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詞曲創作人”(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音樂創作人?這是否就是樂壇衰弱的根源?),然後在文章下面看到一些評論,很觸動我。有人說,感謝小編寫出我們的心聲,自己就是在學校學了很多年的作曲後,後來出來發現已經不被時代需要,只得被迫改行去幹別的……也有業內人士解釋了深層原因,並直言不諱現在的華語樂壇已是病入膏肓之時,只能待它涅槃重生……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華語樂壇,專業詞曲創作人確實難以生存了。不像以前的樂壇,詞曲創作人可以和歌手一起共享實體唱片的利潤,而現在,實體唱片基本沒市場了,數字唱片數據基本靠灌水,歌手做音樂本身難賺錢,只是當作一個混娛樂圈的工具,收入主要靠演唱會以及跟音樂不相關的綜藝,而這些方面詞曲作者都拿不到收入。所以創作人混不下去了。

"

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詞曲創作人”(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音樂創作人?這是否就是樂壇衰弱的根源?),然後在文章下面看到一些評論,很觸動我。有人說,感謝小編寫出我們的心聲,自己就是在學校學了很多年的作曲後,後來出來發現已經不被時代需要,只得被迫改行去幹別的……也有業內人士解釋了深層原因,並直言不諱現在的華語樂壇已是病入膏肓之時,只能待它涅槃重生……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華語樂壇,專業詞曲創作人確實難以生存了。不像以前的樂壇,詞曲創作人可以和歌手一起共享實體唱片的利潤,而現在,實體唱片基本沒市場了,數字唱片數據基本靠灌水,歌手做音樂本身難賺錢,只是當作一個混娛樂圈的工具,收入主要靠演唱會以及跟音樂不相關的綜藝,而這些方面詞曲作者都拿不到收入。所以創作人混不下去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把詞曲創作人淘汰後,接下來會淘汰的會是歌手,也就是非創作類的歌手。

為什麼呢?沒有了專業的幕後創作人支持,他們唱什麼?創作人少,歌就少,好歌更少,歌手沒有代表作,怎麼混得下去?雖然說很多歌手本身並不靠唱歌維生,但既然你是歌手,總是要一些作品來充門面的,專輯就算虧本也要發幾張的吧。

舉個例子,李宇春現在地位這麼高,但還是常常被質疑沒有什麼作品。真的沒作品嗎?作品還是有的,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好作品。好不容易有首好點的,還被挖出抄襲(why me)。當然,李宇春畢竟不算創作歌手,說白了就是那幫給她寫歌的幕僚不行,不會寫歌,好歌沒寫出一首,抄歌倒挺在行。

"

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詞曲創作人”(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音樂創作人?這是否就是樂壇衰弱的根源?),然後在文章下面看到一些評論,很觸動我。有人說,感謝小編寫出我們的心聲,自己就是在學校學了很多年的作曲後,後來出來發現已經不被時代需要,只得被迫改行去幹別的……也有業內人士解釋了深層原因,並直言不諱現在的華語樂壇已是病入膏肓之時,只能待它涅槃重生……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華語樂壇,專業詞曲創作人確實難以生存了。不像以前的樂壇,詞曲創作人可以和歌手一起共享實體唱片的利潤,而現在,實體唱片基本沒市場了,數字唱片數據基本靠灌水,歌手做音樂本身難賺錢,只是當作一個混娛樂圈的工具,收入主要靠演唱會以及跟音樂不相關的綜藝,而這些方面詞曲作者都拿不到收入。所以創作人混不下去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把詞曲創作人淘汰後,接下來會淘汰的會是歌手,也就是非創作類的歌手。

為什麼呢?沒有了專業的幕後創作人支持,他們唱什麼?創作人少,歌就少,好歌更少,歌手沒有代表作,怎麼混得下去?雖然說很多歌手本身並不靠唱歌維生,但既然你是歌手,總是要一些作品來充門面的,專輯就算虧本也要發幾張的吧。

舉個例子,李宇春現在地位這麼高,但還是常常被質疑沒有什麼作品。真的沒作品嗎?作品還是有的,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好作品。好不容易有首好點的,還被挖出抄襲(why me)。當然,李宇春畢竟不算創作歌手,說白了就是那幫給她寫歌的幕僚不行,不會寫歌,好歌沒寫出一首,抄歌倒挺在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假設一下,如果有幾位優秀的創作人為她服務,給她量身創作出幾首有質量的、傳唱度廣的好歌,那麼,還會有人質疑李宇春沒作品嗎?還有人說“李宇春憑什麼能這麼紅”嗎?再打個比方,如果當年王菲沒有黃國倫為她寫《我願意》,沒有袁惟仁為她寫《執迷不悔》,沒有陳小霞為她寫《約定》,沒有張亞東、林夕、中島美雪等人為她創作一系列作品,王菲會成為今天的王菲嗎?很顯然,不會,你再空靈的嗓音也無法讓你成為天后。

"

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詞曲創作人”(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音樂創作人?這是否就是樂壇衰弱的根源?),然後在文章下面看到一些評論,很觸動我。有人說,感謝小編寫出我們的心聲,自己就是在學校學了很多年的作曲後,後來出來發現已經不被時代需要,只得被迫改行去幹別的……也有業內人士解釋了深層原因,並直言不諱現在的華語樂壇已是病入膏肓之時,只能待它涅槃重生……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華語樂壇,專業詞曲創作人確實難以生存了。不像以前的樂壇,詞曲創作人可以和歌手一起共享實體唱片的利潤,而現在,實體唱片基本沒市場了,數字唱片數據基本靠灌水,歌手做音樂本身難賺錢,只是當作一個混娛樂圈的工具,收入主要靠演唱會以及跟音樂不相關的綜藝,而這些方面詞曲作者都拿不到收入。所以創作人混不下去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把詞曲創作人淘汰後,接下來會淘汰的會是歌手,也就是非創作類的歌手。

