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

8月5日,與德雲社保持多年合作關係的環宇老喬(微博名),宣佈郭德綱將於9月初在位於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接連三天接連三天的演出。

"

8月5日,與德雲社保持多年合作關係的環宇老喬(微博名),宣佈郭德綱將於9月初在位於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接連三天接連三天的演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曾經在他自己創作的相聲《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中“抄襲”《茶館》中的那一句“我愛大清國,怕他完了”,在天橋樂小劇場的舞臺上聲情並茂地說道:“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的郭德綱,在他的德雲社逐漸發展壯大,併成為民間最大相聲團體之後,卻說“憑心而論,我的評書比我的相聲強”,“(自己心目中的水平排名)評書之外,然後是唱戲,最後是相聲”。

因經歷“改姓風波”,而與2007年春晚舞臺失之交臂的“京劇神童”陶陽,不久被郭德綱收為義子和相聲門的弟子,並賜藝名陶雲聖。此舉在當時被一些人質疑,但老郭很悠然地給出瞭解釋,從小學戲的戲曲演員在青春期都將面對一道坎兒——倒倉,也就是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古往今來,有不少少年成名的演員都折在了這道坎兒上,不得不忍痛改行,不如“給孩子多一條道路發展”。

"

8月5日,與德雲社保持多年合作關係的環宇老喬(微博名),宣佈郭德綱將於9月初在位於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接連三天接連三天的演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曾經在他自己創作的相聲《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中“抄襲”《茶館》中的那一句“我愛大清國,怕他完了”,在天橋樂小劇場的舞臺上聲情並茂地說道:“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的郭德綱,在他的德雲社逐漸發展壯大,併成為民間最大相聲團體之後,卻說“憑心而論,我的評書比我的相聲強”,“(自己心目中的水平排名)評書之外,然後是唱戲,最後是相聲”。

因經歷“改姓風波”,而與2007年春晚舞臺失之交臂的“京劇神童”陶陽,不久被郭德綱收為義子和相聲門的弟子,並賜藝名陶雲聖。此舉在當時被一些人質疑,但老郭很悠然地給出瞭解釋,從小學戲的戲曲演員在青春期都將面對一道坎兒——倒倉,也就是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古往今來,有不少少年成名的演員都折在了這道坎兒上,不得不忍痛改行,不如“給孩子多一條道路發展”。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2016年8月,老郭領銜成立麒麟劇社。

麒麟劇社集合南北各地優秀京劇藝人,包括偶爾過來“玩”的郭德綱本人,以及徒弟陶陽、李雲傑等專業學習過京劇表演的弟子,還有來自專業劇團的演員、戲校的學生、民間“跑江湖”的演員等。

"

8月5日,與德雲社保持多年合作關係的環宇老喬(微博名),宣佈郭德綱將於9月初在位於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接連三天接連三天的演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曾經在他自己創作的相聲《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中“抄襲”《茶館》中的那一句“我愛大清國,怕他完了”,在天橋樂小劇場的舞臺上聲情並茂地說道:“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的郭德綱,在他的德雲社逐漸發展壯大,併成為民間最大相聲團體之後,卻說“憑心而論,我的評書比我的相聲強”,“(自己心目中的水平排名)評書之外,然後是唱戲,最後是相聲”。

因經歷“改姓風波”,而與2007年春晚舞臺失之交臂的“京劇神童”陶陽,不久被郭德綱收為義子和相聲門的弟子,並賜藝名陶雲聖。此舉在當時被一些人質疑,但老郭很悠然地給出瞭解釋,從小學戲的戲曲演員在青春期都將面對一道坎兒——倒倉,也就是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古往今來,有不少少年成名的演員都折在了這道坎兒上,不得不忍痛改行,不如“給孩子多一條道路發展”。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2016年8月,老郭領銜成立麒麟劇社。

麒麟劇社集合南北各地優秀京劇藝人,包括偶爾過來“玩”的郭德綱本人,以及徒弟陶陽、李雲傑等專業學習過京劇表演的弟子,還有來自專業劇團的演員、戲校的學生、民間“跑江湖”的演員等。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麒麟劇社的名字來源,不是郭德綱兒子“郭麒麟”,相反地,包括親兒子的名字,都是源自老郭從小崇敬的“愛豆”,京劇“麒派”藝術創始人、藝名“麒麟童”的周信芳先生。不唯如此,老郭評書門所收弟子李雲天(李根)和李雲傑,也分別被賜藝名李景麒、李景麟。

然而,麒麟劇社從開張的前兩個月每週的週四到週日連演四天,到第三個月改成每週演出兩天,艱難維持三個月後,無奈宣佈停演。

“這種民營劇團怎麼生存下來,怎麼跟觀眾市場打交道,還都在摸索當中,慢慢來吧。現在不是掙錢不掙錢的事兒,是先有沒有人關注你。”老郭曾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如是說道。2017年7月6日,麒麟劇社開啟復演,至今已歷兩年有餘。今年的6月22日,由陶陽主演(林則徐)、陳叔桐(分飾道光和義律)等人主演的清宮戲《林則徐•虎門銷煙》在三慶園開演,這場演出甚至在6月25日(今年國際禁毒日的前一天)得到了《法制日報》官方微博的注意及肯定。

"

8月5日,與德雲社保持多年合作關係的環宇老喬(微博名),宣佈郭德綱將於9月初在位於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接連三天接連三天的演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曾經在他自己創作的相聲《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中“抄襲”《茶館》中的那一句“我愛大清國,怕他完了”,在天橋樂小劇場的舞臺上聲情並茂地說道:“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的郭德綱,在他的德雲社逐漸發展壯大,併成為民間最大相聲團體之後,卻說“憑心而論,我的評書比我的相聲強”,“(自己心目中的水平排名)評書之外,然後是唱戲,最後是相聲”。

因經歷“改姓風波”,而與2007年春晚舞臺失之交臂的“京劇神童”陶陽,不久被郭德綱收為義子和相聲門的弟子,並賜藝名陶雲聖。此舉在當時被一些人質疑,但老郭很悠然地給出瞭解釋,從小學戲的戲曲演員在青春期都將面對一道坎兒——倒倉,也就是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古往今來,有不少少年成名的演員都折在了這道坎兒上,不得不忍痛改行,不如“給孩子多一條道路發展”。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2016年8月,老郭領銜成立麒麟劇社。

