直覺:今夜不死也要脫層皮了!

"

在第一次金門海戰中解放軍海軍英勇的魚雷快艇部隊在海戰英雄張逸民的帶領下,發揚我軍海上拼刺刀精神衝入敵群近戰殲敵,一舉擊沉了敵大型坦克登陸艦“臺生”號,重傷“中海”號的戰鬥。激戰中175號魚雷艇中彈沉沒,艇長徐鳳鳴等官兵壯烈犧牲。一週之後金門海域又發生了兩岸間最大規模的海戰,張逸民再次率領魚雷艇向敵發起了攻擊。張逸民回憶錄中寫到:

“9.1”海戰或叫“9.2”海戰,叫法不同,主要是由於這場海戰是從9月1日晚開始一直持續到9月2日,有多業內人士也稱作為“第二次金門海戰”。國民黨海軍則稱其為“9.2大捷”。我之所以稱之為“9.1”海戰,是因為魚雷快艇編隊的戰鬥是在9月1日24時前進行的,9月2日0時後進行的主要是我高速炮艇編隊與敵護航編隊進行的戰鬥。

這是一次超常規的海戰,也是解放軍海軍歷次海戰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一次海戰。同時也是教訓最深刻、經驗最豐富的一次海戰。當然,此次海戰又是在人民海軍海戰史上,人們不願提及,又被人為刻意淡化的一次海戰。作為此役魚雷艇編隊的指揮員,海戰中我所率領的魚雷快艇編隊雖然被大風大浪折騰得七零八落,甚至可以說被搞得丟盔卸甲,但部隊沒有潰散、官兵沒有灰心喪氣。我經歷了此役摔打錘鍊之後,就更堅強、更有必勝信心了。我堅決認為,失敗乃成功之母。

如果沒有金門兩次海戰的成功與失敗並存,也就不會有七年後我率部在崇武以東海戰中擊沉“永昌”號的勝利。我認定,打仗也是有前因後果的,不然何談失敗乃成功之母呢?由於軍史中對第二次金門海戰的詳細經過介紹的甚少,而敵海軍又刻意把這次海戰的慘烈過程及我二條魚雷艇相撞後自沉謊報戰果,說成是“擊沉快艇17艘、擊傷快艇7艘、擊沉炮艇2艘、擊傷炮艇2艘”的重大勝利。其參戰重傷的“沱江”艦也被授予了敵軍的最高榮譽“虎”旗,甚至敵海軍將這次海戰還寫入了其海軍軍歌《海軍之歌》裡。作為此次海戰打頭陣的魚雷艇編隊指揮員,我有責任將這次海戰中我所經歷的真實情況記錄下來,為歷史留下研究的資料,也為還原歷史真相提供史料。這次海戰的全程經過如下: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1958年8月31日,一場強颱風就在前一天剛剛過境廈門後在閩粵交界處登陸。部隊剛剛解除颱風警報,從防颱狀態正在恢復常態中。這時艦隊前指作戰任務隨即下達到快艇1大隊。接到作戰命令後在全大隊官兵共同努力下,我們當天下午晚飯前完成了一級戰備,按照要求6艘魚雷艇處於作戰的狀態之中。

1958年9月1日,當天的氣象十分惡劣,雖說海上風力是6~7級,陣風8級,但颱風過後海面狀態極差,是大風大浪。當天是農曆7月18日,22時前是晴夜。當天軍事氣象預告傳到我手裡:又一個颱風正在向廈門逼近,預計將於當天起開始影響廈門市。這就是說,接下來的天氣只能變得更壞,沒有可能會變好。說實話,敢在兩個颱風之間使用小型魚雷艇出海作戰,又敢在大風浪中讓魚雷艇使用高速攻擊,這恐怕也是世界魚雷艇海戰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了。

氣象只是海戰的一個條件,或者說,作戰條件不好,會給突擊部隊帶來許多麻煩,乃至造成災難。而“9.1”海戰快艇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是敵人是有備而來,而我軍則為倉促應戰。敵人究竟是不是有備而來,我軍是不是倉促而戰,請看以下事實便可一目瞭然。事實是不容置辯的。

“8.23”炮擊金門後,我之炮兵已將大、小金門打得千瘡百孔,島上的蔣軍已經失魂落魄了。接著就是海軍的“8.24”金門海戰,我軍一舉擊沉了“臺生”號坦克登陸艦,並重傷“中海”號,從此金門島的補給完全中斷。此刻,金門守將胡璉大有彈盡糧絕即將成翁中之鱉之勢。甚至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老蔣急,胡璉更急。此刻,不論從鼓舞士氣計,還是從加強金門防衛能力角度看,都急需將工程技術人員與急需的軍用物資送到金門來。但在“8.24”海戰中,就是因為使用了大型坦克登陸艦運送人員,同時還載有大量軍火而被我擊沉,這個沉痛的教訓,老蔣是不能忘記的。金門守敵因這次颱風造訪,已經中斷運輸數日了,老蔣對胡璉的急需,不能置若罔聞。於是在老蔣再三催促,甚至是親處督陣的情況下,一支小型補給船隊終於編成。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美堅號)

擔當這次運輸任務主角,是1艘650餘噸的美製中型登陸艦。老蔣海軍中有這一類型的運輸艦17艘,並統一用“美”字為開頭命名,故而我軍稱其為“美”字號。此次主角是“美堅”號。該運輸艦滿載排水量為650噸,艦長度不超過70米,最大設計航速為14節。該艦艦首吃水為1米,而最深吃水即螺旋槳下部為2.5米。這次擔任護艦保駕的則是敵海軍南區巡邏支隊的炮艦“維源”號和 獵潛艦“沱江”號、“柳江”號。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沱江號)

依我看,從岸上指揮所起,往上各級都小看了這支小編隊,說沒把這個小編隊放在眼裡,我看是恰如其事的。正因小看了,所有倉促應戰則是正常的處理辦法。戰前,魚雷艇與護衛艇本可以坐在一塊,好好研究如何協同作戰、如何攻防兼顧、如果克服惡劣天氣等等重要的協同作戰事項。可實際上是前指既沒開會研究,也沒有作戰預案,就是一個命令把魚雷艇拉出去又一次打頭陣了。敵編隊來個圈套,求之不得讓魚雷艇打頭陣呢,我們各級指揮員下令讓魚雷艇往上衝。結果是鑽了一回圈套,能有後來這麼個結果可以說已經很僥倖了。你想嘛,氣象條件這麼差,組織指揮又考慮不周,能實現主觀願望嗎?

敵艦吃水很淺,個頭又那麼短小,加上轉向快速靈活,本不應用快艇打頭陣,而是應該用護衛艇打頭陣。魚雷艇不是萬能的。魚雷艇最大的長處是打擊像“臺生”、“中海”這樣的大型目標。魚雷艇也有很大的短處:生存能力太弱,如果命中3~4發機關炮彈,很輕易就沉沒了。別忘了魚雷艇是鋁合金外殼,不用說子彈了,連撐杆的鐵頭都可以輕易捅個窟窿。魚雷艇的這一長一短告訴我們,要用其長而避其短。所謂用其長,就是用魚雷艇打長、大、深(即吃水深)的目標。避其短,就是千萬別把魚雷艇當炮艇用,否則非打砸了不可。這不是戰後的埋怨,而是為了今後的海戰懇請上級接受教訓。

我必須在此申明,開場前我講的這些,絕沒有推卸責任的念頭,而是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此役的真實情況,能有機會更深刻的品味此役的成敗得失的真正教訓。此役過去半個多世紀了,責任已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要從此役中吸取有益的教訓。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敵人的小型編隊,滿載著支援金門的人員和軍用物資,就蹲在馬公港待命。老蔣為了給飽受重創的金門士兵鼓勁,特別邀請了許多演藝界人士、媒體記者、報人一同乘坐“美堅”號這支小編隊到金門採訪、慰問。後來還有人說,此行中還有當時對岸的大牌明星以及社會名流。說句實話,老蔣的膽子真是夠大了,他真敢下賭注,這些人,若是有個三長兩短,對岸社會豈不是鬧翻了天。世間有許多事,就是這麼漫無邊際,隨波逐流,賭的就是運氣。這次竟然被老蔣賭贏了。“美堅”運輸艦號居然能完完整整地回到對岸。

這支小編隊一出馬公港,便被我雷達全程掌控中。總參謀長粟裕大將命令福州軍區張翼翔副司令員:“海軍今晚打‘美’字號登陸艦,不要誤擊美艦”。

張翼翔中將,當然向東海艦隊前指彭德清副司令員傳達粟總長的命令,並告訴他:“聯合炮群以8個炮兵營另兩個連,共104門榴彈炮、加農炮,掩護快艇1大隊出擊。計劃壓制金門炮陣地18個目標、高炮陣地3個目標,並要求於23時完成射擊準備。”

彭德清副司令員報告說:“今天海上湧浪較大,不適於魚雷艇攻擊。但是為了堅決執行中央軍委、粟總長賦予海軍的任務,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力求擊沉‘美’字號登陸艦,以達到對料邏灣封鎖之目的。”

天界寺,東海艦隊前指與雲頂巖岸炮指揮所,於16時進入臨戰準備,注視馬公港啟航的護航運輸編隊的動向。彭德清副司令員和高立忠海軍大校、艦隊前指作戰處長薄光柱海軍中校、快艇六支隊副支隊長兼快艇1大隊大隊長劉建廷海軍少校等坐在海圖桌旁,實施今晚的海戰指揮與協同問題。

