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兩年琴童媽媽的心路歷程:孩子是怎樣學習鋼琴的'

"

本文為作者青絲媽媽原創,版權歸個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

本文為作者青絲媽媽原創,版權歸個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一個兩年琴童媽媽的心路歷程:孩子是怎樣學習鋼琴的

家有小琴童一枚,學習鋼琴剛好兩年。閒暇之餘想起陪孩子走過的學琴時光,頗有些感慨。

鑑於現在很多爸爸媽媽們都在糾結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去學鋼琴(或其他樂器),也許我的這篇文章可以給大家提供一些小小的參考。

01

想讓孩子學鋼琴,是我長久以來的一個心願。

可能不少父母會有跟我有一樣的執念:小時候因為家裡條件不好,從來沒有進行過任何藝術方面的學習,然後特別羨慕那些會唱歌跳舞,會彈鋼琴拉小提琴的孩子。

心裡想,等我以後有了孩子,我一定也要讓TA去學鋼琴。

然而,家裡的“豬隊友”並不這麼想:“學什麼鋼琴啊,浪費錢!你以為你能培養出下一個朗朗、李雲迪啊!”“把書讀好了才是正事。”“你不要把你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他像我,一看就不怎麼喜歡音樂。”……

我被懟了無數次,不知道又被氣出了多少顆肌瘤和腫塊,才換來了一句:“那你讓他去試試,他不喜歡你就不要強迫他!”

有多少家庭也這樣,“孩子不喜歡就別學了。”

4歲半,我家的兒子話還說不太利索的時候,我帶著他走進了一家琴行。

聽說我們是來免費試課的,老師的態度並不是很熱情。帶上孩子上了二樓,給他上了一節30分鐘的試聽課。

全程我在旁邊,越聽心越沉入谷底。

確實,孩子太小了,書本上的字一個都不認識,老師教授的內容,他似乎也很難理解。而且他從不主動跟老師交流,偶爾被動點著頭,算是迴應。

當然,我兒子那時候自身也有很大問題(隔代撫養,在很多方面都滯後於同齡小朋友)。

懨懨地回了家,我自己被結果打臉了。

02

但我從來沒有死心,只是在想著該如何勸動孩子爸爸,再給一次機會。

契機出現在我表妹身上,她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孩子的鋼琴等級證書,小學五年級,七級,是我老家一個小山村鎮上的孩子。

孩子爸爸看到了,衝口而出:“***也在學鋼琴啊?你表妹培養得不錯!”我聽出了一絲羨慕嫉妒恨的味道,趕緊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那要不要再讓吉米去試試鋼琴課?”

他沉默了幾天,突然主動問兒子:“吉米,你想學鋼琴嗎?”

很意外地,孩子竟然點了點頭:“想啊!我們幼兒園就有一臺鋼琴,老師有時候會彈琴給我們聽。”

於是我們又一次走進了琴行。

還是上次那位老師,態度還是淡淡的(後來發現其實她性格就是這樣,並不是針對我們)。

這次試課明顯比兩年前好了很多,吉米聽得很認真,也能跟上老師的指導說明,老師似乎對他也有幾分好感。

回到家,孩子自己宣佈:“我要跟著老師學鋼琴!”

孩子爸爸連忙補充一句:“你記住是你自己要學的啊!以後可別說不想學了,知道嗎?”

我有些無語,才六歲多的孩子,你能指望他記住自己的“初心”?就能堅持自己的“初心”不動搖?

哎,反正我的心願算是實現了,接下來就看孩子自己的表現了。

03

開始幾周還是蠻順利的。

一週一次課,老師教的內容很簡單,孩子幾乎一學就會。

沒上幾次,就能彈出《瑪麗有隻小羊羔》了。

三個月以後,一些兒歌《我愛我的幼兒園》《上學歌》等他也學會了。

可是,我得知了一件喜事:鋼琴老師懷孕了。

當過媽媽的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孕後期至少有兩個月要休養待產,然後最起碼半年的產假,然後寶寶還小…

我不可能讓孩子停課半年,還不確定老師是不是一定會回來吧?(事實證明後來這個老師產後只回來上了十幾天的課,就辭職了,說是寶寶沒人帶。)

雖然我對這個老師真的很滿意,雖然孩子也很喜歡老師。

但我們還是換琴行、換老師了。(剛好附近有另一家琴行開業搞促銷活動)

