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效應:為什麼人們會害怕表現自我?

服裝 心理學 衛藍說 2019-07-09
聚光燈效應:為什麼人們會害怕表現自我?

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過,我大學曾經因為一次比賽得獎上了校報。那個時候我非常驕傲,我認為這件事情應該人盡皆知,尤其是我的同班同學。但事實上,除了室友是我親自告訴的,其他人基本都不知道這件事情的發生。

還有,我有一次演講,出現了一個口誤,講完之後我感到非常不開心,覺得自己很蠢。但是在跟朋友交流的時候發現,他們認真聽了,不過都沒有注意到那個口誤。只是我自己放大了這個失誤。

1.聚光燈效應

這兩個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它們的內核是相似的——高估了別人對我的關注。這些並不是只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而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聚光燈效應:人們會普遍高估他人對我們的關注,放大自己的重要性或表現的不足。

心理學教授湯姆·季洛維奇(Thomas Gilovich)和肯尼斯·薩維斯基(Kenneth Savitsky)在一項實驗中證明了“聚光燈效應”。他將被試隨機分為多組,其中一組穿著一件奇怪的襯衫,上面印有一個歌手極為尷尬的表情和低俗的話語。然後問及該組成員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件誇張的衣服,大多人回答是50%左右,但事實證明只有25%。在隨後另一個不那麼誇張,但是也很明顯的實驗中(穿上印有其他人的襯衫),被試還是認為有50%左右的人看到了,而實際上這一比例降到了10%。

顯然,在很多時候我們會誇大外界對我們的關注。這種想法會讓我們更加小心謹慎。但是更多時候“聚光燈效應”會讓我們惴惴不安,進而束縛住手腳,不敢去展現自我。

我一直是鼓勵嘗試的人,因為很多時候,體驗式學習的收穫遠遠大於單純的課本知識和說教。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敢於嘗試,因為他們很擔心自己表現地不好,害怕被看扁、嘲笑,進而錯過表現的機會。其實這種擔憂是很沒不要的。

2.人們哪有多餘的精力關注你

我大學教室和宿舍有1.5公里遠,自己皮膚又比較敏感,每次去上課都覺得快被晒掉一層皮,時不時會被晒傷。但是我又覺得撐傘會讓人覺得很“娘”,一定會被人笑話,所以就抹了點藥,然後繼續上課和出行。

後來實在忍受不了這種皮膚反覆的問題,決定還是乖乖撐傘,保護臉部和胳膊的皮膚。然而在撐傘的兩三年中,我從來沒有聽到過任何背後的議論,甚至他們都沒多看過我一眼。現實中所有的情況都不是我想的那般。人們都有自己的事情,哪有多餘的精力放在一個與之無關的事情上呢?而且這件事情只是一件中性的事情。

我之前在地鐵上看到一個女性在地鐵上敷面膜,一些人頂多就是看了一眼,然後就自顧自地玩起手機,或是閉著眼睛休息。大部分人連多餘的一眼都沒看,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生活。這個女人只不過是我們轉眼就忘記的人。

3. 當你感到害怕時,你可以這麼想

如果你還是害怕,那麼你就簡單地換位思考。我以前對公開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有一些害怕。後來我意識到,我是聽眾的時候,即使表達者講錯話,我貌似也不會覺得有什麼,而且過陣子就忘了誰說過了什麼話。

同樣的,別人也不會那麼刻意記住你說過的每句話和每件事,很快你的公開發言或者展示都會被忘記。但是你在這個過程可以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想法,以及體驗其中的細節。

我們之所以更容易對自己的表現不足耿耿於懷,是因為我們能夠注意到自己的每一個細節和每一個想法。但是其他人可沒有這種透視你的能力,他們很難知道我們在想什麼。

這就像我小時候從銀行領了一千塊,然後放進了書包。在回來的路上,我覺得誰都盯著我,貌似一不小心我的錢就會被搶。實際上,除了我自己知道書包有錢,基本沒人知道。同樣的,當你感到十分尷尬時,別人可能只是看到你的臉紅和一點緊張,但是也不會誇張到你所認為的程度。因為他們沒有透視你的能力。

一個聰明的人自然會鼓勵每一個人都多做嘗試。這個過程的困難和你的反應,他們都曾經歷過,他們自然不會笑話你。而一個沒有成功過的人,自然不會去諒解別人,否則也不至於一直失敗,這些人的想法又會有什麼價值呢。

總之,我們很渺小,人們都很忙,我們不用太擔心別人的眼光而不去嘗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