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周邊居民每年接受輻射量與一根菸相當!中國核電“國家名片”如何煉成?每經記者為你實地揭祕……'

"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代表中國高端製造業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這是舉國上下對當前中國核電發展的一致定位。

“國家名片”是如何煉成的?一代代中國核電人為鑄造這張“名片”付出了怎樣的努力?當前中國核電在世界範圍內處於怎樣的發展水平?

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參加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與共和國共成長·新媒體走進新國企”——“核鑄強國夢”主題活動時,探訪了中核集團和國家電投建設和運營的多個核電項目,以及正在開展核電自主研發工作的核工程設計機構。

"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代表中國高端製造業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這是舉國上下對當前中國核電發展的一致定位。

“國家名片”是如何煉成的?一代代中國核電人為鑄造這張“名片”付出了怎樣的努力?當前中國核電在世界範圍內處於怎樣的發展水平?

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參加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與共和國共成長·新媒體走進新國企”——“核鑄強國夢”主題活動時,探訪了中核集團和國家電投建設和運營的多個核電項目,以及正在開展核電自主研發工作的核工程設計機構。

電廠周邊居民每年接受輻射量與一根菸相當!中國核電“國家名片”如何煉成?每經記者為你實地揭祕……

秦山核電站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攝

周邊居民年接受輻射量與一根菸相當

當社會大眾談及“核電站”時,在腦海中出現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安全”。核電站安全嗎?我們身邊的核電站又是如何運行以保障安全的?在浙江省海鹽縣文溪塢村,記者找到了答案。

踏進這座小村,印入眼簾的首先是潺潺的流水、整潔的環境、幸福的居民……很難讓人相信,這裡距離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一期僅有不到20分鐘的車程。

村裡的老支書周益凱告訴記者:“我們這裡的人均壽命跟其他地方沒有差別,旁邊村平均壽命77歲,我們村裡沒什麼兩樣,80、90歲的老年人很多。”

老人告訴記者,核電站還給海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過去,海鹽經常停電,但自從核電廠入駐後,縣裡發生了很大變化,再沒遇到過停電。

此外,核電站的入駐還為海鹽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老人向記者介紹,村裡很多人都在核電站工作,也顯示出村民對電站安全有著充足的信心。

核電站門口,高懸著“安全——核電站的生命”的標語,顯示出安全這一屬性在這裡的特殊意義。

"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代表中國高端製造業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這是舉國上下對當前中國核電發展的一致定位。

“國家名片”是如何煉成的?一代代中國核電人為鑄造這張“名片”付出了怎樣的努力?當前中國核電在世界範圍內處於怎樣的發展水平?

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參加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與共和國共成長·新媒體走進新國企”——“核鑄強國夢”主題活動時,探訪了中核集團和國家電投建設和運營的多個核電項目,以及正在開展核電自主研發工作的核工程設計機構。

電廠周邊居民每年接受輻射量與一根菸相當!中國核電“國家名片”如何煉成?每經記者為你實地揭祕……

秦山核電站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攝

周邊居民年接受輻射量與一根菸相當

當社會大眾談及“核電站”時,在腦海中出現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安全”。核電站安全嗎?我們身邊的核電站又是如何運行以保障安全的?在浙江省海鹽縣文溪塢村,記者找到了答案。

踏進這座小村,印入眼簾的首先是潺潺的流水、整潔的環境、幸福的居民……很難讓人相信,這裡距離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一期僅有不到20分鐘的車程。

村裡的老支書周益凱告訴記者:“我們這裡的人均壽命跟其他地方沒有差別,旁邊村平均壽命77歲,我們村裡沒什麼兩樣,80、90歲的老年人很多。”

老人告訴記者,核電站還給海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過去,海鹽經常停電,但自從核電廠入駐後,縣裡發生了很大變化,再沒遇到過停電。

此外,核電站的入駐還為海鹽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老人向記者介紹,村裡很多人都在核電站工作,也顯示出村民對電站安全有著充足的信心。

核電站門口,高懸著“安全——核電站的生命”的標語,顯示出安全這一屬性在這裡的特殊意義。

電廠周邊居民每年接受輻射量與一根菸相當!中國核電“國家名片”如何煉成?每經記者為你實地揭祕……

秦山核電站的控制中心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攝

記者也在現場瞭解到,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廠周圍居民一年接受的輻射量只有0.01毫希弗,相當於一根菸的輻射量。因此,核電站不會對周圍居民造成危害。

國和一號重大專項國產化率達85%以上

核電要成為“國家名片”,除了要保障絕對安全,還要做到技術自主可控。在國家電投上海核工院,記者領略到了我國自主核電技術的先進程度。

2008年2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查通過了《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十餘年來,在上海核工院的技術牽頭下,國和一號(CAP1400)在國內相關大學、科研院所、製造業等產學研近400家單位、2萬名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開展了歷時整整十年的科研攻關,堅定推動自主創新,持續提升核電安全性、經濟性,積極構建了三代核電產業鏈,推動中國核電高質量、高水平參與國際競爭。

截至目前,國和一號已形成知識產權6513項,形成新材料、新工藝、新裝置392項,健全完善了先進核電技術研發、設計、製造、安全評審等體系,推動中國核電技術及裝備製造業實現了從二代向三代的整體跨越。

通過國家重大專項,我國裝備製造業持續突破國外壟斷與技術壁壘,主泵、爆破閥、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大鍛件、核級焊材、蒸發器690傳熱管等關鍵設備、關鍵材料全部實現自主化設計和國產化製造,CAP1400設備完全自主設計,國產化率可達85%以上。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院長鄭明光告訴記者:“CAP1400‘國和一號’示範工程正在按照國家有關要求正常推進。”

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