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在學鋼琴中的“得失論

鋼琴 不完美媽媽 幼兒園 家庭教育 薩克斯小迪 2019-06-17
談談在學鋼琴中的“得失論

1、在學鋼琴前選擇鋼琴老師的得與失

選擇鋼琴老師,對於啟蒙鋼琴是至關重要的。往往例如孩子彈琴如何發力,手型的好壞(需認清為什麼需要好的手型,古典鋼琴演奏手型不只是為了好看而已)等等問題,一旦發生了偏差或許就很難改正。

然而有許多家長會覺得幼兒園的大班鋼琴課收費很便宜,“我們以前的鋼琴老師是我們小區裡的收費才60元/小時,我們學了2年,現在完成了拜厄上、小湯三。”

既然那麼便宜,為什麼不去那些地方學習呢?

 2、成人學鋼琴中的得與失

成人學鋼琴與孩子學鋼琴不同,他們有更多的本職工作需要去完成,除了本職工作外或許會充斥著許多習以為常的事情,例如:上網。

有些白領因為某些觸動而瘋狂地迷戀並期盼學習鋼琴,但是這往往是期盼而已,無論你花了多少費用、找了思路那麼清晰的鋼琴老師,自己平時的鋼琴練習永遠是必須的。然而往往那些迷戀過度,吵著鬧著要學鋼琴的成人,每天是離不開電腦生活的。情願在網上打遊戲、聊天、看視頻,也不肯花點時間來鍛鍊身體、做點家務。保持好每天的練琴,對於他們談何容易。

成人學鋼琴之前一定要考慮,未來的鋼琴學習,你希望得到什麼,並且你需要付出些什麼?

 3、孩子練琴中的得與失

家長與鋼琴老師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對於“得與失”的正確理解。

A、孩子堅持每天練琴並練琴時間有規律,失去的是少許的玩樂、個別家長個人空間的時間(好的家庭教育下,進入一定階段後,不是每個家長都必須每時每刻監督著孩子練琴的),然而孩子得到的是持之以恆的好習慣以及每天有規定的時間來作為學習的習慣;

B、孩子喜歡背譜,甚至有許多鋼琴老師(尤其是一些自稱所謂“音樂家協會會員老教師”)特別喜歡以及縱容孩子啟蒙階段背譜,孩子的記憶力好,一首一首曲子練出來,啃出來,得到的是家長看到孩子貌似“很厲害”的滿足感,對這些老教師的敬佩感,考級考得快的虛榮心。失去的卻是孩子其實一無所獲,脫離老師就貌似不會彈鋼琴了,不教的曲子就完全沒辦法自己完成,喜歡而老師沒佈置的曲子自己沒有辦法學習等。

C、漸漸讓孩子明白:想得到成功,就需要付出努力,花時間去思考去堅持;想永遠保持著對某件事情的興趣,就需要不停地去探索它、追去它;想要得到為所欲為、喜歡不聽父母話,就需要做到不依賴父母甚至自己養自己;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或重視,就需要先尊重他人、關心他人;想要輕易放棄,就需要捨棄之前一切的努力,所以需要先列出放棄的正當理由等。

 4、家長決定讓孩子學鋼琴及之後的得與失

A、家長決定了讓孩子學鋼琴,但是不先買好鋼琴。得到的是對於孩子的尊重以及避免因為孩子放棄之後金錢損失。失去的是對於孩子的威信,以及身體力行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會因為你以後的“萬一不成功”而留好後路。

B、對於孩子鋼琴學習過程中,把“孩子還小不懂的,做不到的”掛在嘴邊的。得到的是對於老師“高要求”的否定、對“未知領域”的排斥、對所謂主觀真理的信仰,失去的是老師在學生面前的威信、對於未知技巧方法的認知機會、孩子有新突破的機會。

C、孩子學鋼琴,遇到難題練不好,或者因故或孩子遇到難題一個星期的任務沒有完成,家長就打罵孩子或者向鋼琴老師請假,希望多一個星期的練習時間。得到的是滿足併發洩自己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和防止孩子捱罵或自己失去顏面。失去的是鼓勵孩子堅持的機會,並且家長根本還搞不清楚老師的作用以及上課需要學的是什麼?

孩子是學生,遇到難題和挫折本就是應該的,孩子犯錯或者遇到難題的背後,總是有原因的!

比如孩子識譜慢,總說孩子笨或一味逼迫是沒用的。希望孩子識譜快,憑什麼快?以什麼方式快起來?背出來就能快了嗎?老師要學生某個小節彈弱點、彈強點,孩子總是做不好。問題是如何才能強起來,如何才能弱下來呢?啟蒙階段的一首一首曲子學下去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每首曲子,而是孩子能在每首曲子裡學到什麼,下次遇到了該如何思考,該如何做?

然而完成這些練習點或穩固這些思路需要時間,所以萬一家裡因故孩子沒有完成,也不應該隨意缺課。其一是因為孩子若努力了卻沒有完成,大多是有思路或方法上錯誤的原因的,需要鋼琴老師指點才能更好的完成,做到演奏中思路的明確。其二孩子沒有練習的話,在曲目練習點上需要老師再強調一下,或許正好作為一堂“鋼琴陪練”課,讓老師看看並把關一下孩子平時在家從生疏到熟練、從熟練到“上色”的練琴狀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