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遭員工指控性騷擾,心理學效應助你解析該事件

郭敬明 心理學 幻城 盤點 百家菌 百家菌 2017-09-02

最近,網上李楓指控自己的老闆郭敬明性騷擾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一群吃瓜群眾對著電腦唯恐天下不亂地看著事情的發酵,但截至到目前,時間都已經過去5天了,似乎沒有什麼新的進展。

郭敬明遭員工指控性騷擾,心理學效應助你解析該事件

咱就不去湊這個熱鬧了,各種八卦、內幕的文章大家看看,呵呵一笑就好,畢竟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相反,更切實際的是,我們能從他們的經歷中學到什麼。

今天百家菌就來總結一下,我們能從郭敬明事件中學到哪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郭敬明遭員工指控性騷擾,心理學效應助你解析該事件

首先,很明顯的就是大量網友表現出來對事件關注的「從眾效應」。

這種本能是人類歷經百萬年進化的結果。遠古時期,個體很難脫離族群而活下來,為了獲得族群的接納和讚許,就必須和族群其他人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人們希望自己獲得有價值的信息而保證自己的決策正確,比如,你跳槽進入一家新單位,你會先觀察這家企業的文化和準則,再看以何種方式來工作。

郭敬明遭員工指控性騷擾,心理學效應助你解析該事件

比如,在大街上你看到一家店門前好多人在排隊,你就會想什麼東西這麼多人買,走進一看,是一家小吃店,看上去很好吃的樣子,一問價格還很便宜,你是不是就上前排隊去了。

郭事件一爆發,你聽到周圍的朋友都在傳,你是不是也跟著湊熱鬧轉發給自己的同事和親人?

其次,從該事件中還可以看到「光暈效應」在發揮作用。

光暈效應是說人們對他人的認識和判斷只從局部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的印象。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某種積極肯定的光環所籠罩,從而忘掉他的缺點。而當他被標明為壞的,那麼他就會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大家一提到郭敬明,可能腦海中就會想到他的“抄襲史”。比如他的《幻城》被指抄襲Clamp漫畫作品《聖傳》,他的《夢裡花落知多少》被指抄襲莊宇的《圈裡圈外》。他的標籤就因為這些歷史的壞名聲所籠罩,進而整個人都被人們否定。這就是光暈效應在起作用。

其實,理性的想想,郭身上還是有很多我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為什麼他抄襲的原作品一直不溫不火,而他的作品反而很快大紅大紫呢?

最後一個心理學效應就是「攀比效應」。從某個角度來講,郭是成功的,至少賺了很多錢。其實,我相信我們每個人心裡面都想成為另一個郭敬明,但另一方面呢,大家又不齒於成為他這樣的人。看到別人的好,自己也想變好,看到別人的被指控,心理幸災樂禍,也許就是因為攀比心理在作怪吧。

本文僅是透過該事件來學習鞏固心理學知識,所有事件相關的內容均從網上公開信息獲取。

上文提到的三個心理學效應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那麼問題來了,你從自己的身邊再各舉一例試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