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江淮10萬輛純電動車項目獲發改委批覆

國產車 大眾汽車 江淮汽車 西雅特 21財經搜索 2017-05-26
大眾江淮10萬輛純電動車項目獲發改委批覆

5月22日晚間,江淮汽車發佈公告,公司日前收到國家發改委的批覆:同意建設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中國)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據悉,該項目將設立全新自有品牌和商標,創新技術合作和商業模式,拓展國內和國際市場。項目總投資為50.61億元。

從公告信息來看,該項目建設地點為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利用江淮汽車現有建設用地,新建衝壓車間、焊裝車間、塗裝車間、總裝車間、電池包車間、研發中心、公用動力及辦公設施等,新增相關生產工藝設備,全部建成後形成年產1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能力。

該項目總投資為506111萬元,其中,建設投資 295153 萬元,流動資金 210958 萬元。項目資本金為 200000 萬元,佔總投資的 39.52%。其中江淮汽車和大眾中國分別以現金方式出資100000萬元,總投資與項目資本金的差額306111萬元,通過自籌方式解決。合資期限為25年。

有消息人士透露,江淮和大眾的合資品牌,有可能是大眾集團西雅特。四年前,大眾旗下西雅特品牌正式進入中國,但最終因為經營業績慘淡,於兩年前退出中國市場。

“西雅特敗走中國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定位失敗,以及首款車型導入失誤。”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2012年3月,西雅特品牌正式進入中國,並以進口汽車形式銷售,根據大眾集團的規劃,這個大眾旗下的西班牙品牌,主打高性能運動市場,目標消費者定位於年輕消費人群。

然而,西雅特並未取得成功。2012年,西雅特在中國只售了2200輛,而到了2013年只售出了1100輛,最終,西雅特不得不在2014年悄然退出市場。

西雅特無奈退出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為中國市場做好準備,西雅特第一款引入中國的leon車型,基於PQ35平臺打造,與高爾夫並無明顯區別;而其定價高得離譜,與性能、定位最為直接的高爾夫GTI相比,售價高出6萬元。加上其定位為賽車性能的“小鋼炮”,使其並未能融入主流的消費群。

如果大眾江淮合資生產的新產品採用西雅特,可以說是西雅特國產“捲土重來”。實際上,西雅特早就有進入中國的計劃,在2006年,斯柯達宣告在華國產後不久,時任大眾汽車集團旗下西雅特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埃裡希.施密特,便有意啟動西雅特品牌的國產計劃。不過,因為施密特的卸任,有關西雅特國產的規劃便被束之高閣。

到2012年,西雅特開啟“二次入華”進程。不過,在國產事宜上,因為擔心西雅特品牌的認知問題,大眾中國表現得猶豫不決。有人認為西雅特退出中國市場,是由於大眾集團的謹慎國產導致,不過,最關鍵的原因其實是大眾在中國市場缺乏國產西雅特的條件。

斯柯達國產後在品牌上的突破,歷經了十年,銷量才首次超過30萬輛。如果西雅特過早國產,無論對其品牌本身還是對成長中的斯柯達,都不利。不過,如果西雅特以新能源車導入,那麼不僅能夠不影響成長中的斯柯達,而且還可以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突破。

(編輯:何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