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1960年11月5日,中國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蹟。

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國成立五十週年到來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每枚均由515克純金製成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是: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在這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惟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此勳章的便是郭永懷。

這顆當年十分奪目的科技之星不幸過早隕落,真是令人痛心。

鮮為人知的是,郭永懷還是唯一為中國核彈、氫彈、導彈和衛星實驗工作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1960年11月5日,中國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蹟。

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國成立五十週年到來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每枚均由515克純金製成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是: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在這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惟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此勳章的便是郭永懷。

這顆當年十分奪目的科技之星不幸過早隕落,真是令人痛心。

鮮為人知的是,郭永懷還是唯一為中國核彈、氫彈、導彈和衛星實驗工作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中國有他幸甚: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的烈士,另一個唯一也很驚人

著名科學家俞鴻儒曾說過:兩彈一星的23個功臣元勳裡邊,三方面都涉及的只有郭永懷先生一個人。

郭永懷是山東榮成人,生於1909年,與李先念、吳晗以及開國上將陳士榘、陳再道、宋任窮、周桓,鍾期光、閻紅彥、王宏坤、謝富治等都是同一年生人。郭永懷從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貧寒9歲才上學,於1933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他被著名光學專家饒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抗戰爆發後,郭永懷與北大師生們一起南遷,歷盡艱苦跋涉到達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聯大改學航空工程。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賠款”留學生。在上海登船前,他發現領到的護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簽發,怒不可遏,毅然放棄這次機會。八個月後,郭永懷接到加拿大的留學通知,進入多倫多大學。1945年,郭永懷獲得博士學位後,到美國康奈爾大學任教,擔任教授。

1947年,郭永懷在西南聯大就相識的女友李佩來到美國,同他結婚了。李佩介紹了國民黨政權的腐敗和行將滅亡,共產黨則代表了中國的希望,這使郭永懷更堅定了回國信念。

"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1960年11月5日,中國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蹟。

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國成立五十週年到來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每枚均由515克純金製成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是: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在這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惟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此勳章的便是郭永懷。

這顆當年十分奪目的科技之星不幸過早隕落,真是令人痛心。

鮮為人知的是,郭永懷還是唯一為中國核彈、氫彈、導彈和衛星實驗工作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中國有他幸甚: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的烈士,另一個唯一也很驚人

著名科學家俞鴻儒曾說過:兩彈一星的23個功臣元勳裡邊,三方面都涉及的只有郭永懷先生一個人。

郭永懷是山東榮成人,生於1909年,與李先念、吳晗以及開國上將陳士榘、陳再道、宋任窮、周桓,鍾期光、閻紅彥、王宏坤、謝富治等都是同一年生人。郭永懷從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貧寒9歲才上學,於1933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他被著名光學專家饒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抗戰爆發後,郭永懷與北大師生們一起南遷,歷盡艱苦跋涉到達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聯大改學航空工程。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賠款”留學生。在上海登船前,他發現領到的護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簽發,怒不可遏,毅然放棄這次機會。八個月後,郭永懷接到加拿大的留學通知,進入多倫多大學。1945年,郭永懷獲得博士學位後,到美國康奈爾大學任教,擔任教授。

1947年,郭永懷在西南聯大就相識的女友李佩來到美國,同他結婚了。李佩介紹了國民黨政權的腐敗和行將滅亡,共產黨則代表了中國的希望,這使郭永懷更堅定了回國信念。

中國有他幸甚: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的烈士,另一個唯一也很驚人

郭永懷與李佩的結婚照

1956年秋,郭永懷衝破美國政府的阻撓,攜全家回到祖國,毛澤東親自接見了他。

經先期回國的錢學森推薦,郭永懷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

1960年,中央決定自行研製核武器後,105位科學家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群體。郭永懷擔任了九院的副院長,主管力學部分,並負責武器化的設計指導。1963年,他與科研隊伍遷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惡劣自然條件下經常風餐露宿,解決了許多重要的動力難題。

1964年10月和翌年5月,我國第一、第二枚原子彈先後爆炸試驗成功,周恩來、鄧小平專門為郭永懷等科學家擺了慶功宴。

1965年以後,郭永懷在參與氫彈研製的同時,又參加了人造衛星的設計。

在核彈武器化的後期研究中,郭永懷相繼提出了一些具有獨到見解的主張,後來的實踐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郭永懷這些主張的科學性和嚴密性。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爆炸成功!

1963年遷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基地後,郭永懷與許多同事都有了高原反應。為了及時研究新情況,郭永懷頻繁往來於北京和基地之間,每次又會增加一次身體不適應,嚴重損害了健康。有人勸他少跑一些,他為了工作全然不顧。在生活上,郭永懷的簡樸也出了名,一支鋼筆從中學時代竟一直使用到犧牲。

這些科學家都是國家的大寶貝,所以周恩來叮囑郭永懷等不要乘飛機。但郭永懷為趕進度,仍經常飛來飛去。

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發現一個重要數據,急於趕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飛機。12月5日凌晨,飛機飛臨北京機場,距地面約400米時,突然失去平衡,偏離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騰起一團火球。

當人們從機身殘骸中尋找到郭永懷時,吃驚地發現他的遺體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燒焦的兩具遺體被吃力地分開後,中間掉出一個裝著絕密文件的公文包,競完好無損。

寫到這裡,筆者一直淚流不止!中國有這樣的人,能不逐步強大嗎?