當天的19時10分,護衛艇31大隊7艘護衛艇編隊,分兩組,自廈門啟航。第1組由3艘75噸高速炮艇556、557、558編成;第2組由4艘舊式53甲型護衛艇組成,因航速較慢,在後跟進。

21時20分,我受命率領快艇1大隊6艘魚雷快艇編隊由虎嶼啟航,經廈門港西航道,至梧嶼錨地待命。22時05分,快艇編隊到達梧嶼錨地。

就在我快艇編隊從廈門港西航道,剛過鼓浪嶼南端,大擔島的敵炮兵陣地開始對我編隊進行攔阻射擊。快艇編隊沿途不斷有炮彈爆炸,激起高高水柱。雖說爆炸與水柱的密度較大,但對快艇航行並沒有構成大的威脅。當我編隊接近梧嶼錨地時,大擔島上空還升起了多發照明彈。我估計這是敵人從大擔島用迫擊炮發射的照明彈,高度低,亮度也小,只是起嚇唬人的作用,算給自己壯膽吧。這類反應還說明一條:敵人已經發現了這條航道上有快艇和其他艦艇活動,敵軍會通過他們的指揮系統傳達到“美堅”號編隊的。

我進入錨地後,立即讓編隊指揮艇180艇靠上水鼓,水鼓上有直通岸指揮所的電話。我與劉副支隊長聯繫上了,此時是22時05分。那天的風浪真的很大,在快艇甲板上走路得扶著扶手索。180艇艇長董福才特地指派兩名戰士給我保駕,怕出現意外。靠上水鼓,我拿起電話,兩個戰士一個跪在艇上抱著我的腰,一個拿著撐杆支撐著水鼓。艇首不停地劇烈上下起浮。劉副支隊長先向我通報敵情:“敵編隊一共由4艘艦艇組成,‘美堅’號登陸艦由3艘戰鬥艦艇保駕護航。這3艘艦艇是‘維源’號炮艦及2艘“江”字號獵潛艦。你的任務就是打沉‘美堅’號。老張啊,你要堅決將‘美堅’號打沉啊。”我立即將海上風浪太大一事報告了。劉副支隊長說:“老張啊,沒辦法啊,這是命令,堅決執行吧。”我聽劉副支隊這麼說了,我還能再說什麼呢。我當即表態:“我是軍人,此刻,就是刀山就是火海我也得拼了。副支隊長,你放心,我會全力以赴,絕不裝孬種。今天這一百多斤就準備放倒了!”

梧嶼錨地敵人的炮彈落下的密度,比起航道上大了許多。海面湧起的大浪晃得艇上許多人都嘔吐了。我是從來不嘔吐的人,今天也折騰得嘔吐了。我有一種直覺:今夜不死也要脫層皮了!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編隊指揮艇180艇,離開水鼓後直奔鎮海角出擊點而去。我編好隊之後,又將劉副支隊長命令內容一一向劉春志政委作了彙報。政委沒多說什麼,只是說了句:“執行命令吧,今天咱們一塊去拼命吧。”

編隊剛靠近鎮海角出擊點,通訊艙大聲向我報告:“指揮所命令立即出擊!接敵航向90度,航速35節。”此刻,電報的簽署時間是22時17分。當天我編隊的通播呼號是“上海”,大隊指揮艇180艇為“上海1號”。我當即下令: “上海各號注意:現在出擊!上海各號跟我上!”頓時,上海各號均拉響戰鬥警報。警報器刺耳的尖叫聲響徹鎮海角海域。

我在虎嶼出發時,艦隊前指作戰處長薄光柱曾向我通報:“護衛艇31大隊有3艘75噸高速炮艇跟你同時出擊,556艇是指揮艇,由魏垣武負責指揮,他的位置應在你後方。”我率領6艘艇出擊時,我很關心身邊有沒有友軍。我當即下令雷達:“仔細觀察我後方的左右方向,有沒有護衛艇編隊航行?不管有無,都要注意搜索,發現蹤跡,要立即向我報告。”

22時20分,雷達向我報告:“左後方有目標,因浪大無法辯認,目標太小,回波不清。”我判定這個辯認不清的目標,肯定就是高速炮艇。這個風高浪急的夜晚除了高速炮艇,沒有任何其他船能跟上我。

這次編隊接敵,若與“8.24”海戰比,已有很大不同:首先艇底的海蠣子清除了。現在各艇又塗上了既防鏽又防海蠣子的新型油漆。多可惜,今天風浪太大,不是加不上速,而是加上速度35節,快艇無法承受,人也是無法承受啊!在這樣大的風浪中不用說要開35節,就是24節也是一種“破壞性航行”。岸上指揮所今天命令用35節高速在大浪中航行,是一種對快艇的無知。35節航速,也就是說每秒我們飛馳近18米。我對政委說:“這麼高的航速不行啊,非顛出大事不可。艇都顛壞了,魚雷再顛出管,這仗怎麼打?”政委說:“你向上報告吧,請求減速。”我立即上報指揮所,但這報告就像是石沉大海,根本沒回聲。

岸指越是不回答,作為指揮員我就越得想事。為什麼要用這麼大的速度接敵?是怕敵編隊鑽進金門嗎?我還思考,我若是擅自減速,敵人一旦真的鑽進金門,那我就得上軍事法庭。即便不上軍法處,也會受處罰的。說真話,那一時刻我真擔不起這個責任。

"

在第一次金門海戰中解放軍海軍英勇的魚雷快艇部隊在海戰英雄張逸民的帶領下,發揚我軍海上拼刺刀精神衝入敵群近戰殲敵,一舉擊沉了敵大型坦克登陸艦“臺生”號,重傷“中海”號的戰鬥。激戰中175號魚雷艇中彈沉沒,艇長徐鳳鳴等官兵壯烈犧牲。一週之後金門海域又發生了兩岸間最大規模的海戰,張逸民再次率領魚雷艇向敵發起了攻擊。張逸民回憶錄中寫到:

“9.1”海戰或叫“9.2”海戰,叫法不同,主要是由於這場海戰是從9月1日晚開始一直持續到9月2日,有多業內人士也稱作為“第二次金門海戰”。國民黨海軍則稱其為“9.2大捷”。我之所以稱之為“9.1”海戰,是因為魚雷快艇編隊的戰鬥是在9月1日24時前進行的,9月2日0時後進行的主要是我高速炮艇編隊與敵護航編隊進行的戰鬥。

這是一次超常規的海戰,也是解放軍海軍歷次海戰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一次海戰。同時也是教訓最深刻、經驗最豐富的一次海戰。當然,此次海戰又是在人民海軍海戰史上,人們不願提及,又被人為刻意淡化的一次海戰。作為此役魚雷艇編隊的指揮員,海戰中我所率領的魚雷快艇編隊雖然被大風大浪折騰得七零八落,甚至可以說被搞得丟盔卸甲,但部隊沒有潰散、官兵沒有灰心喪氣。我經歷了此役摔打錘鍊之後,就更堅強、更有必勝信心了。我堅決認為,失敗乃成功之母。

如果沒有金門兩次海戰的成功與失敗並存,也就不會有七年後我率部在崇武以東海戰中擊沉“永昌”號的勝利。我認定,打仗也是有前因後果的,不然何談失敗乃成功之母呢?由於軍史中對第二次金門海戰的詳細經過介紹的甚少,而敵海軍又刻意把這次海戰的慘烈過程及我二條魚雷艇相撞後自沉謊報戰果,說成是“擊沉快艇17艘、擊傷快艇7艘、擊沉炮艇2艘、擊傷炮艇2艘”的重大勝利。其參戰重傷的“沱江”艦也被授予了敵軍的最高榮譽“虎”旗,甚至敵海軍將這次海戰還寫入了其海軍軍歌《海軍之歌》裡。作為此次海戰打頭陣的魚雷艇編隊指揮員,我有責任將這次海戰中我所經歷的真實情況記錄下來,為歷史留下研究的資料,也為還原歷史真相提供史料。這次海戰的全程經過如下: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1958年8月31日,一場強颱風就在前一天剛剛過境廈門後在閩粵交界處登陸。部隊剛剛解除颱風警報,從防颱狀態正在恢復常態中。這時艦隊前指作戰任務隨即下達到快艇1大隊。接到作戰命令後在全大隊官兵共同努力下,我們當天下午晚飯前完成了一級戰備,按照要求6艘魚雷艇處於作戰的狀態之中。

1958年9月1日,當天的氣象十分惡劣,雖說海上風力是6~7級,陣風8級,但颱風過後海面狀態極差,是大風大浪。當天是農曆7月18日,22時前是晴夜。當天軍事氣象預告傳到我手裡:又一個颱風正在向廈門逼近,預計將於當天起開始影響廈門市。這就是說,接下來的天氣只能變得更壞,沒有可能會變好。說實話,敢在兩個颱風之間使用小型魚雷艇出海作戰,又敢在大風浪中讓魚雷艇使用高速攻擊,這恐怕也是世界魚雷艇海戰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了。

氣象只是海戰的一個條件,或者說,作戰條件不好,會給突擊部隊帶來許多麻煩,乃至造成災難。而“9.1”海戰快艇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是敵人是有備而來,而我軍則為倉促應戰。敵人究竟是不是有備而來,我軍是不是倉促而戰,請看以下事實便可一目瞭然。事實是不容置辯的。

