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豬腹瀉綜合防治措施!

豬的腹瀉病,冬、春季多發,且不易治療,養殖戶煩心,經濟損失嚴重。現就腹瀉病的發生種類、臨床症狀、發病誘因、治療方法及綜合預防措施,結合實踐經驗,作以下綜述。

腹瀉病的種類及臨床症狀

1.1 病毒性腹瀉

常見的有豬傳染性胃腸炎(TGE)、豬流行性腹瀉(PED)、豬輪狀病毒性腹瀉(RV),這是以病毒單一感染引起的腹瀉病,臨床初見病豬腹瀉,體溫正常,旋即消瘦,以後發熱至39.5 ~ 41 ℃,腹瀉糞便汙染全身,腹瀉物呈噴射狀射出,毒素引起腸痙攣,腸道劇烈收縮所致。PED 腹瀉物呈清水樣,成年豬(50 kg以上)PED 不治自愈,其他腹瀉病死亡率5% ~ 10%,幼豬死亡率漸高,哺乳仔豬100%。而且,這類傳染病傳染率達100%, 一排排、一棟棟豬舍、一間間豬欄,一頭頭豬,逐個感染,無一漏網,有時出現暴發性大傳染。病豬喜飲水、不採食,任何藥物治療無效,只能靠輸送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死亡,降低損失。輪狀病毒(RV)與飼料中和機體缺乏硒(Se)及維生素E 有關,平時應注意補給。

豬瘟(CSF)、豬偽狂犬病(PR)、豬藍耳病(PRRS)、豬圓環病毒病(PVC)等也發生腹瀉,同時還有本病的特異性症狀與發病群體。如種豬流產、病豬高熱不退、尖叫不停,體表油脂樣皴裂、結痂。CSF 初期便祕再腹瀉,或腹瀉、便祕交替發生,臨床示病症狀皮膚出血性發紅,指壓不褪色,CSF 發熱溫度線始終在40.5 ℃以內;PR 伴有肢體癱瘓,不能行走,碰觸如注射即長時尖叫不止,頭部磕碰、身體皮膚磨破出血;PRRS 全身發紅,喜臥地坪,勉強食水,易發繼發、混合感染,臨床症狀複雜;PVC 出現腹瀉,皮膚油脂吸收,結痂脫落,重新再生,說明機體排出毒素,疾病向良好轉歸。

病毒性腹瀉病容易發現,先腹瀉,後體溫上升;腹瀉物都呈黃色、水樣稀薄,可見夾雜脫落的腸黏膜、蛋白塊;病豬急劇消瘦,傳染快。

1.2 細菌性腹瀉

常見的大腸桿菌,引起白痢、黃痢、紅痢,腹瀉物呈白色、灰色、黑色、醬油色、黃色甚至紅色及飼料原色,有夾雜未消化的飼料,腹瀉物落地整齊,邊緣圓形輪廓清晰。病初發熱,甚至高熱,飲水增加,採食減少,漸進性消瘦,後期骨瘦如柴,脊柱突出,尖狀成片,稱“菜刀背”;腹瀉後期努責,裡急後重,病豬無精打采,死亡率與豬群日齡有關。如無繼發、混發感染,病癒豬生長良好,基本恢復原狀。

鏈球菌病也發生腹瀉,臨床有關節炎症狀,跛行,腹瀉是症狀之一。糞便汙染後軀及全身,往往夜裡死亡,著地側身軀皮膚紅黑,乃紅細胞、血紅蛋白崩解沉積所致,上面皮膚白色。鏈球菌病常混合感染其他疾病,如PRRS、CSF、PR 等,死亡率較高。沙門氏桿菌、副豬嗜血桿菌也發生腹瀉症狀,治療原發病的同時,隨之痊癒。

1.3 其他類型腹瀉

有營養不良性腹瀉,如仔豬低血糖;中毒性腹瀉,如,農藥、鼠藥中毒;微量元素缺乏性腹瀉,如缺少銅(Cu)、Se、鐵(Fe)等(現少見);應從飼養管理技術入手,改善現狀,臨床應注意甄辨。

2腹瀉病發病誘因及預防措施

腹瀉病主要有原發病與傳染性疾病,但又相互聯繫。臨床多以混合感染為主,給防治帶來極大困難。細菌性、病毒性腹瀉屬於傳染病的範疇,原發病主要屬於內科範疇。由於外界環境改變,氣溫驟降,寒冷刺激,飼料突然變換,胃腸功能發生改變,常在菌如大腸桿菌繁殖增生,引起腹瀉;哺乳仔豬營養不良性腹瀉,主要是母乳不足,臨床反而認為是母乳營養成分過高所致,剖檢仔豬胃內無內容物。若胃內蛋白凝乳塊較多,可能是PR 所致的腹瀉;其他類型的腹瀉,結合飼養管理技術及原發因素,如中毒史、微量元素缺乏症狀等,不難判斷。

暴發性腹瀉主要感染外來細菌、病毒,可能是人、動物犬貓、家禽、黴變的飼料、用具、車輛運輸、外購肉品,還有飛禽、鳥的糞便等都可傳染病原體。

針對以上原因,生產實踐中應注意以下方面:

1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勤收看天氣預報,做好大風寒流,雨雪霜凍的應對工作,關好門窗,小豬舍啟動保溫措施,尤其是堵塞門窗縫隙,防止賊風侵入。

2水泥地面冬季是保溫的關鍵,需要鋪墊料保溫,哺乳、保育仔豬需要增加保溫箱、電熱板取暖,對防治腹瀉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保證飼料相對穩定,杜絕飼料黴變,飼料配方、營養組成,飼餵量、飼餵時間不輕易改變,或逐漸變更、進行,同時注意水生飼料、青飼料的含水量及衛生乾淨程度,青料應占飼料總量的1/10 以內。

4豬場禁止養家禽、其他家畜和寵物,清理乾淨零落的剩料,飛禽無可覓食,場內員工不準採購外來肉品。

5搞好環境治理,雨汙分離,豬場下風方向建立汙物坑,進行有關豬場汙物的無害化處理

春季豬腹瀉綜合防治措施!

相關推薦

推薦中...