麒麟劇社集合南北各地優秀京劇藝人,包括偶爾過來“玩”的郭德綱本人,以及徒弟陶陽、李雲傑等專業學習過京劇表演的弟子,還有來自專業劇團的演員、戲校的學生、民間“跑江湖”的演員等。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麒麟劇社的名字來源,不是郭德綱兒子“郭麒麟”,相反地,包括親兒子的名字,都是源自老郭從小崇敬的“愛豆”,京劇“麒派”藝術創始人、藝名“麒麟童”的周信芳先生。不唯如此,老郭評書門所收弟子李雲天(李根)和李雲傑,也分別被賜藝名李景麒、李景麟。

然而,麒麟劇社從開張的前兩個月每週的週四到週日連演四天,到第三個月改成每週演出兩天,艱難維持三個月後,無奈宣佈停演。

“這種民營劇團怎麼生存下來,怎麼跟觀眾市場打交道,還都在摸索當中,慢慢來吧。現在不是掙錢不掙錢的事兒,是先有沒有人關注你。”老郭曾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如是說道。2017年7月6日,麒麟劇社開啟復演,至今已歷兩年有餘。今年的6月22日,由陶陽主演(林則徐)、陳叔桐(分飾道光和義律)等人主演的清宮戲《林則徐•虎門銷煙》在三慶園開演,這場演出甚至在6月25日(今年國際禁毒日的前一天)得到了《法制日報》官方微博的注意及肯定。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去年,老郭赴杭州探望病重入院的趙麟童先生,在病床前,趙麟童先生表示將把老郭收為弟子,並約定,在趙麟童先生從藝75週年的演出上,兩人合演《六國封相》,並舉行老郭拜師的儀式。然而老先生的病情未見好轉,演出的事宜也只好後延,最終在4月28日病逝。

9月26日,由趙麟童先生的弟子陳少雲師兄弟等人主持不辦拜師儀式。至此,老郭總算了卻多年的夙願,正式成為麒派弟子。

"

8月5日,與德雲社保持多年合作關係的環宇老喬(微博名),宣佈郭德綱將於9月初在位於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接連三天接連三天的演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曾經在他自己創作的相聲《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中“抄襲”《茶館》中的那一句“我愛大清國,怕他完了”,在天橋樂小劇場的舞臺上聲情並茂地說道:“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的郭德綱,在他的德雲社逐漸發展壯大,併成為民間最大相聲團體之後,卻說“憑心而論,我的評書比我的相聲強”,“(自己心目中的水平排名)評書之外,然後是唱戲,最後是相聲”。

因經歷“改姓風波”,而與2007年春晚舞臺失之交臂的“京劇神童”陶陽,不久被郭德綱收為義子和相聲門的弟子,並賜藝名陶雲聖。此舉在當時被一些人質疑,但老郭很悠然地給出瞭解釋,從小學戲的戲曲演員在青春期都將面對一道坎兒——倒倉,也就是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古往今來,有不少少年成名的演員都折在了這道坎兒上,不得不忍痛改行,不如“給孩子多一條道路發展”。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2016年8月,老郭領銜成立麒麟劇社。

麒麟劇社集合南北各地優秀京劇藝人,包括偶爾過來“玩”的郭德綱本人,以及徒弟陶陽、李雲傑等專業學習過京劇表演的弟子,還有來自專業劇團的演員、戲校的學生、民間“跑江湖”的演員等。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麒麟劇社的名字來源,不是郭德綱兒子“郭麒麟”,相反地,包括親兒子的名字,都是源自老郭從小崇敬的“愛豆”,京劇“麒派”藝術創始人、藝名“麒麟童”的周信芳先生。不唯如此,老郭評書門所收弟子李雲天(李根)和李雲傑,也分別被賜藝名李景麒、李景麟。

然而,麒麟劇社從開張的前兩個月每週的週四到週日連演四天,到第三個月改成每週演出兩天,艱難維持三個月後,無奈宣佈停演。

“這種民營劇團怎麼生存下來,怎麼跟觀眾市場打交道,還都在摸索當中,慢慢來吧。現在不是掙錢不掙錢的事兒,是先有沒有人關注你。”老郭曾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如是說道。2017年7月6日,麒麟劇社開啟復演,至今已歷兩年有餘。今年的6月22日,由陶陽主演(林則徐)、陳叔桐(分飾道光和義律)等人主演的清宮戲《林則徐•虎門銷煙》在三慶園開演,這場演出甚至在6月25日(今年國際禁毒日的前一天)得到了《法制日報》官方微博的注意及肯定。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去年,老郭赴杭州探望病重入院的趙麟童先生,在病床前,趙麟童先生表示將把老郭收為弟子,並約定,在趙麟童先生從藝75週年的演出上,兩人合演《六國封相》,並舉行老郭拜師的儀式。然而老先生的病情未見好轉,演出的事宜也只好後延,最終在4月28日病逝。

9月26日,由趙麟童先生的弟子陳少雲師兄弟等人主持不辦拜師儀式。至此,老郭總算了卻多年的夙願,正式成為麒派弟子。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但有人堅信此舉是老郭為自己“鍍金”,嘲諷道:“在世的京劇演員那麼多,為什麼非要拜一個死人?”

了心願也好,鍍金也罷,我們不得不承認,郭德綱一直在儘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做著京劇藝術的傳承和宣傳的工作。

2017年,老郭透露,將由德雲社拍攝製作《中國京劇失傳劇目搶錄工程》紀錄片,並自嘲說道“在臘八這天偷偷摸摸的開機”,“出版沒有市場,賣錢也不現實,唯一的信念就是替祖師爺傳道,留下這些寶貴的藝術”。但兩年多過去,似乎沒有了下文。畢竟這不是一個小工程,一個公司的實力有限,小馬臆測,或許已經在經過交涉後交由擁有更好的資源官方媒體制作也未可知。

"

8月5日,與德雲社保持多年合作關係的環宇老喬(微博名),宣佈郭德綱將於9月初在位於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接連三天接連三天的演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曾經在他自己創作的相聲《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中“抄襲”《茶館》中的那一句“我愛大清國,怕他完了”,在天橋樂小劇場的舞臺上聲情並茂地說道:“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的郭德綱,在他的德雲社逐漸發展壯大,併成為民間最大相聲團體之後,卻說“憑心而論,我的評書比我的相聲強”,“(自己心目中的水平排名)評書之外,然後是唱戲,最後是相聲”。