“8.23”炮擊金門後,我之炮兵已將大、小金門打得千瘡百孔,島上的蔣軍已經失魂落魄了。接著就是海軍的“8.24”金門海戰,我軍一舉擊沉了“臺生”號坦克登陸艦,並重傷“中海”號,從此金門島的補給完全中斷。此刻,金門守將胡璉大有彈盡糧絕即將成翁中之鱉之勢。甚至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老蔣急,胡璉更急。此刻,不論從鼓舞士氣計,還是從加強金門防衛能力角度看,都急需將工程技術人員與急需的軍用物資送到金門來。但在“8.24”海戰中,就是因為使用了大型坦克登陸艦運送人員,同時還載有大量軍火而被我擊沉,這個沉痛的教訓,老蔣是不能忘記的。金門守敵因這次颱風造訪,已經中斷運輸數日了,老蔣對胡璉的急需,不能置若罔聞。於是在老蔣再三催促,甚至是親處督陣的情況下,一支小型補給船隊終於編成。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美堅號)

擔當這次運輸任務主角,是1艘650餘噸的美製中型登陸艦。老蔣海軍中有這一類型的運輸艦17艘,並統一用“美”字為開頭命名,故而我軍稱其為“美”字號。此次主角是“美堅”號。該運輸艦滿載排水量為650噸,艦長度不超過70米,最大設計航速為14節。該艦艦首吃水為1米,而最深吃水即螺旋槳下部為2.5米。這次擔任護艦保駕的則是敵海軍南區巡邏支隊的炮艦“維源”號和 獵潛艦“沱江”號、“柳江”號。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沱江號)

依我看,從岸上指揮所起,往上各級都小看了這支小編隊,說沒把這個小編隊放在眼裡,我看是恰如其事的。正因小看了,所有倉促應戰則是正常的處理辦法。戰前,魚雷艇與護衛艇本可以坐在一塊,好好研究如何協同作戰、如何攻防兼顧、如果克服惡劣天氣等等重要的協同作戰事項。可實際上是前指既沒開會研究,也沒有作戰預案,就是一個命令把魚雷艇拉出去又一次打頭陣了。敵編隊來個圈套,求之不得讓魚雷艇打頭陣呢,我們各級指揮員下令讓魚雷艇往上衝。結果是鑽了一回圈套,能有後來這麼個結果可以說已經很僥倖了。你想嘛,氣象條件這麼差,組織指揮又考慮不周,能實現主觀願望嗎?

敵艦吃水很淺,個頭又那麼短小,加上轉向快速靈活,本不應用快艇打頭陣,而是應該用護衛艇打頭陣。魚雷艇不是萬能的。魚雷艇最大的長處是打擊像“臺生”、“中海”這樣的大型目標。魚雷艇也有很大的短處:生存能力太弱,如果命中3~4發機關炮彈,很輕易就沉沒了。別忘了魚雷艇是鋁合金外殼,不用說子彈了,連撐杆的鐵頭都可以輕易捅個窟窿。魚雷艇的這一長一短告訴我們,要用其長而避其短。所謂用其長,就是用魚雷艇打長、大、深(即吃水深)的目標。避其短,就是千萬別把魚雷艇當炮艇用,否則非打砸了不可。這不是戰後的埋怨,而是為了今後的海戰懇請上級接受教訓。

我必須在此申明,開場前我講的這些,絕沒有推卸責任的念頭,而是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此役的真實情況,能有機會更深刻的品味此役的成敗得失的真正教訓。此役過去半個多世紀了,責任已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要從此役中吸取有益的教訓。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敵人的小型編隊,滿載著支援金門的人員和軍用物資,就蹲在馬公港待命。老蔣為了給飽受重創的金門士兵鼓勁,特別邀請了許多演藝界人士、媒體記者、報人一同乘坐“美堅”號這支小編隊到金門採訪、慰問。後來還有人說,此行中還有當時對岸的大牌明星以及社會名流。說句實話,老蔣的膽子真是夠大了,他真敢下賭注,這些人,若是有個三長兩短,對岸社會豈不是鬧翻了天。世間有許多事,就是這麼漫無邊際,隨波逐流,賭的就是運氣。這次竟然被老蔣賭贏了。“美堅”運輸艦號居然能完完整整地回到對岸。

這支小編隊一出馬公港,便被我雷達全程掌控中。總參謀長粟裕大將命令福州軍區張翼翔副司令員:“海軍今晚打‘美’字號登陸艦,不要誤擊美艦”。

張翼翔中將,當然向東海艦隊前指彭德清副司令員傳達粟總長的命令,並告訴他:“聯合炮群以8個炮兵營另兩個連,共104門榴彈炮、加農炮,掩護快艇1大隊出擊。計劃壓制金門炮陣地18個目標、高炮陣地3個目標,並要求於23時完成射擊準備。”

彭德清副司令員報告說:“今天海上湧浪較大,不適於魚雷艇攻擊。但是為了堅決執行中央軍委、粟總長賦予海軍的任務,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力求擊沉‘美’字號登陸艦,以達到對料邏灣封鎖之目的。”

天界寺,東海艦隊前指與雲頂巖岸炮指揮所,於16時進入臨戰準備,注視馬公港啟航的護航運輸編隊的動向。彭德清副司令員和高立忠海軍大校、艦隊前指作戰處長薄光柱海軍中校、快艇六支隊副支隊長兼快艇1大隊大隊長劉建廷海軍少校等坐在海圖桌旁,實施今晚的海戰指揮與協同問題。

當天的19時10分,護衛艇31大隊7艘護衛艇編隊,分兩組,自廈門啟航。第1組由3艘75噸高速炮艇556、557、558編成;第2組由4艘舊式53甲型護衛艇組成,因航速較慢,在後跟進。

21時20分,我受命率領快艇1大隊6艘魚雷快艇編隊由虎嶼啟航,經廈門港西航道,至梧嶼錨地待命。22時05分,快艇編隊到達梧嶼錨地。

就在我快艇編隊從廈門港西航道,剛過鼓浪嶼南端,大擔島的敵炮兵陣地開始對我編隊進行攔阻射擊。快艇編隊沿途不斷有炮彈爆炸,激起高高水柱。雖說爆炸與水柱的密度較大,但對快艇航行並沒有構成大的威脅。當我編隊接近梧嶼錨地時,大擔島上空還升起了多發照明彈。我估計這是敵人從大擔島用迫擊炮發射的照明彈,高度低,亮度也小,只是起嚇唬人的作用,算給自己壯膽吧。這類反應還說明一條:敵人已經發現了這條航道上有快艇和其他艦艇活動,敵軍會通過他們的指揮系統傳達到“美堅”號編隊的。

我進入錨地後,立即讓編隊指揮艇180艇靠上水鼓,水鼓上有直通岸指揮所的電話。我與劉副支隊長聯繫上了,此時是22時05分。那天的風浪真的很大,在快艇甲板上走路得扶著扶手索。180艇艇長董福才特地指派兩名戰士給我保駕,怕出現意外。靠上水鼓,我拿起電話,兩個戰士一個跪在艇上抱著我的腰,一個拿著撐杆支撐著水鼓。艇首不停地劇烈上下起浮。劉副支隊長先向我通報敵情:“敵編隊一共由4艘艦艇組成,‘美堅’號登陸艦由3艘戰鬥艦艇保駕護航。這3艘艦艇是‘維源’號炮艦及2艘“江”字號獵潛艦。你的任務就是打沉‘美堅’號。老張啊,你要堅決將‘美堅’號打沉啊。”我立即將海上風浪太大一事報告了。劉副支隊長說:“老張啊,沒辦法啊,這是命令,堅決執行吧。”我聽劉副支隊這麼說了,我還能再說什麼呢。我當即表態:“我是軍人,此刻,就是刀山就是火海我也得拼了。副支隊長,你放心,我會全力以赴,絕不裝孬種。今天這一百多斤就準備放倒了!”

梧嶼錨地敵人的炮彈落下的密度,比起航道上大了許多。海面湧起的大浪晃得艇上許多人都嘔吐了。我是從來不嘔吐的人,今天也折騰得嘔吐了。我有一種直覺:今夜不死也要脫層皮了!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編隊指揮艇180艇,離開水鼓後直奔鎮海角出擊點而去。我編好隊之後,又將劉副支隊長命令內容一一向劉春志政委作了彙報。政委沒多說什麼,只是說了句:“執行命令吧,今天咱們一塊去拼命吧。”

編隊剛靠近鎮海角出擊點,通訊艙大聲向我報告:“指揮所命令立即出擊!接敵航向90度,航速35節。”此刻,電報的簽署時間是22時17分。當天我編隊的通播呼號是“上海”,大隊指揮艇180艇為“上海1號”。我當即下令: “上海各號注意:現在出擊!上海各號跟我上!”頓時,上海各號均拉響戰鬥警報。警報器刺耳的尖叫聲響徹鎮海角海域。

我在虎嶼出發時,艦隊前指作戰處長薄光柱曾向我通報:“護衛艇31大隊有3艘75噸高速炮艇跟你同時出擊,556艇是指揮艇,由魏垣武負責指揮,他的位置應在你後方。”我率領6艘艇出擊時,我很關心身邊有沒有友軍。我當即下令雷達:“仔細觀察我後方的左右方向,有沒有護衛艇編隊航行?不管有無,都要注意搜索,發現蹤跡,要立即向我報告。”

