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楊過誤終生有所誇大,郭襄出家源自一段九陽經文的感悟

郭襄最終出家,真的全是因為楊過的之故嗎?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可以說,郭襄出家是必然的事。《倚天屠龍記》小說前兩回,有許多細節,都在暗示著郭襄的最終歸宿,少林寺一行的一些聽聞,讓她在後來家國遭變之日,自然而然地生出出家的念頭。不過,郭襄出家,並不全是為了離愛,更並非避世,不然她斷不會創建峨眉一派。

一見楊過誤終生有所誇大,郭襄出家源自一段九陽經文的感悟

一.創建峨眉派之前,郭襄並非一直在漂泊江湖,襄陽城破她不在城中,應是有事外出。

《神鵰俠侶》結局那次華山聚會之後的三年,郭襄一直都在江湖飄泊,尋找楊過。這三年她到處尋尋覓覓,始終落得個冷冷清清,終南山中古墓長閉,萬內坳中花落無聲,絕情谷裡空山寂寂,風陵渡口冷月冥冥。她心頭早已千百遍地想過:“其實,便算找到了他,那又怎地?還不是重添相思,徒增煩惱?大哥哥所以悄然遠引,也還不是為了我好?但明知那是鏡花水月一場空,我卻又不能不想,不能不找。”

這一找就找到了少林寺,引出了郭襄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旅程,甚至改變自己後半生的際遇。郭襄在少林重遇了覺遠師徒,又結識了上少林的“崑崙三聖”何足道。目睹覺遠師徒與何足道的一場較量後,卻因張君寶私自學武犯了少林門規,遭到少林的必捕令。結果覺遠大師將郭襄和張君寶救出少林,雖在無色禪師暗中的幫助下遠離了少林武僧的追捕,卻在這場變故中真氣耗盡,隨之圓寂。覺遠大師圓寂前,將《九陽真經》背出,郭襄因之默記下了部分經文。這份經文,後來成了她創立峨眉派的根基。

一見楊過誤終生有所誇大,郭襄出家源自一段九陽經文的感悟

覺遠圓寂之後,郭襄見張君寶舉目無親,因而交代張君寶到襄陽投奔她父母,自己則再次漂泊江湖而去,但張君寶最終也沒有去到襄陽,而是在途中上了武當山,後來開創了武當一派。小說到這裡,便沒再細述郭襄行蹤,到她四十歲開創峨眉派,其中足足有二十年的時間,那麼這段時期,郭襄又在幹嘛呢?真的是一直在漂泊於江湖,尋找楊過嗎?很明顯不是。

大約在少林一事的又五年之後,那場決定南宋命運的最後一場“襄陽大戰”拉開了序幕,而且整整打了六年之久,最終襄陽城破,郭靖一家除了郭襄,全部殉城報國。這也就是說,在襄陽城破的時候,活下來的郭襄三十歲。襄陽城破之時,郭襄並未在襄陽城,這點小說中有交代,她當時身在西川,趕回去救援時,已是為時已晚。不過在那六年中,除了最後的城破之時,郭襄明顯有在襄陽助她父親守城。不然她不可能得到黃蓉所鑄的倚天劍。

師父頓了一頓,接著道:“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三十八回》
一見楊過誤終生有所誇大,郭襄出家源自一段九陽經文的感悟

倚天劍和屠龍刀,是黃蓉在襄陽城破之前所鑄的,是她當時知道元兵勢大,襄陽終不可守,為了保存下郭靖的兵法武功助後世抗元所做的一個決定。屠龍刀她給了郭破虜,郭襄則受傳了倚天劍。當時的襄陽城,已早被蒙元大軍圍成一座孤城,假若郭襄不在城中,黃蓉斷不可能在刀劍鑄成後,出城去找郭襄,並將倚天劍交給她。至於城破時,郭襄為何不在城中,很大可能是郭襄受父命,去西川求援,這才讓她成為他們家,唯一沒有殉城的人。

而在襄陽城破之後到她出家之前的十年中,郭襄除了在潛修“九陽功”,便是在尋找她弟弟犧牲後失落的屠龍刀,想繼承當年父母的遺志,力助抗元大業。可是,屠龍刀猶如落入大海般毫無音訊,這讓郭襄始終未有結果。隨著元兵消滅最後的南宋勢力,一統南北,郭襄隱入山林,遁入空門,出家為尼,並開創了峨眉一派。

但是,郭襄出家,真的是心灰意冷之後,選擇的一個避世的決定嗎?從後續小說情節來看,剛剛相反,郭襄出家,乃是為了後世的抗元大業,出家只是她為助力這個目標的一個必然選擇而已。

