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新高考”試驗欲打破一考定終身 首批考生今赴考

高考 大學 語文 升學考試 參考消息 2017-06-08

新媒稱,首批經歷了中國最全面高考制度改革的學生6月7日將走進考場,一些教育專家對這次改革評價積極,認為“新高考”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困境,給予學生更多選擇權的成效初顯。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6月7日報道,中國在2014年發佈《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啟動上海、浙江的高等學校入學考試(高考)綜合改革試點。這被視為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中國在高考制度上做出的最為全面和系統的改革。

根據上海、浙江推出“3+3”的新高考方案,高考總成績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全國統一考試的語文、數學及外語這三個必考科目的成績;二是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自選三科的成績。

浙江學生還能享有多次考試的機會,例如外語能考兩次,學業水平考試的自選三科也可一年兩考。這糾正了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分散了學生在高考期間的壓力。

報道稱,新高考方案也取消了文理分科,打破傳統文科考“史地政”、理科考“物化生”的模式,考生可根據興趣和特長,自行搭配考試科目組合。

據說,這個改變廣受學生歡迎。新華社報道引述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數據顯示,改革後浙江省選擇純理科的學生由60%降至17%,選擇純文科的由40%降10%,更多學生交叉選擇選考科目。另有分析認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跨領域的工作,兼具文理科知識和思維模式的畢業生更能適應和勝任。

報道稱,在“新高考”之下,學生的高考成績由“兩依據一參考”構成:“兩依據”即統一考試和學業水平考試;“一參考”即綜合素質評價。加入綜合素質評價的非分數指標,是為了破除“唯分數論”的弊端。

杭州高級中學校長尚可說,這種招生取向撬動了中學育人模式的重構,高考改革釋放出多元化招生的信號,倒逼中學關注學生的基本素養,如社團表現、學術創新和體育競技等。

不過教育界人士還在觀望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效果能有多大。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說:“高校按綜合素質自主招生的名額畢竟有限,高校的錄取制度還是偏重於按總分錄取,所以總體上學生、家長和教師都還是更關心核心科目的分數。”

報道稱,這一輪高考改革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上海、浙江在落實改革時作了很多摸索和嘗試,過程並不完全一帆風順。

取消傳統的文理分科後,可以更自由選擇科目組合本來是好事,但沒有及早規劃職業的學生面對選科時則倍感茫然,有的甚至多次要求修改選考科目。

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教師楊春林說,高考改革倒逼學生和家長提早關心人生規劃的問題,學校也為此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提供指導。

取消文理分科為學校教學管理帶來的挑戰是,需通過走班教學、分層教學、分組學習等靈活變通模式,滿足不同學生對不同科目組合的需要。在兩年多來摸索和調整的過程中,一些學校難免出現某類教師短缺或過剩的問題。

今年是中國恢復高考40週年。熊丙奇綜述,為順應社會的變化和人才發展的需要,高考制度過去40年一直在進行調整,主要結果是讓學生在科目、考試和學校方面擁有更多選擇權。

新媒:“新高考”試驗欲打破一考定終身 首批考生今赴考

資料圖片:2017年6月6日,考生進入江蘇南京金陵中學考點查看考場。新華社記者 孫參 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