22時20分,雷達向我報告:“左後方有目標,因浪大無法辯認,目標太小,回波不清。”我判定這個辯認不清的目標,肯定就是高速炮艇。這個風高浪急的夜晚除了高速炮艇,沒有任何其他船能跟上我。

這次編隊接敵,若與“8.24”海戰比,已有很大不同:首先艇底的海蠣子清除了。現在各艇又塗上了既防鏽又防海蠣子的新型油漆。多可惜,今天風浪太大,不是加不上速,而是加上速度35節,快艇無法承受,人也是無法承受啊!在這樣大的風浪中不用說要開35節,就是24節也是一種“破壞性航行”。岸上指揮所今天命令用35節高速在大浪中航行,是一種對快艇的無知。35節航速,也就是說每秒我們飛馳近18米。我對政委說:“這麼高的航速不行啊,非顛出大事不可。艇都顛壞了,魚雷再顛出管,這仗怎麼打?”政委說:“你向上報告吧,請求減速。”我立即上報指揮所,但這報告就像是石沉大海,根本沒回聲。

岸指越是不回答,作為指揮員我就越得想事。為什麼要用這麼大的速度接敵?是怕敵編隊鑽進金門嗎?我還思考,我若是擅自減速,敵人一旦真的鑽進金門,那我就得上軍事法庭。即便不上軍法處,也會受處罰的。說真話,那一時刻我真擔不起這個責任。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編隊仍以35節的高速航行,搏命般狂奔於金門以南的大海之中。事後,我被送到鼓浪嶼陸軍療養院時,護士發現我的右胯骨有拳頭大小的一塊肉全磨爛了。此處正是我抱著主桅,是主桅與我接觸最緊的地方。快艇以35節航速飛快航行,每秒前移18米,這樣的前行衝力當與大風浪形成阻力的剎那間,這碰撞阻力有多大,我想你是不難想象的。那就不是一般阻力而是變成了是一種人與艇碰撞,是一種瘋狂。

22時41分,我突然又接到岸上指揮所命令:“停止前進,立即返回鎮海角待命”。我對這則命令真是無法理解,不知道此刻戰場發生了什麼情況。剛才拼著命不顧一切往戰場上趕,還沒發現敵人呢,又突然又要回撤,這是為了啥?如果就在原地待命,我能理解。什麼原因非得撤回鎮海角?我心頭疑雲重重。因為要返航往鎮海角走,我自行將35節的航速減為24節。這24節還覺得很高的。我下令命:“上海各號跟我返回待機點。各艇檢查武器裝備有無損壞、丟失?”三分鐘後各艇都向我報告:武器裝備正常。我覺得冒著這麼大的風浪往回撤,這真是一種無效勞動。

23點10分,就是我接到近返回鎮海角待機點命令半小時後,突然指揮所又傳來命令:“攻擊目標為‘美堅’號,接敵航向75度,航速35節。”從我接到命令的海域,若用心算,這接敵航向為75度,這次航向雖說少了約15度,這很不平常,說明敵艦離料羅灣很近了,稍有不慎敵艦真可能就要鑽進料邏灣了。我那敢怠慢,真是心急如火,拼著命按75度航向衝。我立即下令:“上海各號注意,戰鬥警報!航向75度,航速35節,上海各號跟我來!”

編隊在異常艱難的海況下向戰場靠近。180號指揮艇每當衝進浪窩,我都會有一種如墜萬丈深淵之感。這無異於是一種玩命般的衝殺,從不停得強烈震動中,我已經意識非出事不可了。我立刻下令:“上海各號注意,檢查魚雷制動系統,保證不能發生意外。”我決定再向岸指請示:“請求將航速降為24節航行。”岸指這次馬上回答了:“堅持執行命令!”指揮所斷然拒絕了我的請求。

就在我以35節航速接敵中,指揮所突然又下達命令:“你的接敵航向現在是110度。”這又一次增大35度。我在思索,這是為什麼?是改變了攻擊目標?還是目標改變了航向?為什麼,我吃不準。

大約在23時40分左右,2號艇(178艇)向我報告:“左舷30度,距離40鏈,發現目標。”我接到報告後,立即讓指揮艇報告左舷30度目標。此刻,雷達副業務長向我報告:“指揮艇雷達故障,正在排除。”就在這關鍵時刻,我的雷達顛壞了,指揮艇一下子全抓瞎了。雷達的故障,就等於我的眼睛瞎了。黑夜中賴以指揮的根據沒了。我立即讓2號艇繼續向我報告。2號雖連續向我報告,但其動態可信度,絕不如指揮艇。此刻,我開始下令:“上海各號注意:敵艦就在我左舷30度左右,距離25鏈,各號雷達要找準目標。”

就在我準備發起攻擊時,連續有3條艇向我報告說各有一條雷自行滑出管,掉入海中。這三條艇是105、107、174艇。這次參戰共6艘艇,有12條魚雷。現在滑出了3條,還剩下9條,等於失去四分之一的戰鬥力,這是巨大的損失啊!而剩下的9條魚雷,機械是否被這破壞性強震帶來影響還一無所知。

"

在第一次金門海戰中解放軍海軍英勇的魚雷快艇部隊在海戰英雄張逸民的帶領下,發揚我軍海上拼刺刀精神衝入敵群近戰殲敵,一舉擊沉了敵大型坦克登陸艦“臺生”號,重傷“中海”號的戰鬥。激戰中175號魚雷艇中彈沉沒,艇長徐鳳鳴等官兵壯烈犧牲。一週之後金門海域又發生了兩岸間最大規模的海戰,張逸民再次率領魚雷艇向敵發起了攻擊。張逸民回憶錄中寫到:

“9.1”海戰或叫“9.2”海戰,叫法不同,主要是由於這場海戰是從9月1日晚開始一直持續到9月2日,有多業內人士也稱作為“第二次金門海戰”。國民黨海軍則稱其為“9.2大捷”。我之所以稱之為“9.1”海戰,是因為魚雷快艇編隊的戰鬥是在9月1日24時前進行的,9月2日0時後進行的主要是我高速炮艇編隊與敵護航編隊進行的戰鬥。

這是一次超常規的海戰,也是解放軍海軍歷次海戰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一次海戰。同時也是教訓最深刻、經驗最豐富的一次海戰。當然,此次海戰又是在人民海軍海戰史上,人們不願提及,又被人為刻意淡化的一次海戰。作為此役魚雷艇編隊的指揮員,海戰中我所率領的魚雷快艇編隊雖然被大風大浪折騰得七零八落,甚至可以說被搞得丟盔卸甲,但部隊沒有潰散、官兵沒有灰心喪氣。我經歷了此役摔打錘鍊之後,就更堅強、更有必勝信心了。我堅決認為,失敗乃成功之母。

如果沒有金門兩次海戰的成功與失敗並存,也就不會有七年後我率部在崇武以東海戰中擊沉“永昌”號的勝利。我認定,打仗也是有前因後果的,不然何談失敗乃成功之母呢?由於軍史中對第二次金門海戰的詳細經過介紹的甚少,而敵海軍又刻意把這次海戰的慘烈過程及我二條魚雷艇相撞後自沉謊報戰果,說成是“擊沉快艇17艘、擊傷快艇7艘、擊沉炮艇2艘、擊傷炮艇2艘”的重大勝利。其參戰重傷的“沱江”艦也被授予了敵軍的最高榮譽“虎”旗,甚至敵海軍將這次海戰還寫入了其海軍軍歌《海軍之歌》裡。作為此次海戰打頭陣的魚雷艇編隊指揮員,我有責任將這次海戰中我所經歷的真實情況記錄下來,為歷史留下研究的資料,也為還原歷史真相提供史料。這次海戰的全程經過如下: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1958年8月31日,一場強颱風就在前一天剛剛過境廈門後在閩粵交界處登陸。部隊剛剛解除颱風警報,從防颱狀態正在恢復常態中。這時艦隊前指作戰任務隨即下達到快艇1大隊。接到作戰命令後在全大隊官兵共同努力下,我們當天下午晚飯前完成了一級戰備,按照要求6艘魚雷艇處於作戰的狀態之中。

1958年9月1日,當天的氣象十分惡劣,雖說海上風力是6~7級,陣風8級,但颱風過後海面狀態極差,是大風大浪。當天是農曆7月18日,22時前是晴夜。當天軍事氣象預告傳到我手裡:又一個颱風正在向廈門逼近,預計將於當天起開始影響廈門市。這就是說,接下來的天氣只能變得更壞,沒有可能會變好。說實話,敢在兩個颱風之間使用小型魚雷艇出海作戰,又敢在大風浪中讓魚雷艇使用高速攻擊,這恐怕也是世界魚雷艇海戰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了。

氣象只是海戰的一個條件,或者說,作戰條件不好,會給突擊部隊帶來許多麻煩,乃至造成災難。而“9.1”海戰快艇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是敵人是有備而來,而我軍則為倉促應戰。敵人究竟是不是有備而來,我軍是不是倉促而戰,請看以下事實便可一目瞭然。事實是不容置辯的。