為什麼呢?沒有了專業的幕後創作人支持,他們唱什麼?創作人少,歌就少,好歌更少,歌手沒有代表作,怎麼混得下去?雖然說很多歌手本身並不靠唱歌維生,但既然你是歌手,總是要一些作品來充門面的,專輯就算虧本也要發幾張的吧。

舉個例子,李宇春現在地位這麼高,但還是常常被質疑沒有什麼作品。真的沒作品嗎?作品還是有的,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好作品。好不容易有首好點的,還被挖出抄襲(why me)。當然,李宇春畢竟不算創作歌手,說白了就是那幫給她寫歌的幕僚不行,不會寫歌,好歌沒寫出一首,抄歌倒挺在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假設一下,如果有幾位優秀的創作人為她服務,給她量身創作出幾首有質量的、傳唱度廣的好歌,那麼,還會有人質疑李宇春沒作品嗎?還有人說“李宇春憑什麼能這麼紅”嗎?再打個比方,如果當年王菲沒有黃國倫為她寫《我願意》,沒有袁惟仁為她寫《執迷不悔》,沒有陳小霞為她寫《約定》,沒有張亞東、林夕、中島美雪等人為她創作一系列作品,王菲會成為今天的王菲嗎?很顯然,不會,你再空靈的嗓音也無法讓你成為天后。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也就是說,就算把鄧麗君、王菲、徐小鳳、蘇芮等人放到現在來出道,都未必能在歌壇混出多大的名堂來。因為沒有優秀的創作人,沒有好的作品,巧婦終究難為無米之炊,要拼流量,可能還拼不過楊超越呢。能在這個時代混得不錯的,也許就只有童安格、齊秦、張雨生、黃家駒、崔健、汪峰、周杰倫、林俊杰等這些原創歌手了吧。

"

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詞曲創作人”(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音樂創作人?這是否就是樂壇衰弱的根源?),然後在文章下面看到一些評論,很觸動我。有人說,感謝小編寫出我們的心聲,自己就是在學校學了很多年的作曲後,後來出來發現已經不被時代需要,只得被迫改行去幹別的……也有業內人士解釋了深層原因,並直言不諱現在的華語樂壇已是病入膏肓之時,只能待它涅槃重生……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華語樂壇,專業詞曲創作人確實難以生存了。不像以前的樂壇,詞曲創作人可以和歌手一起共享實體唱片的利潤,而現在,實體唱片基本沒市場了,數字唱片數據基本靠灌水,歌手做音樂本身難賺錢,只是當作一個混娛樂圈的工具,收入主要靠演唱會以及跟音樂不相關的綜藝,而這些方面詞曲作者都拿不到收入。所以創作人混不下去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把詞曲創作人淘汰後,接下來會淘汰的會是歌手,也就是非創作類的歌手。

為什麼呢?沒有了專業的幕後創作人支持,他們唱什麼?創作人少,歌就少,好歌更少,歌手沒有代表作,怎麼混得下去?雖然說很多歌手本身並不靠唱歌維生,但既然你是歌手,總是要一些作品來充門面的,專輯就算虧本也要發幾張的吧。

舉個例子,李宇春現在地位這麼高,但還是常常被質疑沒有什麼作品。真的沒作品嗎?作品還是有的,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好作品。好不容易有首好點的,還被挖出抄襲(why me)。當然,李宇春畢竟不算創作歌手,說白了就是那幫給她寫歌的幕僚不行,不會寫歌,好歌沒寫出一首,抄歌倒挺在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假設一下,如果有幾位優秀的創作人為她服務,給她量身創作出幾首有質量的、傳唱度廣的好歌,那麼,還會有人質疑李宇春沒作品嗎?還有人說“李宇春憑什麼能這麼紅”嗎?再打個比方,如果當年王菲沒有黃國倫為她寫《我願意》,沒有袁惟仁為她寫《執迷不悔》,沒有陳小霞為她寫《約定》,沒有張亞東、林夕、中島美雪等人為她創作一系列作品,王菲會成為今天的王菲嗎?很顯然,不會,你再空靈的嗓音也無法讓你成為天后。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也就是說,就算把鄧麗君、王菲、徐小鳳、蘇芮等人放到現在來出道,都未必能在歌壇混出多大的名堂來。因為沒有優秀的創作人,沒有好的作品,巧婦終究難為無米之炊,要拼流量,可能還拼不過楊超越呢。能在這個時代混得不錯的,也許就只有童安格、齊秦、張雨生、黃家駒、崔健、汪峰、周杰倫、林俊杰等這些原創歌手了吧。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現在我們對於某些歌手的音樂風格問題,有可能陷入了一個誤區。

比如華晨宇,很多人總說他沒有代表作。而有些人說,他有作品,只是他的風格獨特,他的歌要20年後的人才能聽得懂。但我認為,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創作班底不給力。因為華晨宇也不是純原創的歌手,如果他的創作班底給力的話,不一樣能給他創作出傳唱度高的好歌嗎?西樓給他寫的《煙火裡的塵埃》不就相對比較受歡迎嗎?

