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基礎教學中的手腕訓練

鋼琴 音樂 音樂共享頻道 2019-07-06

手腕在整個鋼琴演奏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概括起來有兩點:(一)支撐;(二)調節。趙曉生先生在其所著的《鋼琴演奏之道》中稱其為:力量的“中轉站”和“調節器”。

手腕的訓練

 (一)連奏中的手腕動作

 連奏:不間斷地、連貫地奏出旋律中的每一個音。連音奏法的關鍵是力量的轉移。在彈奏中要使手臂放下的重量從一個手指移到另一個手指上,手腕起著“送”的作用。

 1、單音連奏中的手腕動作

 單音連奏的訓練應先從兩個音的連奏開始,其基本彈奏方法是:彈奏第一個音時,手臂落下,手指站穩,手臂和手向外向上(向裡向下)的動作“滾”起來,把彈奏第一個音時的力量“送”到第二個手指上(這裡的“滾”就是指手腕把力量“送”過去)。

 在掌握好二音連奏的基礎上,然後再進行三個、四個等多個音的連奏練習。

 2、彈奏音階的腕部動作

 音階彈奏是各種演奏技術的基礎,當其沿著一個方向進行時,腕部即向手指運動的方向傾斜,並帶動手指沿著音階的前進方向進行彈奏。因此,腕部姿勢的變化是能否彈好音階的關鍵所在。

 3、彈奏琶音的腕部動作

 琶音:有長短兩種。

①短琶音的訓練可以採取先將手型固定下來,用重量先將第一個音彈下去,以後三個音(或兩個)在手腕的支配下使手平滑地沿著鍵盤移動,手腕逐漸提起:

鋼琴基礎教學中的手腕訓練


 ②長琶音的訓練則是在短琶音的基礎上加以轉彎動作,手臂帶動腕部移動。

 4、固定音型的手腕圓形動作

 ①手腕從左至右,由上向下的圓形練習:

鋼琴基礎教學中的手腕訓練


 ②手腕從右至左,由上而下的圓形練習:

鋼琴基礎教學中的手腕訓練


 

(二)斷奏中的手腕動作

 斷奏:是指間斷地、單個奏出每個音的演奏方法。在鋼琴彈奏中,手腕始終處於主導地位,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1、單音斷奏的手腕動作

 對於初學者來說.首先學習前臂斷奏彈奏,然後再學習手腕斷奏。具體做法是:先做徒手練習,將前臂抬起,手腕放鬆,手部自然下垂,手指彎曲,然後前臂自然落下,手指支撐,使手腕達到富有彈性的上下運動。在掌握其正確的彈奏方法之後,然後再進人樂曲的練習。

 2、雙音與和絃的斷奏

 雙音斷奏:彈奏雙音時,手腕的彈性和靈活性尤為重要。以布格繆勒的《兒童聯歡會》為例:彈奏此曲的要求是,右手的手指站穩、手腕靈活、富有彈性,腕關節輕鬆自如地上下活動。

 和絃斷奏:彈奏和絃時,手腕必須做到堅挺與彈性的結合,如同彈簧一般具有柔韌性和爆發力。訓練方法是:先將手指按在鍵盤上,手臂放鬆,手指各關節站好,掌關節、指關節不能塌陷,藉助臂力使手腕由輕到重、由慢到快上下進行活動,使其具備支撐和彈性調節的雙重功能。例如:在彈奏貝多芬《“熱情”奏鳴曲》第三樂章時如果手腕僵硬,彈出的聲音就會粗暴、僵死,很難把握樂曲的風格與情感。手腕疲軟,彈出的聲音不僅缺乏力度,而且還會含糊不清,就像一個口齒不清的孩子表達不出自身的要求一樣,讓人無從理解。


鋼琴基礎教學中的手腕訓練


 3、八度訓練

 八度是鋼琴彈奏中較難掌握的一種技巧,尤其是在快速的八度彈奏中,手腕的問題顯得異常突出,很多習琴者過早地產生疲勞感,其主要原因是手腕、手臂放鬆不夠,手腕不具爆發力,對指端的力度、速度、重心調節反應不夠敏銳。因此,在訓練中要把握好以下幾點:①把握好手型,手掌、1、5指構成一個結實的架子,這個架子結實但不僵硬,放鬆但不鬆軟,1、5指扣在鍵盤上構成八度的兩個音,手掌自然打開呈拱形狀,下鍵時,指間的關節和肉墊承擔起手臂下垂的重量。②手腕的顫動練習,在彈奏之前做一些輔助練習,如:拍皮球,可幫助腕關節靈活、放鬆。③由慢至快的八度練習。

 以上八度練習,節奏由鬆至緊,速度由慢至快。彈奏時,應把重量放在主要的音符上,小音符則靠手腕自然顫動的力量進行彈奏,手腕自身有控制的“顫抖”能力越強,肘部、大臂乃至全身放鬆的可能也越大。以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中快速連續八度為例,手腕堅實地支撐,將下臂和手腕動作以不同的比率混在一起,依靠其自身的爆發力,在極小的動作幅度範圍內精確地把力量集中在手掌上,手腕彷彿不離開鍵盤,並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到由1、5指構成的八度架子上,就可把這一技術片段彈奏的乾淨利索、輕鬆而準確,從而獲得朗誦般的效果,這就是李斯特八度的典型特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