“8.23”炮擊金門後,我之炮兵已將大、小金門打得千瘡百孔,島上的蔣軍已經失魂落魄了。接著就是海軍的“8.24”金門海戰,我軍一舉擊沉了“臺生”號坦克登陸艦,並重傷“中海”號,從此金門島的補給完全中斷。此刻,金門守將胡璉大有彈盡糧絕即將成翁中之鱉之勢。甚至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老蔣急,胡璉更急。此刻,不論從鼓舞士氣計,還是從加強金門防衛能力角度看,都急需將工程技術人員與急需的軍用物資送到金門來。但在“8.24”海戰中,就是因為使用了大型坦克登陸艦運送人員,同時還載有大量軍火而被我擊沉,這個沉痛的教訓,老蔣是不能忘記的。金門守敵因這次颱風造訪,已經中斷運輸數日了,老蔣對胡璉的急需,不能置若罔聞。於是在老蔣再三催促,甚至是親處督陣的情況下,一支小型補給船隊終於編成。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美堅號)

擔當這次運輸任務主角,是1艘650餘噸的美製中型登陸艦。老蔣海軍中有這一類型的運輸艦17艘,並統一用“美”字為開頭命名,故而我軍稱其為“美”字號。此次主角是“美堅”號。該運輸艦滿載排水量為650噸,艦長度不超過70米,最大設計航速為14節。該艦艦首吃水為1米,而最深吃水即螺旋槳下部為2.5米。這次擔任護艦保駕的則是敵海軍南區巡邏支隊的炮艦“維源”號和 獵潛艦“沱江”號、“柳江”號。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沱江號)

依我看,從岸上指揮所起,往上各級都小看了這支小編隊,說沒把這個小編隊放在眼裡,我看是恰如其事的。正因小看了,所有倉促應戰則是正常的處理辦法。戰前,魚雷艇與護衛艇本可以坐在一塊,好好研究如何協同作戰、如何攻防兼顧、如果克服惡劣天氣等等重要的協同作戰事項。可實際上是前指既沒開會研究,也沒有作戰預案,就是一個命令把魚雷艇拉出去又一次打頭陣了。敵編隊來個圈套,求之不得讓魚雷艇打頭陣呢,我們各級指揮員下令讓魚雷艇往上衝。結果是鑽了一回圈套,能有後來這麼個結果可以說已經很僥倖了。你想嘛,氣象條件這麼差,組織指揮又考慮不周,能實現主觀願望嗎?

敵艦吃水很淺,個頭又那麼短小,加上轉向快速靈活,本不應用快艇打頭陣,而是應該用護衛艇打頭陣。魚雷艇不是萬能的。魚雷艇最大的長處是打擊像“臺生”、“中海”這樣的大型目標。魚雷艇也有很大的短處:生存能力太弱,如果命中3~4發機關炮彈,很輕易就沉沒了。別忘了魚雷艇是鋁合金外殼,不用說子彈了,連撐杆的鐵頭都可以輕易捅個窟窿。魚雷艇的這一長一短告訴我們,要用其長而避其短。所謂用其長,就是用魚雷艇打長、大、深(即吃水深)的目標。避其短,就是千萬別把魚雷艇當炮艇用,否則非打砸了不可。這不是戰後的埋怨,而是為了今後的海戰懇請上級接受教訓。

我必須在此申明,開場前我講的這些,絕沒有推卸責任的念頭,而是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此役的真實情況,能有機會更深刻的品味此役的成敗得失的真正教訓。此役過去半個多世紀了,責任已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要從此役中吸取有益的教訓。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敵人的小型編隊,滿載著支援金門的人員和軍用物資,就蹲在馬公港待命。老蔣為了給飽受重創的金門士兵鼓勁,特別邀請了許多演藝界人士、媒體記者、報人一同乘坐“美堅”號這支小編隊到金門採訪、慰問。後來還有人說,此行中還有當時對岸的大牌明星以及社會名流。說句實話,老蔣的膽子真是夠大了,他真敢下賭注,這些人,若是有個三長兩短,對岸社會豈不是鬧翻了天。世間有許多事,就是這麼漫無邊際,隨波逐流,賭的就是運氣。這次竟然被老蔣賭贏了。“美堅”運輸艦號居然能完完整整地回到對岸。

這支小編隊一出馬公港,便被我雷達全程掌控中。總參謀長粟裕大將命令福州軍區張翼翔副司令員:“海軍今晚打‘美’字號登陸艦,不要誤擊美艦”。

張翼翔中將,當然向東海艦隊前指彭德清副司令員傳達粟總長的命令,並告訴他:“聯合炮群以8個炮兵營另兩個連,共104門榴彈炮、加農炮,掩護快艇1大隊出擊。計劃壓制金門炮陣地18個目標、高炮陣地3個目標,並要求於23時完成射擊準備。”

彭德清副司令員報告說:“今天海上湧浪較大,不適於魚雷艇攻擊。但是為了堅決執行中央軍委、粟總長賦予海軍的任務,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力求擊沉‘美’字號登陸艦,以達到對料邏灣封鎖之目的。”

天界寺,東海艦隊前指與雲頂巖岸炮指揮所,於16時進入臨戰準備,注視馬公港啟航的護航運輸編隊的動向。彭德清副司令員和高立忠海軍大校、艦隊前指作戰處長薄光柱海軍中校、快艇六支隊副支隊長兼快艇1大隊大隊長劉建廷海軍少校等坐在海圖桌旁,實施今晚的海戰指揮與協同問題。

當天的19時10分,護衛艇31大隊7艘護衛艇編隊,分兩組,自廈門啟航。第1組由3艘75噸高速炮艇556、557、558編成;第2組由4艘舊式53甲型護衛艇組成,因航速較慢,在後跟進。

21時20分,我受命率領快艇1大隊6艘魚雷快艇編隊由虎嶼啟航,經廈門港西航道,至梧嶼錨地待命。22時05分,快艇編隊到達梧嶼錨地。

就在我快艇編隊從廈門港西航道,剛過鼓浪嶼南端,大擔島的敵炮兵陣地開始對我編隊進行攔阻射擊。快艇編隊沿途不斷有炮彈爆炸,激起高高水柱。雖說爆炸與水柱的密度較大,但對快艇航行並沒有構成大的威脅。當我編隊接近梧嶼錨地時,大擔島上空還升起了多發照明彈。我估計這是敵人從大擔島用迫擊炮發射的照明彈,高度低,亮度也小,只是起嚇唬人的作用,算給自己壯膽吧。這類反應還說明一條:敵人已經發現了這條航道上有快艇和其他艦艇活動,敵軍會通過他們的指揮系統傳達到“美堅”號編隊的。

我進入錨地後,立即讓編隊指揮艇180艇靠上水鼓,水鼓上有直通岸指揮所的電話。我與劉副支隊長聯繫上了,此時是22時05分。那天的風浪真的很大,在快艇甲板上走路得扶著扶手索。180艇艇長董福才特地指派兩名戰士給我保駕,怕出現意外。靠上水鼓,我拿起電話,兩個戰士一個跪在艇上抱著我的腰,一個拿著撐杆支撐著水鼓。艇首不停地劇烈上下起浮。劉副支隊長先向我通報敵情:“敵編隊一共由4艘艦艇組成,‘美堅’號登陸艦由3艘戰鬥艦艇保駕護航。這3艘艦艇是‘維源’號炮艦及2艘“江”字號獵潛艦。你的任務就是打沉‘美堅’號。老張啊,你要堅決將‘美堅’號打沉啊。”我立即將海上風浪太大一事報告了。劉副支隊長說:“老張啊,沒辦法啊,這是命令,堅決執行吧。”我聽劉副支隊這麼說了,我還能再說什麼呢。我當即表態:“我是軍人,此刻,就是刀山就是火海我也得拼了。副支隊長,你放心,我會全力以赴,絕不裝孬種。今天這一百多斤就準備放倒了!”

梧嶼錨地敵人的炮彈落下的密度,比起航道上大了許多。海面湧起的大浪晃得艇上許多人都嘔吐了。我是從來不嘔吐的人,今天也折騰得嘔吐了。我有一種直覺:今夜不死也要脫層皮了!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編隊指揮艇180艇,離開水鼓後直奔鎮海角出擊點而去。我編好隊之後,又將劉副支隊長命令內容一一向劉春志政委作了彙報。政委沒多說什麼,只是說了句:“執行命令吧,今天咱們一塊去拼命吧。”

編隊剛靠近鎮海角出擊點,通訊艙大聲向我報告:“指揮所命令立即出擊!接敵航向90度,航速35節。”此刻,電報的簽署時間是22時17分。當天我編隊的通播呼號是“上海”,大隊指揮艇180艇為“上海1號”。我當即下令: “上海各號注意:現在出擊!上海各號跟我上!”頓時,上海各號均拉響戰鬥警報。警報器刺耳的尖叫聲響徹鎮海角海域。

我在虎嶼出發時,艦隊前指作戰處長薄光柱曾向我通報:“護衛艇31大隊有3艘75噸高速炮艇跟你同時出擊,556艇是指揮艇,由魏垣武負責指揮,他的位置應在你後方。”我率領6艘艇出擊時,我很關心身邊有沒有友軍。我當即下令雷達:“仔細觀察我後方的左右方向,有沒有護衛艇編隊航行?不管有無,都要注意搜索,發現蹤跡,要立即向我報告。”

22時20分,雷達向我報告:“左後方有目標,因浪大無法辯認,目標太小,回波不清。”我判定這個辯認不清的目標,肯定就是高速炮艇。這個風高浪急的夜晚除了高速炮艇,沒有任何其他船能跟上我。