一首歌的質量與傳唱度並不衝突,並非受多數人歡迎的歌就都是《學貓叫》,而且並非華晨宇就只能唱那種小眾的歌,再小眾的風格里,也能寫出被大眾所歡迎的歌,只是他沒有等到幾首真正的好歌而已。一首歌不被大眾所接受,有可能是風格小眾,但更有可能是質量還差點火候。千萬不要因為歌曲難聽卻刻意去拔高,盲目把它歸為風格的問題。

"

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詞曲創作人”(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音樂創作人?這是否就是樂壇衰弱的根源?),然後在文章下面看到一些評論,很觸動我。有人說,感謝小編寫出我們的心聲,自己就是在學校學了很多年的作曲後,後來出來發現已經不被時代需要,只得被迫改行去幹別的……也有業內人士解釋了深層原因,並直言不諱現在的華語樂壇已是病入膏肓之時,只能待它涅槃重生……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華語樂壇,專業詞曲創作人確實難以生存了。不像以前的樂壇,詞曲創作人可以和歌手一起共享實體唱片的利潤,而現在,實體唱片基本沒市場了,數字唱片數據基本靠灌水,歌手做音樂本身難賺錢,只是當作一個混娛樂圈的工具,收入主要靠演唱會以及跟音樂不相關的綜藝,而這些方面詞曲作者都拿不到收入。所以創作人混不下去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把詞曲創作人淘汰後,接下來會淘汰的會是歌手,也就是非創作類的歌手。

為什麼呢?沒有了專業的幕後創作人支持,他們唱什麼?創作人少,歌就少,好歌更少,歌手沒有代表作,怎麼混得下去?雖然說很多歌手本身並不靠唱歌維生,但既然你是歌手,總是要一些作品來充門面的,專輯就算虧本也要發幾張的吧。

舉個例子,李宇春現在地位這麼高,但還是常常被質疑沒有什麼作品。真的沒作品嗎?作品還是有的,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好作品。好不容易有首好點的,還被挖出抄襲(why me)。當然,李宇春畢竟不算創作歌手,說白了就是那幫給她寫歌的幕僚不行,不會寫歌,好歌沒寫出一首,抄歌倒挺在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假設一下,如果有幾位優秀的創作人為她服務,給她量身創作出幾首有質量的、傳唱度廣的好歌,那麼,還會有人質疑李宇春沒作品嗎?還有人說“李宇春憑什麼能這麼紅”嗎?再打個比方,如果當年王菲沒有黃國倫為她寫《我願意》,沒有袁惟仁為她寫《執迷不悔》,沒有陳小霞為她寫《約定》,沒有張亞東、林夕、中島美雪等人為她創作一系列作品,王菲會成為今天的王菲嗎?很顯然,不會,你再空靈的嗓音也無法讓你成為天后。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也就是說,就算把鄧麗君、王菲、徐小鳳、蘇芮等人放到現在來出道,都未必能在歌壇混出多大的名堂來。因為沒有優秀的創作人,沒有好的作品,巧婦終究難為無米之炊,要拼流量,可能還拼不過楊超越呢。能在這個時代混得不錯的,也許就只有童安格、齊秦、張雨生、黃家駒、崔健、汪峰、周杰倫、林俊杰等這些原創歌手了吧。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現在我們對於某些歌手的音樂風格問題,有可能陷入了一個誤區。

比如華晨宇,很多人總說他沒有代表作。而有些人說,他有作品,只是他的風格獨特,他的歌要20年後的人才能聽得懂。但我認為,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創作班底不給力。因為華晨宇也不是純原創的歌手,如果他的創作班底給力的話,不一樣能給他創作出傳唱度高的好歌嗎?西樓給他寫的《煙火裡的塵埃》不就相對比較受歡迎嗎?

一首歌的質量與傳唱度並不衝突,並非受多數人歡迎的歌就都是《學貓叫》,而且並非華晨宇就只能唱那種小眾的歌,再小眾的風格里,也能寫出被大眾所歡迎的歌,只是他沒有等到幾首真正的好歌而已。一首歌不被大眾所接受,有可能是風格小眾,但更有可能是質量還差點火候。千萬不要因為歌曲難聽卻刻意去拔高,盲目把它歸為風格的問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就這樣,當詞曲創作人被淘汰後,漸漸地演唱型歌手也將被淘汰。不會寫歌的人,就別指望出道了吧,因為詞曲創作人的稀缺,每一首旋律好、完成度高的好歌都會坐地起價,你根本買不起一首歌來作為你的代表作。以後的華語樂壇,註定就是創作歌手的天下了。人人自給自足,豐衣足食。每個唱作人耕耘在自己的一畝三分田裡,怕是再也很難見到那種全民偶像型的天王天后級巨星歌手了。

"

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詞曲創作人”(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音樂創作人?這是否就是樂壇衰弱的根源?),然後在文章下面看到一些評論,很觸動我。有人說,感謝小編寫出我們的心聲,自己就是在學校學了很多年的作曲後,後來出來發現已經不被時代需要,只得被迫改行去幹別的……也有業內人士解釋了深層原因,並直言不諱現在的華語樂壇已是病入膏肓之時,只能待它涅槃重生……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華語樂壇,專業詞曲創作人確實難以生存了。不像以前的樂壇,詞曲創作人可以和歌手一起共享實體唱片的利潤,而現在,實體唱片基本沒市場了,數字唱片數據基本靠灌水,歌手做音樂本身難賺錢,只是當作一個混娛樂圈的工具,收入主要靠演唱會以及跟音樂不相關的綜藝,而這些方面詞曲作者都拿不到收入。所以創作人混不下去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把詞曲創作人淘汰後,接下來會淘汰的會是歌手,也就是非創作類的歌手。

為什麼呢?沒有了專業的幕後創作人支持,他們唱什麼?創作人少,歌就少,好歌更少,歌手沒有代表作,怎麼混得下去?雖然說很多歌手本身並不靠唱歌維生,但既然你是歌手,總是要一些作品來充門面的,專輯就算虧本也要發幾張的吧。

