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應試轉向全面發展,高中教學將有新模式

高考 北京師範大學 大學 設計 科技日報 2019-06-30

本報記者 馬愛平

從應試轉向全面發展,高中教學將有新模式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作為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重要綱領性文件,《指導意見》就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根據《指導意見》,2022年前高中將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增強課程教材育人功能

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表示,這次普通高中課程教材的修訂,不僅對內容進行了更新調整,同時對課程的結構也進行了優化。增強課程教材育人功能的措施,突破以往課程目標的表述,重新界定課程目標,使得課程的育人目標和要求更加具體化、更加細化,聚焦人的發展,與教師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聯繫更為緊密。

“為了強化課程教材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學業質量標準。明確每一門課程到底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對於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考核評價,不僅僅是關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素養的養成,關注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形成。這次新課程修訂以後,特別強調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由此推動整個育人模式的改革。”申繼亮說。

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院教授方曉義說,《指導意見》首次將“學生髮展指導”提升到“推進育人方式改革”的高度。

“每個地區和學校需要探索和建立適合本地區、本學校及其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生髮展指導模式。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學生具有不同的發展方向、需求和水平,要在充分評估本地區和本學校學生的發展方向、需求和水平的基礎上,建立面向全體學生、部分學生和個體學生的三級發展指導模式,既滿足全體學生和部分學生共同的發展需要,又滿足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要,尋找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路徑,成就每一個學生。”方曉義說。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認為,《指導意見》明確了當前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發展趨勢,也凸顯了黨和國家的人才培養要求,將促進高中教育從“應試”教育模式向“全面育人”教育方式轉變;從以“升學”為目標向“升學與生涯輔導相結合”目標轉變;從高中教育“分層發展”向“分層與分類相結合”方向轉變。

用課程標準全面引領高中教學

《指導意見》要求“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與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要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製定考試大綱。”這為克服片面知識應試教學提供了可能。

當前,普通高中教育正處於普及攻堅、課程改革、高考綜合改革三項重大改革同步推進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通過深化改革,著力破解當前面臨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確保各項改革能夠有效銜接、協同推進。

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加強指導、多部門協同推進。

“為保障改革的各項目標、任務和措施落到實處,《指導意見》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明確部門分工、強化考核督導和營造良好環境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並特別強調國家要制定普通高中辦學質量評價標準,完善質量監測辦法,引導各地樹立正確政績觀和科學教育質量觀,完善對學校和教師的考核激勵辦法。”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說。

對於指導意見中提出的科學核定普通高中培養成本,健全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各地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應於2020年達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個別確有困難的地區可延至2022年前。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馬嘉賓表示,目前一些普通高中經費投入不足,有的學校日常運轉困難。隨著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的推進,這些學校面臨的困難更大。為此,迫切需要加大經費投入。

馬嘉賓說:“總體上看,各地通過努力,到2020年達到1000元以上的最低標準是能夠實現的。同時《指導意見》也沒有一刀切,對於確實有困難的個別地方,也允許適當延後,這也是考慮到了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