這次編隊接敵,若與“8.24”海戰比,已有很大不同:首先艇底的海蠣子清除了。現在各艇又塗上了既防鏽又防海蠣子的新型油漆。多可惜,今天風浪太大,不是加不上速,而是加上速度35節,快艇無法承受,人也是無法承受啊!在這樣大的風浪中不用說要開35節,就是24節也是一種“破壞性航行”。岸上指揮所今天命令用35節高速在大浪中航行,是一種對快艇的無知。35節航速,也就是說每秒我們飛馳近18米。我對政委說:“這麼高的航速不行啊,非顛出大事不可。艇都顛壞了,魚雷再顛出管,這仗怎麼打?”政委說:“你向上報告吧,請求減速。”我立即上報指揮所,但這報告就像是石沉大海,根本沒回聲。

岸指越是不回答,作為指揮員我就越得想事。為什麼要用這麼大的速度接敵?是怕敵編隊鑽進金門嗎?我還思考,我若是擅自減速,敵人一旦真的鑽進金門,那我就得上軍事法庭。即便不上軍法處,也會受處罰的。說真話,那一時刻我真擔不起這個責任。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編隊仍以35節的高速航行,搏命般狂奔於金門以南的大海之中。事後,我被送到鼓浪嶼陸軍療養院時,護士發現我的右胯骨有拳頭大小的一塊肉全磨爛了。此處正是我抱著主桅,是主桅與我接觸最緊的地方。快艇以35節航速飛快航行,每秒前移18米,這樣的前行衝力當與大風浪形成阻力的剎那間,這碰撞阻力有多大,我想你是不難想象的。那就不是一般阻力而是變成了是一種人與艇碰撞,是一種瘋狂。

22時41分,我突然又接到岸上指揮所命令:“停止前進,立即返回鎮海角待命”。我對這則命令真是無法理解,不知道此刻戰場發生了什麼情況。剛才拼著命不顧一切往戰場上趕,還沒發現敵人呢,又突然又要回撤,這是為了啥?如果就在原地待命,我能理解。什麼原因非得撤回鎮海角?我心頭疑雲重重。因為要返航往鎮海角走,我自行將35節的航速減為24節。這24節還覺得很高的。我下令命:“上海各號跟我返回待機點。各艇檢查武器裝備有無損壞、丟失?”三分鐘後各艇都向我報告:武器裝備正常。我覺得冒著這麼大的風浪往回撤,這真是一種無效勞動。

23點10分,就是我接到近返回鎮海角待機點命令半小時後,突然指揮所又傳來命令:“攻擊目標為‘美堅’號,接敵航向75度,航速35節。”從我接到命令的海域,若用心算,這接敵航向為75度,這次航向雖說少了約15度,這很不平常,說明敵艦離料羅灣很近了,稍有不慎敵艦真可能就要鑽進料邏灣了。我那敢怠慢,真是心急如火,拼著命按75度航向衝。我立即下令:“上海各號注意,戰鬥警報!航向75度,航速35節,上海各號跟我來!”

編隊在異常艱難的海況下向戰場靠近。180號指揮艇每當衝進浪窩,我都會有一種如墜萬丈深淵之感。這無異於是一種玩命般的衝殺,從不停得強烈震動中,我已經意識非出事不可了。我立刻下令:“上海各號注意,檢查魚雷制動系統,保證不能發生意外。”我決定再向岸指請示:“請求將航速降為24節航行。”岸指這次馬上回答了:“堅持執行命令!”指揮所斷然拒絕了我的請求。

就在我以35節航速接敵中,指揮所突然又下達命令:“你的接敵航向現在是110度。”這又一次增大35度。我在思索,這是為什麼?是改變了攻擊目標?還是目標改變了航向?為什麼,我吃不準。

大約在23時40分左右,2號艇(178艇)向我報告:“左舷30度,距離40鏈,發現目標。”我接到報告後,立即讓指揮艇報告左舷30度目標。此刻,雷達副業務長向我報告:“指揮艇雷達故障,正在排除。”就在這關鍵時刻,我的雷達顛壞了,指揮艇一下子全抓瞎了。雷達的故障,就等於我的眼睛瞎了。黑夜中賴以指揮的根據沒了。我立即讓2號艇繼續向我報告。2號雖連續向我報告,但其動態可信度,絕不如指揮艇。此刻,我開始下令:“上海各號注意:敵艦就在我左舷30度左右,距離25鏈,各號雷達要找準目標。”

就在我準備發起攻擊時,連續有3條艇向我報告說各有一條雷自行滑出管,掉入海中。這三條艇是105、107、174艇。這次參戰共6艘艇,有12條魚雷。現在滑出了3條,還剩下9條,等於失去四分之一的戰鬥力,這是巨大的損失啊!而剩下的9條魚雷,機械是否被這破壞性強震帶來影響還一無所知。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此刻我距敵艦約為5000米,敵艦火炮密集向我編隊瘋狂射擊,射擊時火光將全艦形狀映得清清楚楚。可這麼遠的距離,岸指引導我們的究竟是“美堅”號登陸艦還是“維源”號炮艦很難確定。我下定決心,按岸指引導我的“美堅”號目標發起攻擊。我下令4號艇出列,到我之左側待命。我親眼看到4號迅速到位。

之後,我連續三次用超短波下令,讓4號攻擊左側目標,我攻擊右前方之敵。現在我雖三次下令,4號卻毫無動靜。關鍵時刻我的超短波電臺也故障了。我馬上讓指揮艇水手長用燈光指揮,4號接受我燈光指示後,立刻向敵人發起魚雷攻擊。等到距敵艦500米以後了,藉助敵艦炮火閃光才看清我打擊的目標是“維源”炮艦。岸指引導我們攻擊的目標的竟然是錯誤目標!但現在已經來不及改變目標了,是“維源”也得拼死攻擊了。

此刻距敵約300多米,依我的眼力判斷當在2鏈的距離上。敵向角有50~60度之間,雷速41節,董福才艇長按此射擊諸元站在瞄準具前,我下達命令大喊一聲:“準備射擊!”董福才艇長很沉著,拉回瞄準具瞄準大喊:“預備——放!”兩顆魚雷應聲出管。魚雷出管時,我看得很清楚,但“維源”艦這時已開始向我轉向,我知雖是200米放雷,無奈敵艦吃水太淺,又有規避動作。在此後20秒內始終未見有魚雷爆炸,我知道兩條魚雷被敵艦成功規避掉了。

"

在第一次金門海戰中解放軍海軍英勇的魚雷快艇部隊在海戰英雄張逸民的帶領下,發揚我軍海上拼刺刀精神衝入敵群近戰殲敵,一舉擊沉了敵大型坦克登陸艦“臺生”號,重傷“中海”號的戰鬥。激戰中175號魚雷艇中彈沉沒,艇長徐鳳鳴等官兵壯烈犧牲。一週之後金門海域又發生了兩岸間最大規模的海戰,張逸民再次率領魚雷艇向敵發起了攻擊。張逸民回憶錄中寫到:

“9.1”海戰或叫“9.2”海戰,叫法不同,主要是由於這場海戰是從9月1日晚開始一直持續到9月2日,有多業內人士也稱作為“第二次金門海戰”。國民黨海軍則稱其為“9.2大捷”。我之所以稱之為“9.1”海戰,是因為魚雷快艇編隊的戰鬥是在9月1日24時前進行的,9月2日0時後進行的主要是我高速炮艇編隊與敵護航編隊進行的戰鬥。

這是一次超常規的海戰,也是解放軍海軍歷次海戰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一次海戰。同時也是教訓最深刻、經驗最豐富的一次海戰。當然,此次海戰又是在人民海軍海戰史上,人們不願提及,又被人為刻意淡化的一次海戰。作為此役魚雷艇編隊的指揮員,海戰中我所率領的魚雷快艇編隊雖然被大風大浪折騰得七零八落,甚至可以說被搞得丟盔卸甲,但部隊沒有潰散、官兵沒有灰心喪氣。我經歷了此役摔打錘鍊之後,就更堅強、更有必勝信心了。我堅決認為,失敗乃成功之母。

如果沒有金門兩次海戰的成功與失敗並存,也就不會有七年後我率部在崇武以東海戰中擊沉“永昌”號的勝利。我認定,打仗也是有前因後果的,不然何談失敗乃成功之母呢?由於軍史中對第二次金門海戰的詳細經過介紹的甚少,而敵海軍又刻意把這次海戰的慘烈過程及我二條魚雷艇相撞後自沉謊報戰果,說成是“擊沉快艇17艘、擊傷快艇7艘、擊沉炮艇2艘、擊傷炮艇2艘”的重大勝利。其參戰重傷的“沱江”艦也被授予了敵軍的最高榮譽“虎”旗,甚至敵海軍將這次海戰還寫入了其海軍軍歌《海軍之歌》裡。作為此次海戰打頭陣的魚雷艇編隊指揮員,我有責任將這次海戰中我所經歷的真實情況記錄下來,為歷史留下研究的資料,也為還原歷史真相提供史料。這次海戰的全程經過如下: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1958年8月31日,一場強颱風就在前一天剛剛過境廈門後在閩粵交界處登陸。部隊剛剛解除颱風警報,從防颱狀態正在恢復常態中。這時艦隊前指作戰任務隨即下達到快艇1大隊。接到作戰命令後在全大隊官兵共同努力下,我們當天下午晚飯前完成了一級戰備,按照要求6艘魚雷艇處於作戰的狀態之中。