舉個例子,李宇春現在地位這麼高,但還是常常被質疑沒有什麼作品。真的沒作品嗎?作品還是有的,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好作品。好不容易有首好點的,還被挖出抄襲(why me)。當然,李宇春畢竟不算創作歌手,說白了就是那幫給她寫歌的幕僚不行,不會寫歌,好歌沒寫出一首,抄歌倒挺在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假設一下,如果有幾位優秀的創作人為她服務,給她量身創作出幾首有質量的、傳唱度廣的好歌,那麼,還會有人質疑李宇春沒作品嗎?還有人說“李宇春憑什麼能這麼紅”嗎?再打個比方,如果當年王菲沒有黃國倫為她寫《我願意》,沒有袁惟仁為她寫《執迷不悔》,沒有陳小霞為她寫《約定》,沒有張亞東、林夕、中島美雪等人為她創作一系列作品,王菲會成為今天的王菲嗎?很顯然,不會,你再空靈的嗓音也無法讓你成為天后。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也就是說,就算把鄧麗君、王菲、徐小鳳、蘇芮等人放到現在來出道,都未必能在歌壇混出多大的名堂來。因為沒有優秀的創作人,沒有好的作品,巧婦終究難為無米之炊,要拼流量,可能還拼不過楊超越呢。能在這個時代混得不錯的,也許就只有童安格、齊秦、張雨生、黃家駒、崔健、汪峰、周杰倫、林俊杰等這些原創歌手了吧。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現在我們對於某些歌手的音樂風格問題,有可能陷入了一個誤區。

比如華晨宇,很多人總說他沒有代表作。而有些人說,他有作品,只是他的風格獨特,他的歌要20年後的人才能聽得懂。但我認為,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創作班底不給力。因為華晨宇也不是純原創的歌手,如果他的創作班底給力的話,不一樣能給他創作出傳唱度高的好歌嗎?西樓給他寫的《煙火裡的塵埃》不就相對比較受歡迎嗎?

一首歌的質量與傳唱度並不衝突,並非受多數人歡迎的歌就都是《學貓叫》,而且並非華晨宇就只能唱那種小眾的歌,再小眾的風格里,也能寫出被大眾所歡迎的歌,只是他沒有等到幾首真正的好歌而已。一首歌不被大眾所接受,有可能是風格小眾,但更有可能是質量還差點火候。千萬不要因為歌曲難聽卻刻意去拔高,盲目把它歸為風格的問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就這樣,當詞曲創作人被淘汰後,漸漸地演唱型歌手也將被淘汰。不會寫歌的人,就別指望出道了吧,因為詞曲創作人的稀缺,每一首旋律好、完成度高的好歌都會坐地起價,你根本買不起一首歌來作為你的代表作。以後的華語樂壇,註定就是創作歌手的天下了。人人自給自足,豐衣足食。每個唱作人耕耘在自己的一畝三分田裡,怕是再也很難見到那種全民偶像型的天王天后級巨星歌手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這種狀況雖然也公平,但從生態資源來講,卻並非最好的選擇,是樂壇的一種退步。

你想,那樣的話,想當一名歌手,必須要唱得好,要寫得好,作為明星,還要長得好,這要求太多了,有幾個人能同時滿足得了?我們一年到頭又能聽到幾首像樣的歌?而那些真正寫得好的,和那些真正唱得好的,因為不夠全能,都將慘遭無情埋沒。再看上世紀80、90年代,有才華的創作人、有實力的唱將、有人氣的偶像相互依存,幕前幕後人員合作默契,整個歌壇呈現出一派好歌不斷、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才是最健康的樂壇生態呀,最受益的也是廣大歌迷的耳朵。

"

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詞曲創作人”(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音樂創作人?這是否就是樂壇衰弱的根源?),然後在文章下面看到一些評論,很觸動我。有人說,感謝小編寫出我們的心聲,自己就是在學校學了很多年的作曲後,後來出來發現已經不被時代需要,只得被迫改行去幹別的……也有業內人士解釋了深層原因,並直言不諱現在的華語樂壇已是病入膏肓之時,只能待它涅槃重生……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華語樂壇,專業詞曲創作人確實難以生存了。不像以前的樂壇,詞曲創作人可以和歌手一起共享實體唱片的利潤,而現在,實體唱片基本沒市場了,數字唱片數據基本靠灌水,歌手做音樂本身難賺錢,只是當作一個混娛樂圈的工具,收入主要靠演唱會以及跟音樂不相關的綜藝,而這些方面詞曲作者都拿不到收入。所以創作人混不下去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把詞曲創作人淘汰後,接下來會淘汰的會是歌手,也就是非創作類的歌手。

為什麼呢?沒有了專業的幕後創作人支持,他們唱什麼?創作人少,歌就少,好歌更少,歌手沒有代表作,怎麼混得下去?雖然說很多歌手本身並不靠唱歌維生,但既然你是歌手,總是要一些作品來充門面的,專輯就算虧本也要發幾張的吧。

舉個例子,李宇春現在地位這麼高,但還是常常被質疑沒有什麼作品。真的沒作品嗎?作品還是有的,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好作品。好不容易有首好點的,還被挖出抄襲(why me)。當然,李宇春畢竟不算創作歌手,說白了就是那幫給她寫歌的幕僚不行,不會寫歌,好歌沒寫出一首,抄歌倒挺在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假設一下,如果有幾位優秀的創作人為她服務,給她量身創作出幾首有質量的、傳唱度廣的好歌,那麼,還會有人質疑李宇春沒作品嗎?還有人說“李宇春憑什麼能這麼紅”嗎?再打個比方,如果當年王菲沒有黃國倫為她寫《我願意》,沒有袁惟仁為她寫《執迷不悔》,沒有陳小霞為她寫《約定》,沒有張亞東、林夕、中島美雪等人為她創作一系列作品,王菲會成為今天的王菲嗎?很顯然,不會,你再空靈的嗓音也無法讓你成為天后。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也就是說,就算把鄧麗君、王菲、徐小鳳、蘇芮等人放到現在來出道,都未必能在歌壇混出多大的名堂來。因為沒有優秀的創作人,沒有好的作品,巧婦終究難為無米之炊,要拼流量,可能還拼不過楊超越呢。能在這個時代混得不錯的,也許就只有童安格、齊秦、張雨生、黃家駒、崔健、汪峰、周杰倫、林俊杰等這些原創歌手了吧。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現在我們對於某些歌手的音樂風格問題,有可能陷入了一個誤區。