因經歷“改姓風波”,而與2007年春晚舞臺失之交臂的“京劇神童”陶陽,不久被郭德綱收為義子和相聲門的弟子,並賜藝名陶雲聖。此舉在當時被一些人質疑,但老郭很悠然地給出瞭解釋,從小學戲的戲曲演員在青春期都將面對一道坎兒——倒倉,也就是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古往今來,有不少少年成名的演員都折在了這道坎兒上,不得不忍痛改行,不如“給孩子多一條道路發展”。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2016年8月,老郭領銜成立麒麟劇社。

麒麟劇社集合南北各地優秀京劇藝人,包括偶爾過來“玩”的郭德綱本人,以及徒弟陶陽、李雲傑等專業學習過京劇表演的弟子,還有來自專業劇團的演員、戲校的學生、民間“跑江湖”的演員等。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麒麟劇社的名字來源,不是郭德綱兒子“郭麒麟”,相反地,包括親兒子的名字,都是源自老郭從小崇敬的“愛豆”,京劇“麒派”藝術創始人、藝名“麒麟童”的周信芳先生。不唯如此,老郭評書門所收弟子李雲天(李根)和李雲傑,也分別被賜藝名李景麒、李景麟。

然而,麒麟劇社從開張的前兩個月每週的週四到週日連演四天,到第三個月改成每週演出兩天,艱難維持三個月後,無奈宣佈停演。

“這種民營劇團怎麼生存下來,怎麼跟觀眾市場打交道,還都在摸索當中,慢慢來吧。現在不是掙錢不掙錢的事兒,是先有沒有人關注你。”老郭曾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如是說道。2017年7月6日,麒麟劇社開啟復演,至今已歷兩年有餘。今年的6月22日,由陶陽主演(林則徐)、陳叔桐(分飾道光和義律)等人主演的清宮戲《林則徐•虎門銷煙》在三慶園開演,這場演出甚至在6月25日(今年國際禁毒日的前一天)得到了《法制日報》官方微博的注意及肯定。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去年,老郭赴杭州探望病重入院的趙麟童先生,在病床前,趙麟童先生表示將把老郭收為弟子,並約定,在趙麟童先生從藝75週年的演出上,兩人合演《六國封相》,並舉行老郭拜師的儀式。然而老先生的病情未見好轉,演出的事宜也只好後延,最終在4月28日病逝。

9月26日,由趙麟童先生的弟子陳少雲師兄弟等人主持不辦拜師儀式。至此,老郭總算了卻多年的夙願,正式成為麒派弟子。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但有人堅信此舉是老郭為自己“鍍金”,嘲諷道:“在世的京劇演員那麼多,為什麼非要拜一個死人?”

了心願也好,鍍金也罷,我們不得不承認,郭德綱一直在儘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做著京劇藝術的傳承和宣傳的工作。

2017年,老郭透露,將由德雲社拍攝製作《中國京劇失傳劇目搶錄工程》紀錄片,並自嘲說道“在臘八這天偷偷摸摸的開機”,“出版沒有市場,賣錢也不現實,唯一的信念就是替祖師爺傳道,留下這些寶貴的藝術”。但兩年多過去,似乎沒有了下文。畢竟這不是一個小工程,一個公司的實力有限,小馬臆測,或許已經在經過交涉後交由擁有更好的資源官方媒體制作也未可知。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根據@環宇老喬 的介紹,《2019郭德綱上海戲曲專場》的主要目的是“為紀念京劇表演藝術家趙麟童先生”,同時透露,屆時將“特請花旦名家秦雪玲、麒派名家裴永傑、張派名家趙群、南派老伶工程英奎通力合作,全樑上壩梨園盛事”。

據說,著名的青年京劇演員王珮瑜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另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

"

8月5日,與德雲社保持多年合作關係的環宇老喬(微博名),宣佈郭德綱將於9月初在位於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接連三天接連三天的演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曾經在他自己創作的相聲《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中“抄襲”《茶館》中的那一句“我愛大清國,怕他完了”,在天橋樂小劇場的舞臺上聲情並茂地說道:“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的郭德綱,在他的德雲社逐漸發展壯大,併成為民間最大相聲團體之後,卻說“憑心而論,我的評書比我的相聲強”,“(自己心目中的水平排名)評書之外,然後是唱戲,最後是相聲”。

因經歷“改姓風波”,而與2007年春晚舞臺失之交臂的“京劇神童”陶陽,不久被郭德綱收為義子和相聲門的弟子,並賜藝名陶雲聖。此舉在當時被一些人質疑,但老郭很悠然地給出瞭解釋,從小學戲的戲曲演員在青春期都將面對一道坎兒——倒倉,也就是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古往今來,有不少少年成名的演員都折在了這道坎兒上,不得不忍痛改行,不如“給孩子多一條道路發展”。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2016年8月,老郭領銜成立麒麟劇社。

麒麟劇社集合南北各地優秀京劇藝人,包括偶爾過來“玩”的郭德綱本人,以及徒弟陶陽、李雲傑等專業學習過京劇表演的弟子,還有來自專業劇團的演員、戲校的學生、民間“跑江湖”的演員等。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麒麟劇社的名字來源,不是郭德綱兒子“郭麒麟”,相反地,包括親兒子的名字,都是源自老郭從小崇敬的“愛豆”,京劇“麒派”藝術創始人、藝名“麒麟童”的周信芳先生。不唯如此,老郭評書門所收弟子李雲天(李根)和李雲傑,也分別被賜藝名李景麒、李景麟。

然而,麒麟劇社從開張的前兩個月每週的週四到週日連演四天,到第三個月改成每週演出兩天,艱難維持三個月後,無奈宣佈停演。

“這種民營劇團怎麼生存下來,怎麼跟觀眾市場打交道,還都在摸索當中,慢慢來吧。現在不是掙錢不掙錢的事兒,是先有沒有人關注你。”老郭曾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如是說道。2017年7月6日,麒麟劇社開啟復演,至今已歷兩年有餘。今年的6月22日,由陶陽主演(林則徐)、陳叔桐(分飾道光和義律)等人主演的清宮戲《林則徐•虎門銷煙》在三慶園開演,這場演出甚至在6月25日(今年國際禁毒日的前一天)得到了《法制日報》官方微博的注意及肯定。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去年,老郭赴杭州探望病重入院的趙麟童先生,在病床前,趙麟童先生表示將把老郭收為弟子,並約定,在趙麟童先生從藝75週年的演出上,兩人合演《六國封相》,並舉行老郭拜師的儀式。然而老先生的病情未見好轉,演出的事宜也只好後延,最終在4月28日病逝。

9月26日,由趙麟童先生的弟子陳少雲師兄弟等人主持不辦拜師儀式。至此,老郭總算了卻多年的夙願,正式成為麒派弟子。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但有人堅信此舉是老郭為自己“鍍金”,嘲諷道:“在世的京劇演員那麼多,為什麼非要拜一個死人?”