1958年9月1日,當天的氣象十分惡劣,雖說海上風力是6~7級,陣風8級,但颱風過後海面狀態極差,是大風大浪。當天是農曆7月18日,22時前是晴夜。當天軍事氣象預告傳到我手裡:又一個颱風正在向廈門逼近,預計將於當天起開始影響廈門市。這就是說,接下來的天氣只能變得更壞,沒有可能會變好。說實話,敢在兩個颱風之間使用小型魚雷艇出海作戰,又敢在大風浪中讓魚雷艇使用高速攻擊,這恐怕也是世界魚雷艇海戰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了。

氣象只是海戰的一個條件,或者說,作戰條件不好,會給突擊部隊帶來許多麻煩,乃至造成災難。而“9.1”海戰快艇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是敵人是有備而來,而我軍則為倉促應戰。敵人究竟是不是有備而來,我軍是不是倉促而戰,請看以下事實便可一目瞭然。事實是不容置辯的。

“8.23”炮擊金門後,我之炮兵已將大、小金門打得千瘡百孔,島上的蔣軍已經失魂落魄了。接著就是海軍的“8.24”金門海戰,我軍一舉擊沉了“臺生”號坦克登陸艦,並重傷“中海”號,從此金門島的補給完全中斷。此刻,金門守將胡璉大有彈盡糧絕即將成翁中之鱉之勢。甚至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老蔣急,胡璉更急。此刻,不論從鼓舞士氣計,還是從加強金門防衛能力角度看,都急需將工程技術人員與急需的軍用物資送到金門來。但在“8.24”海戰中,就是因為使用了大型坦克登陸艦運送人員,同時還載有大量軍火而被我擊沉,這個沉痛的教訓,老蔣是不能忘記的。金門守敵因這次颱風造訪,已經中斷運輸數日了,老蔣對胡璉的急需,不能置若罔聞。於是在老蔣再三催促,甚至是親處督陣的情況下,一支小型補給船隊終於編成。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美堅號)

擔當這次運輸任務主角,是1艘650餘噸的美製中型登陸艦。老蔣海軍中有這一類型的運輸艦17艘,並統一用“美”字為開頭命名,故而我軍稱其為“美”字號。此次主角是“美堅”號。該運輸艦滿載排水量為650噸,艦長度不超過70米,最大設計航速為14節。該艦艦首吃水為1米,而最深吃水即螺旋槳下部為2.5米。這次擔任護艦保駕的則是敵海軍南區巡邏支隊的炮艦“維源”號和 獵潛艦“沱江”號、“柳江”號。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沱江號)

依我看,從岸上指揮所起,往上各級都小看了這支小編隊,說沒把這個小編隊放在眼裡,我看是恰如其事的。正因小看了,所有倉促應戰則是正常的處理辦法。戰前,魚雷艇與護衛艇本可以坐在一塊,好好研究如何協同作戰、如何攻防兼顧、如果克服惡劣天氣等等重要的協同作戰事項。可實際上是前指既沒開會研究,也沒有作戰預案,就是一個命令把魚雷艇拉出去又一次打頭陣了。敵編隊來個圈套,求之不得讓魚雷艇打頭陣呢,我們各級指揮員下令讓魚雷艇往上衝。結果是鑽了一回圈套,能有後來這麼個結果可以說已經很僥倖了。你想嘛,氣象條件這麼差,組織指揮又考慮不周,能實現主觀願望嗎?

敵艦吃水很淺,個頭又那麼短小,加上轉向快速靈活,本不應用快艇打頭陣,而是應該用護衛艇打頭陣。魚雷艇不是萬能的。魚雷艇最大的長處是打擊像“臺生”、“中海”這樣的大型目標。魚雷艇也有很大的短處:生存能力太弱,如果命中3~4發機關炮彈,很輕易就沉沒了。別忘了魚雷艇是鋁合金外殼,不用說子彈了,連撐杆的鐵頭都可以輕易捅個窟窿。魚雷艇的這一長一短告訴我們,要用其長而避其短。所謂用其長,就是用魚雷艇打長、大、深(即吃水深)的目標。避其短,就是千萬別把魚雷艇當炮艇用,否則非打砸了不可。這不是戰後的埋怨,而是為了今後的海戰懇請上級接受教訓。

我必須在此申明,開場前我講的這些,絕沒有推卸責任的念頭,而是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此役的真實情況,能有機會更深刻的品味此役的成敗得失的真正教訓。此役過去半個多世紀了,責任已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要從此役中吸取有益的教訓。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敵人的小型編隊,滿載著支援金門的人員和軍用物資,就蹲在馬公港待命。老蔣為了給飽受重創的金門士兵鼓勁,特別邀請了許多演藝界人士、媒體記者、報人一同乘坐“美堅”號這支小編隊到金門採訪、慰問。後來還有人說,此行中還有當時對岸的大牌明星以及社會名流。說句實話,老蔣的膽子真是夠大了,他真敢下賭注,這些人,若是有個三長兩短,對岸社會豈不是鬧翻了天。世間有許多事,就是這麼漫無邊際,隨波逐流,賭的就是運氣。這次竟然被老蔣賭贏了。“美堅”運輸艦號居然能完完整整地回到對岸。

這支小編隊一出馬公港,便被我雷達全程掌控中。總參謀長粟裕大將命令福州軍區張翼翔副司令員:“海軍今晚打‘美’字號登陸艦,不要誤擊美艦”。

張翼翔中將,當然向東海艦隊前指彭德清副司令員傳達粟總長的命令,並告訴他:“聯合炮群以8個炮兵營另兩個連,共104門榴彈炮、加農炮,掩護快艇1大隊出擊。計劃壓制金門炮陣地18個目標、高炮陣地3個目標,並要求於23時完成射擊準備。”

彭德清副司令員報告說:“今天海上湧浪較大,不適於魚雷艇攻擊。但是為了堅決執行中央軍委、粟總長賦予海軍的任務,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力求擊沉‘美’字號登陸艦,以達到對料邏灣封鎖之目的。”

天界寺,東海艦隊前指與雲頂巖岸炮指揮所,於16時進入臨戰準備,注視馬公港啟航的護航運輸編隊的動向。彭德清副司令員和高立忠海軍大校、艦隊前指作戰處長薄光柱海軍中校、快艇六支隊副支隊長兼快艇1大隊大隊長劉建廷海軍少校等坐在海圖桌旁,實施今晚的海戰指揮與協同問題。

當天的19時10分,護衛艇31大隊7艘護衛艇編隊,分兩組,自廈門啟航。第1組由3艘75噸高速炮艇556、557、558編成;第2組由4艘舊式53甲型護衛艇組成,因航速較慢,在後跟進。

21時20分,我受命率領快艇1大隊6艘魚雷快艇編隊由虎嶼啟航,經廈門港西航道,至梧嶼錨地待命。22時05分,快艇編隊到達梧嶼錨地。

就在我快艇編隊從廈門港西航道,剛過鼓浪嶼南端,大擔島的敵炮兵陣地開始對我編隊進行攔阻射擊。快艇編隊沿途不斷有炮彈爆炸,激起高高水柱。雖說爆炸與水柱的密度較大,但對快艇航行並沒有構成大的威脅。當我編隊接近梧嶼錨地時,大擔島上空還升起了多發照明彈。我估計這是敵人從大擔島用迫擊炮發射的照明彈,高度低,亮度也小,只是起嚇唬人的作用,算給自己壯膽吧。這類反應還說明一條:敵人已經發現了這條航道上有快艇和其他艦艇活動,敵軍會通過他們的指揮系統傳達到“美堅”號編隊的。

我進入錨地後,立即讓編隊指揮艇180艇靠上水鼓,水鼓上有直通岸指揮所的電話。我與劉副支隊長聯繫上了,此時是22時05分。那天的風浪真的很大,在快艇甲板上走路得扶著扶手索。180艇艇長董福才特地指派兩名戰士給我保駕,怕出現意外。靠上水鼓,我拿起電話,兩個戰士一個跪在艇上抱著我的腰,一個拿著撐杆支撐著水鼓。艇首不停地劇烈上下起浮。劉副支隊長先向我通報敵情:“敵編隊一共由4艘艦艇組成,‘美堅’號登陸艦由3艘戰鬥艦艇保駕護航。這3艘艦艇是‘維源’號炮艦及2艘“江”字號獵潛艦。你的任務就是打沉‘美堅’號。老張啊,你要堅決將‘美堅’號打沉啊。”我立即將海上風浪太大一事報告了。劉副支隊長說:“老張啊,沒辦法啊,這是命令,堅決執行吧。”我聽劉副支隊這麼說了,我還能再說什麼呢。我當即表態:“我是軍人,此刻,就是刀山就是火海我也得拼了。副支隊長,你放心,我會全力以赴,絕不裝孬種。今天這一百多斤就準備放倒了!”