比如華晨宇,很多人總說他沒有代表作。而有些人說,他有作品,只是他的風格獨特,他的歌要20年後的人才能聽得懂。但我認為,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創作班底不給力。因為華晨宇也不是純原創的歌手,如果他的創作班底給力的話,不一樣能給他創作出傳唱度高的好歌嗎?西樓給他寫的《煙火裡的塵埃》不就相對比較受歡迎嗎?

一首歌的質量與傳唱度並不衝突,並非受多數人歡迎的歌就都是《學貓叫》,而且並非華晨宇就只能唱那種小眾的歌,再小眾的風格里,也能寫出被大眾所歡迎的歌,只是他沒有等到幾首真正的好歌而已。一首歌不被大眾所接受,有可能是風格小眾,但更有可能是質量還差點火候。千萬不要因為歌曲難聽卻刻意去拔高,盲目把它歸為風格的問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就這樣,當詞曲創作人被淘汰後,漸漸地演唱型歌手也將被淘汰。不會寫歌的人,就別指望出道了吧,因為詞曲創作人的稀缺,每一首旋律好、完成度高的好歌都會坐地起價,你根本買不起一首歌來作為你的代表作。以後的華語樂壇,註定就是創作歌手的天下了。人人自給自足,豐衣足食。每個唱作人耕耘在自己的一畝三分田裡,怕是再也很難見到那種全民偶像型的天王天后級巨星歌手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這種狀況雖然也公平,但從生態資源來講,卻並非最好的選擇,是樂壇的一種退步。

你想,那樣的話,想當一名歌手,必須要唱得好,要寫得好,作為明星,還要長得好,這要求太多了,有幾個人能同時滿足得了?我們一年到頭又能聽到幾首像樣的歌?而那些真正寫得好的,和那些真正唱得好的,因為不夠全能,都將慘遭無情埋沒。再看上世紀80、90年代,有才華的創作人、有實力的唱將、有人氣的偶像相互依存,幕前幕後人員合作默契,整個歌壇呈現出一派好歌不斷、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才是最健康的樂壇生態呀,最受益的也是廣大歌迷的耳朵。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我們相信,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始終是最好的。搞研發的人用心在家研發,搞銷售的人努力出去跑銷售。當擅長唱歌的人被逼去寫歌,ta又能寫出什麼真正的好歌呢?當擅長寫歌的人被逼走向臺前去唱歌,ta是要錢還是要命呢?

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考慮:當寫歌成為一項必備技能時,那麼很多創作能力欠缺的歌手,為了出頭,只得鋌而走險,當起了“音樂裁縫”“漢化王”,例如李袁傑、花粥等人,給歌壇增添了許多亂象。

"

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詞曲創作人”(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音樂創作人?這是否就是樂壇衰弱的根源?),然後在文章下面看到一些評論,很觸動我。有人說,感謝小編寫出我們的心聲,自己就是在學校學了很多年的作曲後,後來出來發現已經不被時代需要,只得被迫改行去幹別的……也有業內人士解釋了深層原因,並直言不諱現在的華語樂壇已是病入膏肓之時,只能待它涅槃重生……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華語樂壇,專業詞曲創作人確實難以生存了。不像以前的樂壇,詞曲創作人可以和歌手一起共享實體唱片的利潤,而現在,實體唱片基本沒市場了,數字唱片數據基本靠灌水,歌手做音樂本身難賺錢,只是當作一個混娛樂圈的工具,收入主要靠演唱會以及跟音樂不相關的綜藝,而這些方面詞曲作者都拿不到收入。所以創作人混不下去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把詞曲創作人淘汰後,接下來會淘汰的會是歌手,也就是非創作類的歌手。

為什麼呢?沒有了專業的幕後創作人支持,他們唱什麼?創作人少,歌就少,好歌更少,歌手沒有代表作,怎麼混得下去?雖然說很多歌手本身並不靠唱歌維生,但既然你是歌手,總是要一些作品來充門面的,專輯就算虧本也要發幾張的吧。

舉個例子,李宇春現在地位這麼高,但還是常常被質疑沒有什麼作品。真的沒作品嗎?作品還是有的,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好作品。好不容易有首好點的,還被挖出抄襲(why me)。當然,李宇春畢竟不算創作歌手,說白了就是那幫給她寫歌的幕僚不行,不會寫歌,好歌沒寫出一首,抄歌倒挺在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假設一下,如果有幾位優秀的創作人為她服務,給她量身創作出幾首有質量的、傳唱度廣的好歌,那麼,還會有人質疑李宇春沒作品嗎?還有人說“李宇春憑什麼能這麼紅”嗎?再打個比方,如果當年王菲沒有黃國倫為她寫《我願意》,沒有袁惟仁為她寫《執迷不悔》,沒有陳小霞為她寫《約定》,沒有張亞東、林夕、中島美雪等人為她創作一系列作品,王菲會成為今天的王菲嗎?很顯然,不會,你再空靈的嗓音也無法讓你成為天后。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也就是說,就算把鄧麗君、王菲、徐小鳳、蘇芮等人放到現在來出道,都未必能在歌壇混出多大的名堂來。因為沒有優秀的創作人,沒有好的作品,巧婦終究難為無米之炊,要拼流量,可能還拼不過楊超越呢。能在這個時代混得不錯的,也許就只有童安格、齊秦、張雨生、黃家駒、崔健、汪峰、周杰倫、林俊杰等這些原創歌手了吧。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現在我們對於某些歌手的音樂風格問題,有可能陷入了一個誤區。

