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別稱花城,羊城,是廣東省的省會。自建城兩千年兩百多年以來,悠久而多元的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此相互交融,繁衍出獨特風情的廣府文化,使廣州成為聞名世界的南國明珠。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在廣州城西的中山七路,有一座陳家祠。陳家祠,又稱陳氏書院。它建於1888年,1893年舉行落成儀式,迄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曆史。陳家祠是廣東地區著名的合族祠,其規模宏大,紋飾精美華貴,集嶺南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銅鐵鑄和彩繪等工藝之大成。郭沫若曾賦詩讚美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那麼為什麼陳家祠的牌匾寫著是“陳氏書院”,卻民間又叫陳家祠呢?它究竟是祠堂還是書院?

清代的廣州城,是華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是兩廣總督府、廣東巡撫衙門的所在地,也是廣州府治、番禺縣治和南海縣治所在地,使得廣州官衙、學宮、商鋪林立。廣東各地官員、商人、士子以及普通百姓需要經常出入省城,因而廣州城內常常一房難求。為了滿足廣東各地各種人員來省城落腳辦事的需求,各姓組織省內同姓宗族,在廣州興建祠堂式建築,為到廣州城應試、訴訟、交稅、侯任的鄉下同姓子弟提供居所。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通常合族祠供奉的始祖是遠代的同姓名人,加入的同姓宗族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自清代乾隆中期起,合族祠因為“把持訟事,挾眾抗官”,引發官府一次又一次禁祠行動,廣州城內許多合族祠也因此被禁。於是各姓合族祠紛紛改名為“書院”、“試館”、“書室”,陳家祠之所以被題匾為“陳家書院”也有於此原因。

陳家祠,由廣東第一大姓陳姓集合全省72縣陳姓宗族之力建成。為了建祠,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首任中國駐美公使,清末總理各國事務大臣著名外交官吳川陳蘭彬和光緒十八年(1892年)欽點探花及第翰林院編修的東莞陳伯陶等,廣東著名陳姓士紳48人作為發起人,發信到各地鄉間倡議在廣州建立陳家祠。他們選東漢人陳太邱為始祖,制定詳細的章程,通過售賣牌位的方式集資建造陳家祠,各地陳姓宗族以房為單位,為祖先購買牌位,那時建祠公所給予“入住單”作為憑證,各房憑此將祖先牌位拿到陳家祠祖堂神龕內供奉。而陳姓子弟則憑此入住陳家祠,參加春秋祭祀儀式並領取祚肉。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陳家祠的建成並非一蹴而成,而是隨著資金的積累而逐步建設完成的。

㈠後進祖堂

在11條陶塑瓦脊上的題款可以看到,最早籌款集資建立起來的是後進祖堂。建成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這裡是供奉祖先牌位和進行日常祭祀的地方。堂內5個木雕神龕,最高者高達8米,最寬者達5.7米,均為嶺南地區最大的木雕藝術精品。神龕內供奉陳氏祖先牌位,神龕前設有供桌、香爐等。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㈡中進聚賢堂和首進門堂

兩堂建成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其中聚賢堂作為族人聚會議事的中心場所,是陳家祠最重要的建築,位居建築群的核心。聚賢堂面闊五間共27.7米,進深五間共17.4米,建築面積為482平方米。在整個陳家祠建築群中,又以聚賢堂形制規格最高,體量最大。凡舉行重大的祭祖儀式,門堂和聚賢堂內的屏門和櫊扇便全部開啟,三進前後貫通,頗為壯觀。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㈢後進東西兩廳,首進東西兩廳,中進東西兩廳以及兩廂相繼建成。

後進東西兩廳,建成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在每個廳內各設木雕神龕三個,用於供奉牌位。光緒十九年(1893年)建成東西首進東西兩廳。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進東西兩廳和兩廂建成後,整個陳家祠到現在就是我們看到的陳家祠。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陳家祠作為嶺南地區規模最大,裝飾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祠堂建築。是嶺南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之一。然而陳家祠一百多年來,陳家祠飽經滄桑。不但歷經了人為和自然因素的破壞,一度還被挪為他用。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廢科舉後,書院改為陳氏實業學堂。民國期間,這裡先後為文範學校、廣東體育專科學校和聚賢中學。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1958年,廣州市文物管理接收陳家祠。並以此為址於1959年成立廣東民間工藝館,開始大規模復原維修工程。因為長期缺乏管理和維護,陳家祠的主體建築殘損比較嚴重。為了回覆陳家祠的原貌,廣州市人民政府撥出專款,購買優質材料和聘請老藝人對陳家祠進行了數次復原修復。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1966文化大革命1979年末,陳家祠及周圍院落先後被廣州市新華印刷廠等單位佔用,主體建築遭受很大的破壞。原設置於祖堂神龕內的陳氏祖先牌位被燒燬,建築和庭院內被加建大量建築,原有的地面和牆體也嚴重受損。灰塑、磚雕、石雕、木雕以及滿洲窗等建築裝飾和構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破壞。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1981年,廣東民間工藝館復館小組對陳家祠的破壞程度進行了全面的勘察和鑑定,組織專業的技術小組並聘請十多家公司及數十位藝人和技術人員參與建築維修。

1983年,主體建築復原修繕工作基本完成。陳家祠重新對外開放。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1988年,陳家祠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社會各界的共同關心和努力下,陳家祠先後收回被佔用的前院東院和後院,建築周圍環境得到改善和保護。

1994年,廣東民間工藝館更名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2000年,陳家祠兩次被市民評選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並先後被評為“廣州城市文化名片”以及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10年,陳家祠重新修復前院東西兩院旗杆,並把地面降低到歷史標高,回覆了門前石獅子的基座。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至此,經過多年的維修和保護,陳家祠終於恢復了原有面貌。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陳家祠作用嶺南傳統建築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向世界傳播著嶺南的故事和展示著嶺南的氣象。

廣州陳家祠的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