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彬:研讀孟子的三個境界

國學 孟子 文學 王國維 孔孟之鄉網 2017-05-08

馮彬:研讀孟子的三個境界

自從王國維先生的“三層境界”論出現以後,對境界的傳說就有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穿附了。在孟子故里,有好事者提倡通讀孟子,竊以為,通讀孟子也有三個境界,或者說三個層次三個界面的讀法。

第一個層次的境界是閱讀:在網上搜一搜,“閱讀”的意思是從書面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書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首先是把文字符號變成聲音,後達到對書面材料的理解。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

讀孟子時試圖死記硬背、訓詁、細究,試圖把孟子原文研究得非常透徹,對書中的一字一句都細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從而希望理解其中的深奧的哲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這樣子閱讀經典作品,往往容易忽略經典作品的特色,易使讀者自己鑽進所謂文學觀念史的牛角尖中去。

在中國一些大學裡,由國家養著的大學教授們,以及一些研究生們,他們對孟子的研究造詣應該比我們神的多深的多,也許,我們作為普通人,就不必多做那些無用功了。

馮彬:研讀孟子的三個境界

第二個層次的境界是悅讀:絕大多數人對於歷史對經典的愛好僅限於聽故事圖個熱鬧好看,拿評書和歷史劇當歷史,熱衷於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之類的演義八卦,這不叫讀史。高級一點的認為真實歷史比小說有意思,比如說喜歡看二戰史,對德軍高級將領如數家珍,這也僅僅能算對歷史的入門而已。就好比喝酒不是為了解渴一樣,讀不是看,悅是一種愉悅,一種讀書時願意陶醉於書的境界,朗誦是一種讀法,而古代誦讀所謂讀書歌子(吟誦)我以為就是這樣一種境界,好讀書,不求甚解,在悅讀中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何不快哉!

第三個層次的境界是“悟讀”:讀書的悟性。佛家弟子常講悟性,頓悟,參禪的境界,或許我們凡夫俗子難以達到,但讀出寫書人的精髓,有心人還是可以的。

孟子何以能成為孟子?就在於他的敢於創新、發展。讀孟子,就該讀出孟子的精神:

如何養我浩然之氣?

為什麼“人和”比“天時地利”更重要?

做人做事做管理,如何更好的汲取孟子的精髓?

對孟子的民貴君輕的理念如何活學活用到具體的社會管理中去?

孟子的精髓對我們今天的社會有什麼啟示?

魯迅先生讀歷史,能從字縫裡讀出“吃人”,是一種“悟讀”。

馮彬:研讀孟子的三個境界

古人有月下讀書,一壺茶、一卷書,閱讀時倘若能領悟到其中一些意味深長就高興。讀《孟子》完全是出自心靈生活的需要。《孟子》的確是孟子以及他的閱歷、他的感悟人生的結果,這部偉大著作不是“做”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

孟子死後一千多年,韓愈悟讀了孟子;又過了幾百年,朱熹悟讀了孟子;又過了幾百年,王陽明悟讀了孟子。

不過,他們都只悟讀了一部分。(馮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