比如華晨宇,很多人總說他沒有代表作。而有些人說,他有作品,只是他的風格獨特,他的歌要20年後的人才能聽得懂。但我認為,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創作班底不給力。因為華晨宇也不是純原創的歌手,如果他的創作班底給力的話,不一樣能給他創作出傳唱度高的好歌嗎?西樓給他寫的《煙火裡的塵埃》不就相對比較受歡迎嗎?

一首歌的質量與傳唱度並不衝突,並非受多數人歡迎的歌就都是《學貓叫》,而且並非華晨宇就只能唱那種小眾的歌,再小眾的風格里,也能寫出被大眾所歡迎的歌,只是他沒有等到幾首真正的好歌而已。一首歌不被大眾所接受,有可能是風格小眾,但更有可能是質量還差點火候。千萬不要因為歌曲難聽卻刻意去拔高,盲目把它歸為風格的問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就這樣,當詞曲創作人被淘汰後,漸漸地演唱型歌手也將被淘汰。不會寫歌的人,就別指望出道了吧,因為詞曲創作人的稀缺,每一首旋律好、完成度高的好歌都會坐地起價,你根本買不起一首歌來作為你的代表作。以後的華語樂壇,註定就是創作歌手的天下了。人人自給自足,豐衣足食。每個唱作人耕耘在自己的一畝三分田裡,怕是再也很難見到那種全民偶像型的天王天后級巨星歌手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這種狀況雖然也公平,但從生態資源來講,卻並非最好的選擇,是樂壇的一種退步。

你想,那樣的話,想當一名歌手,必須要唱得好,要寫得好,作為明星,還要長得好,這要求太多了,有幾個人能同時滿足得了?我們一年到頭又能聽到幾首像樣的歌?而那些真正寫得好的,和那些真正唱得好的,因為不夠全能,都將慘遭無情埋沒。再看上世紀80、90年代,有才華的創作人、有實力的唱將、有人氣的偶像相互依存,幕前幕後人員合作默契,整個歌壇呈現出一派好歌不斷、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才是最健康的樂壇生態呀,最受益的也是廣大歌迷的耳朵。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我們相信,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始終是最好的。搞研發的人用心在家研發,搞銷售的人努力出去跑銷售。當擅長唱歌的人被逼去寫歌,ta又能寫出什麼真正的好歌呢?當擅長寫歌的人被逼走向臺前去唱歌,ta是要錢還是要命呢?

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考慮:當寫歌成為一項必備技能時,那麼很多創作能力欠缺的歌手,為了出頭,只得鋌而走險,當起了“音樂裁縫”“漢化王”,例如李袁傑、花粥等人,給歌壇增添了許多亂象。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在各種歌唱選秀舞臺,我們時常聽到評委/導師極力誇讚某位選手,說ta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說ta有國際範,說ta一定能成為華語樂壇的希望雲雲……但是,殘酷的現實就是,他們大多從走下舞臺後就消失了。你能說是評委/導師瞎捧嗎?不是,他們確實優秀,而後面沒有紅,其實是因為沒有好的作品去支撐他們;再好的嗓子,再有國際範,缺少好作品的支持,一切都是白搭。說到底,是沒有好的詞曲創作人啊,連李宇春、華晨宇這些頂級人氣偶像都等不到好歌,更何況一個新人呢。

"

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詞曲創作人”(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音樂創作人?這是否就是樂壇衰弱的根源?),然後在文章下面看到一些評論,很觸動我。有人說,感謝小編寫出我們的心聲,自己就是在學校學了很多年的作曲後,後來出來發現已經不被時代需要,只得被迫改行去幹別的……也有業內人士解釋了深層原因,並直言不諱現在的華語樂壇已是病入膏肓之時,只能待它涅槃重生……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華語樂壇,專業詞曲創作人確實難以生存了。不像以前的樂壇,詞曲創作人可以和歌手一起共享實體唱片的利潤,而現在,實體唱片基本沒市場了,數字唱片數據基本靠灌水,歌手做音樂本身難賺錢,只是當作一個混娛樂圈的工具,收入主要靠演唱會以及跟音樂不相關的綜藝,而這些方面詞曲作者都拿不到收入。所以創作人混不下去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把詞曲創作人淘汰後,接下來會淘汰的會是歌手,也就是非創作類的歌手。

為什麼呢?沒有了專業的幕後創作人支持,他們唱什麼?創作人少,歌就少,好歌更少,歌手沒有代表作,怎麼混得下去?雖然說很多歌手本身並不靠唱歌維生,但既然你是歌手,總是要一些作品來充門面的,專輯就算虧本也要發幾張的吧。

