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讀懂中國文學史

古詩 文學 徐渭 陶淵明 碳酸氣二號 碳酸氣二號 2017-08-29

5分鐘讀懂中國文學史

(一)

史書中的歷史,是事實;戲曲中的歷史,是故事;那麼文學中的呢?

我喜歡文學中的歷史。

文學是歷史的一面鏡子,有的時候,它甚至比歷史還真實。

有了文學,歷史的標本才能抽出青春的枝葉,我們才能在枯萎的草叢裡,重回一個個獨特的生命披著露水散發清香的時刻。

就像是歷史教科書中的項羽、曹操、李煜、宋徽宗和作為文學、美學意義上的他們,是兩種不同的真實。

一個訴諸功利主義的成王敗寇,一個訴諸個人生命的自我完成和獨特、豐富程度。

這也是“安史之亂”四個字與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長恨歌》之間的區別。

還好有文學,讓我們得以瞭解一個更真實的歷史,歷史中的人物,以及他們真實的情感、胸襟、憤懣與哀愁。

5分鐘讀懂中國文學史

(二)

蔣勳在《中國文學之美》系列書中,選取了各時代的代表性作品,從《詩經》《楚辭》《漢樂府》順流而下,一直講到《紅樓夢》,因而對“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的論斷感觸頗深。

《詩經》和《漢樂府》都是農業社會中來自民間的聲音,他們的感情真摯、熱烈,在田間巷陌裡,用歌聲消解著農作的辛苦。

民間的聲音永遠充滿活潑,哀而不傷。

遇見喜歡的女子,他們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遇到喜歡的男子,她們發誓:“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東漢以來,土地開始壟斷,有了貴族文化,不事農作的文人群體也相應而生。

此時,佛教思想開始傳入,而佔據主導地位的儒家思想,其虛偽和矯飾的一面在“舉孝廉”中開始浮現。

佛教的傳入,生命的“無常”和“空”籠罩在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圈層中,他們吟唱著“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瞭解了生命的虛無,幻滅感油然而生,他們開始追求生命的享樂。

就連曹操也在吟著:“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5分鐘讀懂中國文學史

(三)

儒、道、佛三種文化深深的影響著中國的文人知識分子階層。

儒家的積極入世、求取功名和佛家與道家的消極避世、遠離官場,在文人知識分子大腦中永遠分裂地存在著。

質性自然的陶淵明選擇了歸隱,因為“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而對於大多數文人來說,陶淵明的桃花源以及“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的瀟灑歸隱,永遠只是他們心中一個美好的夢而已。

不過,雖無田園,然心嚮往之。後來中國的園林建築,便為文人們在家中提供了一個小而開闊的自然天地。

值得慰藉的是,陶淵明說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就像是心靜,自然涼;就像是,修行不必非得出家,在紅塵中修行那才是真正的修行。

5分鐘讀懂中國文學史

(四)

前期的積累終於迎來了詩歌的“大唐盛世”。唐詩,就是一個個閃著晶潤光澤的珍珠。

初唐和盛唐時期,胡人遊牧文化的影響,加上科舉制度對人才的網羅,文人們把自己放在更寬廣的宇宙天地之間,與春天對話、與江水對話、對花朵對話、與月亮對話、與大漠對話。

他們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們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他們踏馬仗劍去邊塞,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他們唱:“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華麗、壯闊中,透露著孤獨和悲涼。

(五)

如果說唐朝是一個向外征服和出走的時代,那麼,宋代,在北方遼的政治壓迫下,開始迴歸到生活和內心的纏綿。

如果說唐詩中的意象波瀾壯闊,宋詞中的意象則是凌波微步。

宋詞中,他們細細的觀察一個香爐中的菸絲如何環繞,屏風上的圖畫如何文雅,荷花上昨夜的雨水何時幹掉。

除了蘇軾、辛棄疾等豪放派詞人外,他們的情感特別細膩,內心總是有很多愁很多怨,或濃或淡。沒來由的,雜亂交織如絲線,新愁舊愁添上心頭。

他們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他們唱:“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他們說:“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他們抱怨:“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愁苦、消瘦中,透露著閒情與哀傷。

(六)

南宋亡國以後,漢族處於異族統治之下,朝代興亡的悲涼、滄桑之感特別明顯。

比如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描述的就是一種夕陽殘照,秋色蕭索的感覺。

元朝將讀書人分為第九等,第十等是乞丐,知識分子受到了巨大的傷害,他們將自己放逐到民間與山水之中。

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散曲、雜劇、話本小說等民間文學開始承上啟下得到快速發展。

尤其是關漢卿,他不像是正統意義上的“文人”那樣雕琢文字的文雅和美感,而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了大量活潑的民間語言。

比如“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錘不匾、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讀來非常生動有趣。

這樣一來,文學距離民間更近了。

這時,生長在民間的話本小說也在說書人的不斷加工中,豐富著內容的情節,中國四大名著中的三個將要在此後定稿。

5分鐘讀懂中國文學史

(七)

晚明時期,是文學史上一次巨大的性靈解放。

萬曆時代,長期以來統治中國的正統文化已經缺乏了生命力,這時,民間新的東西開始與其衝撞。

江南經濟的發展,為個人提供了比較寬鬆的經濟條件和發展自我的可能性。

文人可以幫人家改劇本,或者說書、賣畫、賣字。雖然社會地位很低,可以活得自由自在。江南才子唐伯虎就是這樣的例子。

同時,晚明還有兩個很是叛逆的文人——徐渭和張岱。

徐渭標榜女性意識,創作了《雌木蘭替父從軍》和《女狀元辭凰得鳳》的故事。

張岱反對虛偽的墓誌銘,他如此回顧這一生:“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駿馬,好梨園,好古董,兼以荼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這兩位真誠面對女性地位和自己的文人及其思想,深深的影響了曹雪芹,汲取了傳統文學之精華的曹雪芹,便創作了古代小說的最高峰《紅樓夢》。

中國古代文學,與歷史社會如此切近的走到清末,結出了《紅樓夢》這一顆晶瑩玉潤的果實,讓世人震撼。

唯一遺憾的是,紅樓少了後四十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