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註定會成為2019年的年度影片,以及,年度事件。

這不是一部畏懼劇透的電影,因為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入了教科書。

所以,我們決定,提前刊登這篇中國首席影評人週黎明先生的前瞻型評論。


《八佰》:蘇州河畔那場民族尊嚴之戰

文|周黎明

作者簡介:影評人、雙語作家。

《八佰》: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電影|周黎明

1

管虎的《八佰》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國產戰爭片……

因為它在多個層面深深打動了我。

觀影之前,我最擔心的,是拍成了1975年丁善璽版的豪華升級版。若加理性分析,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八佰》: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電影|周黎明

管虎導演談及當過八路軍的父親講述的抗戰往事。

過去40年(尤其是過去20年)世界影壇出現了多部該類型的里程碑之作,任何後來者都無法視而不見,而臺灣版《八百壯士》恰恰是以前那個時代審美的縮影——每位將士都是標準的抗戰英雄,每個民眾都同仇敵愾,眾志成城一條心。

管虎《八佰》最厲害之處,是塑造了一個個真實生動的個體,由個體的成長弧光,組合成當時的軍民眾生相,並點出這個事件的價值。

《八佰》: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電影|周黎明

戰士浴血奮戰的河對岸,是燈紅酒綠歌舞昇平的租界。

老派的戰爭片擅長表現高層的運籌帷幄,雙方或多方將領在各自的作戰室,對著地圖或沙盤,“下一盤很大的棋”。

戰場上的士兵及下級軍官,雖說有個別會被挑選出來當成典型,但充實的標籤依然是標籤。或許是這種套路已經發展到極致了,所以近年來世界影壇的突破之作,往往捨棄作戰室的視角,而聚焦戰地的人和氛圍。

比如諾蘭的《敦刻爾克》,刻意迴避了丘吉爾和希特勒,丘吉爾關於敦刻爾克的著名演說,想繞都繞不過去,諾蘭選擇了火車上的普通士兵讀報的形式,愣是不給最高長官一個鏡頭。

《八佰》: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電影|周黎明

把鏡頭對準個體的士兵而非統帥,是當下戰爭片的新趨勢。(電影《敦刻爾克》劇照)

《八佰》符合這一國際潮流,即大大淡化了高層的諸葛亮色彩,蔣介石沒有一個鏡頭,他的存在是在第三方臺詞裡體現出來的。

簡要歸納起來,蔣算是失敗者,他原本打算利用八百壯士的抵抗,爭取國際支援,結果未能成功。雖說本片沒有細緻揭露當年高層的嚴重問題,恐怕那也不是它的職責範疇,但我作為普通觀眾得到的粗略印象,是高層無能。

跟《敦刻爾克》不出現丘吉爾相比,《八佰》不出現蔣介石不能算刻意迴避,但謝晉元戲份的大幅減少(相對於老版),似乎是有意為之。

這位國民黨八八師五二四團的團附是民族英雄,這是國共兩邊都認可的,但這個角色更多是靠氣場來體現的。

《八佰》: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電影|周黎明

民族英雄謝晉元(杜淳飾)率“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

再往下一層的角色,是氣場和背景並存,但背景往往靠暗示,而不是絮叨出來。

比如劉曉慶扮演的賭場老闆,表面上是一個亂世賺快錢的,後來鏡頭掃到牆上,才得知她是陣亡將領的遺孀。

她的手下小弟,李九霄演的刀子,看打扮介於藝術家和痞子之間,他倆之間的關係是親姐弟抑或其他,也有解讀空間。

此外,侯勇演的大學教授和樑靜演的教授妻子,也是配角中戲份較多的,但他們的背景和轉折都不是平鋪直敘,而採用蜻蜓點水的方式,用有限的篇幅勾勒出完整的人物弧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精武扮演的戲班班主,主要臺詞似乎是挑選契合某時某刻的戲碼,保持著藝術和生活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但當他帶領徒弟“行大禮”時,兩者被推到了水乳交融的高潮。

《八佰》: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電影|周黎明

大學教授夫婦代表了另外一類中國人面對侵略時的態度。

2

《八佰》是一部大群戲,這樣的角色非常多,當然不是每個都達到理想的狀態,比如那個《申報》記者,一開始的冷傲令人費解,後來的轉折又缺乏必要的鋪墊,從其他角色的精煉勾畫來看,想必不全是篇幅所致。相比而言,戲份更少的西方旁觀者群體,從震驚到同情的變化是有跡可循的。

本片人物群像的基石,是四行倉庫裡的普通士兵,他們的背景、方言、性格、命運刻畫得最為具體。比如,說湖北方言的人最多,因為這批士兵中湖北人居多。

這個群體,包括姜武的老鐵、張俊一的小湖北、歐豪的端午、王千源的羊拐、張譯的算盤等,大多數不是雄赳赳氣昂昂的英雄,而是被命運裹挾到四行倉庫,有些連基本的軍人職守或愛國邏輯都欠缺,但他們完成了各自的成長、轉變及昇華。