舉個例子,李宇春現在地位這麼高,但還是常常被質疑沒有什麼作品。真的沒作品嗎?作品還是有的,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好作品。好不容易有首好點的,還被挖出抄襲(why me)。當然,李宇春畢竟不算創作歌手,說白了就是那幫給她寫歌的幕僚不行,不會寫歌,好歌沒寫出一首,抄歌倒挺在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假設一下,如果有幾位優秀的創作人為她服務,給她量身創作出幾首有質量的、傳唱度廣的好歌,那麼,還會有人質疑李宇春沒作品嗎?還有人說“李宇春憑什麼能這麼紅”嗎?再打個比方,如果當年王菲沒有黃國倫為她寫《我願意》,沒有袁惟仁為她寫《執迷不悔》,沒有陳小霞為她寫《約定》,沒有張亞東、林夕、中島美雪等人為她創作一系列作品,王菲會成為今天的王菲嗎?很顯然,不會,你再空靈的嗓音也無法讓你成為天后。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也就是說,就算把鄧麗君、王菲、徐小鳳、蘇芮等人放到現在來出道,都未必能在歌壇混出多大的名堂來。因為沒有優秀的創作人,沒有好的作品,巧婦終究難為無米之炊,要拼流量,可能還拼不過楊超越呢。能在這個時代混得不錯的,也許就只有童安格、齊秦、張雨生、黃家駒、崔健、汪峰、周杰倫、林俊杰等這些原創歌手了吧。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現在我們對於某些歌手的音樂風格問題,有可能陷入了一個誤區。

比如華晨宇,很多人總說他沒有代表作。而有些人說,他有作品,只是他的風格獨特,他的歌要20年後的人才能聽得懂。但我認為,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創作班底不給力。因為華晨宇也不是純原創的歌手,如果他的創作班底給力的話,不一樣能給他創作出傳唱度高的好歌嗎?西樓給他寫的《煙火裡的塵埃》不就相對比較受歡迎嗎?

一首歌的質量與傳唱度並不衝突,並非受多數人歡迎的歌就都是《學貓叫》,而且並非華晨宇就只能唱那種小眾的歌,再小眾的風格里,也能寫出被大眾所歡迎的歌,只是他沒有等到幾首真正的好歌而已。一首歌不被大眾所接受,有可能是風格小眾,但更有可能是質量還差點火候。千萬不要因為歌曲難聽卻刻意去拔高,盲目把它歸為風格的問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就這樣,當詞曲創作人被淘汰後,漸漸地演唱型歌手也將被淘汰。不會寫歌的人,就別指望出道了吧,因為詞曲創作人的稀缺,每一首旋律好、完成度高的好歌都會坐地起價,你根本買不起一首歌來作為你的代表作。以後的華語樂壇,註定就是創作歌手的天下了。人人自給自足,豐衣足食。每個唱作人耕耘在自己的一畝三分田裡,怕是再也很難見到那種全民偶像型的天王天后級巨星歌手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這種狀況雖然也公平,但從生態資源來講,卻並非最好的選擇,是樂壇的一種退步。

你想,那樣的話,想當一名歌手,必須要唱得好,要寫得好,作為明星,還要長得好,這要求太多了,有幾個人能同時滿足得了?我們一年到頭又能聽到幾首像樣的歌?而那些真正寫得好的,和那些真正唱得好的,因為不夠全能,都將慘遭無情埋沒。再看上世紀80、90年代,有才華的創作人、有實力的唱將、有人氣的偶像相互依存,幕前幕後人員合作默契,整個歌壇呈現出一派好歌不斷、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才是最健康的樂壇生態呀,最受益的也是廣大歌迷的耳朵。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我們相信,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始終是最好的。搞研發的人用心在家研發,搞銷售的人努力出去跑銷售。當擅長唱歌的人被逼去寫歌,ta又能寫出什麼真正的好歌呢?當擅長寫歌的人被逼走向臺前去唱歌,ta是要錢還是要命呢?

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考慮:當寫歌成為一項必備技能時,那麼很多創作能力欠缺的歌手,為了出頭,只得鋌而走險,當起了“音樂裁縫”“漢化王”,例如李袁傑、花粥等人,給歌壇增添了許多亂象。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在各種歌唱選秀舞臺,我們時常聽到評委/導師極力誇讚某位選手,說ta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說ta有國際範,說ta一定能成為華語樂壇的希望雲雲……但是,殘酷的現實就是,他們大多從走下舞臺後就消失了。你能說是評委/導師瞎捧嗎?不是,他們確實優秀,而後面沒有紅,其實是因為沒有好的作品去支撐他們;再好的嗓子,再有國際範,缺少好作品的支持,一切都是白搭。說到底,是沒有好的詞曲創作人啊,連李宇春、華晨宇這些頂級人氣偶像都等不到好歌,更何況一個新人呢。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一方面是市面上好歌稀缺,一方面是寫歌的人越來越少。有才華的人,其實哪個時代都不缺,但他們已經灰心了,改行了。想要改變當今樂壇這個窘境,只有一條路,就是改善詞曲創作人的待遇,讓他們能通過寫歌過上體面的生活,讓他們發揮的才華得到應有的回報,他們才能重燃創作熱情,給我們寫出更多更好的歌。你說是嗎?

"

前幾天,我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詞曲創作人”(為什麼現在沒有出名的音樂創作人?這是否就是樂壇衰弱的根源?),然後在文章下面看到一些評論,很觸動我。有人說,感謝小編寫出我們的心聲,自己就是在學校學了很多年的作曲後,後來出來發現已經不被時代需要,只得被迫改行去幹別的……也有業內人士解釋了深層原因,並直言不諱現在的華語樂壇已是病入膏肓之時,只能待它涅槃重生……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華語樂壇,專業詞曲創作人確實難以生存了。不像以前的樂壇,詞曲創作人可以和歌手一起共享實體唱片的利潤,而現在,實體唱片基本沒市場了,數字唱片數據基本靠灌水,歌手做音樂本身難賺錢,只是當作一個混娛樂圈的工具,收入主要靠演唱會以及跟音樂不相關的綜藝,而這些方面詞曲作者都拿不到收入。所以創作人混不下去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把詞曲創作人淘汰後,接下來會淘汰的會是歌手,也就是非創作類的歌手。

