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星之矛”行動

海軍 海王星 武器 直升機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5-27

在信息化時代,聯合作戰的用兵規模可能較小,但所需的保障要求卻非常高,必須在統一領導下實現多軍種、跨領域、多維空間合作,實現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美軍擊斃“基地”組織頭目本·拉丹的“海王星之矛”行動,就是一次典型的“大體系支撐精兵行動”。

2011年5月1日夜晚,美軍海豹突擊隊和特戰空勤團僅派出4架直升機、24名特戰隊員,用時不到40分鐘便成功突襲本·拉丹在巴基斯坦的住所並將其擊斃。但在背後,有35顆衛星、40餘架飛機為其提供強大的情報保障,還有海上航母編隊接應,陸上兩個美軍駐中亞軍事基地支援,以及近萬名各類保障人員提供支持。

在行動過程中,偵察衛星和“全球鷹”無人機實時傳輸目標畫面;C-17“環球霸王”戰略運輸機遠程投送行動人員;2架CH-47“支奴幹”直升機運載補充燃料,並在距目標15分鐘航程處設置前沿加油站;“卡爾·文森”號航母在海上支援策應。“黑鷹”直升機運載突擊隊員隱蔽滲透,突破巴基斯坦的防空體系,悄無聲息地飛抵目標區域。突擊隊員採用“陸地勇士”單兵系統,與聯合行動中心共享態勢分析和情報。特戰空勤團無人機通過衛星通信系統將突擊隊行動實時回傳白宮和五角大樓,由國防部長、參聯會主席和中情局局長輔助時任總統奧巴馬實時坐鎮五角大樓指揮決策。(馮 瑩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