一見楊過誤終生有所誇大,郭襄出家源自一段九陽經文的感悟

二.郭襄出家雖是必然之事,但卻不是因為情傷意冷而避世,而是另有用意,她是有大義之人。

說郭襄出家是必然的,這是因為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開篇的兩回就已經給了暗示。郭襄初上少林,之所以會鬧出一系列的動靜,就是因她聽到覺遠大師的一句經文,這給了當時的她很大的觸動。郭襄為了解開心中的迷惘,才會緊追覺遠,繼而就在少林鬧了一場。

正出神間,忽聽得碑林旁樹叢後傳出一陣鐵鏈噹啷之聲,一人誦唸佛經:“是時藥叉共王立要,即於無量百千萬億大眾之中,說勝妙伽他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郭襄聽了這四句偈言,不由得痴了,心中默默唸道:“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只聽得鐵鏈拖地和唸佛之聲漸漸遠去。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一回》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其實像郭襄這樣聰敏的人,她又怎麼會不知道如何方能離於愛,如何能無憂無怖呢?那就是斷了情根,斷了念想。只不過那時的她,時機未到,自己不願去面對鏡花水月一場空的事實而已。而這個讓她接受事實,並最終有了出家念頭的時機,自然就是家國的變故了。那時的她肩負重任,再不可能像當年的少女時代,只顧著自己在排消情愁中漂泊江湖度日,她必須為了家國而奮鬥。

而在家國變故之際,當她立志全心致志於抗元大業之後,如何斬斷情根,郭襄當年在金輪國師那拜蓮華生大士,修習密教瑜珈密乘之法,助她了驅除煩惱,將情絲纏繞的妄想全部斬斷。

國師道:“祖師爺右手拿的是文殊菩薩的智能之劍,把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煩惱妄想全部斬斷。他左手這朵蓮花,是教人心裡清淨平和,就像蓮花一樣,沒半點汙穢渣滓,只有澄澈露水,美麗安靜。”郭襄見繡像中的蓮華生大士慈悲莊嚴,登時肅然起敬。《神鵰俠侶•第三十八回》
一見楊過誤終生有所誇大,郭襄出家源自一段九陽經文的感悟

除去這一點,她從覺遠口中得來的《九陽真經》經文片段,也給了她很大的促動。所謂“凡事不可極,極則變易,由重轉輕,由輕轉重”,正是她後來在潛修“九陽功”時的另外收穫,促使自己將原來私人情愁的重心轉移到家國大義。而且,《九陽真經》陰陽互生互濟,動力源源不竭的理論,也給了她為抗元大業後繼有人,開創門派留下有生力量的決定。由此,打破歷來武林各派以男性為主的傳統,由女子掌門的一大門派最終誕生,為武林的新格局注入了新的力量,這也是她對陰陽互補理論的實踐。

又聽覺遠念道:“陰到極盛,便漸轉衰,少陽暗生,陰漸衰而陽漸盛,陰陽互補,互生互濟,少陽生於老陰,少陰生於老陽。凡事不可極,極則變易,由重轉輕,由輕轉重……”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一回》
一見楊過誤終生有所誇大,郭襄出家源自一段九陽經文的感悟

可見,郭襄最終選擇出家,創建峨眉一派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只是她的出家,並不是在家破人亡和自己愛情未能得全的心灰意冷之下,所作出的避世決定,反而是為了抗元大業前景,所做出的最後一個努力。這一點我們從後世峨眉第三代繼承人滅絕的兩大夙願中,便能看出,那便是“推翻元朝蒙古朝廷,光復漢家山河;峨眉派武功能領袖群倫”,峨眉歷代繼承人,不但是繼承了峨眉派的武學,更是繼承了郭襄的畢生志願抗元復國。

自從《倚天屠龍記》問世之後,歷來都有許多讀者認定郭襄出家,就純屬是情傷的結果,更認定她為了楊過,而致家國大義於不顧。然而金庸先生既能將“小東邪”之名給了郭襄,那郭襄又怎麼會是一般只顧小情小愛的人物呢?又怎麼會偏偏就不作老東邪最敬重的忠臣與孝子?郭襄對後世的影響深遠,僅一件留下刀劍祕密,讓後世繼承人為抗元大業獻出《武穆遺書》,最終在徐達手上力助復國大業的功成,就能為後世所敬重。雖是文學人物,但羽菱君認為還是還原她的大義更好,一見楊過誤終身,確有誇大之嫌。

一見楊過誤終生有所誇大,郭襄出家源自一段九陽經文的感悟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