為什麼呢?沒有了專業的幕後創作人支持,他們唱什麼?創作人少,歌就少,好歌更少,歌手沒有代表作,怎麼混得下去?雖然說很多歌手本身並不靠唱歌維生,但既然你是歌手,總是要一些作品來充門面的,專輯就算虧本也要發幾張的吧。

舉個例子,李宇春現在地位這麼高,但還是常常被質疑沒有什麼作品。真的沒作品嗎?作品還是有的,就是沒有足夠多的好作品。好不容易有首好點的,還被挖出抄襲(why me)。當然,李宇春畢竟不算創作歌手,說白了就是那幫給她寫歌的幕僚不行,不會寫歌,好歌沒寫出一首,抄歌倒挺在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假設一下,如果有幾位優秀的創作人為她服務,給她量身創作出幾首有質量的、傳唱度廣的好歌,那麼,還會有人質疑李宇春沒作品嗎?還有人說“李宇春憑什麼能這麼紅”嗎?再打個比方,如果當年王菲沒有黃國倫為她寫《我願意》,沒有袁惟仁為她寫《執迷不悔》,沒有陳小霞為她寫《約定》,沒有張亞東、林夕、中島美雪等人為她創作一系列作品,王菲會成為今天的王菲嗎?很顯然,不會,你再空靈的嗓音也無法讓你成為天后。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也就是說,就算把鄧麗君、王菲、徐小鳳、蘇芮等人放到現在來出道,都未必能在歌壇混出多大的名堂來。因為沒有優秀的創作人,沒有好的作品,巧婦終究難為無米之炊,要拼流量,可能還拼不過楊超越呢。能在這個時代混得不錯的,也許就只有童安格、齊秦、張雨生、黃家駒、崔健、汪峰、周杰倫、林俊杰等這些原創歌手了吧。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現在我們對於某些歌手的音樂風格問題,有可能陷入了一個誤區。

比如華晨宇,很多人總說他沒有代表作。而有些人說,他有作品,只是他的風格獨特,他的歌要20年後的人才能聽得懂。但我認為,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創作班底不給力。因為華晨宇也不是純原創的歌手,如果他的創作班底給力的話,不一樣能給他創作出傳唱度高的好歌嗎?西樓給他寫的《煙火裡的塵埃》不就相對比較受歡迎嗎?

一首歌的質量與傳唱度並不衝突,並非受多數人歡迎的歌就都是《學貓叫》,而且並非華晨宇就只能唱那種小眾的歌,再小眾的風格里,也能寫出被大眾所歡迎的歌,只是他沒有等到幾首真正的好歌而已。一首歌不被大眾所接受,有可能是風格小眾,但更有可能是質量還差點火候。千萬不要因為歌曲難聽卻刻意去拔高,盲目把它歸為風格的問題。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就這樣,當詞曲創作人被淘汰後,漸漸地演唱型歌手也將被淘汰。不會寫歌的人,就別指望出道了吧,因為詞曲創作人的稀缺,每一首旋律好、完成度高的好歌都會坐地起價,你根本買不起一首歌來作為你的代表作。以後的華語樂壇,註定就是創作歌手的天下了。人人自給自足,豐衣足食。每個唱作人耕耘在自己的一畝三分田裡,怕是再也很難見到那種全民偶像型的天王天后級巨星歌手了。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這種狀況雖然也公平,但從生態資源來講,卻並非最好的選擇,是樂壇的一種退步。

你想,那樣的話,想當一名歌手,必須要唱得好,要寫得好,作為明星,還要長得好,這要求太多了,有幾個人能同時滿足得了?我們一年到頭又能聽到幾首像樣的歌?而那些真正寫得好的,和那些真正唱得好的,因為不夠全能,都將慘遭無情埋沒。再看上世紀80、90年代,有才華的創作人、有實力的唱將、有人氣的偶像相互依存,幕前幕後人員合作默契,整個歌壇呈現出一派好歌不斷、欣欣向榮的景象。這才是最健康的樂壇生態呀,最受益的也是廣大歌迷的耳朵。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我們相信,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始終是最好的。搞研發的人用心在家研發,搞銷售的人努力出去跑銷售。當擅長唱歌的人被逼去寫歌,ta又能寫出什麼真正的好歌呢?當擅長寫歌的人被逼走向臺前去唱歌,ta是要錢還是要命呢?

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考慮:當寫歌成為一項必備技能時,那麼很多創作能力欠缺的歌手,為了出頭,只得鋌而走險,當起了“音樂裁縫”“漢化王”,例如李袁傑、花粥等人,給歌壇增添了許多亂象。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在各種歌唱選秀舞臺,我們時常聽到評委/導師極力誇讚某位選手,說ta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說ta有國際範,說ta一定能成為華語樂壇的希望雲雲……但是,殘酷的現實就是,他們大多從走下舞臺後就消失了。你能說是評委/導師瞎捧嗎?不是,他們確實優秀,而後面沒有紅,其實是因為沒有好的作品去支撐他們;再好的嗓子,再有國際範,缺少好作品的支持,一切都是白搭。說到底,是沒有好的詞曲創作人啊,連李宇春、華晨宇這些頂級人氣偶像都等不到好歌,更何況一個新人呢。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一方面是市面上好歌稀缺,一方面是寫歌的人越來越少。有才華的人,其實哪個時代都不缺,但他們已經灰心了,改行了。想要改變當今樂壇這個窘境,只有一條路,就是改善詞曲創作人的待遇,讓他們能通過寫歌過上體面的生活,讓他們發揮的才華得到應有的回報,他們才能重燃創作熱情,給我們寫出更多更好的歌。你說是嗎?

以後的樂壇將是唱作人的天下,專業創作人與歌手或將逐漸淘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