梧嶼錨地敵人的炮彈落下的密度,比起航道上大了許多。海面湧起的大浪晃得艇上許多人都嘔吐了。我是從來不嘔吐的人,今天也折騰得嘔吐了。我有一種直覺:今夜不死也要脫層皮了!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編隊指揮艇180艇,離開水鼓後直奔鎮海角出擊點而去。我編好隊之後,又將劉副支隊長命令內容一一向劉春志政委作了彙報。政委沒多說什麼,只是說了句:“執行命令吧,今天咱們一塊去拼命吧。”

編隊剛靠近鎮海角出擊點,通訊艙大聲向我報告:“指揮所命令立即出擊!接敵航向90度,航速35節。”此刻,電報的簽署時間是22時17分。當天我編隊的通播呼號是“上海”,大隊指揮艇180艇為“上海1號”。我當即下令: “上海各號注意:現在出擊!上海各號跟我上!”頓時,上海各號均拉響戰鬥警報。警報器刺耳的尖叫聲響徹鎮海角海域。

我在虎嶼出發時,艦隊前指作戰處長薄光柱曾向我通報:“護衛艇31大隊有3艘75噸高速炮艇跟你同時出擊,556艇是指揮艇,由魏垣武負責指揮,他的位置應在你後方。”我率領6艘艇出擊時,我很關心身邊有沒有友軍。我當即下令雷達:“仔細觀察我後方的左右方向,有沒有護衛艇編隊航行?不管有無,都要注意搜索,發現蹤跡,要立即向我報告。”

22時20分,雷達向我報告:“左後方有目標,因浪大無法辯認,目標太小,回波不清。”我判定這個辯認不清的目標,肯定就是高速炮艇。這個風高浪急的夜晚除了高速炮艇,沒有任何其他船能跟上我。

這次編隊接敵,若與“8.24”海戰比,已有很大不同:首先艇底的海蠣子清除了。現在各艇又塗上了既防鏽又防海蠣子的新型油漆。多可惜,今天風浪太大,不是加不上速,而是加上速度35節,快艇無法承受,人也是無法承受啊!在這樣大的風浪中不用說要開35節,就是24節也是一種“破壞性航行”。岸上指揮所今天命令用35節高速在大浪中航行,是一種對快艇的無知。35節航速,也就是說每秒我們飛馳近18米。我對政委說:“這麼高的航速不行啊,非顛出大事不可。艇都顛壞了,魚雷再顛出管,這仗怎麼打?”政委說:“你向上報告吧,請求減速。”我立即上報指揮所,但這報告就像是石沉大海,根本沒回聲。

岸指越是不回答,作為指揮員我就越得想事。為什麼要用這麼大的速度接敵?是怕敵編隊鑽進金門嗎?我還思考,我若是擅自減速,敵人一旦真的鑽進金門,那我就得上軍事法庭。即便不上軍法處,也會受處罰的。說真話,那一時刻我真擔不起這個責任。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編隊仍以35節的高速航行,搏命般狂奔於金門以南的大海之中。事後,我被送到鼓浪嶼陸軍療養院時,護士發現我的右胯骨有拳頭大小的一塊肉全磨爛了。此處正是我抱著主桅,是主桅與我接觸最緊的地方。快艇以35節航速飛快航行,每秒前移18米,這樣的前行衝力當與大風浪形成阻力的剎那間,這碰撞阻力有多大,我想你是不難想象的。那就不是一般阻力而是變成了是一種人與艇碰撞,是一種瘋狂。

22時41分,我突然又接到岸上指揮所命令:“停止前進,立即返回鎮海角待命”。我對這則命令真是無法理解,不知道此刻戰場發生了什麼情況。剛才拼著命不顧一切往戰場上趕,還沒發現敵人呢,又突然又要回撤,這是為了啥?如果就在原地待命,我能理解。什麼原因非得撤回鎮海角?我心頭疑雲重重。因為要返航往鎮海角走,我自行將35節的航速減為24節。這24節還覺得很高的。我下令命:“上海各號跟我返回待機點。各艇檢查武器裝備有無損壞、丟失?”三分鐘後各艇都向我報告:武器裝備正常。我覺得冒著這麼大的風浪往回撤,這真是一種無效勞動。

23點10分,就是我接到近返回鎮海角待機點命令半小時後,突然指揮所又傳來命令:“攻擊目標為‘美堅’號,接敵航向75度,航速35節。”從我接到命令的海域,若用心算,這接敵航向為75度,這次航向雖說少了約15度,這很不平常,說明敵艦離料羅灣很近了,稍有不慎敵艦真可能就要鑽進料邏灣了。我那敢怠慢,真是心急如火,拼著命按75度航向衝。我立即下令:“上海各號注意,戰鬥警報!航向75度,航速35節,上海各號跟我來!”

編隊在異常艱難的海況下向戰場靠近。180號指揮艇每當衝進浪窩,我都會有一種如墜萬丈深淵之感。這無異於是一種玩命般的衝殺,從不停得強烈震動中,我已經意識非出事不可了。我立刻下令:“上海各號注意,檢查魚雷制動系統,保證不能發生意外。”我決定再向岸指請示:“請求將航速降為24節航行。”岸指這次馬上回答了:“堅持執行命令!”指揮所斷然拒絕了我的請求。

就在我以35節航速接敵中,指揮所突然又下達命令:“你的接敵航向現在是110度。”這又一次增大35度。我在思索,這是為什麼?是改變了攻擊目標?還是目標改變了航向?為什麼,我吃不準。

大約在23時40分左右,2號艇(178艇)向我報告:“左舷30度,距離40鏈,發現目標。”我接到報告後,立即讓指揮艇報告左舷30度目標。此刻,雷達副業務長向我報告:“指揮艇雷達故障,正在排除。”就在這關鍵時刻,我的雷達顛壞了,指揮艇一下子全抓瞎了。雷達的故障,就等於我的眼睛瞎了。黑夜中賴以指揮的根據沒了。我立即讓2號艇繼續向我報告。2號雖連續向我報告,但其動態可信度,絕不如指揮艇。此刻,我開始下令:“上海各號注意:敵艦就在我左舷30度左右,距離25鏈,各號雷達要找準目標。”

就在我準備發起攻擊時,連續有3條艇向我報告說各有一條雷自行滑出管,掉入海中。這三條艇是105、107、174艇。這次參戰共6艘艇,有12條魚雷。現在滑出了3條,還剩下9條,等於失去四分之一的戰鬥力,這是巨大的損失啊!而剩下的9條魚雷,機械是否被這破壞性強震帶來影響還一無所知。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此刻我距敵艦約為5000米,敵艦火炮密集向我編隊瘋狂射擊,射擊時火光將全艦形狀映得清清楚楚。可這麼遠的距離,岸指引導我們的究竟是“美堅”號登陸艦還是“維源”號炮艦很難確定。我下定決心,按岸指引導我的“美堅”號目標發起攻擊。我下令4號艇出列,到我之左側待命。我親眼看到4號迅速到位。

之後,我連續三次用超短波下令,讓4號攻擊左側目標,我攻擊右前方之敵。現在我雖三次下令,4號卻毫無動靜。關鍵時刻我的超短波電臺也故障了。我馬上讓指揮艇水手長用燈光指揮,4號接受我燈光指示後,立刻向敵人發起魚雷攻擊。等到距敵艦500米以後了,藉助敵艦炮火閃光才看清我打擊的目標是“維源”炮艦。岸指引導我們攻擊的目標的竟然是錯誤目標!但現在已經來不及改變目標了,是“維源”也得拼死攻擊了。

此刻距敵約300多米,依我的眼力判斷當在2鏈的距離上。敵向角有50~60度之間,雷速41節,董福才艇長按此射擊諸元站在瞄準具前,我下達命令大喊一聲:“準備射擊!”董福才艇長很沉著,拉回瞄準具瞄準大喊:“預備——放!”兩顆魚雷應聲出管。魚雷出管時,我看得很清楚,但“維源”艦這時已開始向我轉向,我知雖是200米放雷,無奈敵艦吃水太淺,又有規避動作。在此後20秒內始終未見有魚雷爆炸,我知道兩條魚雷被敵艦成功規避掉了。

解放軍海軍教訓最深刻的一仗,規模最大,也最為慘烈

180艇正在撤出戰鬥轉向過程,我抱著主桅站立著。這時覺得頭一晃,一發炮彈擊中我艇。此時董福才艇長大聲喊:“參謀長,舵機失靈了!”我立即迴應:“老董,你別急,趕緊使用輪機長的速度操縱桿來掌握方向!”董福才正在抓操縱桿時,我發現右側50米處有1艘快艇高速向我駛來。我下意識準備用超短波喊:“你是哪個艇……快減速!”還沒喊出來,它已經撞上180艇右舷前艙。我眼看前艙蓋隆起,頓時艇上燈光全熄滅。180艇被撞處,口子很大也很深。撞我艇的快艇是3中隊的,它高速撞上180艇,撞上後又高速倒車把艇拉了出去。兩條艇相撞後本已相互摞在起來,這一拉,兩條艇接觸部份,火星四濺,“嘎嘎”作響。那是一種鋼鐵撕扯發出的聲響。此艇一離開,大量的海水瞬間湧入艇首,180艇艇首很快沉入水下。

我知道這一刻我的戰艇戰死了,作為編隊指揮員我也到了今天出擊時向上級承諾的“一百多斤準備放倒了”的時刻了。我喊道:“董福才,降軍旗!”董福才艇長從主桅上把軍旗降下,並揣入懷中。我眼見180艇在水中艇尾朝天,艇首在下,隨風浪上下幾次,就沉沒了。其間,我始終坐在我的指揮位置上沒有動,等待著為國捐軀的這一刻。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張逸民,新中國海軍第一代魚雷快艇艇長,先後參加六次海戰,共擊沉敵艦3艘,重創1艘,是人民海軍中參加海戰次數最多,擊沉敵艦最多的海軍英雄。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盜圖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