了心願也好,鍍金也罷,我們不得不承認,郭德綱一直在儘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做著京劇藝術的傳承和宣傳的工作。

2017年,老郭透露,將由德雲社拍攝製作《中國京劇失傳劇目搶錄工程》紀錄片,並自嘲說道“在臘八這天偷偷摸摸的開機”,“出版沒有市場,賣錢也不現實,唯一的信念就是替祖師爺傳道,留下這些寶貴的藝術”。但兩年多過去,似乎沒有了下文。畢竟這不是一個小工程,一個公司的實力有限,小馬臆測,或許已經在經過交涉後交由擁有更好的資源官方媒體制作也未可知。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根據@環宇老喬 的介紹,《2019郭德綱上海戲曲專場》的主要目的是“為紀念京劇表演藝術家趙麟童先生”,同時透露,屆時將“特請花旦名家秦雪玲、麒派名家裴永傑、張派名家趙群、南派老伶工程英奎通力合作,全樑上壩梨園盛事”。

據說,著名的青年京劇演員王珮瑜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另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王珮瑜



我們不妨認為,這是因為王珮瑜作為行內人士,對京劇的評價難免有些誇張。

比如魯迅先生,就曾經表示對京劇沒什麼興趣:

“我在倒數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過兩回中國戲,前十年是絕不看,因為沒有看戲的意思和機會,那兩回全在後十年,然而都沒有看出什麼來就走了。……“第二回忘記了那一年,總之是募集湖北水災捐而譚叫天(京劇名角譚鑫培,下文的“小叫天”亦是他)還沒有死……到第一舞臺去看戲,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

“這一夜,就是我對於中國戲告了別的一夜,此後再沒有想到他,即使偶爾經過戲園,我們也漠不相關,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以上節選自魯迅短篇小說《社戲》)

時至今日,像京劇、評劇這樣的戲曲,到底有沒有市場、有沒有受眾?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藝術無非是人們在解決溫飽之後用來調劑生活、豐富精神內涵的額外需求。在人們娛樂方式多樣化的今天,京劇甚至包括其他各地的戲曲的生存受到了更大的挑戰,很多民間劇種,已經面臨失傳的窘境。

有人把問題歸咎於當今戲曲演員的不努力,“沒有名角”,而緬懷“四大名旦”的時代,並樂此不疲地列舉如今已失傳的曲目,痛斥如今的演員安於現狀,坐吃山空。

"

8月5日,與德雲社保持多年合作關係的環宇老喬(微博名),宣佈郭德綱將於9月初在位於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接連三天接連三天的演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曾經在他自己創作的相聲《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中“抄襲”《茶館》中的那一句“我愛大清國,怕他完了”,在天橋樂小劇場的舞臺上聲情並茂地說道:“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的郭德綱,在他的德雲社逐漸發展壯大,併成為民間最大相聲團體之後,卻說“憑心而論,我的評書比我的相聲強”,“(自己心目中的水平排名)評書之外,然後是唱戲,最後是相聲”。

因經歷“改姓風波”,而與2007年春晚舞臺失之交臂的“京劇神童”陶陽,不久被郭德綱收為義子和相聲門的弟子,並賜藝名陶雲聖。此舉在當時被一些人質疑,但老郭很悠然地給出瞭解釋,從小學戲的戲曲演員在青春期都將面對一道坎兒——倒倉,也就是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古往今來,有不少少年成名的演員都折在了這道坎兒上,不得不忍痛改行,不如“給孩子多一條道路發展”。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2016年8月,老郭領銜成立麒麟劇社。

麒麟劇社集合南北各地優秀京劇藝人,包括偶爾過來“玩”的郭德綱本人,以及徒弟陶陽、李雲傑等專業學習過京劇表演的弟子,還有來自專業劇團的演員、戲校的學生、民間“跑江湖”的演員等。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麒麟劇社的名字來源,不是郭德綱兒子“郭麒麟”,相反地,包括親兒子的名字,都是源自老郭從小崇敬的“愛豆”,京劇“麒派”藝術創始人、藝名“麒麟童”的周信芳先生。不唯如此,老郭評書門所收弟子李雲天(李根)和李雲傑,也分別被賜藝名李景麒、李景麟。

然而,麒麟劇社從開張的前兩個月每週的週四到週日連演四天,到第三個月改成每週演出兩天,艱難維持三個月後,無奈宣佈停演。

“這種民營劇團怎麼生存下來,怎麼跟觀眾市場打交道,還都在摸索當中,慢慢來吧。現在不是掙錢不掙錢的事兒,是先有沒有人關注你。”老郭曾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如是說道。2017年7月6日,麒麟劇社開啟復演,至今已歷兩年有餘。今年的6月22日,由陶陽主演(林則徐)、陳叔桐(分飾道光和義律)等人主演的清宮戲《林則徐•虎門銷煙》在三慶園開演,這場演出甚至在6月25日(今年國際禁毒日的前一天)得到了《法制日報》官方微博的注意及肯定。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去年,老郭赴杭州探望病重入院的趙麟童先生,在病床前,趙麟童先生表示將把老郭收為弟子,並約定,在趙麟童先生從藝75週年的演出上,兩人合演《六國封相》,並舉行老郭拜師的儀式。然而老先生的病情未見好轉,演出的事宜也只好後延,最終在4月28日病逝。

9月26日,由趙麟童先生的弟子陳少雲師兄弟等人主持不辦拜師儀式。至此,老郭總算了卻多年的夙願,正式成為麒派弟子。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但有人堅信此舉是老郭為自己“鍍金”,嘲諷道:“在世的京劇演員那麼多,為什麼非要拜一個死人?”