郭永懷不幸遇難時,年僅59歲。

"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1960年11月5日,中國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蹟。

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國成立五十週年到來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每枚均由515克純金製成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是: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在這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惟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此勳章的便是郭永懷。

這顆當年十分奪目的科技之星不幸過早隕落,真是令人痛心。

鮮為人知的是,郭永懷還是唯一為中國核彈、氫彈、導彈和衛星實驗工作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中國有他幸甚: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的烈士,另一個唯一也很驚人

著名科學家俞鴻儒曾說過:兩彈一星的23個功臣元勳裡邊,三方面都涉及的只有郭永懷先生一個人。

郭永懷是山東榮成人,生於1909年,與李先念、吳晗以及開國上將陳士榘、陳再道、宋任窮、周桓,鍾期光、閻紅彥、王宏坤、謝富治等都是同一年生人。郭永懷從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貧寒9歲才上學,於1933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他被著名光學專家饒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抗戰爆發後,郭永懷與北大師生們一起南遷,歷盡艱苦跋涉到達昆明,在新建的西南聯大改學航空工程。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賠款”留學生。在上海登船前,他發現領到的護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簽發,怒不可遏,毅然放棄這次機會。八個月後,郭永懷接到加拿大的留學通知,進入多倫多大學。1945年,郭永懷獲得博士學位後,到美國康奈爾大學任教,擔任教授。

1947年,郭永懷在西南聯大就相識的女友李佩來到美國,同他結婚了。李佩介紹了國民黨政權的腐敗和行將滅亡,共產黨則代表了中國的希望,這使郭永懷更堅定了回國信念。

中國有他幸甚: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的烈士,另一個唯一也很驚人

郭永懷與李佩的結婚照

1956年秋,郭永懷衝破美國政府的阻撓,攜全家回到祖國,毛澤東親自接見了他。

經先期回國的錢學森推薦,郭永懷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

1960年,中央決定自行研製核武器後,105位科學家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群體。郭永懷擔任了九院的副院長,主管力學部分,並負責武器化的設計指導。1963年,他與科研隊伍遷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惡劣自然條件下經常風餐露宿,解決了許多重要的動力難題。

1964年10月和翌年5月,我國第一、第二枚原子彈先後爆炸試驗成功,周恩來、鄧小平專門為郭永懷等科學家擺了慶功宴。

1965年以後,郭永懷在參與氫彈研製的同時,又參加了人造衛星的設計。

在核彈武器化的後期研究中,郭永懷相繼提出了一些具有獨到見解的主張,後來的實踐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郭永懷這些主張的科學性和嚴密性。1966年10月27日,中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爆炸成功!

1963年遷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基地後,郭永懷與許多同事都有了高原反應。為了及時研究新情況,郭永懷頻繁往來於北京和基地之間,每次又會增加一次身體不適應,嚴重損害了健康。有人勸他少跑一些,他為了工作全然不顧。在生活上,郭永懷的簡樸也出了名,一支鋼筆從中學時代竟一直使用到犧牲。

這些科學家都是國家的大寶貝,所以周恩來叮囑郭永懷等不要乘飛機。但郭永懷為趕進度,仍經常飛來飛去。

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發現一個重要數據,急於趕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飛機。12月5日凌晨,飛機飛臨北京機場,距地面約400米時,突然失去平衡,偏離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騰起一團火球。

當人們從機身殘骸中尋找到郭永懷時,吃驚地發現他的遺體同警衛員緊緊抱在一起。燒焦的兩具遺體被吃力地分開後,中間掉出一個裝著絕密文件的公文包,競完好無損。

寫到這裡,筆者一直淚流不止!中國有這樣的人,能不逐步強大嗎?

郭永懷不幸遇難時,年僅59歲。

中國有他幸甚: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的烈士,另一個唯一也很驚人

郭永懷

郭永懷犧牲的第22天——1968年12月25日,國家內務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同日,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了成功!

周恩來得知郭永懷犧牲的消息,難過得失聲痛哭了。如今,我國空氣動力中心大院的松林山上建有一座紀念亭,上面刻著張愛萍上將所書的三個大字———“永懷亭”。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布公告,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

郭永懷的妻子李佩是著名語言學家,被譽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2003年、2007年、2013年,李佩將全部積蓄和丈夫郭永懷先生的遺物,分三次贈予了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和中國科技大學。

生於1917年的李佩,於2017年1月12日在京去世,活了整整100歲。她和丈夫所生的女兒郭芹,因病英年早逝,令人嘆息。(劉繼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