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名醫欒國明:引領風範 建樹卓越'

"

從率先將迷走神經刺激等神經調控療法應用於難治性癲癇治療領域,到開創性應用腦深部微電極刺激術(DBS)治療帕金森病、抽動穢語綜合徵、舞蹈症等疾病,再到與國際接軌,將中國神經調控事業推向國際舞臺……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欒國明教授的醫學生涯不斷從一個高峰攀登上另一個高峰,更為我國神經調控事業的起步與發展寫下了富有里程碑意義的一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日,在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健康時報主辦的第三屆國家名醫盛典(2019年度)上,欒國明教授被授予“國之名醫·卓越建樹”榮譽稱號,以表彰其在神經調控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

當選國家名醫,不僅是一份榮譽,更傳遞著一顆為百姓解疾救困的醫者仁心。每一份榮譽的沉澱,都蘊藏著無數的拼搏與奉獻。這些醫者榜樣是中國醫生群像——披星戴月,只因心中敬佑。他們勾畫出醫生群體為救死扶傷所做的努力,撐起了健康中國的脊樑。

潛心鑽研 完成多項國內及國際首創

神經調控,是通過植入或非植入式設備,利用電或化學手段,通過影響神經系統中的信號傳遞,興奮、抑制或者調節神經元及神經網絡活動等方式,最終產生治療作用的方法。作為近二十年來醫學科學領域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其依託於醫學生物及醫學工程技術的發展,神經調控為很多疾病的治療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如在難治性癲癇治療領域。

欒國明教授在推動我國癲癇外科治療走向規範化的同時,將目光投向了無法通過手術治療的難治性癲癇研究上。“約70%的癲癇患者可以通過正規的藥物治療控制癲癇發作,但仍有30%左右的癲癇患者對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這部分病人的癲癇被稱為難治性癲癇。對於這部分難治性癲癇患者來說,有一些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癲癇病灶來減少發作甚至不發作,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因癲癇病灶不明確或癲癇病灶廣泛而無法進行手術治療。”欒國明教授表示,以往這部分患者既不能手術,藥物治療也無法控制病情,大多隻能忍受癲癇發作,往往痛不欲生。

為了填補這塊空白,欒國明教授帶領的三博團隊潛心鑽研、攻堅克難,於2004年率先在國內將迷走神經刺激等神經調控療法應用於難治性癲癇治療領域,取得了良好效果,為國內難治性癲癇治療開拓了新道路,更為無數癲癇患者帶來了健康希望。據瞭解,目前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在欒國明教授的帶領下已應用迷走神經刺激等神經調控治療難治性癲癇500餘例,治療數量及效果在國內均名列前茅。同時,欒國明教授帶領的三博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了腦深部微電極刺激術(DBS)治療癲癇。鑑於其為我國抗癲癇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在2018年中國抗癲癇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欒國明教授高票當選為主任委員。

在癲癇治療領域裡取得驕人成績後,欒國明教授又開啟了功能神經外科新領域的探索與研究。早在1998年欒國明教授便在我國最先開展了腦深部微電極刺激術(DBS)治療帕金森病的病例。2009年,開創性實施了全球首例腦深部微電極刺激術(DBS)治療抽動穢語症患者。2012年,開全球之先河,應用腦深部微電極刺激術(DBS)治療舞蹈症患者,療效顯著。

開拓進取 把中國神經調控推向國際舞臺

神經調控技術起源於國外,在引入國內最初的十幾年間,一直髮展很慢。為了推動神經調控技術在我國的開展,探討更多、更新的治療手段,給更多患者帶來福音,欒國明教授緊跟國際前沿趨勢,將國際上最先進的神經調控技術引進國內,如三博於2012年引進亞太地區首臺機器人無框架立體定向手術輔助系統(Robotized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欒國明教授應用該先進設備在亞太地區首先開展了微創立體定向腦深部電極植入手術,治療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抽動穢語、舞蹈病等疾病。同時,應用顱內立體定向腦電圖電極置入來精準定位癲癇病灶,給癲癇疾病治療帶來極大進步。

