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計時已不足10天,腦科學家指導高三考生做最後一輪複習

六月馬上就要到了,這也意味著中考、高考以及各路期末考試的集結號已經吹響。尤其是對於十二載寒窗苦讀的高考考生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一仗,雖然不至於一考定終身,但至少關係到你未來四年以及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起點和高度。

苦讀了這麼久,成年人都在討論996,其實高三生何止996,能996的高中生都是被羨慕的對象。所以孩子們無論如何要考得好一點,發揮出正常水平,至少要對得起自己這些年的付出。

高考倒計時已不足10天,腦科學家指導高三考生做最後一輪複習

為了幫助你們在這最後的一週取得最好的效果,特別分享一些腦科學家的前沿科研成果,向考生提出該如何複習,何時進行復習以及在哪裡複習等問題的合理建議。

時間已經不足一週,相信大部分學生都分成了三個陣營。

第一種,是臨考慌張型,他們漫無目的地看各種試卷,不停地做卷子,要說有多少建樹也不見得,但求個心安,至少能夠說出“我已經盡力了”。

第二種,是肆意放縱型,他們篤信到這份上再用功看書也枉然,索性拋下書本和試卷,開始看電視,打遊戲,美其名曰“我需要放鬆”。

最後一種,是臨時抱佛腳型,他們不到最後一刻決不放棄。此時全力以赴針對錯題集和薄弱的知識環節反覆練習,哪怕考試時能多拿一分兩分也是好的。

每個人的心理素質各不相同,也許確實有打遊戲,看電視超常發揮的悍將,但如果可能,請不要放棄這一週多一點的複習時間。你的人生有無數打遊戲的時間,然而這幾天卻再也不會重來了。也許就是這幾天搶到的這一分,能改變你的命運。

那麼進入最後一輪複習,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把時間花到刀刃上呢?

1、冷靜下來,找到薄弱環節

臨考慌張型考生往往會覺得,快要考試了,拿起做過的卷子一看,突然好像這也不會,那也不會,就連從來沒做錯過的題型都失去了把握。停!這只是錯覺。舉個例子就明白了,當你盯著一個字看很久的時候,會突然發現自己不認識它了。

這並不是因為你真的突然變文盲了。認知神經科學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語義飽和”,意思就是由於短時間的重複刺激,讓神經元之間的突觸產生了抑制作用,也就是說神經系統活動發生了疲勞。所以當你發現自己連一直會做的題目都不會了的時候,你的神經一定已經很疲勞了,你要做的不是懷疑自己,而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再糾結於這個知識點,換科目學習或者活動活動身體甚至去睡一覺。

因此高考複習的第一步是冷靜。考試這件事上,每個高三考生都是熟練工。高考不過是換個地方,更正式一點的考試。接下來是找到自己真正薄弱的環節,有錯題本的趕緊拿出來,此時不用,更待何時?找到你不擅長,但歷年都很容易考的題型和知識點,這是你接下來一週內需要重點攻克的對象。不要懷疑自己,臨陣磨槍不快也光,你一定可以撼動這些知識的堡壘。

2、帶著問題,以考代學

那麼如何複習自己的薄弱環節呢?是否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按部就班地記背就可以了呢?並非如此。目前最前沿的腦科學研究結果表明,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是有誤差的。本尼迪克特·凱里在他的著作《如何學習》一書中融合了最新的國際教育、心理學、腦科學前沿科學成果,揭祕大腦學習原理。

高考倒計時已不足10天,腦科學家指導高三考生做最後一輪複習

鮮少有人知道艾賓浩斯在做遺忘曲線實驗時,曾為了確保不受其它記憶干擾專門設計了一套毫無意義的音節詞,並得出結論人們對新事物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減弱。聽上去好像沒毛病。問題是,你真的有需要記背毫無意義的材料的時候嗎?

高考倒計時已不足10天,腦科學家指導高三考生做最後一輪複習

艾賓浩斯曲線的結論是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將所學的內容遺忘。艾賓浩斯認為記憶和遺忘是對立的關係。人們之所以記不住是因為忘記了。

要確認艾賓浩斯的理論是否正確,我們先來看看科學研究員菲利普·巴拉德曾做過的一個實驗。他讓一群小孩學習一首詩歌,時長為5分鐘。之後立馬來了一次測試。孩子都是普通孩子,基本上都能記得一些詩歌內容,更多的是忘了。過了兩天,巴拉德想知道孩子們把已知的內容忘記了多少,又測試了一次。這是孩子們僅僅於兩天前學了5分鐘,中間沒有任何複習的情況下測的。結果出乎意料,孩子們第二次測試的結果比第一次還要好,不但沒忘,反而記起了更多內容。巴拉德不死心,過了幾天又測了一次。結果比第二次還要好。這就完全和艾賓浩斯的實驗結果相悖了。

上個世紀80年代,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比約克教授夫婦根據此實驗提出了“記憶失用理論”他們將人的記憶分為兩個緯度,一是存儲強度,一是提取強度。存儲強度就是記住一項內容,這個是不會隨著時間而減弱的!也就是你現在記住的東西,其實進入腦海以後就不會再忘記。另一緯度是提取強度。也就是你能否回想起來的關鍵。提取強度是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慢慢變弱。什麼意思呢?就是你記住的東西其實不是遺忘了,而是你讀取不出來。就像東西落在家裡,東西沒丟,還在家裡,只是你找不到它就沒法用。