了心願也好,鍍金也罷,我們不得不承認,郭德綱一直在儘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做著京劇藝術的傳承和宣傳的工作。

2017年,老郭透露,將由德雲社拍攝製作《中國京劇失傳劇目搶錄工程》紀錄片,並自嘲說道“在臘八這天偷偷摸摸的開機”,“出版沒有市場,賣錢也不現實,唯一的信念就是替祖師爺傳道,留下這些寶貴的藝術”。但兩年多過去,似乎沒有了下文。畢竟這不是一個小工程,一個公司的實力有限,小馬臆測,或許已經在經過交涉後交由擁有更好的資源官方媒體制作也未可知。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根據@環宇老喬 的介紹,《2019郭德綱上海戲曲專場》的主要目的是“為紀念京劇表演藝術家趙麟童先生”,同時透露,屆時將“特請花旦名家秦雪玲、麒派名家裴永傑、張派名家趙群、南派老伶工程英奎通力合作,全樑上壩梨園盛事”。

據說,著名的青年京劇演員王珮瑜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另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王珮瑜



我們不妨認為,這是因為王珮瑜作為行內人士,對京劇的評價難免有些誇張。

比如魯迅先生,就曾經表示對京劇沒什麼興趣:

“我在倒數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過兩回中國戲,前十年是絕不看,因為沒有看戲的意思和機會,那兩回全在後十年,然而都沒有看出什麼來就走了。……“第二回忘記了那一年,總之是募集湖北水災捐而譚叫天(京劇名角譚鑫培,下文的“小叫天”亦是他)還沒有死……到第一舞臺去看戲,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

“這一夜,就是我對於中國戲告了別的一夜,此後再沒有想到他,即使偶爾經過戲園,我們也漠不相關,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以上節選自魯迅短篇小說《社戲》)

時至今日,像京劇、評劇這樣的戲曲,到底有沒有市場、有沒有受眾?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藝術無非是人們在解決溫飽之後用來調劑生活、豐富精神內涵的額外需求。在人們娛樂方式多樣化的今天,京劇甚至包括其他各地的戲曲的生存受到了更大的挑戰,很多民間劇種,已經面臨失傳的窘境。

有人把問題歸咎於當今戲曲演員的不努力,“沒有名角”,而緬懷“四大名旦”的時代,並樂此不疲地列舉如今已失傳的曲目,痛斥如今的演員安於現狀,坐吃山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疑似唱衰賣慘的天橋乞討”藝人“



另外,有心人收集了民間劇團演出時“臺上演員比臺下觀眾還多”的系列視頻,這樣的視頻,確實很容易令人唏噓。

但我們不難發現,這一類視頻拍攝時的情況,大多是嚴冬、雨雪這樣的特殊天氣。而且誠如小馬前面所述,現在人們的娛樂方式已經多樣化,再也不是幾十年前逢年過節時才有機會看戲的時代了。而且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可以通過先進的媒介隨時隨地輕鬆欣賞到更“著名”、更“專業”的演出。

"

8月5日,與德雲社保持多年合作關係的環宇老喬(微博名),宣佈郭德綱將於9月初在位於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接連三天接連三天的演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曾經在他自己創作的相聲《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中“抄襲”《茶館》中的那一句“我愛大清國,怕他完了”,在天橋樂小劇場的舞臺上聲情並茂地說道:“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的郭德綱,在他的德雲社逐漸發展壯大,併成為民間最大相聲團體之後,卻說“憑心而論,我的評書比我的相聲強”,“(自己心目中的水平排名)評書之外,然後是唱戲,最後是相聲”。

因經歷“改姓風波”,而與2007年春晚舞臺失之交臂的“京劇神童”陶陽,不久被郭德綱收為義子和相聲門的弟子,並賜藝名陶雲聖。此舉在當時被一些人質疑,但老郭很悠然地給出瞭解釋,從小學戲的戲曲演員在青春期都將面對一道坎兒——倒倉,也就是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古往今來,有不少少年成名的演員都折在了這道坎兒上,不得不忍痛改行,不如“給孩子多一條道路發展”。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2016年8月,老郭領銜成立麒麟劇社。

麒麟劇社集合南北各地優秀京劇藝人,包括偶爾過來“玩”的郭德綱本人,以及徒弟陶陽、李雲傑等專業學習過京劇表演的弟子,還有來自專業劇團的演員、戲校的學生、民間“跑江湖”的演員等。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麒麟劇社的名字來源,不是郭德綱兒子“郭麒麟”,相反地,包括親兒子的名字,都是源自老郭從小崇敬的“愛豆”,京劇“麒派”藝術創始人、藝名“麒麟童”的周信芳先生。不唯如此,老郭評書門所收弟子李雲天(李根)和李雲傑,也分別被賜藝名李景麒、李景麟。

然而,麒麟劇社從開張的前兩個月每週的週四到週日連演四天,到第三個月改成每週演出兩天,艱難維持三個月後,無奈宣佈停演。

“這種民營劇團怎麼生存下來,怎麼跟觀眾市場打交道,還都在摸索當中,慢慢來吧。現在不是掙錢不掙錢的事兒,是先有沒有人關注你。”老郭曾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如是說道。2017年7月6日,麒麟劇社開啟復演,至今已歷兩年有餘。今年的6月22日,由陶陽主演(林則徐)、陳叔桐(分飾道光和義律)等人主演的清宮戲《林則徐•虎門銷煙》在三慶園開演,這場演出甚至在6月25日(今年國際禁毒日的前一天)得到了《法制日報》官方微博的注意及肯定。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去年,老郭赴杭州探望病重入院的趙麟童先生,在病床前,趙麟童先生表示將把老郭收為弟子,並約定,在趙麟童先生從藝75週年的演出上,兩人合演《六國封相》,並舉行老郭拜師的儀式。然而老先生的病情未見好轉,演出的事宜也只好後延,最終在4月28日病逝。

9月26日,由趙麟童先生的弟子陳少雲師兄弟等人主持不辦拜師儀式。至此,老郭總算了卻多年的夙願,正式成為麒派弟子。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但有人堅信此舉是老郭為自己“鍍金”,嘲諷道:“在世的京劇演員那麼多,為什麼非要拜一個死人?”

