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健康攜帶者”不健康

肝癌 乙肝 肝硬化 藥品 谷瑞德健康 谷瑞德健康 2017-11-01

乙肝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嚴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據統計,全球約20億人曾感染乙肝病毒,其中2.4億人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而我國現有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約9300萬人,其中約2000萬人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正確的疾病認知,合理、規範的診治是控制乙肝病情進展,防治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併發症的關鍵。

乙肝病毒“健康攜帶者”不健康

有些人認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如果肝功能正常,影像學檢查(包括B超、CT、MRI等)正常,並且無任何症狀就是乙肝病毒“健康攜帶者”,而且認為,該類患者與常人無異,病情穩定,無需監測和治療,甚至認為,肝功異常的乙肝患者只需儘快治療,使肝功恢復正常,便可高枕無憂了。在臨床工作中,常常可見所謂的乙肝病毒“健康攜帶者”病情慢性進展,最終發展為肝硬化、肝癌,部分患者在病程中甚至可出現肝衰竭,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其實,上述所謂的乙肝病毒“健康攜帶者”,是基本概念的認知錯誤。乙肝病毒為嗜肝病毒,其感染肝細胞後,主要通過免疫反應引起肝細胞損傷和肝臟的炎性壞死。持續損傷與修復過程可導致肝纖維化發生。肝臟的炎性壞死及纖維化是乙肝患者病情進展及併發症發生的基礎。大量研究表明,部分所謂的乙肝病毒“健康攜帶者”肝臟病理檢查存在不同程度的異常。慢性乙肝患者肝臟的炎性壞死及纖維化程度與血清的轉氨酶水平往往不成正比,部分肝功正常的患者,肝臟也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壞死或纖維化。由於只注重肝功的正常,該部分患者常錯過最佳治療時機而延誤病情。

乙肝病毒“健康攜帶者”不健康

由此可見,許多所謂的乙肝病毒“健康攜帶者”並非真正臨床意義上的正常狀態,該類患者應引起高度重視,需進行定期檢查和必要的治療。對於肝功能正常,影像學檢查正常,且無明顯症狀的這部分患者,我們應首先進行肝穿刺活檢或無創肝纖維化檢查(如Fibroscan)明確肝臟的病理狀況,根據病理狀況來制定後續診療計劃。

如患者的肝臟存在明顯的炎性壞死或纖維化,則需進行規範的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是乙肝治療的關鍵,是延緩病情進展和防治併發症的基礎,只要有抗病毒適應症,就應該進行抗病毒治療。乙肝治療的目標並非單純的維持肝功正常,而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乙肝病毒複製,減輕肝細胞炎性壞死及肝纖維化,達到延緩和減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償、肝癌及其它併發症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而在治療過程中,對於部分適合的患者應儘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臨床治癒,即停止治療後持續的病毒學應答,HBsAg消失,並伴有血清轉氨酶復常和肝臟組織學的改善。當前,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致力於提高乙肝HBsAg轉陰率,相關研究已被列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之中,併成為該領域的研究重點和熱點。

乙肝病毒“健康攜帶者”不健康

一般來說,完整的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大致可劃分為四個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動期和再活動期。肝組織學檢查無病變或病變輕微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多處於免疫耐受期或非活動期,暫不需要抗病毒治療,盲目的抗病毒治療往往效果欠佳,同時可能導致乙肝病毒耐藥的發生。同時需要強調的是,患者的這種免疫平衡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免疫耐受期、非活動期的患者隨時可能打破免疫平衡,進入免疫清除期或再活動期,這時候抗病毒治療會取得較好的療效。如何打破乙肝的免疫耐受進入免疫清除期,已成為治療的熱點。對於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應定期複查,包括肝功、乙肝五項、HBV DNA、血常規、AFP、腹部超聲和無創肝纖維化檢查等。如患者進入免疫清除期,符合抗病毒治療指徵,應及時抗病毒治療。

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乙肝患者疾病的控制也非常重要。部分乙肝病毒攜帶者具有很高的HBV DNA水平,傳染性較強,應注意密切接觸者的隔離防護。同時,乙肝患者應注意休息,合理飲食,避免勞累。飲酒可使肝癌等併發症的發病機率增高,因而,乙肝患者應戒酒。同時,乙肝患者應儘量少用藥,用必要的藥,因多數藥物經肝臟代謝,濫用藥物可加重肝臟負擔。

乙肝防治任重道遠,正確的疾病認知是疾病防控的前提。在與乙肝病毒的鬥爭過程中,應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