然後,大概半年多的時間,又換了4回老師。

不是我們想換,是新琴行留不住人才。小地方就是這樣,鋼琴師資也是個大問題。

我終於忍無可忍,堅持要這家琴行的創始人,也是一位鋼琴老師,自己親自教,這才徹底解決了老師的問題。

04

從換老師事件,我也發現了老師對於孩子學琴效果的影響。

有的老師資歷淺,教材銜接不合理;有的老師只顧進度,不重視基礎;有的老師過於嚴厲,給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

而且每個老師的教學方式和風格都有小小差異,孩子適應起來也需要時間。

我也是後來才明白,啟蒙老師對於孩子學習鋼琴的重要性。

主要是基礎,以及興趣。

啟蒙老師如果沒有狠抓基礎,孩子一旦養成不正確的手型和習慣,以後改起來特別費時費力。

例如我家吉米,一直有折指、掌關節支撐和顫手腕等問題,反正靠我提醒他、吼他、批評他,幾乎沒有什麼效果。

我不明白為什麼老師也不怎麼指出基礎的問題(雖然我跟她溝通了好幾次),畢竟我自己不專業。

陪練的時候,我有好幾次很想大喊:Stop!stop!stop!

因為我覺得基礎不好,一直用錯誤的方式在彈,學得越多,錯的也只會越多。堆積的問題越來越多,改正起來難度就會越來越大。

但是孩子被老師“洗腦”了,他很喜歡學鋼琴,他要繼續學鋼琴。

在“興趣”這一塊,我倒是很佩服現在的鋼琴老師,也不知道用了什麼方法,孩子特別喜歡她,特別願意跟著她一起學。

05

雖然吉米嘴上說喜歡鋼琴,練起琴來卻一點也不歡喜。

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孩子練琴時間逐漸拉長。

一開始是20分鐘,慢慢到30分鐘、40分鐘,最後固定在1個小時。以前每週允許他休息一天,現在必須天天練。

他越來越不樂意了。

只要我有一天懈怠,他絕對會偷懶。只要我在他練琴時稍加批評,他立馬哽咽成寶哥哥。

還在“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裡寫道:我只喜歡爸爸、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和妹妹,我不喜歡媽媽。”

我雖沒有傷心成林妹妹,但是也是被寒了心。

他爸還火上澆油:“你看看你都把孩子逼成什麼樣子了?別學了!明天就去琴行退學費!”

一開始我恨不得衝上去給他來一記佛山無影腳,次數多了我也麻木了:“有本事你自己找人家去退,我懶得管。”

我是真的不想管了,再也不想陪練了。每天自己累得半死氣得不行還被人記恨成壞媽媽。

他愛怎麼彈怎麼彈,想怎麼彈怎麼彈吧。

我只要求他每天必須練夠40分鐘,什麼手型啊,折指啊,你自己看著辦吧。

就這樣,我對孩子彈鋼琴,進入半放棄狀態:反正我也不指望他走專業的鋼琴道路,反正學費也交了大半年,反正他自己還想學。

那就這樣學著吧,學到哪算哪。

06

怎麼我自己都覺得越寫越像是一篇鋼琴陪練的軟文廣告了?

大家放心,不是。

因為我家後續的發展是:沒有了媽媽給自己製造壓力,吉米反而憑自己內心的興趣學出了一點成績。

雖然不是很積極,但至少他做到了每天自覺坐到鋼琴面前,彈夠40分鐘才出來。

手型等基礎問題,雖然沒有完全改正,但相比以前,好了很多。

主課和集體練習課從來沒有缺過課,自己去自己回。

老師表揚他的次數越來越多。

每次去看琴行的彙報演出,也能感覺出吉米在同年齡段的孩子裡,演奏效果是比較出色的。

而且跟我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他爸爸都吃醋了。)

我也從“陪練”這件小事裡,反省到了自己的錯誤:對於孩子,我要求過高、態度也不好。

其實,父母指出來的問題,孩子自己心裡也很清楚。但是任何缺點和習慣,改正起來都不是一朝一夕。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向上的心。他也一直在默默努力。

只要肯給他時間,不要給他過多的壓力,他的能力足以支撐他戰勝困難。

作為父母,是給予他嘗試的機會,多用愛的鼓勵,守住學習的底線,然後,相信孩子。

錯誤的方式可能讓孩子提早折翼,️讓孩子學會飛翔的唯一方法是要他努力展開自己的翅膀。

學習鋼琴如此,學習其他功課也如此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