“引進來”的同時更要“走出去”。滿懷著深厚的民族情懷和濃厚的愛國熱忱,欒國明教授但凡有赴國外學習交流的機會,便會當起“推銷員”,積極奔走呼告,將中國神經調控發展現狀與未來傳遞給世界,在國際學術舞臺上展露風姿,發出響亮的中國聲音。

為了推動功能神經外科治療領域能與國際接軌,欒國明教授經過多年努力,2010年10月在國內創建了世界神經調控學會中國分會暨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家委員會,並出任委員會首屆主任委員。開幕式致辭中他表示,這是我國首次在神經調控治療領域層面,整合相關學科,為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小兒神經科、疼痛科、麻醉科等學科的醫師建立了一個多學科的協作和交流平臺,使之能夠及時瞭解國內外該領域的相關知識以及當前發展水平,共同推動神經調控治療在我國的發展,並與世界接軌,探討更多、更新的治療手段,最終達到為更多患者服務的目的。從此,我國神經調控事業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

從率先將迷走神經刺激等神經調控療法應用於難治性癲癇治療領域,到開創性應用腦深部微電極刺激術(DBS)治療帕金森病、抽動穢語綜合徵、舞蹈症等疾病,再到與國際接軌,將中國神經調控事業推向國際舞臺……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欒國明教授的醫學生涯不斷從一個高峰攀登上另一個高峰,更為我國神經調控事業的起步與發展寫下了富有里程碑意義的一筆,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近日,在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健康時報主辦的第三屆國家名醫盛典(2019年度)上,欒國明教授被授予“國之名醫·卓越建樹”榮譽稱號,以表彰其在神經調控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

當選國家名醫,不僅是一份榮譽,更傳遞著一顆為百姓解疾救困的醫者仁心。每一份榮譽的沉澱,都蘊藏著無數的拼搏與奉獻。這些醫者榜樣是中國醫生群像——披星戴月,只因心中敬佑。他們勾畫出醫生群體為救死扶傷所做的努力,撐起了健康中國的脊樑。

潛心鑽研 完成多項國內及國際首創

神經調控,是通過植入或非植入式設備,利用電或化學手段,通過影響神經系統中的信號傳遞,興奮、抑制或者調節神經元及神經網絡活動等方式,最終產生治療作用的方法。作為近二十年來醫學科學領域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其依託於醫學生物及醫學工程技術的發展,神經調控為很多疾病的治療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如在難治性癲癇治療領域。

欒國明教授在推動我國癲癇外科治療走向規範化的同時,將目光投向了無法通過手術治療的難治性癲癇研究上。“約70%的癲癇患者可以通過正規的藥物治療控制癲癇發作,但仍有30%左右的癲癇患者對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這部分病人的癲癇被稱為難治性癲癇。對於這部分難治性癲癇患者來說,有一些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癲癇病灶來減少發作甚至不發作,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因癲癇病灶不明確或癲癇病灶廣泛而無法進行手術治療。”欒國明教授表示,以往這部分患者既不能手術,藥物治療也無法控制病情,大多隻能忍受癲癇發作,往往痛不欲生。

為了填補這塊空白,欒國明教授帶領的三博團隊潛心鑽研、攻堅克難,於2004年率先在國內將迷走神經刺激等神經調控療法應用於難治性癲癇治療領域,取得了良好效果,為國內難治性癲癇治療開拓了新道路,更為無數癲癇患者帶來了健康希望。據瞭解,目前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在欒國明教授的帶領下已應用迷走神經刺激等神經調控治療難治性癲癇500餘例,治療數量及效果在國內均名列前茅。同時,欒國明教授帶領的三博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了腦深部微電極刺激術(DBS)治療癲癇。鑑於其為我國抗癲癇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在2018年中國抗癲癇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上,欒國明教授高票當選為主任委員。