了心願也好,鍍金也罷,我們不得不承認,郭德綱一直在儘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做著京劇藝術的傳承和宣傳的工作。

2017年,老郭透露,將由德雲社拍攝製作《中國京劇失傳劇目搶錄工程》紀錄片,並自嘲說道“在臘八這天偷偷摸摸的開機”,“出版沒有市場,賣錢也不現實,唯一的信念就是替祖師爺傳道,留下這些寶貴的藝術”。但兩年多過去,似乎沒有了下文。畢竟這不是一個小工程,一個公司的實力有限,小馬臆測,或許已經在經過交涉後交由擁有更好的資源官方媒體制作也未可知。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根據@環宇老喬 的介紹,《2019郭德綱上海戲曲專場》的主要目的是“為紀念京劇表演藝術家趙麟童先生”,同時透露,屆時將“特請花旦名家秦雪玲、麒派名家裴永傑、張派名家趙群、南派老伶工程英奎通力合作,全樑上壩梨園盛事”。

據說,著名的青年京劇演員王珮瑜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另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王珮瑜



我們不妨認為,這是因為王珮瑜作為行內人士,對京劇的評價難免有些誇張。

比如魯迅先生,就曾經表示對京劇沒什麼興趣:

“我在倒數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過兩回中國戲,前十年是絕不看,因為沒有看戲的意思和機會,那兩回全在後十年,然而都沒有看出什麼來就走了。……“第二回忘記了那一年,總之是募集湖北水災捐而譚叫天(京劇名角譚鑫培,下文的“小叫天”亦是他)還沒有死……到第一舞臺去看戲,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

“這一夜,就是我對於中國戲告了別的一夜,此後再沒有想到他,即使偶爾經過戲園,我們也漠不相關,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以上節選自魯迅短篇小說《社戲》)

時至今日,像京劇、評劇這樣的戲曲,到底有沒有市場、有沒有受眾?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藝術無非是人們在解決溫飽之後用來調劑生活、豐富精神內涵的額外需求。在人們娛樂方式多樣化的今天,京劇甚至包括其他各地的戲曲的生存受到了更大的挑戰,很多民間劇種,已經面臨失傳的窘境。

有人把問題歸咎於當今戲曲演員的不努力,“沒有名角”,而緬懷“四大名旦”的時代,並樂此不疲地列舉如今已失傳的曲目,痛斥如今的演員安於現狀,坐吃山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疑似唱衰賣慘的天橋乞討”藝人“



另外,有心人收集了民間劇團演出時“臺上演員比臺下觀眾還多”的系列視頻,這樣的視頻,確實很容易令人唏噓。

但我們不難發現,這一類視頻拍攝時的情況,大多是嚴冬、雨雪這樣的特殊天氣。而且誠如小馬前面所述,現在人們的娛樂方式已經多樣化,再也不是幾十年前逢年過節時才有機會看戲的時代了。而且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可以通過先進的媒介隨時隨地輕鬆欣賞到更“著名”、更“專業”的演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與“唱衰”戲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甚至00後被傳統戲曲吸引,他們樂此不疲地在網上搜集著精彩的唱段,有人則耐心地欣賞動輒兩三個小時的整部大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

有網友介紹道:“今年於魁智李勝素4月份在珠海演出,最高票價980,黃牛炒到2500。依然一票難求”。這我網友還總結道:“所以,戲曲他永遠在那,從前在,現在在,以後依然在。不在的,只是村口廟會的野臺”。

"

8月5日,與德雲社保持多年合作關係的環宇老喬(微博名),宣佈郭德綱將於9月初在位於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接連三天接連三天的演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曾經在他自己創作的相聲《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中“抄襲”《茶館》中的那一句“我愛大清國,怕他完了”,在天橋樂小劇場的舞臺上聲情並茂地說道:“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的郭德綱,在他的德雲社逐漸發展壯大,併成為民間最大相聲團體之後,卻說“憑心而論,我的評書比我的相聲強”,“(自己心目中的水平排名)評書之外,然後是唱戲,最後是相聲”。

因經歷“改姓風波”,而與2007年春晚舞臺失之交臂的“京劇神童”陶陽,不久被郭德綱收為義子和相聲門的弟子,並賜藝名陶雲聖。此舉在當時被一些人質疑,但老郭很悠然地給出瞭解釋,從小學戲的戲曲演員在青春期都將面對一道坎兒——倒倉,也就是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古往今來,有不少少年成名的演員都折在了這道坎兒上,不得不忍痛改行,不如“給孩子多一條道路發展”。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2016年8月,老郭領銜成立麒麟劇社。

麒麟劇社集合南北各地優秀京劇藝人,包括偶爾過來“玩”的郭德綱本人,以及徒弟陶陽、李雲傑等專業學習過京劇表演的弟子,還有來自專業劇團的演員、戲校的學生、民間“跑江湖”的演員等。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麒麟劇社的名字來源,不是郭德綱兒子“郭麒麟”,相反地,包括親兒子的名字,都是源自老郭從小崇敬的“愛豆”,京劇“麒派”藝術創始人、藝名“麒麟童”的周信芳先生。不唯如此,老郭評書門所收弟子李雲天(李根)和李雲傑,也分別被賜藝名李景麒、李景麟。

然而,麒麟劇社從開張的前兩個月每週的週四到週日連演四天,到第三個月改成每週演出兩天,艱難維持三個月後,無奈宣佈停演。

“這種民營劇團怎麼生存下來,怎麼跟觀眾市場打交道,還都在摸索當中,慢慢來吧。現在不是掙錢不掙錢的事兒,是先有沒有人關注你。”老郭曾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如是說道。2017年7月6日,麒麟劇社開啟復演,至今已歷兩年有餘。今年的6月22日,由陶陽主演(林則徐)、陳叔桐(分飾道光和義律)等人主演的清宮戲《林則徐•虎門銷煙》在三慶園開演,這場演出甚至在6月25日(今年國際禁毒日的前一天)得到了《法制日報》官方微博的注意及肯定。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去年,老郭赴杭州探望病重入院的趙麟童先生,在病床前,趙麟童先生表示將把老郭收為弟子,並約定,在趙麟童先生從藝75週年的演出上,兩人合演《六國封相》,並舉行老郭拜師的儀式。然而老先生的病情未見好轉,演出的事宜也只好後延,最終在4月28日病逝。

9月26日,由趙麟童先生的弟子陳少雲師兄弟等人主持不辦拜師儀式。至此,老郭總算了卻多年的夙願,正式成為麒派弟子。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但有人堅信此舉是老郭為自己“鍍金”,嘲諷道:“在世的京劇演員那麼多,為什麼非要拜一個死人?”