根據比約克教授夫婦的理論,遺忘非但不是記憶的敵人,反而是幫助你屏蔽掉其他記憶干擾的幫手。

說回高考複習,瞭解這些對高考最後一輪考前抱佛腳有什麼意義呢?首先,相信你的薄弱環節,記不住的知識點,一定是你曾經學習過的內容。你只是不知道怎麼樣把它回憶出來,落到紙面,繼而拿分。這樣一想,會不會覺得放鬆一些。

其次,用什麼方式去增強你的提取強度呢?其實實驗已經給出了答案,就是主動回憶。複習完一個知識點,立馬用一個小測試考驗自己記住了多少。通過主動記憶去加強提取路徑的強度。然後隔一天再考,考完訂正,如是三四次,應該就能記住無虞了。這樣記憶效率最高。

高考倒計時已不足10天,腦科學家指導高三考生做最後一輪複習

何時複習?

考前這一週,基本上高三考生都在家裡複習了。大部分人被分為雲雀型和貓頭鷹型兩種類型。雲雀型早上精神,晚上萎靡。貓頭鷹型反之。對於貓頭鷹型的同學來說,這段時間最好能調整過來,把複習時間安排到和考試時間相一致。這樣能讓大腦在需要的時候充分地活躍起來。

高考生複習的時間,以一場考試的時長為準,中間適當地休息。總之一切根據高考安排來排複習時間就沒錯了。這能讓你的大腦在考試的時候最快時間活躍起來。

如何佈置複習環境

那麼複習地點是不是也要完全像高考一樣,找套課桌椅,安安靜靜地複習呢?答案可能又和大家所想的不一樣。

心理學家史蒂文·史密斯做過一個實驗。他曾招募54名新生,分成3組背單詞,一組聽爵士樂,一組聽古典樂,還有一組安靜地學習。然後又把每一組分成三隊分別在三種環境下考試。即聽爵士樂學習的分別去播放爵士樂、交響樂、以及安靜的教室去考試,以此類推。

表現最好的兩組分別是聽爵士樂的學生在播放爵士樂的教室考試,以及聽古典樂的學生在播放古典樂的教室考試。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成績最低的居然是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並在安靜的環境中考試的學生。

這是因為背景刺激能提升記憶讀取強度。當環境太過安靜,大腦就沒有外在刺激的鑰匙能提示記起記憶內容了。

因為高考考試環境是絕對安靜的。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本尼迪克特的建議,最好複習的時候儘可能變換不同的環境,改變背景音樂或者換地點,這麼做可以增加記憶刺激的多樣性,等於給了一段記憶多把記憶鑰匙,只要大腦想起任何一把鑰匙,就能想起這段記憶了。所以考生在複習的時候,可以今天在家裡邊聽古典樂邊學習,明天去咖啡廳學習。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單純地變換音樂,甚至可以一邊走一邊學習。這樣學習記憶的效果是最好的。

高考倒計時已不足10天,腦科學家指導高三考生做最後一輪複習

保證睡眠

考生經常會聽到類似考試前需要好好休息的忠告。這是正確的,然而你可能會以為睡眠的作用僅僅是保證有一個充沛的精力,讓第二天可以更好的學習、複習、考試。這你就小看了睡眠的效用。腦科學家已經達成了共識,睡眠不但可以鞏固記憶,還可以自動整理、整合一些看似沒有關聯的信息,甚至能在你毫無覺察的時候幫助你解決白天沒有想通的難題。

高考倒計時已不足10天,腦科學家指導高三考生做最後一輪複習

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來自於俄國化學家德米特里·門捷列夫的例子。他曾經花了大量時間,通宵研究,試圖把所有元素整有序而合理地排列起來,卻一無所獲。直到他累得睡著了,在夢裡,他“看到了”一份完整的化學元素排列表,正是他夢寐以求的答案。這就是化學元素週期表的由來。

睡眠不僅僅能讓人恢復體力和精力,甚至能增強記憶力,以及解決白天冥思苦想解決不了的難題。可以說睡眠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所以高考考生無論如何一定要保證8小時的充分睡眠。白天你主動學習,晚上睡著了,就是被動學習。睡眠的作用至關重要。

總結一下,在臨考前這一週,高考考生最好能放鬆心情,冷靜下來,利用最後的時間,把自己的薄弱環節挑選出來,通過一週的複習,儘可能提高一些分數。在記憶知識點的時候,可以通過間隔性的小測驗,提高記憶的效率,加強記憶提取強度。考生複習的時間表可以根據高考時間表來安排,但考生在複習的時候,不要保持絕對安靜,可以適當變換環境,改變背景音樂,經常換地方學習效率會更高。最後,無論如何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相信你們一定能抓住命運給你們的最寶貴的一週,發揮出120%的水平!

祝高考考生旗開得勝!勇敢得獲得屬於你們的果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