在癲癇治療領域裡取得驕人成績後,欒國明教授又開啟了功能神經外科新領域的探索與研究。早在1998年欒國明教授便在我國最先開展了腦深部微電極刺激術(DBS)治療帕金森病的病例。2009年,開創性實施了全球首例腦深部微電極刺激術(DBS)治療抽動穢語症患者。2012年,開全球之先河,應用腦深部微電極刺激術(DBS)治療舞蹈症患者,療效顯著。

開拓進取 把中國神經調控推向國際舞臺

神經調控技術起源於國外,在引入國內最初的十幾年間,一直髮展很慢。為了推動神經調控技術在我國的開展,探討更多、更新的治療手段,給更多患者帶來福音,欒國明教授緊跟國際前沿趨勢,將國際上最先進的神經調控技術引進國內,如三博於2012年引進亞太地區首臺機器人無框架立體定向手術輔助系統(Robotized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欒國明教授應用該先進設備在亞太地區首先開展了微創立體定向腦深部電極植入手術,治療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抽動穢語、舞蹈病等疾病。同時,應用顱內立體定向腦電圖電極置入來精準定位癲癇病灶,給癲癇疾病治療帶來極大進步。

“引進來”的同時更要“走出去”。滿懷著深厚的民族情懷和濃厚的愛國熱忱,欒國明教授但凡有赴國外學習交流的機會,便會當起“推銷員”,積極奔走呼告,將中國神經調控發展現狀與未來傳遞給世界,在國際學術舞臺上展露風姿,發出響亮的中國聲音。

為了推動功能神經外科治療領域能與國際接軌,欒國明教授經過多年努力,2010年10月在國內創建了世界神經調控學會中國分會暨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家委員會,並出任委員會首屆主任委員。開幕式致辭中他表示,這是我國首次在神經調控治療領域層面,整合相關學科,為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小兒神經科、疼痛科、麻醉科等學科的醫師建立了一個多學科的協作和交流平臺,使之能夠及時瞭解國內外該領域的相關知識以及當前發展水平,共同推動神經調控治療在我國的發展,並與世界接軌,探討更多、更新的治療手段,最終達到為更多患者服務的目的。從此,我國神經調控事業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國之名醫欒國明:引領風範 建樹卓越


欒國明教授在2016年世界神經調控大會中間會議暨第七屆中國神經調控大會上致辭

2017年由世界神經調控學會(INS)主辦的第十三屆世界神經調控大會在英國召開。欒國明教授在會上被授予“世界神經調控重要貢獻獎”,以表彰他在神經調控科學研究方面取得的優秀成果和在神經調控應用普及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

不忘初心 始終牢記醫者本分

“從醫30多年,不管有多大的榮譽,我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名醫生,我的職責就是治病救人。”欒國明教授堅守臨床一線,診治了大量疑難雜症病人,救治成功的患者數不勝數。他說作為一名醫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把病人的病治好。在其三十餘年的神經外科生涯中,成功實施了8000餘例神經外科手術,其中僅癲癇手術就達5000餘例,實施癲癇手術數量在國內位居前茅。

除了日常的門診、查房、手術,欒國明教授還在科研、教學方面碩果累累。先後參與完成國家“八五”、“九五”攻關課題和國家級、市、部級科研項目近三十項;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等科技成果獎近十項。迄今為止,欒國明教授主持國自然重大課題、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等科研課題30餘項。發表SCI文章近50篇,主編及參編著作20餘部。作為神經外科博士生導師,先後培養了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50餘名,可謂桃李芬芳。

“醫生使命就是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為更多人服務。我希望未來三博能有自己的大學,即使老了做不了手術,還可以給學生傳授臨床經驗,講授人生哲理。”欒國明教授擲地有聲地說,醫者就是要不斷攀登醫學高峰,不斷研發治療各種疑難雜症的醫療技術,盡最大可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這是一個在從醫路上孜孜以求的醫者責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