了心願也好,鍍金也罷,我們不得不承認,郭德綱一直在儘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做著京劇藝術的傳承和宣傳的工作。

2017年,老郭透露,將由德雲社拍攝製作《中國京劇失傳劇目搶錄工程》紀錄片,並自嘲說道“在臘八這天偷偷摸摸的開機”,“出版沒有市場,賣錢也不現實,唯一的信念就是替祖師爺傳道,留下這些寶貴的藝術”。但兩年多過去,似乎沒有了下文。畢竟這不是一個小工程,一個公司的實力有限,小馬臆測,或許已經在經過交涉後交由擁有更好的資源官方媒體制作也未可知。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根據@環宇老喬 的介紹,《2019郭德綱上海戲曲專場》的主要目的是“為紀念京劇表演藝術家趙麟童先生”,同時透露,屆時將“特請花旦名家秦雪玲、麒派名家裴永傑、張派名家趙群、南派老伶工程英奎通力合作,全樑上壩梨園盛事”。

據說,著名的青年京劇演員王珮瑜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另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王珮瑜



我們不妨認為,這是因為王珮瑜作為行內人士,對京劇的評價難免有些誇張。

比如魯迅先生,就曾經表示對京劇沒什麼興趣:

“我在倒數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過兩回中國戲,前十年是絕不看,因為沒有看戲的意思和機會,那兩回全在後十年,然而都沒有看出什麼來就走了。……“第二回忘記了那一年,總之是募集湖北水災捐而譚叫天(京劇名角譚鑫培,下文的“小叫天”亦是他)還沒有死……到第一舞臺去看戲,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

“這一夜,就是我對於中國戲告了別的一夜,此後再沒有想到他,即使偶爾經過戲園,我們也漠不相關,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以上節選自魯迅短篇小說《社戲》)

時至今日,像京劇、評劇這樣的戲曲,到底有沒有市場、有沒有受眾?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藝術無非是人們在解決溫飽之後用來調劑生活、豐富精神內涵的額外需求。在人們娛樂方式多樣化的今天,京劇甚至包括其他各地的戲曲的生存受到了更大的挑戰,很多民間劇種,已經面臨失傳的窘境。

有人把問題歸咎於當今戲曲演員的不努力,“沒有名角”,而緬懷“四大名旦”的時代,並樂此不疲地列舉如今已失傳的曲目,痛斥如今的演員安於現狀,坐吃山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疑似唱衰賣慘的天橋乞討”藝人“



另外,有心人收集了民間劇團演出時“臺上演員比臺下觀眾還多”的系列視頻,這樣的視頻,確實很容易令人唏噓。

但我們不難發現,這一類視頻拍攝時的情況,大多是嚴冬、雨雪這樣的特殊天氣。而且誠如小馬前面所述,現在人們的娛樂方式已經多樣化,再也不是幾十年前逢年過節時才有機會看戲的時代了。而且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可以通過先進的媒介隨時隨地輕鬆欣賞到更“著名”、更“專業”的演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與“唱衰”戲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甚至00後被傳統戲曲吸引,他們樂此不疲地在網上搜集著精彩的唱段,有人則耐心地欣賞動輒兩三個小時的整部大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

有網友介紹道:“今年於魁智李勝素4月份在珠海演出,最高票價980,黃牛炒到2500。依然一票難求”。這我網友還總結道:“所以,戲曲他永遠在那,從前在,現在在,以後依然在。不在的,只是村口廟會的野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李勝素 於魁智



《2019郭德綱上海戲曲專場》的門票,自8月9日上午開啟預售之後,180和380檔位的票很快被搶購一空;但580和880檔位的票,卻似乎有些賣不動的意思,截至目前,還有著些許餘票。

對於自己的京劇水平和造詣的評價,老郭倒是顯得有些冷靜,除了用網友們“唱什麼都是梆子味”的調侃自嘲外,同時認為大多數觀眾也只是因為老郭自己在相聲界的名氣,而“愛屋及烏”而已。

在注意到郭德綱為京劇、河北梆子、評劇的傳承和發展做出的貢獻和實際行動的同時,我們大概也無須過於抬高對他的貢獻和行動的評價。

"

8月5日,與德雲社保持多年合作關係的環宇老喬(微博名),宣佈郭德綱將於9月初在位於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接連三天接連三天的演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曾經在他自己創作的相聲《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中“抄襲”《茶館》中的那一句“我愛大清國,怕他完了”,在天橋樂小劇場的舞臺上聲情並茂地說道:“我愛相聲,我怕它完了”的郭德綱,在他的德雲社逐漸發展壯大,併成為民間最大相聲團體之後,卻說“憑心而論,我的評書比我的相聲強”,“(自己心目中的水平排名)評書之外,然後是唱戲,最後是相聲”。

因經歷“改姓風波”,而與2007年春晚舞臺失之交臂的“京劇神童”陶陽,不久被郭德綱收為義子和相聲門的弟子,並賜藝名陶雲聖。此舉在當時被一些人質疑,但老郭很悠然地給出瞭解釋,從小學戲的戲曲演員在青春期都將面對一道坎兒——倒倉,也就是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古往今來,有不少少年成名的演員都折在了這道坎兒上,不得不忍痛改行,不如“給孩子多一條道路發展”。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2016年8月,老郭領銜成立麒麟劇社。

麒麟劇社集合南北各地優秀京劇藝人,包括偶爾過來“玩”的郭德綱本人,以及徒弟陶陽、李雲傑等專業學習過京劇表演的弟子,還有來自專業劇團的演員、戲校的學生、民間“跑江湖”的演員等。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麒麟劇社的名字來源,不是郭德綱兒子“郭麒麟”,相反地,包括親兒子的名字,都是源自老郭從小崇敬的“愛豆”,京劇“麒派”藝術創始人、藝名“麒麟童”的周信芳先生。不唯如此,老郭評書門所收弟子李雲天(李根)和李雲傑,也分別被賜藝名李景麒、李景麟。

