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子公司來了!資管行業格局或將重塑!會影響你的理財投資

個人理財 投資 公募 藍籌股 私募 財經馬後炮 2018-12-06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業內普遍認為,《辦法》將對公募、信託等機構產生較大影響,約22萬億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也將迎來重塑。

《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正式落地

中國銀保監會12月2日正式公佈《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為“理財新規”的配套制度,與“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共同構成理財子公司開展理財業務需要遵循的監管要求。這意味著目前已超20萬億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正式進入獨立子公司運作時代。

《辦法》和10月19日發佈的《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沒有較大差異,對“理財新規”部分規定進行了適當放鬆和調整,使理財子公司的監管標準與其他資管機構總體保持一致。具體體現在:明確可以直接投資股票、全面放寬銷售門檻、非標投資要求放寬、允許發行分級產品、合作機構範圍放寬。

同時,相比於《徵求意見稿》,《辦法》對一些細節問題做了明確要求,進一步強化風險管控,具體包括三個方面:1)對於自有資金投資本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增加了三個滿足條件;2)杜絕利益輸送;3)強調非標投資“實施投前盡職調查、風險審查和投後風險管理”。

兌現徵求意見七大利好

華泰證券分析認為,子公司辦法兌現徵求意見稿有七大利好:

1)子公司理財銷售不設起點,銷售客群擴容,管理規模提升可期;

2)明確子公司公募產品可直接投資股票;

3)子公司銷售渠道除銀行業金融機構代銷,也可通過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代銷,渠道擴充利於提升銷售規模;

4)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無需強制銀行網點面籤,線上銷售門檻降低;

5)合規私募機構納入理財合作範圍,公募投資顧問和私募合作機構均可為私募基金管理人;

6)允許發行分級理財產品,為結構化產品設計創造條件;

7)非標投資僅保留不超過淨資產35%的限定,銀行投資非標空間大幅提升。

四大行全部申請

截至2018年12月2日,四大國有銀行已全部公告設立理財子公司,註冊資本總計達530億元,其中建行註冊資本金為150億元,中行為100億元,工行為160億元,農行為120億元。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表示,大行理財子公司在風控、產品設計、投後管理等方面有優勢,或使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為普通高端理財客戶未來主要的投資方向。

黃志龍稱,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開設不僅給了投資者更多選擇,也會對現有的理財市場格局產生影響。銀行在當前國內金融體系中居主導地位,無論是低成本資金供應能力還是高端客戶的獲取能力都很強。商業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將對高端理財市場帶來深遠影響,甚至有望逐漸主導高端理財市場。

人才爭奪戰“一觸即發”

銀行理財子公司還剛剛起步,需要進一步尋找最適合的投資風格,配備專業人員,理財子公司的人員招聘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目前已有部分銀行著手調整分行理財業務團隊,而工行理財子公司和招行理財子公司的投資、固收交易等崗位人員已招了一輪,有些人員已到崗到位。

銀行業內人士坦言,除銷售人才,投研人才“爭奪戰”更是各家子公司最為頭疼的。

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認為,無論是在投研、淨值化管理方面,還是在諮詢服務、理財顧問方面,銀行理財子公司都需要專業人才為其業務的開展提供強有力支撐。理財子公司投研能力存在瓶頸,短期來看委外仍是主要方式,人才爭奪戰即將打響。

對公募基金有何影響

不少專家認為,《辦法》相當於進一步明確了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超級牌照”地位,即“信託+公募”的業務定位,這將導致大資管行業格局重塑。

華安基金林採宜指出,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對公募基金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銀行代銷量進一步下降

銀行代銷一直是基金公司及其他資管機構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從2013年開始,隨著銀行非標產品的推行,在代銷基金銀行理財銷售結構中佔比一直下降,截至2018年上半年,國內銀行代銷基金佔整體理財產品銷售規模的比重已降至10%以下。

受此影響,公募基金的銷售渠道逐漸轉向第三方平臺和直銷,銀行代銷佔比從2007年的77%降至8%。

伴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落地,銀行理財產品將進一步走向“自產自銷”,代銷公募基金的規模將進一步縮小,因此,對於銀行代銷渠道依賴性較高的公募基金,在銷售方面可能將面臨更加大的壓力。

2)公募固收產品份額受擠壓

目前,我國公募基金管理資產中約有80%份額涉及固定收益投資(貨幣基金68%、債券型基金0.1%、混合基金12%),由於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所佔規模相對不高且主要以信用債為主,與銀行理財具有差異性。但主要以投向銀行定存、大額存單、央票等短期資產的貨幣基金,無論在收益率(集中於2%-3%區間)還是投資風格上,與銀行理財產品有著較強的替代性,而銀行本身長期作為此類投資的參與者,其在理財產品中固定收益資產(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佔比約為六成。

銀行理財子公司一旦發揮固收投資的資源優勢,並依託母公司在流動性管理上的支持,將直接替代公募基金同類產品的市場份額。

3)延續非標投資優勢地位

從銀行理財產品投向來看,2017年底,非標資產餘額佔比16.2%,僅次於債券。從2013年以來,銀行正是憑藉非標投資的資源優勢,迅速做大理財規模。

自資管新規以來,監管對非標業務的清理導致非標融資不斷縮減,但新規對銀行系投資非標的監管要求有所放鬆,僅要求全部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資產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不超過產品淨資產的35%(此前對銀行母公司投資非標資產與金融機構資本淨額10%、上年總資產4%之間的限額要求)。

因此,銀行理財子公司將來利用大股東的商業資源,延續其在非標理財業務上的優勢地位。

對股市、債市有何影響?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理財子公司發行產品可直接投資股市,對股市有一定的提振,但理財主要對接低風險偏好投資者,高風險、波動率高的權益資產可能會引發淨值大幅波動,與其偏好相悖。在市場自身企穩前,理財資金大範圍入市的可能性不大。

李奇霖稱,綜合來看,由於非標仍有諸多約束、股市信心修復需要盈利和經濟基本面的支撐,理財子公司落地帶來的規模擴張更有利於債券,尤其是短久期信用債。不過,該事件此前已被市場預期消化,短期不會有邊際上的影響。

華泰證券認為,理財子公司監管審批與設立進程有望加快,理財淨值化轉型有望提速,行業萎縮趨勢有望緩解恢復。同時,銀行理財頂層監管體系已建立,子公司紅利釋放在即。重點推薦零售轉型領先、成效較好的上海、光大、平安、寧波。

來源:東方財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