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御筆賜匾——都一處!

乾隆 燒賣 同治 小吃 旅途中的風鈴 2017-06-12

乾隆十七年,乾隆皇帝親自品嚐,併為該店賜名,並御筆賜虎頭匾。可以說沒有都一處,北京人還不一定知道燒賣是什麼......

乾隆皇帝御筆賜匾——都一處!

皇帝,名人,都曾垂涎於此

都一處燒麥館最早是以經營燒餅、炸豆腐、燒酒的小鋪,俗名“醉葫蘆”,因門口掛一破酒葫蘆而得名,清乾隆17年(公元1752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訪深夜回京,到酒鋪用餐,因除夕京城僅此一家還未關門。又服務熱情而龍顏大悅,於是派太監賜匾取名“都一處”

乾隆皇帝御筆賜匾——都一處!

郭沫若生前經常偕夫人前往都一處用餐,1964年,郭老親筆提匾“都一處”,其夫人於立群也為該店手書了高2米寬3米的《毛主席詩詞》壁書。都一處的兩塊匾,是其口味的最好證明。

不求多,但求精

都一處燒麥館,開業於清乾隆三年(1738),創業人姓王,原籍山西。最初獨一處只是一蓆棚小酒店,在前門外大街路東,鮮魚口南。賺錢後,於乾隆七年(1742)蓋了一間門面的小樓。經營品種有煮小花生、玫瑰棗、馬連肉、晾肉等小菜。 到乾隆十七年,因皇帝賜名,又送一“虎頭”匾而出名。同治年間又增添了燒麥,其特點不僅皮薄餡滿,而且味道極好。 抗戰時期,都一處雖倖免沒倒閉,但生意一直不振,直到北京解放,才獲新生。

乾隆皇帝御筆賜匾——都一處!

皇帝到都一處喝酒,賞虎頭牌匾,都一處設了寶座等等,對都一處的興旺發達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都一處的經營品種,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能有所提高。直到同治年間,才增加了燒麥和炸三角等主食,還增添了炒菜。

乾隆皇帝御筆賜匾——都一處!

細品甕頭春酒味,自堪壓倒碎葫蘆

都一處發揚待客周到熱情,選料精做工細味道好的傳統,特別是回鍋肉,做得很有特色,成為每一位來吃飯的顧客必點的菜餚。當時,京城有名李靜山者,寫詩讚曰: 京都一處共傳呼,休問名傳實有無。細品甕頭春酒味,自堪壓倒碎葫蘆。

乾隆皇帝御筆賜匾——都一處!

日偽時期,都一處和北京城裡所有的工商業一樣,受到了沉重打擊,長期以來生意不振。都一處經歷了多次裝修翻建,1964年遷入現在的兩層新樓。同年秋天,郭沫若到店觀賞乾隆御賜的虎頭匾後又為都一處寫匾。文革中改名為燕京燒賣館,乾隆御賜虎頭匾也被紅衛兵砸爛,直到1981年恢復老字號。1997年4 月都一處再一次翻建,並於1998年 8月18日開業。發展到2016年已開設多家分店。菜品及服務保持了原有的特色。

乾隆皇帝御筆賜匾——都一處!

乾隆皇帝御筆賜匾——都一處!

乾隆皇帝御筆賜匾——都一處!

來源:途鈴AP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