然而,麒麟劇社從開張的前兩個月每週的週四到週日連演四天,到第三個月改成每週演出兩天,艱難維持三個月後,無奈宣佈停演。

“這種民營劇團怎麼生存下來,怎麼跟觀眾市場打交道,還都在摸索當中,慢慢來吧。現在不是掙錢不掙錢的事兒,是先有沒有人關注你。”老郭曾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如是說道。2017年7月6日,麒麟劇社開啟復演,至今已歷兩年有餘。今年的6月22日,由陶陽主演(林則徐)、陳叔桐(分飾道光和義律)等人主演的清宮戲《林則徐•虎門銷煙》在三慶園開演,這場演出甚至在6月25日(今年國際禁毒日的前一天)得到了《法制日報》官方微博的注意及肯定。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去年,老郭赴杭州探望病重入院的趙麟童先生,在病床前,趙麟童先生表示將把老郭收為弟子,並約定,在趙麟童先生從藝75週年的演出上,兩人合演《六國封相》,並舉行老郭拜師的儀式。然而老先生的病情未見好轉,演出的事宜也只好後延,最終在4月28日病逝。

9月26日,由趙麟童先生的弟子陳少雲師兄弟等人主持不辦拜師儀式。至此,老郭總算了卻多年的夙願,正式成為麒派弟子。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但有人堅信此舉是老郭為自己“鍍金”,嘲諷道:“在世的京劇演員那麼多,為什麼非要拜一個死人?”

了心願也好,鍍金也罷,我們不得不承認,郭德綱一直在儘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做著京劇藝術的傳承和宣傳的工作。

2017年,老郭透露,將由德雲社拍攝製作《中國京劇失傳劇目搶錄工程》紀錄片,並自嘲說道“在臘八這天偷偷摸摸的開機”,“出版沒有市場,賣錢也不現實,唯一的信念就是替祖師爺傳道,留下這些寶貴的藝術”。但兩年多過去,似乎沒有了下文。畢竟這不是一個小工程,一個公司的實力有限,小馬臆測,或許已經在經過交涉後交由擁有更好的資源官方媒體制作也未可知。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根據@環宇老喬 的介紹,《2019郭德綱上海戲曲專場》的主要目的是“為紀念京劇表演藝術家趙麟童先生”,同時透露,屆時將“特請花旦名家秦雪玲、麒派名家裴永傑、張派名家趙群、南派老伶工程英奎通力合作,全樑上壩梨園盛事”。

據說,著名的青年京劇演員王珮瑜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京劇的人,另一種是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王珮瑜



我們不妨認為,這是因為王珮瑜作為行內人士,對京劇的評價難免有些誇張。

比如魯迅先生,就曾經表示對京劇沒什麼興趣:

“我在倒數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過兩回中國戲,前十年是絕不看,因為沒有看戲的意思和機會,那兩回全在後十年,然而都沒有看出什麼來就走了。……“第二回忘記了那一年,總之是募集湖北水災捐而譚叫天(京劇名角譚鑫培,下文的“小叫天”亦是他)還沒有死……到第一舞臺去看戲,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

“這一夜,就是我對於中國戲告了別的一夜,此後再沒有想到他,即使偶爾經過戲園,我們也漠不相關,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以上節選自魯迅短篇小說《社戲》)

時至今日,像京劇、評劇這樣的戲曲,到底有沒有市場、有沒有受眾?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藝術無非是人們在解決溫飽之後用來調劑生活、豐富精神內涵的額外需求。在人們娛樂方式多樣化的今天,京劇甚至包括其他各地的戲曲的生存受到了更大的挑戰,很多民間劇種,已經面臨失傳的窘境。

有人把問題歸咎於當今戲曲演員的不努力,“沒有名角”,而緬懷“四大名旦”的時代,並樂此不疲地列舉如今已失傳的曲目,痛斥如今的演員安於現狀,坐吃山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疑似唱衰賣慘的天橋乞討”藝人“



另外,有心人收集了民間劇團演出時“臺上演員比臺下觀眾還多”的系列視頻,這樣的視頻,確實很容易令人唏噓。

但我們不難發現,這一類視頻拍攝時的情況,大多是嚴冬、雨雪這樣的特殊天氣。而且誠如小馬前面所述,現在人們的娛樂方式已經多樣化,再也不是幾十年前逢年過節時才有機會看戲的時代了。而且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人們可以通過先進的媒介隨時隨地輕鬆欣賞到更“著名”、更“專業”的演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與“唱衰”戲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甚至00後被傳統戲曲吸引,他們樂此不疲地在網上搜集著精彩的唱段,有人則耐心地欣賞動輒兩三個小時的整部大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

有網友介紹道:“今年於魁智李勝素4月份在珠海演出,最高票價980,黃牛炒到2500。依然一票難求”。這我網友還總結道:“所以,戲曲他永遠在那,從前在,現在在,以後依然在。不在的,只是村口廟會的野臺”。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李勝素 於魁智



《2019郭德綱上海戲曲專場》的門票,自8月9日上午開啟預售之後,180和380檔位的票很快被搶購一空;但580和880檔位的票,卻似乎有些賣不動的意思,截至目前,還有著些許餘票。

對於自己的京劇水平和造詣的評價,老郭倒是顯得有些冷靜,除了用網友們“唱什麼都是梆子味”的調侃自嘲外,同時認為大多數觀眾也只是因為老郭自己在相聲界的名氣,而“愛屋及烏”而已。

在注意到郭德綱為京劇、河北梆子、評劇的傳承和發展做出的貢獻和實際行動的同時,我們大概也無須過於抬高對他的貢獻和行動的評價。

郭德綱領銜戲曲專場紀念恩師趙麟童先生:京劇和戲曲還有市場嗎?



我們不妨在停止“唱衰”傳統戲曲的同時,也讓京劇從“國粹”的神壇上下來,迴歸民間,迴歸市場。而且,我們也一定要注意到一個事實,包括京劇在內的戲曲,從它誕生之日起,從來就是小眾藝術。如果有一天它能發展成大眾藝術,誠然可喜,但哪怕它終有一天走向衰落,甚至消亡,我們不妨大膽地認為,這也是情理之中的。

畢竟,唐朝的變文和“俗講”消失了,宋朝的“說話”出現了,它後來又發展成了流傳至今的評書和評話。

我們又何從得知,即使真到了京劇消亡的一天,就一定沒有新的戲曲形式誕生呢?

我們何妨且行且珍惜。

聲明:本文由 小馬曲藝 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