《八佰》: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電影|周黎明

影片對小人物的刻畫真實可感。

這是我見過的非常不整齊劃一的人物弧線,到最後,有些人其實被生存本能帶跑了,但這也是我想象中最接近真實的人物狀態。

說到生存本能,我們以前有很多貶義詞,來形容這種戰時行為。《拯救大兵瑞恩》細緻描寫了這樣一個角色,估計要是碰到巴頓,早就一槍給斃了。

如果說《瑞恩》裡那個角色屬於性格所致,那麼,《八佰》裡那些不想死的,則更多是境遇造成的。站在觀眾角度,最大的區別是:對《瑞恩》裡那個角色會萌生可憐,但對《八佰》裡那些人我依然會說,“無論如何,你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八佰》: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電影|周黎明

每一位面目模糊的戰士都是英雄。

3

中國軍人在四行倉庫堅守四天,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由於特殊的環境和時間點,這場戰事得到了現場報道,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直播”,因此,無論是中國官兵、各階層中國民眾,還是日寇,或者天上地上的國際觀察者,都意識到它那越來越濃厚的放大價值。

在我們這個犬儒時代,那就叫做“演戲”;但是,在那個年代,再超脫的人也不可能真的置之度外,何況四行倉庫裡的血淚和犧牲是實實在在的,直接聯繫到河對岸從貴婦到報童所有人的命運。

因此,八百壯士(實則423人)的壯舉旨在點燃全中國人民心中那一把愛國之火,只不過蘇州河畔的民眾充當了第一排觀眾而已,他們從袖手旁觀到無限同情到投身救援的轉折,反映了全民覺醒的過程,切實鼓舞了抗戰的士氣。

《八佰》: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電影|周黎明

原本漠不關心的民眾意識到了自己一直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我略微挑剔的,是這個主題已經十分昭然,無需用臺詞一遍遍強調,不過我也明白在更大的範圍裡,這種點題或有必要。

歷史的戲劇性讓戲劇超越了歷史範疇,藝術家所要做的是如何保留和複製已經獲得昇華的精髓。《八佰》在這一點上是對得起歷史真實的。

《八佰》: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電影|周黎明

轉變不僅發生在民眾身上,也發生在戰士們的身上。

影片最後,有一個毫不起眼的鏡頭為本片的愛國主義精神注入了當下相關性。

那是一個空鏡頭,從四行倉庫的廢墟往上搖,背景慢慢展現出今天的上海天際線——不是外灘+浦東的標誌性建築群,但足以揭示出先烈的犧牲和後世的繁榮之間的因果關係。類似手法在許鞍華導演《明月幾時有》的壓軸處也出現過,同樣令人唏噓感嘆。

4

愛國主義的文藝作品數量並不少,《八佰》是其中相當高級的一部,它把千言萬語的教誨融化在點點滴滴的細節裡,儘可能迴避了臉譜化和人為的拔高,用豐富的人性來拼貼及組合時代的畫卷。

主創人員在這一重任面前,表現出足夠的謙卑和真誠。網上曾有人擔心流量明星的負面作用,我看全然屬於多慮,別說是流量,即便是貨真價實的明星,都徹底浸沒在角色當中,而角色又是為故事服務的。

想必所有演員進入這個項目時,都已明白這一道理:即這不是一部所謂的“明星工具”(star vehicle),相反,所有演員都是“綠葉”,他們塑造的角色所散發出來的精神才是本片的“紅花”。

《八佰》: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電影|周黎明

“流量明星”歐豪表現不俗。

《八佰》值得討論的話題太多了,從純粹的技術層面,如攝影、音效等,它表現出當下中國電影工業的高水準,跟世界是接軌的;從敘事角度,該片的野心更大,除了核心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國內民眾及西方旁觀者的反應也形成極具分量的對位內容,彷彿是一個故事同時配置多條評論音軌,但這些反饋跟主線保持著頻繁的互動關係。

我可以想象用這種手法來講一個憤世嫉俗的故事,但用來表現悲壯和慘烈,掌握調性的難度非常高。

誠然,《八佰》並不完美,有各種主觀或客觀造成的瑕疵,但它從感官、情感、理智、靈魂多個層面,讓我感動流淚,讓我反覆思考,讓我從心底裡感恩,感謝所有為我們的福祉而付出一切的先烈們。

《八佰》: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電影|周黎明


編輯|徐元

排版|透納

THE END


工作事宜請聯絡微信:paperbullet

©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八佰》: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電影|周黎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