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再說“我家狗不傷人”了

不完美媽媽 狂犬病 動物 4月吃什麼 石家莊日報 2019-06-09
請別再說“我家狗不傷人”了

自不文明養犬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啟動後,聯合執法人員進入省會多個小區開展整頓工作,效果顯著。但記者走訪發現,很多養狗的市民依然以“狗不傷人”為理由,拒絕給狗拴繩,不文明養犬的行為依然存在,被狗咬傷的市民更是怨聲載道。

請別再說“我家狗不傷人”了

預防門診: 注射疫苗的市民不斷

6月4日9時許,記者來到長安傳控預防保健門診,一樓大廳內已經有十多位市民正在等候叫號。市民郭女士在等候期間不時地嘆氣。“這是第5針,希望以後再也不要來這裡打針了。”郭女士無奈地說,兩個多月前,在小孫子的強烈要求下,兒子買回了一隻兩個月大的泰迪狗。小狗對新環境還不適應,加上郭女士本身就有點怕狗,給狗餵食時雖然一再小心,卻還是被咬傷了手指。“我也是被自家狗咬傷的,它也不是故意的。”一旁的女士搭話說。

除了被自己家的狗誤傷外,前來注射狂犬疫苗的市民中有不少是被鄰居家的狗傷到的。一位上五年級的女孩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到門診,因為耽誤了課程,女孩的情緒很低落。“鄰居家的狗從來不拴繩,每次見到人都往上撲。”女孩的媽媽抱怨說,她多次建議鄰居把狗拴好,但鄰居根本不理睬,反覆強調他家狗不傷人。6月4日清晨,女兒上學途中,正好碰到鄰居遛狗,小狗一下子從後面撲到了女兒身上,導致皮膚被劃傷。“學也沒上,第一時間就來打針了。”女孩的媽媽說。說話間,一歲半的仔仔哭鬧著被奶奶抱出門診大廳。“剛打完第一針,還有四針,孩子挺遭罪的。”仔仔的奶奶說,早上的時候,孩子和爸爸在一樓等電梯,電梯門剛開,一條大狗就撲了上來,孩子被嚇得摔倒在地上。孩子年紀小,也說不清有沒有被狗傷到。為了以防萬一,一家人商量還是給孩子注射疫苗圖個安心。

9時30分許,記者注意到門診大廳內的排隊叫號電子屏中顯示,第59號傷者正在排隊等候。10時30分許,排隊等候的號碼變成了第90號。

散養藉口: “我家的狗不傷人”

“到了夏天,孩子喜歡到樓下遛彎兒,每次下樓我們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冷不丁地出來一條狗。”家住安和苑小區的李女士說,他們小區裡養的狗很多,其中不乏大型犬。狗主人在遛狗時很少拴繩,放任狗在小區裡撒歡。“狗主人總說他家狗不傷人,可這些狗真的可控嗎?”李女士說,她和孩子在樓下散步時,經常會遇到不知從哪兒竄出來的狗,嚇孩子一跳。近一年來,小區裡也發生過狗傷人事件,居民帶著孩子出來玩都特別小心。除了遛狗不拴繩的情況外,狗主人也從來不清理狗的排洩物。“大熱天的,狗的糞便很容易滋生細菌。”

家住東五里夏朵小區的高先生每次看到樓道臺階上的狗毛時,都會搖搖頭。“鄰居家搬來半年多,餵了兩個大狗和兩個小狗,晚上的狗叫聲很大,樓道里的狗毛到處都是。”高先生說,就連小區的保潔人員也很無奈。高先生跟鄰居溝通過兩次,但情況並沒有太大改觀。他也跟物業、居委會多次反映過情況,依然收效甚微。“樓道是居民的公共空間,應當由大家共同維護,養犬的數量和類型要遵守規定,也要保障公共空間的衛生,不給鄰居們帶來困擾。”高先生說。

醫生提醒: 被狗傷到要及時採取措施

長安傳控預防保健門診流行病學主任醫師劉軍青告訴記者,4月份是一個分水嶺,4月份前後,注射狂犬疫苗的門診量相差有3至4倍。狗進入發情期、氣溫增高導致狗性情變化、人與狗接觸機會增多,這三個因素是造成進入夏季後,狗咬人事件增多的主要原因。通過治療統計,15歲以下的孩子以及65歲以上的老人,是狗等動物主要攻擊的對象。因為15歲以下的孩子天生喜歡和寵物嬉戲,特別是暑假期間,孩子們有大量的時間和寵物接觸,接觸的時間越長,暴露的機會就會增多。再加上孩子的保護防範意識比較差,不懂得科學餵養和管理。而65歲以上的老人,喜歡遛彎兒又缺乏防護意識和自護能力,被傷及到的機會就比別人多。

另外據相關分析,狂犬病患者中,15歲以下的孩子構成比佔到三分之一。15歲孩子個頭比較矮小,遭到狗攻擊時,容易傷及到頭面部。而狂犬病毒具有嗜神經性,傷口距離中樞神經越近,潛伏期就越短。與之矛盾的是,疫苗從接種後需要7-10天的時間才能發揮作用,如果病毒潛伏期短於這7-10天的免疫空白期,僅僅依靠疫苗是控制不住病毒的。這也是為何有人打了疫苗依然病發的原因。同時,15歲以下孩子被貓狗等寵物咬傷後報告意識差,認為自己犯錯了,不敢和家長溝通,讓家長失去了及時採取干預措施的機會。

劉軍青提醒市民,一旦被狗傷到後,一定要在第一時間進行專業、徹底的沖洗。病毒的攝入量很關鍵,通過科學專業的消毒沖洗,可以消除一部分病毒進入體內,提高保險係數。然後再根據傷口性質的不同來取捨接種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可以彌補7-10天的免疫空白期,注射後起效。所以完整預防狂犬病的方案是消毒沖洗、免疫球蛋白及狂犬疫苗三個環節共同作用的。

記者│程麗娜

編輯│陶 陶

審核│馮金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