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革命之路》:一個關於婚姻生活的故事!

革命之路 婚姻 萊昂納多 政治 愛笑的範小言 愛笑的範小言 2017-09-28

剛開始被電影名字《革命之路》迷惑了,以為影片有關政治或戰爭啥的。再看B站電影標籤寫著“摧毀愛情”,但我看完電影我的第一感覺是:這不是一部愛情片,它講的其實是我們每個人被現實打敗的可悲境況。

電影的開頭,凱特飾演的艾普莉(April)和小李飾演的弗蘭克(Frank)一見傾心。電影沒有花時間談及二人戀愛的經歷,鏡頭一切兩人就已是兩個孩子的父母親,而且他們步入婚姻後的第一場戲就是一場激烈的爭吵。吵架最先圍繞的主題是艾普莉糟糕的舞臺表演,繼而延伸到了對彼此失敗人生的攻擊。可以說導演一上來就給觀眾下了一劑猛藥,沒有美化和緩和過度,就這樣,兩個原本相愛的人可以很快就變成彼此傷害的利器。

可這是在講生活如何摧毀愛情嗎?我覺得不是。應該是生活先摧毀了他們自身,繼而開始摧毀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們之間的愛情,以及家庭和諧美好的表象。

1955年的美國康涅狄格州,有一處名為“革命路”的住宅小區,這個小區坐落在城市的近郊,小區內的居民生活安穩,經濟富裕,正是標準的“美國之夢”的象徵。其中住著一對自視與鄰居不一樣的中產階級夫婦,家庭中的妻子愛普莉(凱特·溫絲萊特飾)是一個追求個人表演事業的女人,在她眼裡,這裡的生活顯得陳腐和毫無生趣,她渴望到更遠的地方,在全新的環境中享受生活。愛普莉一心要遷居巴黎,過一種充滿希望和激情且與庸俗現實完全不同的日子。而她的丈夫弗蘭克(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也曾雄心勃勃,但是被無聊的職員工作所困,只好借酒澆愁,不僅經常爛醉,還欠下一筆風流債,雖然每天早出晚歸,但對自己的工作也毫無興趣。事實上,兩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著全然不同的生活——一種能夠滿足他們藝術感覺的生活。

當兩人還在戀愛的時候,弗蘭克曾經向愛普莉炫耀自己在巴黎的奇妙旅行,這使得愛普莉對法國產生了種種幻想,她渴望遷居到巴黎,在那裡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於是她向弗蘭克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但弗蘭克卻告訴她,那不過是一個求偶時的謊言罷了。但弗蘭克其實也早已厭倦自己這份平庸的職員工作,他渴望改變,尋找刺激,結果除了一場邋遢不堪的婚外戀之外,根本也沒有改善自己的生活。

終於在一次大吵之後,兩人都意識到,這樣的生活不應該繼續下去了,而他們的確深愛著對方。於是弗蘭克接受了愛普莉的想法,經歷了重重的困難,但因為弗蘭克的升職和愛普莉的懷孕,使弗蘭克又動搖了。他們的矛盾升到極點。第二天早晨,愛普莉像往常一樣做早餐給弗蘭克吃,但這反常的平靜預示著愛普莉生命的終決,她讓自己自殘般地流產,最後死在了醫院。弗蘭克陷入無限的痛苦中。然而世界仍進行著它殘酷的輪迴,不管有多少人在痛苦中掙扎著——他們的房子在等著另一個租住的人。

影片本身而言,同樣有很多的吸引人之處:特殊的歷史時代,普通但不失代表性的家庭生活,以及在以上兩種特殊條件下的特殊生存環境,都成為那個時代無法抹去的座標之一。戀人、夫妻、情侶、家人所有這些人們無可避免的關係,在社會、工作、壓力以及責任的催化之下,變得走樣甚至糾纏不清。導演再次利用其細膩、寫實且帶著幾分溫馨的表現手法,讓觀眾們欣賞影片的同時進入反思的氛圍當中。他對於這種特殊時代下的“家庭變革”或者說是“生活革命”再度讓人們陷入沉寂甚至是“陶醉”其中。

“浪漫主義”一詞既可以用來描述感情生活,也可以用來形容政治運動,同樣十分貼切。因為兩性關係與政治生活具有一種高度的結構相似:兩者都始於某種人生理想,都會有制度性的“常規狀態”(婚姻和政體),也都內在地蘊含著革命的潛力——或出於對苦難不公的抗爭,或出於對平庸無聊的反叛——走向顛覆制度的“反常規狀態”(解體與變革)。而電影《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Road)正是蘊含了這雙重意義,它是一個關於婚姻生活的故事,但同時意味深長地指涉政治,使得這部作品也因此而耐人尋味。

萊昂納多與凱特十年後在銀幕上的再度組合,《革命之路》所呈現的卻並非再是一如《泰塔尼克號》般為人動容的純美之愛,中產階級的婚姻危機,成為了這部電影在兩個明明相愛的人之間難掩的隱痛,但這部電影所要一展的卻遠遠並非只是中產階級的婚姻危機範疇,它更為深層次所揭露的是每個人心中那理想被生活扼殺的殘酷,一場夢想幻滅所誘人的啟迪,是這部電影最讓我所鍾愛,並有感獨到的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